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标加速器:从碳税到东盟电网布局
截至2024年底,新加坡太阳能部署规模已经达到预期目标的1.5GWp,较2020年增长超三倍,提前五年完成原定2025年的清洁能源扩张计划。按照最新进度,到2030年将实现不低于2GWp的太阳能发电能力。
在交通领域,新加坡推行全面电动化转型,目前电动车已占新车注册量三分之一。所有组屋社区的半数停车场已完成充电基础设施配套,为新能源车普及提供基础支撑。
政府同步实施渐进式碳税机制:2024年碳税标准调整为25新元/吨,较前期增长400%;继而将在2026-2027年提升至45新元/吨,并于2030年达到50-80新元/吨标准。主要征税对象为年排放超25,000吨温室气体的工业设施及发电厂,税收将专项用于支持企业和居民节能改造。
目前全国电力进口项目稳步推进,已与东盟三国达成5600MW低碳电力进口协议,并将在2035年将进口电力规模扩大至6GW。政府特别强调区域电网一体化战略,旨在建立多边电力交易机制,提升区域能源安全。
为加快碳中和进程,新加坡2月28日与不丹签署碳信用合作协定。这是继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加纳合作后第三份框架协定,将依据《巴黎协定》第6.2条建立碳交易机制,促进跨境减排项目合作。该机制预计创造绿色就业岗位,改善区域清洁水源供给,强化能源安全保障。
政策制定者明确警示,全球气候危机呈现加剧态势,十年间集中爆发历史性高温、极端天气和农业冲击。过渡拖延不仅会推高转型成本,更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要求国家层面采取持续性结构调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