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拳会友!73岁新加坡武师寻梦苏州,与吴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切磋
这几日,苏州春光大好,许久未至苏州的施展权却顾不上欣赏美景,早早搭车前往相门城楼下学拳。施展权今年73岁,是一名新加坡华人,他要讨教的师傅为吴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吉守祥。
因为工作的关系,20年来,施展权时常往来于苏州和新加坡之间,乐此不疲。因为在古城苏州,他有幸结识到了吉守祥,学习、体会招式要领,天长日久,参悟日深,功夫随之更上一层楼。吴式太极拳是中华千年文化的结晶,施展权说,追寻半生,很幸运在苏州得偿所愿。
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见长
与苏州城市气质相承相通
1岁时,施展权跟随父母从上海移居新加坡。他告诉记者,新加坡当时非常流行太极拳,各门各派开枝散叶,百花齐放。从小耳濡目染的施展权在成年后也开始接触各个流派的太极拳。
太极拳蕴含着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流派太极拳往往一代有一代的变化,但施展权认为,吴式太极拳历经百余年,一直延续传统,非常古朴,细致入微的拳架和内蕴从没有顺应时代简化,“这对我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新加坡时,施展权便加入星洲鉴泉太极健身社,专心致志习练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功架紧凑、安静自然、招式严密、细腻绵柔,是中国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流派,流传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施展权说:“那时候我便常想,何时能到中国与真正的太极大师学习一二。”
2002年,施展权因工作来到苏州常住。“古色古香的苏州城美得精致,吴侬软语的苏州人讲话轻轻柔柔的。”在施展权看来,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见长,具备水性的特色,其拳理拳法与苏州城市的精致、温柔是一脉相承且相通的。停留在苏州的日子里,施展权每天坚持练拳,开始了他在中国遍访太极名师的脚步。
在公园潜心练拳
结识隐匿的太极大师
“我去过上海、武汉很多城市,每到一个城市都会去公园看看有没有习练吴式太极拳的同好。”在苏州,施展权同样如此。苏州公园、三香公园、桂花公园……都有他潜心练拳,找寻同好的身影。2003年春,施展权终于与吉守祥在三香公园相遇。
那时,每周末的上午,吉守祥都会在三香公园和拳友们交流、探讨。施展权回忆,每到一处公园,他都格外留意打太极拳的人群。春日暖阳之下,吉守祥的一招一式间,尽显吴式太极“刚柔相济、轻灵沉着”之感。他欣喜上前问候,两人一拍即合,于是便有了此后20年的学拳故事。
“太极拳与太极推手对内在要求很高,在这方面能称得上高手的并不多,而吉先生便是其中一位。” 施展权说,和吉守祥学拳是一种很美妙的感受。吉守祥动作轻松自如,拳式小巧灵活,和对方轻轻搭把手,便能让对方感觉力已化到脚下。这其中融合了他几十年来习练吴式太极拳所感悟的太极真谛,将吴式太极拳所蕴含的武学、中医学、心理学、生命科学和阴阳学说等诸多元素展现得丝丝入扣。
练推手需要不断参悟,循序渐进是修炼的重要法则。“要以外带内,以内影响外,内外结合,改变习惯。”20年间,吉守祥不断点拨、指导,施展权也认真体会、感悟太极拳内劲的变化。
吉守祥说,为什么现在看到的太极拳推手,都是用力相搏,相互顶着推呢?根本原因就是不明白太极拳推手应该怎么练为好。尤其是定步四正手,规范、合理、有序的练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功,马虎不得,只有练得合理合法,努力纠正偏差弊病,才有可能感受到太极拳推手的奥妙。
开始弘扬太极拳之路
让世界了解中国太极拳文化
过几天,施展权就将返回新加坡。临行前,他与吉守祥再次相约切磋、交流。回苏短短半月有余,此次已是两人的第6次会面。9时半见面,探讨拳法、拳理,再演练几遍,不知不觉中,便已过中午。“此次来苏,吉先生纠正了我四正手的几处错误。”施展权感慨,推手互练之间,能感受到吉先生的内劲又松活了不少。
作为吴式太极拳的传承人代表,吉守祥坚持习练太极推手已有40多年,传承着吴式太极潜移默化的内在精神。他一方面在练,一方面在悟,不断和朋友们探讨研究推手文化的真谛和要义。在积极授徒传拳的同时,吉守祥同时潜心钻研太极拳理论。这次,他还向施展权手把手教授了太极推手单操的组合动作。
太极推手,在你来我往之间,可以感受阴阳互变,虚实变化间的奥秘。通过推手练习,既可以健身,又可以增加对练的趣味性,还可以体悟太极的哲理性,比如以柔化刚、舍己从人、避实就虚、顺势而为等。“推手是一项双人对练项目,需要互相的配合,一个人原是无法练习的,但是我创编的这套单操可单人练习,掌握之后再做四正手的对练会更容易上手。”吉守祥说。
吴式太极拳的继承和发扬,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武术人的努力和传承。见面时,施展权认真拍下吉守祥演练单操的视频。他告诉记者:“寻梦苏州,我终尝所愿,对太极拳的热爱也将一如既往。”回到新加坡后,施展权计划开始他的弘扬太极拳之路,“希望能让更多人感受太极拳的魅力,让世界了解中国太极拳文化,也愿更多和我一样的人在寻梦路上得偿所愿。”
(记者 张黎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