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异乡过年少了仪式感?
在异乡度过新年的日子里,每一次未能归乡仿佛都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只要尚未回到故土,我便觉得每一年都能以不同的面貌重新出发。
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没回家过春节了。除夕对我来说如同平常的白天。清晨8点起床,通过视频与家人互道新年祝福,而彼时的他们正守着春晚。今年,他们也没有与朋友一同庆祝,晚餐的内容未曾提及,连照片也没传过来。新年的意义似乎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母亲在家中摆放了银柳、招财竹和百合花作为装饰。我告诉他们,9点我还得去上课,整个星期都在上课。家人不解地问,美国不是有很多华人吗,为何连个假期都没有?我无奈一笑,毕竟对于美国而言,春节并非重要节日。甚至连春联和福字都不敢贴在门外,担心引来不必要的目光,只能贴在屋内独自欣赏。
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小心翼翼,仅仅是为了融入和生存。为了避免麻烦,我放弃了许多传统的仪式感。生活中的节日氛围似乎已悄然淡去。整个出租屋里,贴在门内的福字成了最能代表新年喜庆的象征。那薄如蝉翼的红纸上,用金色与黑色的墨水写下祝福。此外,墙上还挂了几张《丁丁历险记》中《蓝莲花》的海报,红底上写着“吉庆如意”,画面却是比利时记者丁丁身着清朝长袍马褂,躺在中式榻上颓废地抽着鸦片,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讽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