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月13日 星期日

新闻热点

美国慈善传统面临现实考验:福利依赖争议与政策转向

国家价值观中始终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芒,但近年开始出现结构性反思。美国政府自建国初期便确立了以三方联动(行政机构、社会组织与个人)救助弱势群体的独特机制,这种模式在二战后达到新高度——马歇尔计划累计向西欧输送130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500亿美元),而USAID作为现行政策执行者,承担着年均250亿美元的国际援助任务。不过现行政策风向正在转变,特朗普政府曾以'战略收缩'为名暂停全球人道主义资金流动,并对USAID进行20%规模的裁员。

公民的同理心培育已渗透国民教育全周期,从小学的社会实践课到社区志愿服务学分制,塑造着独特的'慈善代际传承'。这种文化基因在重大灾难面前展现得尤为明显,仅2024年加州山火期间,民间组织就筹集超3.6亿美元物资,实现72小时紧急响应。但福利学者指出,国内长期实行的保障网络正暴露出意料之外的制度张力。

作为全球最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工业化国家之一,美国自1935年《社会保障法》出台后逐步完善多重兜底机制:覆盖7400万低收入者的Medicaid医疗体系,支撑4200万家庭的SNAP营养补助,构成三位一体的救助矩阵。然而布鲁金斯学会研究显示,连续三代享受福利补助的家庭中,劳动参与率下降19个百分点,这种'慈善悖论'正在引发关于'援助边界'的全民讨论。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文艺活动指南|免费演出展览+芭蕾舞剧+流动妆艺巡游一览

下一篇新闻

德国大选极右翼势力崛起:默茨引争议或掀连锁反应

相关新闻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