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 星期日

新加坡房产攻略之一 —— 组屋的发展史

组屋发展的故事

新加坡人口中,有超过八成住组屋,这当中有九成,拥有所居住的组屋。在政府推行“居者有其屋”政策下,新加坡人的拥屋率非常高。不住组屋的人,一般住在各类私人住宅,例如有地洋房、排屋、私人公寓等。

要了解新加坡人的生活,走进组屋区或许是最好的方法。但在进入组屋区之旅之前,先来简略看看新加坡组屋的发展史吧。

新加坡房产攻略之一 —— 组屋的发展史

一 、大刀阔斧,解决屋荒

在建屋局于1960年成立之前,由英国殖民地政府成立的新加坡改良信托局(Singapore Improvement Trust),是负责发展公共住房的单位。

改良信托局1930年代起,在中峇鲁建设公共住房。在现在的中峇鲁(Tiong Bahru)地区,可以看到一批低层住房,与高楼政府组屋很不一样。它们外观独特,散发着装饰艺术(Art Deco)风格。这便是新加坡最早的一批公共住房,由改良信托局自上世纪30年代起所建设。

新加坡房产攻略之一 —— 组屋的发展史

中峇鲁靠近牛车水,当时在此兴建公共住房,正是为舒缓牛车水人口过于稠密的问题。

新加坡于1959年取得自治权后,自治邦政府成立建屋局,大刀阔斧解决屋荒问题。建屋局也接手改良信托局在女皇镇(Queenstown)开发新加坡第一个卫星镇的工程。

新加坡房产攻略之一 —— 组屋的发展史

新加坡时任总理李光耀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建好五万个组屋单位。现已80多岁的建屋局第一位建筑规划师曹福昌说,建屋局当时关注的是如何在照顾到质量,以及时间和财务预算都有限的情况下,一年建造一万个组屋单位。当时纵观全球,没有任何国家做过同样的事。

二、居者有其屋

最初,组屋是出租给人民的。1964年,政府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向人民出售组屋。

新加坡房产攻略之一 —— 组屋的发展史

为协助更多人拥屋,政府在1968年允许人民以公积金(Central Provident Fund)储蓄,支付组屋首期款与每月的分期付款。

这项措施加上历年陆续推出的各类津贴计划,大大提高了新加坡人的拥屋率。

(注:公积金是新加坡一项强制性社会保障储蓄计划,由雇员与雇主各按雇员薪资的特定比率,将钱纳入公积金,作为雇员医药费、住房贷款与退休金等用途。)

新加坡房产攻略之一 —— 组屋的发展史

由建屋局直接出售的组屋,获得政府大量津贴,因此只供新加坡公民购买。在住满规定年限后,组屋能够在二手市场转售,符合条件的永久居民,只能购买这类转售组屋。

三、组屋类型多样化

建屋局在成立首10年里,只兴建一房式至四房式组屋单位。1970年代开始有面积更大的五房式单位(比四房式多一个饭厅)。在下来的数十年里,随着人民经济条件与人口结构的变化,组屋的类型与设计也相应变得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具体案例:1980年代,推出空间更宽敞的公寓式组屋;1995年推出私人公寓规格、但价格较便宜的执行公寓;由于人口逐渐老龄化,1997年,为长者推出小型公寓;2005年推出由私人发展商设计、兴建与销售的“私人组屋”。组屋的设计已不再单调,有的甚至能媲美私人公寓。)

新加坡房产攻略之一 —— 组屋的发展史新加坡房产攻略之一 —— 组屋的发展史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留学校内住宿:如何get限量版好房

下一篇新闻

组屋转售价去年全年飙升12.7% 分析师:今年涨势延续但增幅或放缓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