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暂定水域钢制构筑物争议:中方回应引关注
近日,韩国方面对中国在两国暂定措施水域内设置的大型钢制构筑物表示担忧。据韩国国际广播电台(KBS)4月21日报道,该构筑物位于韩国西部海域(即中国所称的黄海),是一座高约70米、宽约80米的设施,甚至配备了直升机机场。据了解,这可能是由一艘1982年于法国建造的报废石油钻井船改造而成,之前曾在中东等地使用。目前,该设施设立在被中方称为“深蓝1号、2号”深远海渔业养殖设施Nearby, 中方将其定义为管理辅助设施。然而,韩方对此持有不同看法,怀疑其为海底打桩的固定结构,韩国政府已启动相关调查。
韩联社进一步披露,韩中暂定措施水域是两国专属经济区(EEZ)部分重叠的区域,由双方共同管理水产资源,并限制除航行和作业外的其他活动。据报道,自去年4月至5月及今年年初,中国在该水域先后设置了三座钢制构筑物。韩国政府多次尝试实地勘察,但均受到中方的阻碍。此外,KBS还提到,自2000年以来,中国海军在朝鲜半岛周边海域的活动范围逐步扩大,韩国对中方在西海的频繁活动感到不安。
针对这一问题,韩国新闻社在4月21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提出疑问,认为中方在暂定水域内建设大型钻井平台引发了韩国政府的关切,并询问中方的立场。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阐明,中方企业在该水域建设的设施用于渔业养殖,并强调此举并未违反中韩之间的相关协定。他还表示,中方已通过海洋事务对话与合作机制向韩方说明了情况,并持续保持沟通,希望韩方能够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此事。
郭嘉昆同时指出,中韩两国在海洋权益主张上存在重叠,目前双方正在进行海域划界谈判。在这一背景下,双方根据《中韩渔业协定》在暂定措施水域内开展合作,共同维护区域秩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