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粿是什么?探秘客家清明节传统美食
艾草粿,一种承载着客家文化与节气记忆的传统食品,在本地诗人创作的英文诗《Ode to Aicao Kueh》(《艾草粿颂》)中被深情描绘。诗人将其描述为自家传承的珍贵味道,险些失传,幸而在多年后由家人重新制作,重现了这一美食的独特魅力。
诗中写道,这种可爱的艾粿不同于蛋糕,它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对节气的致敬,象征着夏天的唤醒。其浓郁的香气被形容为比香菜还要迷人,令人印象深刻。
对于不熟悉艾草粿的人来说,这种客家美食其实是清明节的传统小吃。据一本名为《The Way of Kueh》(《粿之道》)的英文食谱书记载,艾草粿也叫艾粄,制作时需将艾草煮熟并捣烂,混入糯米团中,形成带有独特草香的粿皮。传统的内馅多用萝卜干,而更为丰富的版本则以肉碎、萝卜丝、香菇、菜脯和虾米等混合,口感更为多样。
艾草粿不仅是一种味觉享受,更是文化传承的象征,让人在品尝中感受到节气与家庭的温暖联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