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算力投入到底有多大价值?5000亿投资与高效能模型引发技术哲学之争
2025年人工智能领域迎来两大标志性事件:软银联合OpenAI与甲骨文操刀的万亿级"星门计划",以及幻方智能发布的DeepSeek问答系统。前者以5000亿美元的天量资金规划震撼业界,后者则通过精简算力实现模型突破引发行业深思,双方在技术路径上的两极分化现象正在重燃关于AI发展的核心命题。
值得关注的是,这两家机构在算力战略上展现了截然不同的理念。星门计划通过超级资金池构建算力霸权,OpenAI方阵却侧重算力效率优化。来自硅谷的最新数据显示,该领域70%的创新专利集中在模型架构改进而非单纯算力堆砌,这为DeepSeek的路线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技术投资人王砚昨在LinkedIn发文指出,当前AI赛道正陷入"算力崇拜"误区。据他披露,某机构曾测算百亿参数模型性能,发现其智能水平与算力规模呈现边际递减效应。这种现象在星门计划的项目蓝图中尤为明显——其官网上列出的高管任命、就业指标、再工业化等32项发展规划,与核心算法突破并无直接关联。
行业观察家注意到,OpenAI五年技术演进路径显示:从GPT-3到GPT-5代际升级,每次参数量提升10倍带来的智能增益却在持续衰减。这印证了麻省理工学院《AI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观点:算力扩张的拐点早晚会到来,关键突破往往产生于算法革新而非硬件堆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