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我军优良传统系列谈为您深刻解读(下)
来源:八一评论微信公众号
“弘扬我军优良传统系列谈”总计20篇,现在,下部曲10篇也和你见面了!这20粒微小的水珠,折射出的是整个人民军队90年不变的初心。无论装备如何更新换代、国力军力怎样不断强大,流淌在军队血液里的,仍是当年艰苦岁月里的优良传统。
11
“五湖四海”里有用人导向
——弘扬我军优良传统系列谈(11)
作者:吴晓荣
单位:国防大学联合指挥与参谋学院学员一队
坚持公道正派选拔使用干部,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传承和弘扬这一优良传统,就要到“五湖四海”里选人用人。
毛泽东同志在其名篇《为人民服务》中谈到:“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人民军队来自天南海北、四面八方,要体现选人用人的公平公正,只能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决不能按地域、按山头选人用人。
1945年重庆谈判时,毛泽东的3个卫士都不是湘潭人,也非湖南籍。蒋介石奉化籍的侍卫官问陈龙:“您同毛先生有什么亲故?”陈龙如实相告:“我同毛主席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共产党的警卫人员来自五湖四海。”
再看看蒋介石。他从起家便以亲友、同乡为班底,财权乃至行政权力长期由妻兄宋子文、连襟孔祥熙掌握,特务头子戴笠、毛人凤和最信任的嫡系将领陈诚、汤恩伯等又都是浙江同乡,蒋介石的侍卫官、外层警卫队以及司机、厨师也都是他原籍奉化县的人。蒋介石只相信嫡系,与杂牌军一直矛盾重重,这种矛盾恰恰成为他失败的一个原因,也成了毛泽东同志所说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一个条件。
“国家存亡之本,治乱之机,在于明选而已矣。”而明选就要沉到“五湖四海”,划“更大的圈”,决不能在“小圈子”里打转转。圈子越大,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就容易进入视野,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就容易进入耳朵,在选人用人上就能知得愈多、识得愈准、任得愈善,就愈不容易出现偏差。如果是自己圈子内的人就使用,反之则视而不见,不仅会埋没人才,还容易贻误党和军队的事业。选人用人只有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不搞“小圈子”,不“在少数人中选人”,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进强军兴军的伟大事业。
90年来,我军很多领导干部一直坚持五湖四海,坚持公道正派选人用人。当年,不论是来自一野二野,还是三野四野的开国战将,调到哪里就选用哪里的人,从来不搞什么“山头主义”“圈子文化”。郭林祥将军调动工作,总是只身前往,不带一人,秘书、警卫、司机,全部由新单位选派。由成都军区至总后如此,由总后至新疆军区如此,由新疆军区至南京军区亦如此。
然而,曾几何时,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出现了一种很不好的现象,那就是喜欢用身边人、用自己亲近的人。他们用人要么以人划线、以地域划线、以单位划线,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要么亲疏有别、唯亲唯近,先把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安排好。如此一来,不仅破坏了我军优良传统,还扭曲了用人导向,恶化了用人生态。
坚持五湖四海,才能百川归海;注重公道正派,才能才尽其用。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我军优良传统,以更广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打破狭隘思维,不任人唯亲,不为关系所缚,真正做到“为官择人”、任人唯贤,切实把各方面的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为强军兴军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12
“电报”里藏着善战密码
——弘扬我军优良传统系列谈(12)
作者:冯智文
单位:火箭军某基地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据统计:建军以来,我军取得了400次战役的胜利,战役层面的失败仅有10次。90年的军史证明,能征善战早已成为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能征善战、能打胜仗的密码在哪里?可以从毛泽东的“电报”里窥探一二。从1948年7月到“进京赶考”,毛泽东在西柏坡的普通农舍里,亲手拟写了408封电报,以卓越智慧和雄伟气魄,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导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对此,周恩来曾风趣地说:“我们一不发人,二不发枪,三不发粮,只是天天发电报,就把国民党打败了!”
善战在于战略指导的高明。战争的胜利,首先是战略上的胜利。对手用战术指导战略,我军则“抓住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去部署战斗”,犹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一扫千里、势不可挡。锦州一战,毛主席连续发了20多封电报,封封都事关战略,使东北野战军“集中力量打锦州,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后来,有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说:锦州战役,“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
善战在于注重发挥各级指战员的积极性。党中央、毛主席指挥打仗只是交代战略任务,至于具体的战术行动,则完全由战场指挥员自己决定。毛泽东同志发给前方将领的电报,多写有“请酌办”“望机断行之”“请按实情决定”。淮海战役时,毛泽东同志电示总前委:“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邓临时处置,不要请示。”他善于授权,充分相信和依靠一线指战员,故而多打胜仗。相反,蒋介石不善于分权,每战必亲临指挥,结果多打败仗。白崇禧曾说,蒋介石指挥作战,连一个交警大队,一个步兵营也要干涉,弄得前方将领束手无策,动弹不得,别人说他是步兵指挥官,我说他是步枪指挥官。
善战在于上下同欲、官兵一致。纯洁巩固的内部关系是我军团结战斗的根本保证,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军“历来依靠官兵一致,获得了光荣的胜利”。每次大的战役前,毛泽东同志总会给前线发电报,“要让战士们吃好,不行的话,就把战马杀掉”。三军统帅如此爱兵,顽敌焉能不克!战争焉能不胜!
善战在于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依靠机动灵活的战法、依靠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这些在毛泽东同志的电报里多次阐述,有力地指导了革命战争的胜利。
回望90年,我军以能征善战著称于世,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战绩。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是随着战争实践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当前,我军仍存在“两个能力不够”“五个不会”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我们下大力研究现代战争,掌握现代战争制胜机理,争做现代战争的“明白人”。今天,面对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我们既要从我军能征善战的历史中探究制胜密码,又要积极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的特点,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胜战之路。如此,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在未来战争中“喝到祝捷的美酒”。
13
煤油灯点亮真理之光
——弘扬我军优良传统系列谈(13)
作者:徐国岩
单位:武警上海市总队
一盏煤油灯,被放置在陆军某部“大功三连”连史馆最醒目的位置。40多年前,该连坚持“煤油灯下学毛著”,连队建设年年有进步,被中央军委授予“基层建设模范连”荣誉称号;如今,他们紧跟党的创新理论步伐,坚持把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作为兴连之魂、育人之本,全面建设再上新台阶,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学理论愈深愈真,信仰就愈是笃定;理论上坚定成熟,就不会为任何干扰动摇。90年来,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贯注部队、教育官兵,一直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人民军队之所以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我们讲真理、有主义,始终坚守理论自信、始终保持政治定力。
“国之千秋系于政,千秋胜负决于理。”不论是对于一个人、一支军队还是一个国家,理论都是前进的指路明灯、发展的科学指南。理论之光穿越古今、璀璨夺目,理论之力移山填海、克敌制胜。理论要“掌握群众”,需要“群众”主动地学习。把理论学习作为神圣职责、终身追求,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到哪一步,学习就同步跟进到哪一步,部队才能做到平时有生气、有正气,打仗有士气、有底气。
“没有理论的人容易被‘俘虏’,被人家天花乱坠的话所迷惑。”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固根与拔根、铸魂与去魂的斗争尖锐复杂。少数官兵特别是领导干部,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因为理论学习没有抓紧抓好、同步跟进,以致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受到各种错误观点的侵蚀影响,在大是大非面前、重大原则问题上无法保持清醒头脑。
俗话说,练就金刚身,不怕百毒侵。要想以理论清醒保持政治坚定,就必须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筑牢官兵精神支柱。只有对党的创新理论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眼力、理论功力和工作能力,才能认清态势、重视趋势、把握大势,不断提高从政治上把方向、看问题、干工作的水平。
煤油灯里闪耀着真理之光。广大官兵应当像“大功三连”那样,把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最高的政治责任、最好的政治训练、最大的政治忠诚,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断增强对讲话精神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做到政治上绝对忠诚、情感上真挚热爱、行动上紧紧跟上。
14
半条棉被见证鱼水深情
——弘扬我军优良传统系列谈(14)
作者:张顺亮
半条棉被,其价几何?
就市而贾,不值几文。然而,若与一支军队的生死存亡、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联系起来,则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习主席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深情讲述,让“半条被子”的故事穿越历史时空,尽显历久弥新的魅力。
一条棉被,剪成两半,永不放弃,永远相连,记录着红军战士与老百姓的亲密感情,象征着人民军队与广大群众须臾不可分离的鱼水深情。
一部红军长征史,同时是一部反映军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万里转战史;一部人民军队史,同时是一部见证军民血脉相连、生死相依的鱼水情深史。
子弟兵爱人民,是天然的,因为这是我军的宗旨。人民军队为人民,又是必然的,因为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
毛泽东同志讲:“鱼离开了水,你安安全全地干死在那里吧,饿死在那里吧。”没有人民群众“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怎么会出现抗日战争“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解放战争“潮涌般的小推车和担架队”,抗美援朝“举国上下愿倾其物力财力”?
“军民的情有多重?没法测来没法称。”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环境多么险恶,只要自己有一条棉被,也要给百姓割一半;只要自己有一口粮,也要给群众分半口。从苏区打土豪分田地,到延安精兵简政减负;从拿银元换票子,到不准与民争食,人民军队始终把百姓冷暖挂在心上。
“请你问硝烟,硝烟会作证;请你问炮火,炮火最知情。”为了掩护群众安全转移,狼牙山五壮士与敌周旋到最后一刻,纵身跳下悬崖绝壁;刘老庄八十二勇士阻击牵制日军10多个小时,全部壮烈牺牲。宁可丢掉性命,也要保护百姓,这是人民军队永恒不变的信念与坚守。
兵出以律。人民军队所到之处,都严明纪律、秋毫无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先为部队“约法三章”:以枪打老百姓者,枪毙;掠夺民财者,枪毙;强奸妇女者,枪毙。第三野战军进驻上海,陈毅制定“入城规则”:部队入城一律不得入民宅,并强调“天王老子也不行”。
“铺路许输头作石,攀天甘献骨为梯。”只要人民有难,纵是滔天洪水、冲天烈火,纵是天塌地陷、病毒肆虐,纵是千里撤侨、万里维和,人民子弟兵甘愿把头作铺路石、骨作攀天梯,义无反顾、赴汤蹈火。
长河浩荡流日月,爱民情怀永不变。
谁赢得了群众,谁就赢得了人心。无论生活条件怎么改变,无论战争方式怎么演变,我们都不能忘了这条铁律:依靠人民打胜仗;也不能忘了那一叩问:若无人民岂能活?
过去如此,永远如此!
15
红菜盘映照甘苦一心
——弘扬我军优良传统系列谈(15)
作者:高永堂
单位:山东省军区
长征途中,毛主席来到红一连与官兵交谈,不知不觉到了吃饭的时间。得知连队只有一个老南瓜时,他宽慰大家说:“南瓜就很好,我今天就在你们这里打个牙祭,管饱就行!”于是,茶壶托盘成了招待领袖的菜盘,平常的南瓜成了美味佳肴。
后来,连队官兵用红布把红菜盘包好,一茬一茬传了下来。红菜盘见证了领袖与战士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感人场景,也揭示出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制胜之道——官兵一致、同甘共苦。
同甘共苦,通俗地讲就是“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这八个字,是战争年代干部共同的“口头禅”。有一次,部队打了几只野鸽子。战士们为了让首长补补身子,开饭时谁都不动筷子,邓小平操着四川口音笑道:“我们红军的老规矩,就是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大家快把野鸽子汤报销啰!”
同甘共苦,心与心便会贴在一起;患难与共,情与情便会融在一起。战火纷飞、环境恶劣,官兵一双草鞋让着穿、一块干粮分着吃、一壶清水轮着喝,凝结成了生死相依的革命情感,产生了上下同心的巨大合力。
为什么旧军队一遇薪饷不济就会哗变、溃散,而我军却能忍受“高原寒,炊断粮”“金丝被,盖身上”的艰难困苦而愈挫愈勇、所向披靡,靠的正是“什么都一样苦”的好作风、好精神。正如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给中央的报告中所写:“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即一律四角。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么人。”
千难万难,官兵患难与共就不难;千辛万苦,官兵同甘共苦就不苦。古代李广,“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士卒皆愿“与之俱死”。朝鲜战场上,彭德怀立下规矩:国内运来的慰问品,一律发到基层官兵手中,志愿军总部机关一件不留。他常说:“我们都知道前线的同志苦,要设身处地,跟他们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志愿军正是靠着官兵同甘共苦、众志成城,才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
同甘共苦者兴,上下同欲者胜。现在,环境改变了,条件改善了,不需要再用红菜盘、喝南瓜汤了,但“官兵一致同甘苦”的精神与传统,仍是攻坚克难的一把“密钥”、克敌制胜的一把“利器”,永远不过时,也永远不能丢。尤其是面对改革的挑战与考验、转型的攻坚与开拓,亟需全体官兵心想在一起、汗流在一起、苦吃在一起,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惟此,才能实现“上下同欲者胜”。
16
军号声声激扬血性
——弘扬我军优良传统系列谈(16)
作者:张首伟
单位: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
在我军的历史上,一个叫军号的物品,生动彰显着子弟兵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习主席视察过的“烟台峰英雄连”连史馆里,珍藏着一把军号--该连司号员张群生留下的军号。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打响。该连奉命在烟台峰实施阻击,至11月2日,连队干部和班长全部牺牲,只剩下17名战士。这时,司号员张群生站出来说:“现在我代理连长,人在阵地在。”最后全连仅剩3人。夜幕下,张群生吹响军号,以这种方式向营指挥所报告:阵地还在,我们还在烟台峰上。
无独有偶。在军事博物馆里,也珍藏着一把军号。这是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中,“英勇顽强、威震天德山”英雄连司号手郑起生前留下的。就是这把军号,令号称英军王牌的“莱福枪团”官兵闻风丧胆。在全连只剩7人的危机时刻,郑起吹响军号,潮水般涌来的英军吓得鸟兽散。后来,有英军士兵在日记中写道:“听到这号声,我感觉这分明是中国式的葬礼!”
一把军号,就是一把点燃血性、勇往直前的火炬;一声声冲锋号,就是一条条“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的杀敌令。可以说,军号声声激扬血性。勇气和血性,是军人的脊梁、胜利的基因,也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铸剑先铸魂,练兵先练胆。一支军队、一名军人,如果没有横刀立马的底气、舍我其谁的勇气、一往无前的士气,要想打赢战争,只能是一句空话。
90年来,无论是对抗反动派军队,还是对垒外国侵略军,我们从来没在武器装备上占有太多优势,但总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军具有“逢敌亮剑、英勇顽强”的血性虎气,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这也充分印证了这样一句真理: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今天,面对一体化联合作战,少数官兵认为,打赢战争主要靠智能化装备,靠杀手锏武器,勇气和血性已不是那么重要。事实并非如此。一个懦弱的“剑客”,即使拥有天下最锋利的宝剑,也不可能战胜对手;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如果缺少一股气,也不可能打胜仗。强大的军队,必须具备敢打必胜的亮剑精神。这种精神一旦转化为官兵的思想意志和具体行动,就像一柄柄尖刀利刃,直刺敌胸,一往无前。诚如拿破仑所言:“战争的胜负,四分之三在于精神因素,只有四分之一在于实际力量的对比。”
强军必先强精神,重塑必先塑血性。现在,我军正处于强军兴军的加速推进期、履行使命的严峻考验期、深化改革的攻坚克难期,也可能遇到“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的艰难险阻,可能面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风险挑战。但只要广大官兵大力弘扬我军优良传统,保持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具备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对手。相信,当军号再次响起时,人民军队必能亮剑出鞘、所向披靡、不辱使命。
17
一根灯芯见证勤俭节约
——弘扬我军优良传统系列谈(17)
作者:王洪国
单位:96035部队
井冈山时期,按照规定,毛泽东晚上点灯可用三根灯芯,但为了省油,他坚持只点一根。警卫员担心他的视力,每到天黑就点亮三根灯芯,可毛泽东一进房,就悄悄挑灭两根。就是在这一根灯芯的微弱光亮下,他写下了《中国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篇章。
一根灯芯照亮革命的伟大征程,也折射出革命前辈艰苦朴素的政治本色,映衬出人民军队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抗战时期,爱国华侨陈嘉庚从新加坡回到中国,蒋介石花800银元宴请他。而到了延安,毛泽东用自己种的豆角、西红柿招待他,一顿饭只花了1.5元。陈嘉庚从餐桌上品出国共两党的未来,他断言:“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号召“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与革命事业”;和平建设时期,我们提倡“勤俭是个传家宝,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改革开放年代,我们强调“要勤俭办一切事情”。90年来,正是靠着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人民军队在“苦日子”时,战胜了物质匮乏、条件恶劣的困难;在“好日子”时,保持生活简朴、开支简省,不仅赢得了胜利,也赢得了人心。
勤俭节约是“兴国之光”,也是兴军法宝;既能砥砺品格,也能保持本色。90年来,一代代革命军人始终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仅涵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也立起了精神文明的好样子。事实证明,什么时候弘扬我军优良传统,什么时候就能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什么时候丢掉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传统,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反观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变质、违纪违法,往往是从讲排场、比阔气开始的;一些人思想滑坡、信念动摇,也往往是从铺张浪费、贪图享受,不愿过艰苦生活发端的。
甘过“苦日子”,也要善过“好日子”。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国力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经费投入也越来越大。需要看到的是,虽然军费有所增长,但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亟待投入的地方还有很多:人才培养、实战化训练、信息化建设、高新武器装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等等,都是需要花钱的事。只有坚持勤俭办事,从管住“钱袋子”严起,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才能为打胜仗提供有力保障。如果消费没有章法,好钢没有全部用在刀刃上,不仅会助长奢靡浪费之风,也会损害部队凝聚力战斗力。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今天,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重要的是把军费管好用好,加强科学管理,统筹资源配置,坚持按照战斗力标准花钱办事,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好用活,真正花在刀刃上,花出名堂、花出效力来。
18
“跟我上”彰显以身作则
——弘扬我军优良传统系列谈(18)
作者:高海滨
单位:武警承德支队政治处
在视察原16集团军时,习主席讲了一个以身作则的故事。
他说,“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和国民党军队很大的不同,就在于我们的干部带兵打仗都冲在前面,喊‘跟我上’,而国民党军官则往往是让士兵‘给我上’。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八路军一二九师旅长范子侠对部队讲:‘我前进你们跟着我,我停止你们推着我,我后退你们枪毙我!’这三句,我看可以成为共产党人的带兵箴言”。
事实就是如此。我军广大指挥员把“跟我上”作为带兵箴言,抗日战争中打出了八路军、新四军的威风,解放战争中打败了无数喊“给我上”的国民党将领,赢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胜利。
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把“坚持党员干部带头、以身作则”作为我军的优良传统。90年来,人民军队上至三军统帅下至基层指挥员,一直赓续和弘扬这一优良传统。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毛泽东第一个把儿子送到朝鲜战场;为了作战的方便,邓小平第一个在二野部队剃了光头;为了带领官兵打胜仗,许世友、王近山、韩先楚、钟伟等战将带头冲锋……正是一大批指挥员身先士卒、模范带头、率先垂范,影响和带动广大官兵激扬血性、英勇战斗,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战争。
军之大事,命在于将。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兵头怎么站,兵尾怎么看。指挥员之于军队,如同舟行之罗盘,夜行之明灯。领导干部摆正了位置、把准了方向,披坚执锐、奋勇当先,才能带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才能确保队伍打不垮、走不散、击不败。可以说,一句“跟我上”,一声“看我的”,一嗓子“向我看齐”,包含着人民军队带兵制胜的成功密码,也形成了一支军队新型的官兵关系。诚如革命战争年代一位将军所言:“你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在部队里放个屁都是香的!你要是临阵退缩,又吃不得苦,唱曲人家也不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90年来,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关键时候敢于喊“跟我上”,一直被广大指挥员实践着,从而带领官兵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如果领导干部不愿带头,自身不过硬,一心只想着个人得失,甚至搞歪门邪道,怎么能让官兵信服?殊不知,缺少信任指数,何来打赢底数。实践证明,我军坚持弘扬领导带头的优良传统,部队就能始终保持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今天,我军正行进在转型重塑的新征程上。对指挥员来说,弘扬领导带头的优良传统,不仅要带头转作风,还要带头强能力。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打的是一体化联合作战,不仅需要指挥员具备良好的作风,更需要具备较强的战略头脑、科技思维、信息素质、指挥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带领官兵打胜仗。一名指挥员如果不带头学理论、学装备、学科技,不带头钻研现代战争制胜机理、争做明天战争的明白人,就无法喊出“跟我上”,也无法指挥官兵决胜于未来战场。
领导带头,万事不愁;干部不领,水牛掉井。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只要指挥员敢于喊出“跟我上”“看我的”,部队就没有攻不下的山头。
19
识字板见证学习革命
———弘扬我军优良传统系列谈(19)
作者:李挺
单位:武警衢州支队
回望人民军队90年的历史,一块识字板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见证了我军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
在长征的队伍里,红军将士“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多年后,一位老红军感慨:为了摆脱敌人追击,那么多好不容易缴获来的辎重装备都丢了,唯有识字板没有丢。这支带着“学校”、带着识字板出征的队伍,打出了新中国,也学出了人民军队的崭新未来。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基于这一认识,人民军队非常重视学习,一直保持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的优良传统。建军之初,我军士兵虽有许多不识字,但唤起工农者大都是先进知识分子。他们中有后来被称为“无产阶级孙武”的刘伯承、“诗人元帅”陈毅、“政治元帅”罗荣桓、文武全才的儒将叶剑英……在他们的带领下,我军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学习革命。正是依靠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广大指战员,人民军队才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战胜一个又一个强大敌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
战争既拼血性,也拼理性;既要勇气,也要知识。一定意义上讲,制胜优势的取得,靠的是比对手更高的学习能力。战场上的角逐,始于书本上的较量。不打赢书本上的战争,必然会输在未来战场。
新形势下,我们的学习条件今非昔比,广大官兵应倍加珍惜,自觉发扬我军勤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在学习革命中走在前列。不可否认的是,眼下仍有少数官兵学习热情不高,有的忙于会桌,疏远书桌。
殊不知,升级才能生存。不主动学习、及时升级,就无法掌握新知识、具备新技能、熟悉新战法,必然会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能打仗、打胜仗就会成为空话。
能否赢得学习革命,决定能否赢得军事革命。当前,世界正经历一场激烈的军事变革,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演变,战场空间正向太空、网络、智能、深海、生物等领域拓展。打赢信息化战争,是力量的对抗,更是智力的比拼。面对“两个能力不够”“五个不会”等问题,我们唯有持续发起学习革命,才能迎头赶上,挺立军事革命潮头,打赢未来高科技战争。
当前,我军“脖子以下”改革正深入推进。转型先转素质,变革先变能力。学习不提高、能力不升级、本领不扩容,就驱动不了新体制、担当不了新使命。只有时刻有一种“本领恐慌”,保持我军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优良传统,全心学知识、一心研军事、潜心谋打赢,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实现能力升级、走在转型前头,让能力优势转化为体制优势,让体制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
20
“金刚钻”精神无坚不摧
———弘扬我军优良传统系列谈(20)
作者:蒲毅
单位:第77集团军某旅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第77集团军某旅前身部队在抗日战争最艰苦阶段叫响的战斗口号,是我军著名的“金刚钻”精神,一直闪耀在人民军队厚重的历史中。
1942年,为了反蚕食反扫荡,新四军2师10团突破火力封锁,与日伪进行白刃格斗,攻克了在淮北地区号称“万无一失的铁桶”的杞岗,被上级授予“金刚钻”团光荣称号。“金刚钻”团先后参战1100多次,歼敌7万余人,涌现出16个英模连队,赢得无上荣光。“金刚钻”精神是我军不讲条件、不怕困难、不惧硬仗的集中展现,也成为人民军队无坚不摧、无敌不克、无战不胜的优良传统。
传统无声,作用无限。90年来,在人民军队的历次战斗中,处处体现着“金刚钻”精神,彰显着我军无坚不摧的优良传统。洛阳战役中,后来被授予“洛阳英雄连”的某团5连经过1个多小时的浴血奋战,胜利攻克西门,而连队129名勇士只剩下19人。塔山阻击战,将士们用血肉之躯筑成钢铁堡垒,冒着头上倾泻而下的炮弹,击溃号称“没有拿不下的阵地”的敌“赵子龙师敢死队”。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在被轰炸成焦土的阵地鏖战43天,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打出了国威军威。历经枪林弹雨的千锤百炼、无数恶仗的血火考验,敢于亮剑的胜战基因深深地融入我军血脉,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
毛泽东说:“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90年来,从南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到井冈山上的红旗漫卷;从万里长征的艰难跋涉,到抗日战争的抵御外侮;从解放全中国的南征北战,到抗美援朝的保家卫国;从抗洪抢险的血肉长城,到抗震救灾的生死救援;从走出国门的维和护航,到远赴大洋的实战演练……人民军队正是凭着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虎气锐气、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战胜一个又一个强大敌人,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
勇者无惧,血性无敌。战争年代,“金刚钻”精神在逢敌亮剑的沙场上闪光。和平时期,我军优良传统在练兵千日的实战化训练中砥砺。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新形势下,无论是攻下“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山头”,还是啃下“一体化联合作战训练的硬骨头”;无论是遂行抢险救灾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还是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神圣使命,都离不开“金刚钻”精神,离不开无坚不摧的优良传统。
今天,我们正处在向世界一流军队迈进的关键时期,前进的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只要永葆赤子之心,不忘奋斗精神,始终弘扬我军优良传统,唤起“知其难为而为之”的责任担当,坚定“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如磐信念,就一定能砥砺前行、不辱使命,在新长征路上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