• 12月25日 星期三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从各补短板走向共拉长板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三省一市正在从“各补短板”走向“共拉长板”。

11月2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调研座谈会。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滚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上海市委部署要求,发挥好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合作和重点区域建设,为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展现更大作为。

3年来,在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开放平台的基础上,上海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携手苏浙皖各扬所长、协同发力,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把三省一市各自的优势,打造成共同的长板。

高水平开放协同

10月19日,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来到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进行长三角一体化海关布控查验协同试点货物现场查验,这批货物主要是集成电路芯片,货值133.2万元。

实际上,这批货物是从上海浦东机场海关入境的,但并没有在浦东机场开箱拆袋,而是经由浦东机场外形查验后,直接送到博世在苏州工业园区的仓库。再经过园区海关查验后,这批货物被直接送上了生产线。

“苏州工业园区90%以上的货物,都是通过上海进出口的。”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副关长顾惠娟告诉第一财经,园区内不少高新技术企业要进口一些真空包装、防光包装、恒温储存的高新技术货物,但这类货物在普通环境下拆箱查验会影响性能品质。“一旦打开可能就无法再使用,造成企业损失。”

2020年12月1日,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与上海海关所属浦东机场海关率先开展长三角一体化海关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协同试点,针对的就是苏州工业园区内企业经上海浦东机场海关进口的这类高新技术货物。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从各补短板走向共拉长板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官网

顾惠娟说,这一试点优化了进口查验作业模式,平均每票可以节约1/3的查验时间,同时也减少口岸普通环境下查验对这类高新技术货物造成的影响。

对于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而言,这项试点预计一年可以为企业减少170万元的损失。

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日,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已开展67票长三角查验协同,监管货值2828万元。共有16家辖区企业、115项商品,通过了这一试点备案。

当前,长三角区域正在协同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努力成为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桥梁。

苏州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对记者表示,接下来还将通过战略合作,争取上海机场、上海港等口岸向苏州工业园区前移,共建“城市航站楼”、数字货站等,探索人才、数据、科技成果等要素在两地的资质互认和流动便利,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我们在某些领域处于无人区,大家一起闯总是更安全,也更有底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孙扬澄说。

共闯“无人区”,长三角需要加强协同,发挥各自的长板和优势。

龚正指出,上海要增强功能辐射,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打破行政壁垒,努力实现从“各补短板”走向“共拉长板”,避免“零和竞争”做到“合作共赢”,在深化“项目协同”的同时迈向“共同行为准则”。

加强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

龚正指出,要带动长三角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充分发挥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引领作用,加快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加强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

自2013年9月首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设立以来,我国自贸试验区已扩容至21个,还增设了上海临港新片区,扩展了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区域范围。

2020年9月安徽自贸试验区启动建设后,长三角实现了自贸试验区的全覆盖。目前,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实施面积共705.34平方公里,涉及城市11个,承载了区域的核心经济功能。

5月10日,三省一市自贸试验区联合发起设立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以加快推动长三角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发展,共同打造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形成共同推进国家战略的合力。

成立2年的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共60.15平方公里,全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同时,园区又被列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北向拓展带,《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重点任务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有近40项由园区负责或参与推进。

沈觅表示,苏州自贸片区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功能布局中唯一的自贸试验区,又具有中新合作的特殊“基因”,在制度创新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苏州工业园区将深度借鉴新加坡自贸港先进经验,编制’深化中新开放合作,建设一流自贸试验区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打好制度创新系统战、集成战、纵深战。”

孙扬澄说,在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的背景下推进制度创新,是苏州自贸片区的一个亮点。希望通过开放协同,苏州工业园区能够一起共同承担改革开放的任务,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沈觅也表示,将通过开放高地联动合作,加快从资源要素型开放向规则制度型开放转变,全力构筑最优营商环境、最强比较优势,争创国家开放创新综合示范区。

创新协同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承担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的重要使命。

去年8月召开的“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更加凸显了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根据要求,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龚正指出,要聚焦重点,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合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营造创新发展环境。要构建世界级产业集群,联合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深化跨区域产业园区合作,全力推进数字长三角建设。

3年间,长三角创新引领的区域产业及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人才、知识、技术、资本、服务等等创新要素,也在长三角实现了更大范围的畅通流动。

10月25日,江苏省常州市来到上海推介“龙城英才计划”,同时组织了37家企事业单位来招聘招揽1715个岗位的人才,需求集中在电子、机械、高分子材料等工科专业。同时,常州还在上海高校设立了引才工作站。常州市人社局局长嘉秀娟表示,把类似的活动从常州移到上海等城市举行,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参与企业大多相对成熟,更有利于“引进来”。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长三角协同创新指数提高了22.4%,创新合作、资源共享、成果共用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3年来,跨区域专利转移量增长超过一倍,2020年三省一市相互间技术合同输出1.4万余项,技术交易金额544亿元。

在日前举行的通气会上,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陆敏表示,2020年长三角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长三角协同开展攻关的项目数和金额占比均超过80%。

在创新环境方面,共同搭建的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集聚大型科学仪器36959台(套),切实提高了科学仪器利用效率,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

根据要求,三省一市要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

“在科创方面,上海更多是做‘0到1’,苏州工业园区可以多做‘1到10’‘10到100’的转化。”沈觅认为,全球“灯塔工厂”共69家,苏州工业园区就有2家(博世、强生),这说明园区制造业基础强,因为有成本上的优势,完全可以形成“上海研发+园区制造”的协作模式。

在生物医药、半导体芯片、智能制造等领域,沈觅认为,可以通过共建平台、共设基金、共同探索产业标准,联手打造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在产业链协同方面,中芯、华虹、格科微等龙头企业在南京、无锡、绍兴、宁波、嘉兴等地实现跨域布局。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推动组建了9个产业链联盟,联合开展长三角重点产业链协同研究,积极推进跨区域产业链供需对接、标准统一和政策协同。

上一篇新闻

黑马能否出线?上届冠军能否卫冕?2018赛季亚洲长板冲浪冠军大预测

下一篇新闻

2018赛季亚洲长板冲浪冠军大预测!谁将摘下RAST年度桂冠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