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技术机遇与威胁并存:如何应对安全挑战?
在日前举行的国防科技峰会上,副总理王瑞杰发表了重要观点。他表示,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社会带来了无限可能,但同时也隐藏着被滥用的潜在风险,可能对社会信任、国家安全乃至全球稳定造成深远冲击。
王瑞杰特别提到,当前地缘政治环境愈发复杂,军民两用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不对称”威胁。原本服务于民用的技术创新,可能被转化为破坏性的军事工具。例如,网络攻击瞄准关键基础设施、人工智能驱动的虚假信息传播,以及在争议区域内自动化无人系统的使用,都成为新的安全隐患。
与传统军事冲突不同,现代战争依赖高科技手段,以更少的人力投入造成更大的破坏力。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的飞速进步,正在深刻改变国防领域。同时,军事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化,也加剧了非传统威胁,如恐怖主义和网络攻击的扩散。他举例说,互联网最初是美国国防部的军事项目,最终演变为全球民用网络;而商用无人机如今也在俄乌战场上频繁亮相,体现了民用技术向军事用途的转变。
新兴技术的快速演进,使得军事与民用技术的界限日益模糊。这种技术融合在金融、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展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然而,由于全球范围内缺乏完善的治理机制,技术被滥用的风险正在不断攀升。人工智能系统可能通过收集海量个人数据侵害隐私,其强大的学习能力或将失控,甚至对人类构成威胁;此外,它还可能被用于开发自动化武器系统。量子技术则以超快的计算能力,威胁现有的加密体系,导致网络安全防线脆弱不堪,甚至可能催生新型武器如量子炸弹。而生物技术的发展,如基因编辑,则引发伦理争议,并可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或生化武器的制造隐患。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网络诈骗是最直接感受到的技术滥用问题。不法分子利用数字工具实施欺诈,并通过技术手段隐藏资金流向,甚至对国家、企业和个人进行网络勒索。这类犯罪成本低、收益高,严重威胁社会安全。近期法庭一案例显示,一名欠下高利贷债务的 преступник 协助发送诈骗短信,仅三个月内就发送了300万条含钓鱼链接的欺诈信息,影响范围极广。
在国家层面,网络攻击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安全议题,其中不乏由国家主导的行动,旨在窃取要员信息或对他国施压。新加坡也曾遭遇来自境外的网络攻击。为此,新加坡武装部队成立了国防数码防卫与情报军部队的两个新指挥部,以增强网络防御能力,保护关键基础设施。
王瑞杰强调,科技自古以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当前的地缘政治动荡加剧了各国国防支出的增长,推动了军备竞赛,而数字技术的普及则加速了新兴技术的研发。这种双重驱动下,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速度更快,其影响也更为深远,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
新加坡积极参与新兴技术发展的浪潮,在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王瑞杰指出,科技发展的核心应是服务于共同利益。为此,新加坡致力于与国际伙伴携手,共同构建治理框架,防范技术滥用。作为全球科技中转站,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不仅符合新加坡的利益,也有利于全球社会的长远福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