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2日 星期日

好些老外因他的表演记住山西

好些老外因他的表演记住山西好些老外因他的表演记住山西

引子

2006年底,王张龙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面艺表演中,十多年时间里,独轮车刀削面、踩高跷刀削面、吹面气球等极具观赏价值的表演项目被开发出来。在走访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进行了精彩展演,对山西面食文化做了大量推广宣传工作。

王张龙给山西晚报记者粗略梳理了他面艺表演的一些重要场合:

2010年5月19日,上海世博会山西活动月开幕式表演;

2010年5月29日,随中国文化部远赴韩国首尔、济州岛参加中韩文化交流月活动;

2011年6月,参加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

2012年9月21日,远赴澳门在第三届餐饮博览会上用8斤面吹出直径为1.8米的面气球,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面气球吉尼斯纪录的保持者;

2012年9月25日,应台湾“中华谷类食品工业技术研究所”邀请赴台北给48家知名企业家讲授山西面食,并接受台湾“东森电视台”采访;

2012年6月8日,在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展现山西面食风采;

2012年7月13日,赴上海参加了“全国餐饮商讨大会”进行面艺表演;

2012年12月25日代表山西赴武汉参加“山西品牌中华行”活动;

2014年2月16日,赴新加坡参加山西省旅游促销推荐会,在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进行面艺表演;

2014年5月,参加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中国·山西美食走进联合国”活动,并为潘基文秘书长做现场表演,为158个国家大使做了汇报演出;

2014年8月,赴香港和澳门参加“山西品牌中华行”主题活动;

2015年,录制中央电视台、安徽卫视美食节目;

2016年随省商务厅“山西品牌丝路行”赴韩国、澳大利亚、印度、非洲毛里求斯进行山西面食文化推广和宣传;

2017年,随省商务厅“山西品牌丝路行”在波兰、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进行山西面食推广表演;

同年11月,随中国文化部在台湾台北、高雄、台中等六个城市13所大学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台湾高校行”系列活动;

2018年春节期间,首次将山西面食文化搬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2018首届中国非遗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2019年2月25日,代表山西,在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会”上为100多个驻华国家的使节现场展示吉尼斯世界纪录1.8米面气球;

2019年4月20日,在太原广播电视台录制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城市宣传片,以山西五色面来表现二青会会徽;

2019年4月26日,录制中央电视台2019“五一心连心”大国工匠特别节目;

……

王张龙以面艺表演来传播山西面食文化的路还很长,他被誉为“山西面食文化的宣传使者”。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山西省劳模”称号。

顾客看他表演得提前三天预约

面食表演,尤其是踩着独轮车头顶刀削面表演,或者发展到踩着高跷、转着呼啦圈等带有杂技形式的表演,在被人接受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

“现在酒店的面食表演太频繁了,一开始可不是这个样子。我刚开始到包间表演的时候,客人不认可,甚至还有人呵斥过‘滚出去’,还有人说,你这个表演光能看不能吃,我花100多块钱,还不如吃道菜,看你这个干吗?包间里没人接受,我就到大厅里演,那时候真的是特别用心地演。我给自己的要求就是上台以后这个时间就是属于我,要吸引客人的眼球,一定要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我这里才算成功。如果客人吃客人的,我演我的,那就不成功。”客人一开始不接受,到现在,老顾客们以能看到王张龙亲自表演为幸,请客时有王张龙表演才算有面子。要看他表演的顾客,得提前两三天打电话预定。

但直到今天也依然有人说,只能看不能吃,有啥意义,对这种表演性质并不接受。

美食有一个“色香味形”俱全的标准。人常说,美食不仅仅是让嘴吃的,首先是让眼睛吃的。山西的面食除了像观赏性的花馍能让视觉审美获得满足,绝大多数的品类,质朴得如同黄土地,滋养着万物,还十分不起眼。

面艺表演,让朴实无华的山西面有了吸睛效果,成为一种具有艺术性的展示,这大大地提高了山西面食文化的传播力。

面艺表演产生于面食制作过程

水有源,树有根。

如今这种花式面艺表演也是有源头可以追溯的,都与日常面食制作脱不了关系,它们是山西面食制作过程中细节的放大和艺术性的夸张。

霍锁英,王张龙的师父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他经历的最早的面食表演是在上世纪80年代,在政府部门的涉外活动中才会进行展示,作为表演用的面粉等原材料都会根据实际需求,有计划地供应。胡世年,霍锁英的师父。这位曾经在民国时期太原市最有名的正太饭店工作过,霍师父说,那会儿表演的功能是为了吸引食客们多购买相关的面点。比如,表演拉龙须面,是为了让食客们多点几份一窝酥,因为制作一窝酥必须先拉好龙须面。

到王张龙做表演时,面食表演增加了杂技元素,几乎完全是为了表演而表演,面艺表演不仅仅是酒店经营门类中的一项内容,也成为山西面食文化推广、传播、交流中的一种手段和方式。

用山西拉面架起友谊桥梁

王张龙非常乐意以表演的方式,在国外或者是为外国友人表演后,让人们因此记住山西,了解世界面食在山西。在这一点上,他感触最深刻:“有次招待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时,我表演了咱山西的拉面,表演的时候,我说了一句话,‘用我们山西的拉面,架起我们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友谊桥梁’,这个大使笑着说‘你应该做外交官’。当时大家都比较开心,还让这位大使上台跟我互动,最后他还专门加了我微信。这位大使是奥巴马当政时的外交官,后来他卸任后,写了本回忆录,说对山西印象最深的就是山西的面食。”

“还有一个外国友人就是马布里,马布里在山西汾酒男篮效力时,我也给他表演过,他也特别感兴趣。后来他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谈及对山西文化的印象,他说,山西的面食让他印象最深。”

王张龙在多年对外交流中有很多类似的故事,这些给他的感受是,“手工带给人的体验感,最能让人记忆犹新。有一次在纽约大学,有面艺表演和品尝环节,排队的老外挺多,好多人吃完一碗,还会到后面排队,就是反复排队吃。”

“当你看到有人反复排队来吃面的时候,心里是啥感觉?”山西晚报记者问。

“我对我们的文化感觉特别骄傲。”谈到这样的时刻,王张龙的心情是喜悦的。

面艺表演改变了他的人生和理想

王张龙从2000年开始跟着师父学习面案,2003年第一次在太原国际面食节上看到师父的表演,他深深地被震撼。2006年12月,进入山西会馆之后,他重点开始向面食表演方向发展,到如今成为山西面食对外宣传中的使者。他在面艺表演上,有很多前无古人的创新,比如面气球的发明。

当年仅仅是因为一块和好的拉面面团没有放到冰箱里,第二天面团冒出了一个小泡,王张龙就从这个冒泡的面团得到启发,逐渐研究出了可以吹出面气球的和面比例,让这一表演形式走遍各地,并广受人们欢迎和关注。

面艺表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王张龙也因此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以前来太原打工的理想就是吃饱饭,挣点钱回老家村里盖个房子,再买个摩托车。”王张龙憨实地笑笑,19年前的他绝对想不到今天的出息。面艺表演不仅让他成为老家汾西县的政协委员,还成就他成为山西省劳模,并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纷至沓来。

“房子、摩托车都不是问题了,你觉得现在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山西晚报记者问。

王张龙说:“现在觉得这是一种责任。”

如何更好地宣传山西面食文化,他还在不断地创新和突破中。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王张龙积极参与到了宣传片的拍摄中。为配合推广宣传活动,他根据太原广播电视台的创意,研究出了用运城的小麦面、长治的玉米面、晋中的绿豆面、大同的苦荞面、忻州的高粱面,来对应白色、黄色、绿色、黑色和红色五种色彩,恰好和着二青会会徽的颜色。他用五色面分别拉出了关公扯面、长寿一根面和龙须面三种形态,用来展示山西的面食文化。

这是他在面艺表演上的又一次创新之举,在如何更好地推广宣传山西面食文化的路上,他在义不容辞,尽心尽力。

采写: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上一篇新闻

海底捞进军小面市场,最低一碗仅售2.99元!重庆市民会真香吗?

下一篇新闻

大同的美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