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只吃粽子?广东人饭桌上还有这些美味!吃货看过来
自古以来,端午节有着扒龙舟和吃粽子两大传统习俗,
在广东过端午,有着独特的节味
今天我们就从饭桌开始
带大家了解这个传统节日
“最会吃”的广东人都将准备哪些应节美食?
龙船饭
每年端午期间,每每划完龙舟,村民们都会组织在一起吃龙船饭,对于村民来说,吃过龙船饭,一年都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除了比赛的人以外,村中上下老少都可以到祠堂领取龙船饭。常见的配料有水乡的鱼丸、虾米干、鸡蛋丝、香菇、豆角等,不同地区配方会有细微调整,一口下去,软糯咸香,层次丰富,非常开胃。
龙船饼
过去端午赛龙舟,都会在游龙进程中向沿河两岸群众派发龙舟饼,作为犒船的点心,虽然这样的仪式不再,但龙船饼仍然是端午节访亲探友的伴手好礼。龙舟饼主要是由杏仁核桃酥、鸡蛋糕、白凌酥饼、红凌酥饼等传统的广式糕点组成。过去则多是炒米饼。这些糕饼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干身、方便携带,不易变质。桡手们会将龙船饼带上身,补充体力。白凌、红凌饼的酥芯是白糖、椰丝、芝麻,还要加上冰肉,即用糖酒腌过的肥猪肉。红凌则还要加瓜子仁、榄仁、芝麻、糖冬瓜等。
咸肉粽
在粽子的制作上,南方人非常大方,荤食海味都能入粽。广东地区来说,常见的食材有五花肉,咸蛋黄,虾仁,瑶柱,鹌鹑蛋等等,广东各地对咸肉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良,形成当地的特色,比如潮汕地区双烹粽在极富盛名,馅料由三分之一的甜馅和三分子二的咸馅组成;东莞道滘的道滘棕的特产,制作时还需要加入蒜蓉、沙姜、五香粉等调味品;潮州凤凰枕头粽,每只有五六斤重,全家一起吃。
栀粽
端午佳节,潮汕人除了咸肉粽,还有一种制作复杂的特色粽子——栀粽。潮汕人说端午不一定要吃粽子,却一定要吃栀粽,这种点心呈棕色或茶色,沾上白砂糖,口感松软弹牙。制作栀粽的原料栀子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的功效。另外,潮汕民间把吃“栀粽”又称为“吃壮”,因为潮汕话里“粽”跟“壮”是同音,寓意吃了身体强壮。
黄鳝
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有吃“五黄”可利用端午节的节气力量,祛除寒湿,祛除五毒,抑制霉运的说法。黄鳝是五黄中的一种,俗谚说“端午黄鳝赛人参”的,虽然广东地区四季都能吃到黄鳝,但是端午前后的黄鳝最为肥美。不同地区做法各异,宁波人最经典的做法是“宁式鳝丝” 将鳝鱼拆骨切段,配韭黄、茭白丝等翻炒做成羹,而广东的台山人则将其做成瓦煲黄鳝饭,口感松软,香气四溢。
绿豆糕
端午节当天除了粽子便是绿豆糕。其原料有绿豆粉、豌豆粉、黄砂糖、桂花等,作为粽子后的消食甜点,可以很好地清热解毒,保肝益肾。另外,绿豆糕中的糕字和高是同音的,高字一般都是好的、积极的、向上的一种象征,绿豆糕理所当然也成为不少人端午节的伴手礼。
真珠花菜猪血汤
端午这一天潮汕人除了吃各种粽外,还会用伸骨节、使君子叶、真珠花菜、鸡蛋、猪肉、猪血等一起煮汤吃,能起明目、去热毒、驱腹虫的作用。对于尊重传统的潮汕人来说,在这天吃这汤能清除体内的一切毒素,而龙舟水则能冲洗掉身上的一切暗疾,达到内外无病的效果。
五毒饼
除了广东,其他地区也有许多颇具特色的应节美食,北京地区吃“五毒饼”习俗,在酥皮儿玫瑰饼上印有“五毒”图案,五毒指蛇、蝎、蜈蚣、壁虎和蟾蜍。端午时节这些毒虫正多,俗信,吃了“五毒饼”,毒虫就被吃掉了,人就安全了。除了食用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家里的小孩子认识这几种动物,让他们对五毒能敬而远之。”其真正的内涵其实是希望家中小孩能趋利避害、健康成长。
煎堆
煎堆又叫麻团,在广东,这是新年时八宝零食盒中的主角,但是在福建闽南、台湾台南的一些地区,通常只有到了端午节才会吃它。相传这些地区在端午节期间进入雨季,以前人们认为是天上有洞,如果不补,雨就会无休止的下个不停,他们认为吃煎堆能把天补好。刚煎好的时候很烫嘴,要放凉一会再吃。有些嚼劲,有些香甜。据说过去端午节,安海地区的人会把煎堆投入鸿江,称为“投堆,用以纪念屈原”,投堆后还会登赏白塔凭吊,不过现在这样的地方习俗几乎消失了。
娘惹肉粽
东南亚的华人华侨也有自己独特的端午美食,比如新加坡特有的娘惹粽子,馅料独特,大厨们用狮城独特香料“芫荽粉”配上酱油,瘦肉,再配以香甜爽口的冬瓜条混炒,裹入透白晶莹的糯米之中,鲜而不腻,咸中略甜。这种娘惹粽子是中国饮食文化和马来西亚饮食文化结合的产品,很有热带风情。而且新加坡人爱花,往往还会给粽子染上花色,用“蝶豆花”的干花放在清水里煮,粽子呈现出好看的蓝色或者紫色。
【记者】郑洁琳
【实习生】麦乐瑶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
【作者】 郑洁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