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种族歧视案摊主被拘 学者称现行法律已足
马来西亚警方近日破获一宗引发社会关注的种族歧视案件。位于雪兰莪州雪邦地区的玉米摊主与妻子因设置禁止向印裔群体售卖产品的告示遭到拘捕,检方即将完成调查程序。
雪兰莪州总警长胡仙披露,涉案商贩系于2月17日晚间在其经营场所——雪邦哥打华丽山一带落网。其持有逾期签证的印尼籍妻子依据1959/63年移民条例被扣留,摊主则因其高龄获得口头保释。调查显示,警方已采用关税及服务法案505(b)条款、1948年煽动法第4条目以及1998年通讯与多媒体法233条文立案侦查。
据官方通报,办案机关已完成7名相关人员问话程序,调查文档接近封档,将按程序提交副检察长审议。该事件源发于摊主此前在雪邦营业点摆放的限制销售标语导致网络热议。
案件处理引发学术探讨
雪州高等学府法律学及社会学专家就事件引发的立法争议展开讨论。国立大学法律系助理教授莎拉瓦蒂指出,现有煽动法令已能有效约束煽动性行为,相比推出新法,强化现行法规落实更具现实意义。
同校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卡蒂妮进一步阐释,马来西亚现有超过20项法律工具可供处理种族歧视案件,包括近年实施的反恐立法。这位具法学、政策及社会学背景的学者主张,基础社会教育与法律宣导应优先于增设专项法条。
多方态度明确
案件当事人阿都阿兹事后公开致歉,强调其行为并无冒犯印裔族群之意。国家团结部长艾伦达干重申政府立场:任何破坏国民团结的言论与行动均属不可接受范畴,必须依法追责。
此事件与近年度多项民间调查形成互文,其中2024年民调显示逾7成马来族反对跨族群平等权利,2023年调查则揭示60%以上民众存在受歧视感受,折射出社会深层矛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