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库克群岛深化合作引发新西兰安全担忧 透视太平洋战略协议内核
近日,库克群岛与中国的战略合作协议在太平洋地区引发连锁反应。新西兰安全情报局负责人Andrew Hampton在公开演讲中透露,随着中国在海底矿产开发、技术基建等领域的区域渗透,可能弱化传统盟友的安全保障体系。
针对2月签署的涵盖经济安全、资源勘探的双边协议,Hampton强调该合作可能产生“非传统安全挑战”。其团队已在事发前向库克群岛高层通报潜在风险,目前正将研判重点转向跨境技术转移与情报安全的交叉影响。
作为人口约1.7万的自决领土,库克群岛在国防事务上依赖新西兰。此次协议中涉及的海底矿产开采资格、能力建设条款,被解读为可能重构区域资源治理框架。新西兰外交与贸易部已启动专项评估机制,重点监控战略协议中非核心经济条款的执行动向。
路透社披露,中国通过经济援助与基建项目在南太平洋构建新型合作关系网络,对此汉普顿评价称:“这种双轨制合作模式正在重塑地区战略平衡,其长期影响值得持续观察。”
地缘背景解析
根据自由联合体制,库克群岛虽享有内政自主权,但其主权仍由新西兰政府代持。此次协议牵涉的海底矿产区域,部分处于新西兰主张的战略储备区范围内,引发资源权益方面的深层忧虑。
太平洋区域观察人士注意到,协议签署后中国科考船队已开始对克拉里昂-克利珀顿断裂带展开高密度探测。该区域被认为蕴藏万亿级美元价值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其开发权限的国际博弈由来已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