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二审:严控违法收费罚款 地方执法规范
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期二次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新增多项约束性条款。据官方媒体披露,该法律文本明确禁止行政单位擅自向民营企业摊派费用,罚款设定必须严格以现行法規为依据,且在实物索要方面设下法律红线。
机关执法呈现整合趋势,针对重复涉企检查行为规定:若同一市场主体涉及多项检查事项,须通过跨部门协同机制集中处理。这项制度设计旨在降低企业迎检负担,被解读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化举措。
关联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全国非税收入高达3.7万亿元,同比增幅达17%。这一统计口径包含的地方政府罚没收入,因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增长态势引发中央关注。舆论场因此产生‘警惕执法寻租’的呼声,呼吁落实领导层要求的‘三乱’整治。
中国人民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专家指出,该立法进程与高层密集发声形成呼应。此前习主席专门召开民营经济座谈会,要求系统清理乱收费、乱处罚、乱查封现象,李强总理亦强调对非税收入激增实施专项审查。
值得注意的是,法律草案特别针对‘远洋捕捞’式跨区域执法进行规范,对限制民企经营者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作出限制性规定。学者傅方剑分析,适逢两会召开前夕,法律二审衔接着初审节点,显示出决策层回应市场关切的连续政策信号。
财税专家解读显示,非税收入作为地方公共财政的补充来源,过快增长可能折射出经济转型期的治理痛点。该法学人的案例库存储的最新立法动态表明,未来将通过检查系统集成改革来实现‘检查扰企最小化’的立法预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