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环保行动助力永续发展|跨代工坊推动社区绿色实践
在永续发展的道路上,个人行动的力量不容忽视。义安理工学院数据科学系学生颜芷妗(21岁)正以创新方式,将环保理念融入社区生活。作为该校环保社团负责人及「认领组屋」计划参与者,她带领团队通过旧物改造工作坊和定制化回收指南,让环保生活化、趣味化。
教育部「认领组屋」计划激活校园力量
该计划自去年启动后,鼓励学生团队主动认养三座组屋,运用社区参访与互动工作坊,培养居民在节能减碳、空间绿化及资源循环四大方面的可持续习惯。颜芷妗团队选择马林百列社区作为实践场域,连续策划十站环保手作活动。
环保手作破龄界局限
在每场3至4小时的工作坊中,超过25位长者学员通过学生指导,成功完成从破旧衣物到时尚环保袋、从回收瓶罐到垂直绿植盆栽的改造。令人惊喜的是,部分最初不熟悉循环概念的长者,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了物料分类技巧,甚至能主动分享省电节水经验。
双语手册破解回收迷思
针对社区居民对回收的认知盲区,学生团队特别编制双语互动手册。除了标注电子器材回收箱、布料回收箱等精确位置,更通过图解说明日常操作要点:需分拆塑料瓶身瓶盖、禁投蜡纸收据,以及确保回收物无残留内容物等。
「居民普遍不清楚不同类型塑料的处理方式,」颜芷妗指出,「通过实地走访,我们发现精准的图文指引能有效提升参与度,这也是环保教育的关键落脚点。」
永续作为跨代沟通语言
此类活动不仅让长者学习到实用改造技能,更创造了青银双向对话空间。 youngsters 的创新思维与 older generation 的生活智慧相碰撞,使节能省电等环保实践能自然融入日常情境。正如某位完成相框制作的长者所言:「原来废弃物资也能成为生活美学素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