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留学记(中)
【前情】
(上)篇写到终于在入学前最后一场也是最后一次机会考到了学院要求的雅思分数,否则就要换专业或者换学校,自尊将会碎裂。大半年的考试历程差点要了我的亲命,考试次数差不多可以召唤神龙了。现在回想起来,我丝毫没有“学到一定程度”就能“水到渠成”的感觉,完全没有。在内心深处,我觉得最后考过更像是一次侥幸。
这件事充分说明英语不好人生该有多么艰难,不但会错失良机,耗时耗力,浪费银子,而且会让人很惭愧!很自卑!比起可衡量的损失,这种精神伤害更可怕,后半生我都要以此为诫。
【秋学期】
九月底,当国内进入美丽的秋天,大不列颠也开学了,有点冷。我还没有从终于拿到录取通知的梦幻感和四处找不着房在同学家睡地板的狼狈中缓过劲儿来,新学期的课表已经下发,每天的课都排的满满当当,有几天是从上午11点连上到18点,中间无休。惊讶,资本主义国家不吃午饭?
第一周很是凌乱。不熟悉在线教学系统,不知道学生卡怎么用,怎么借书,去哪下载讲义,作业如何提交。好在我们有一部分同学本科就是在本校念的,通过考试升到研究生,对学校的种种高科技熟门熟路,跟着人问了几天,不清楚的自己又跑了几趟图书馆,找工作人员咨询,很快就明白了。
第一次课,所有的老师都和大家做了提纲性的介绍,把该门课的核心书籍和期刊一一列明,需要去借,部分书最好去买。同学们互相认脸儿,我们专业女生占到一半以上。多数是亚洲学生,中国(含港澳,台湾),新加坡,马来,印尼等等,英国和欧美的比例少,还有部分印度人。
为了学习方便,每门课我都选出两本最最核心的书,去书店买了。因为每本教材图书馆总共就几本,有些课是院系公共课,其他专业也要上,几百名学生,都去借的话根本借不到。考试期间,每本书的借阅时间会被限制在两到三天,甚至要求一天归还,这更是没法读完。在国外,书籍都是天价,一本教材三五十镑很正常,出国前我并不知道这个情况,导致刚刚好的预算又额外增加一笔支出,后期只好打工来填。
英国的研究生学制分为三个学期,秋季学期(第一学期),春季学期(第二学期)和夏季学期(毕业论文期),我们专业共十门核心课,全是必修。平时每门课的作业(论文)或者项目,以及最后闭卷考试分别占一定比例学分,加权得出该课程总分。这十门如果有挂科,可以补考一次,补考比之前考试要难,补考后仍挂掉一门的话,没有学位证。
国内的研究生,多数是入学考试难,毕业不难。国外是越好的学校越好的专业,毕业难度越大。系主任很认真的告诉我们,我们专业,每年都有不能毕业的。但开始大家都不太以为然。
蓝天,白云,雨打绿叶。新书,新宿舍,崭新生活。一切都充满期待。然而新鲜劲儿没有持续两天,很快就被一盆一盆的冷水浇灭了。后来的几个月,迎接我的是接踵而来的困难,日复一日的茫然。真正上课了才知道,我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平时要看的书、期刊,要完成的作业和讨论又太多了。
我们专业有两门比较枯燥难懂的课都在这个学期,还有一门会计与财务管理,这三门传统的必杀(留学生)课,我真的就像听天书。老师并没有什么口音,可是语速快,在讲台上走来走去,声音忽高忽低。我听力是弱项,每次竭尽全力只能抓住片言只语,很短的意群,基本连蒙带猜跟着,老师稍一扩展说点别的,就又断片了。每节课下来,因为高度紧张,特别累,全天都是这样,每周都是这样,一两个月还是这样,看不到任何转好的迹象,整天就像傻子一样,心里特别着急。
复习英语时,觉得什么都没雅思难,总以为过了就喜大普奔。现在才明白,在这场为期一年的全能马拉松上,考过雅思,只是给你一张号码布,仅仅是一个参加比赛的资格而已,真正的艰难,从发令枪响的那一刻,才开始。这一路,看天资,毅力,技术,也看人品。这是一个设计精良的比赛,考你的学商,智商,情商,还有管理和完善自己的能力。而最终,一定有人笑有人哭,是淘汰出局还是顺利抵达,完全取决于自己。
那几个月,我过得很辛苦,没有任何除了学习之外的活动。什么丰富多彩的留学生生活?我睡觉时已是凌晨2到3点之后,起床就赶紧爬山去上课,带点吃的中午课间飞快对付完,傍晚下课时天色已黑,不是小组讨论做PPT写论文,就是图书馆查资料自学,夜里回到宿舍,打开暖气踩在上面,又继续学,直到完成个大概,才敢睡上几个钟头。经常在连续通宵后,白天跟人说话,都反应不过来,慢吞吞的。有一次交了论文后,太累了,回到宿舍鞋都没脱趴在床上就睡过去了,醒来时是半夜,灯在脸上刺眼的亮着,挣扎着起来洗个脸,重新回到桌前。
在无数个下着雨,凄惶的走在路上的时候,无数个深夜,对着密密麻麻标记的书,脑子一片空白的时候,一些可怕的想法,会从心里遏制不住的冒出来。我怀疑自己没法毕业了,老师在讲什么,我学到了什么,为什么那么抽象,抓不住也理不清,为什么那么吃力,没有一门课能保证顺利考过的。我不敢往深了想,一个没有后路的人,所有的钱都用来留学,吃了那么多苦,如果不能顺利毕业,我该如何面对自己,该如何跟家人交代。我是一个废物吗?
有一天我早上3点半睡,4点多喉咙上火肿了,堵得很,醒了,喝了几口凉掉的茶又躺下,就梦见恶劣天气,池子里的水像藏着泉眼一样汩汩翻涌,一场恶战即将来袭。然后场景一转,春夏更迭,雅思最后还没过,梦里都是万念俱灰,蓦然惊醒,好久也没转过神来。
尽管每天被折腾到神经紊乱,但这样的生活,不正是十年前的自己所梦想的吗,记住是付出多少代价才一步步走到这里,服输从来不是我家祖传的风格。低落之后,我还是会攥紧拳头给自己打气。每次上课,从不迟到,永远坐在第一排,有时一整排就我自己,像个求知若渴的小学生一样坐在那里,无视别人指点嬉笑的眼光。所有的课我都用录音笔完整的录下来,在路上听,吃饭的时候听,回宿舍听,反复听。
上课跟不上那就自学吧,把每一本书的目录研究好几遍,从大章到每一个小节,其间的逻辑反复梳理,用抽丝剥茧的方式,建立体系架构,再一点点深入里面的内容。学完一本研究下一本,再把几本书串起来。然后去看期刊,补充新的和重要的知识点,思考有争议的地方,写出自己的分析。所有这些我都做了笔记,一门课经常一整理就是几万字,聚沙成塔,渐渐累积起浩大的工程。
留学那一年陪伴我的是自说自话的朋友圈。隔三岔五,在仅有的放松片刻里,我在上面吐槽,卖萌,大面积自黑,晒饺子方便面和一人简易火锅,在每次感觉快要完蛋的时候打鸡血,发像素不清的写意风照片,更多的则是以短日记的形式,记录学业,鼓励自己。
(以下为我的朋友圈摘录)
8月23日:
无所畏惧,无坚不摧。在困顿中,也要有一颗观云闻花的心。
10月1日:
坐错车了只好地蹦折回一站,大桥,右边就是Ibis,之前种种又浮上心头。独在异国,一切靠自己,处处都要努力。只有足够强大,才不会被小觑。
10月10日:
本学期必入的书还差三本,一堆砖不知怎样才啃得完,压力超级大。每门课上课前有课件,老师会在课前上传到系统,供下载打印阅读,除此之外,每次课都有一堆期刊和一串Readinglist要预习。
课上到晚上六点半,留了三个Presentation,其中一个被抽中的三个人要演讲三小时。下课出来气温骤降,满地雨后落叶。半小时赶到图书馆,七点的小组讨论到九点,回宿舍十分钟下了十个饺子吃完,开始准备明天的课。英国的一天,一般到凌晨两点左右结束,根本没有可能在12点前睡觉。
11月3日:
和Accounting专业的同学碰见聊了几句,他们的专业用书是非专业人士会计用书,我们是MBA核心课会计用书。他们的书是我们3/4大小1/3厚度,我们的书558页每一页我都看的好艰辛。他们不用写财务分析木有作业,我们第一份财务报告要看至少三年的年报然后写6000字,第二份下周二就会通知。他们的老师是热情但结巴的三哥,我们的老师是他们系主任一位严谨骚情的小老头。我俩都为对方的情况深感讶异。作为在几大必挂科中排名第二的该课程,过与不过直接影响到毕业率,我们只有一次机会挂科。努力吧亲除了玩命你别无选择。
11月6日:
Accounting tutorial上到六点多,老师提问了几次,一片沉默,目测好多人都跪了,年报的细节,背后的原因,谁答的上来啊,看都看不懂好么。最后下课时,小老头狡黠的一笑,说,这就是你们来念Master的原因,是你们痛苦的原因。没人理他,大家在一片沉默中收拾东西迅速离开。
在下着雨湿滑的小路上,我摔了一跤,膝盖着地,痛的爬不起来,新换的衣服沾满了泥水,本来就郁闷的心情差到了极点。
今晚是一年一度的烟花之夜,许多人去城外看了,我连窗口都没心情瞄一眼。换了衣服,看了伤口,默默的做饭,狠狠的吃完,继续看书,周四就要讨论了,周五另一个作业deadline,下周一三小时演讲,下周三又一个大作业deadline, 每个老师都一堆阅读任务,还让不让人活了啊!啊啊啊啊啊啊!!!
11月8日:
三年,每年15个Ratios,看年报找数据,看不懂又拿不准,两点多了,烧的水忘了喝,算的像shi一样,心中一腔怒火!
早上三点多睡觉,做的45个Ratios,一部分是根本不知道用哪个数据的,只好空着,剩下的全错了。在讨论会上,我看着面前的一叠纸,一周多来,其它课和压头的作业都不管,每天一放学就死磕会计到早晨,昏天黑地腰酸背痛自不必说,一个词为了弄懂四处查中英文的资料,终于书上看的差不多,这几周课的讲义也基本过了一遍,还以为快赶上来了,而这些刺目又耻辱的数字,让我瞬间感到了绝望。
课后人呼啦一下走光了,只剩我慢慢的,去打印了200多页的年报和英国公司法法案,在café把早上带的水拿出来喝完,拉好外套的领子,背好包,走进楼外的黑暗。
虽然无比低落,但也要忍住。平静的吃个饭,然后继续,就像没有受挫一样,继续保持对自己的信任。就像不曾痛苦一样,继续怀着新奇与兴趣。看书,看讲义,看资料,一个一个搞明白错的原因,不懂的去问,借助他人的力量。继续前进。
11月12日:
前几天交的作业出分了,我的留学史上第一个优秀,还说什么呢,老太太正到爆啊!一秒变粉丝有木有!
11月16日:
感冒+过敏+又一个作业deadline的晚上,一手不停的擦鼻子抓痒,一手捉急忙慌的打字。“屋漏偏逢连夜雨”就是这个意思……不动窝狂写了六个多小时写完了!
11月21日:
19:50到宿舍,完全投入在做上市公司年报的董事薪酬分析,转眼就凌晨两点半了,刚保存了文档,拿起手机,突然看到这边的小伙伴之前都在疯狂po照片,欢庆今晚的第一场鹅毛大雪,而我全然不知。
窗外的地湿漉漉的,雪本无声,应该化了,有些遗憾,不过报告的结构做好了,可以安心睡觉,多少还有点欣慰。
自从来了英国,从未有过正常的作息,每天在重重压力下争分夺秒,一个又一个的deadline,一次又一次的听不懂,不会做,说不出,对考试无比的焦虑。相比之下,挨饿一天到晚上才吃饭,衣服一个月才去洗一次这些不幸福感都是小儿科了。
每次早晨走在路上,看到逐渐凋零却不失美感的树木,古典而庄重的建筑,奇异的云朵与空旷的天色,却常常因为匆忙不能停下来拍照。下课后,从黑暗的山上一路下来,心里还在算着晚上的任务先看哪门课,大概要多久。理科硕士的生活,劳累与艰辛,完全超越了我之前的想象,唯一的快乐,只来自学业上的一点点进步,看懂了一个公式,明白了一段话,而这种微小的快乐,又很快被新的困境淹没。
生活的滋味是什么?现在完全没有了,没有喜悦,也不期待。只是默默默默的,在钢索一样输赢未卜的前路上,孤单的前行。
11月30日:
11月的最后一天,3点睡,9点起,写房地产投资基金公司的年报分析,对比两家公司,三年的年报,满桌都是资料,电脑开着十几个文档,前期做的信息汇总和参考资料有上万字。这一天我超越了自己的极限,一整天都没吃饭,坐在桌前,躬着背连算带写,一直到现在,12月的第一天凌晨两点。太难了,我尽力了,下午一度崩溃,看着资料上密密麻麻的英文,脑子毫无反应。
12月6日:
北极暴风+艰难的自学中。一个字,累。两个字,挺住。
12月10日:
三小时的演讲结束了,也是这门的最后一节课。老师带来了酒和派分给大家作为结课和庆祝圣诞。散伙后人呼的跑光了,我帮着老太太搬东西送去她办公室。很好的老师,谢谢您,有缘再见。
12月11日:
早晨4:07,图书馆剩余人数显示牌,此时图书馆还有64人。写了一夜报告出来,清新寒冷的空气,沁人心脾。这就是,无法形容的研究僧生活……
……
在第一学期即将结束的这段时间,有一门课,我从第一次作业刚刚及格的52,飙到最后一份作业的78。(英国硕士成绩等级:50 Pass 及格;60 Merit 良好;70 Distinction 优秀)。由于坐在最前排,每个老师都认识了我。课堂提问,老师问谁来回答,经常被一群同学在背后指我示意。我从一开始紧张的磕磕巴巴,到后来十分淡定,想到啥说啥,经常还举个栗子。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老师讲的什么,我居然好像能听懂了,居然基本都跟得上了。老师偶尔说个段子,我也不用在脑子里翻成中文,会本能的同时哈哈一笑。
当我意识到这个变化的时候,秋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绵长而寒冷的雨季始终都在,而我终于有心情,合上手里的书,趴在窗口,闻一闻风雨的气息。
也许是心理作用,那气息格外清新。
【生活】
英国怎么样?至少我读书那两年,我们那儿整体还不错。我上学的地方在一个小城市,我们叫它“村”,其实英国除了伦敦之外的地方,都可以叫“村”。从村们到伦敦之间,是黄绿相间的田野和清净流畅的公路。每个村基本都有个市中心,一小块地儿,集中了购物商场,大小餐厅,咖啡店和教堂,市政厅等人流密集的区域。村儿一般都不太大,市区走路就可以逛完。
在英国生活,要注意远离青少年。那些熊孩子惹了我们,不会受到法律制裁。这个一入学老师就反复强调了。我曾经被熊孩子从背后尖叫着拍过书包,我的同学也当街被莫名浇了一头水。没有更好的办法,尽量回避。另外,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小心黑人和中东印度人,晚上最好不要独自出行。尤其是亚洲男生,注意保护自己,原因不提。
别的就还好,生活中碰到的普通人,有时远比那些有所谓地位和身份的人,更友好,有趣和朴实。国内是这样,出来也差不多。至少我在这边遇到的许多当地人,收银员,售票员,电车司机,路人,陌生乘客,保安,银行职员,都很友善。不管你口语多烂,对方都听得懂,也真的是尽心尽力提供帮助。开学时我实在找不到宿舍去学联求助,值班老师想尽办法安慰我,帮着查中介信息,是我没地儿住,可她急得眼圈都红了。
英国的传统节日,有机会参加一下,也是很有意思的。十月底的万圣节,从学院到宿舍区,会早早的布置好,大大小小的南瓜和骷髅。晚上整个村儿的人民都打扮各异上街狂嗨,不把人吓晕决不罢休。我没时间去,从同学拍的照片和视频领略了现场盛况。
11月11日,英国要过国殇纪念日Remembrance Day,那段时间在街头,经常会看见行人胸前佩戴着一朵小红花,这花是虞美人,用以表达对世界和平的愿景。重点是,我每天搭乘的小电车Supertram,也给自己搞了一朵,别在大大的左脸前,好多天不肯摘。呆萌之国。
圣诞是这边一年里最重要的日子。提前一个月,大大小小的店铺,街头,就会挂上各种图案的彩灯。商店里新年促销,礼物摆满橱窗。和我们过春节一样样儿的,满满的温馨喜庆。而到了平安夜,街上静悄悄的,一个人都没有。那晚我从图书馆出来,一路溜达着到了市中心,音乐喷泉还亮着,水池里波纹粼粼,旋转木马自顾自缓缓转着。广场上只有我自己,站了一会儿,一个疲惫不堪前路莫测的人,在异国年夜,四下静寂的一刻,竟生出一种远遁繁华,岁月安宁之感。
怎么吃饭? 国外学校很多没有食堂,我们教学区和图书馆只有几间café,咖啡、茶和齁甜的小蛋糕是必备的,大点的café还提供三明治和几种怪汤。听起来还不错?三明治并没有全麦吐司煎蛋夹蔬菜这种简单又接受度高的做法,而是选用了一般人难以置信的搭配和酱料,价格不菲,口感奇葩,黑暗料理绝非浪得虚名。我们这种从宇宙第一美食大国来的,基本没人买。有的捱到下课再吃,有的自己做好午饭带过来。
生活区附近大小超市很多,我们喜欢去大超市,价格更便宜,种类也更多。水果基本都是2-3镑一盒,苹果超级小,黑提大又甜。基本的蔬菜都有,还有baby菜系列,非常迷你,小西葫芦,小茄子,小胡萝卜,只有手指大,专为卖萌而生。牛奶质量很好,也便宜,一大桶可以喝上好几天。这边宰杀牲畜都不放血,猪肉牛肉都特别腥,怎么焯水也没用,我一般就买鸡肉,一大盒2镑多,划算。甜食相当丰富,芝士蛋糕,酸奶,冰淇淋味道浓郁,都很好吃,哈根达斯大杯装的是国内的半价不到,冬天还常搞活动,胖子的天堂。
在国外,我的食物主要是中超买的速冻饺子和方便面,因为快,省事,而且便宜。这一年半吃的饺子和泡面,比前三十年加起来吃的都要多,回国后连看都不愿再看一眼。偶尔周末会炒个菜配米饭,更偶尔庆祝的时候去中超买一小盒羊肉卷,配着生菜和鸡蛋,用小电饭锅自己煮个火锅。
英国有哪些休闲?这个没什么发言权。除了一次小组项目完成的聚餐,我推掉了所有的同学邀约。牛排、龙虾、西餐和米其林,没吃过;球赛、泡吧、歌剧院、生日会、奢侈品店,没去过。每天早出晚归,固定三点一线的生活,宿舍—学院—图书馆。同学笑我老土又无趣,好不容易出趟国,还不体验下。来日方长,当下的我,只想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和钱,花在自己认为最重要最值得的事情上。
这个年纪留学,怎么想的?出国前一年,我曾在bbs发了个帖子,建了一个30+留学群。群里发言比较活跃的,有十来个人。常常讨论去哪个国家,自己的情况,为了学位还是绿卡,有什么途径,新的政策信息,知无不言。后来有些人主意拿定开始准备英语,大家又讨论雅思复习,考试分数和申请材料。群最热闹的时候,加进了快两百人。然而那两年,我们前前后后真正出来的,不过七八个人而已。
我有一个同学,毕业十年,工作经验寥寥,心有仿徨而不甘,曾经想走学术这条路,几年前我打算考雅思的时候,她热血的跑来说,你这岁数还想出国?那我也要定个目标,司考!我入学的时候,她说,怀上宝宝了,过两年再考。我毕业回国了,她说,年纪大了,算啦就不折腾了。
同梦者众,同行者寡。许多人,对梦想,仅仅是做个梦,随便想想。没有行动力,也就只能看别人的热闹。为什么“第一步”这么难?因为顾虑的太多,还没真正开始,就被自己想象中的困难吓退缩了。谁也不能预测未来,有想法,不要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始;再运筹帷幄,也别以为一切都在自己的计划中。早点起步,顺势而为,可能更实用。
年龄,只是一个数字,不是限制一个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借口。三十岁,就该安安生生不要出位?五十岁,就该在不幸的婚姻中委曲求全?七十岁,就得在家躺着吃药别想着环游世界了?对年龄的过度焦虑是现在的社会通病,自己应该保持适度的清醒。只活一辈子,想做什么,就放手去做。因为不做,你也不会变得更年轻。总归是一天天老去,为什么不顺手圆个梦呢?
傍晚下课,天已经黑透了,英国三天两头下雨,入冬后更是湿寒。每天从山上背着沉重的书包下来,都会路过student union(学联)。我们的学联非常出名,有各种社团和活动,硬件和服务一流,但我没有时间体验,只是每天放学经过,看一看门口灯光变幻,听一听里面传出的欢声笑语。生活,永远在别处。我们常常觉得,别人的生活更有意思,那才是生活。可别人看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年终】
12月底的时候,秋季学期结束新年放假了,距离考试还有一个月时间,宿舍区已经空空荡荡,人都出去疯了。我也终于给自己放个小假,三天暴走伦敦,跨年去。
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深度压抑后,突然放羊了,所有的一切都强烈新鲜,看到什么都开心。节日伦敦地铁多个站点停运,背着无敌沉的大包小包,在繁华街区中东转西转,夜幕降临才找到订好的青旅。有四人,六人间或更多人间,上下床,每个铺位都有厚帘子隔出私人空间,房间提供简易柜子或者床下面搁一个带锁的大篮子可以放个人物品。公用浴室。伦敦消费高,如果不怕吵,青旅价格便宜,是不错的住宿选择。白天出去逛,晚上回来吃点喝点,和世界各地的姑娘们聊聊天,分享下行程,还是很有意思的。
那三天雨下不停,我去了大英博物馆和BBC,拍了大本钟和塔桥,排了一个多小时队进了贝克街221B,在碎片大厦上鸟瞰风景,到唐人街吃了思念已久的川菜,在海德公园的椅子上给大尾巴小松鼠喂饼干,在大雨中兴高采烈的看骑行。什么论文、项目、分数、考试,那让人喘不过气的一切,统统抛到脑后。玩,就玩到累趴。
12月31日晚,站在伦敦眼下的人山人海里,雨越来越密,看着背后大楼上的指针缓慢的移动,巨大的彩色显示屏随着音乐节奏不断变幻,周围的人都在自得其乐,喝酒跳舞,欢声笑语,有人亲吻有人唱歌。
在过往的岁月里,我从未想过,会有一天,随着长长的人流,穿过遥远的大街小巷,路过骑着高头大马巡逻的警察,在异国的河边,看着漫天绽放的烟火,听着震耳欲聋的欢呼,在外国人堆儿的澎湃声浪里,自己跟自己一遍遍喊着新年快乐,度过辞旧迎新之夜。
这一年所承载的,似乎是比从前多出几倍的苦与酸,当时我不知道,后面还会经历怎样的跌宕起伏。但无可否认的是,那是漫漫长路的一个时间节点,我从黑暗中摸索着一路走来,走到那里,蓦然看见星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