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丁辰灵:别再鼓吹“快乐教育“,导致美国竞争力落后中国

昨天聊了两党在页岩油气开采方面不同的政策,今天灵哥带大家谈谈美国教育,在本次大选中,大家也会听到一个有意思的词,叫School Choice。特朗普阵营支持School Choice,拜登阵营基本上是反对School Choice。
中国人对美国教育特别感兴趣,好多中产阶级砸锅卖铁把孩子送到美国读书。好些年之前,很多人都被“快乐教育”蛊惑,在中国掀起一股“快乐教育”之风。
现在公认的认知就是秉承“快乐教育”的美国公立教育一塌糊涂,美国真正教育质量高的是有钱人出的起钱的私立学校。
对于中国的中产或者富裕家长来讲,还可以考虑小孩子到底是上中国公立,上中国国际,出国上私立,还是父母陪着移民,去新加坡还是美国还是澳洲加拿大。
美国普通老百姓的家长却没有选择,基本上就是按照居住地址分配去公立学校上学。因为大多数公立学校教育实在太差,所以美国老百姓就认为应该让老百姓有选择多种不同教育,不同学校的自由,这个词呢就叫做School Choice。
特朗普阵营就是支持School Choice,拜登的民主党阵营呢,就反对School Choice。
美国当下的学生分布是这样的,2013/2014年的时候80%的学生上传统公立学校,10%学生上私立学校,5%学生去特许学校,差不多3%在家上学。
根据特许学校协会最新的数据,上特许学校的人数近年来由于School Choice运动的发酵有小幅上升,差不多是6%左右。
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是美国各州政府在公共教育体系之外特许的中小学水平的教育机构。你也可以认为特许学校是公立学校的一种,但是他们是独立运营的。也就是说他们不需要遵守那么多传统公立学校的规定,他们的教育运营比较自由,但由此他们获得政府拨款也比公立学校少。听起来很公平,特许学校也分为盈利和非盈利。非盈利的学校不可以从私人获得资金捐赠。
目前美国在43个州有超过6900家特许学校,入学了3百万以上的学生,其中加州是特许学校和入学学生最多的州。
除了特许学校,在美国教育中还有一种东西叫教育券(Vouchers),政府可以补贴家庭上学,包括私立学校,宗教学校等。
灵哥这里插一句,美国九个大法官里6个天主教徒,3个犹太教徒。巴雷特任命后,天主教徒会变成七个。但是美国天主教信仰者在美国人口中却不到20%,为什么天主教徒成才的比例那么高?有一种说法就是,天主教徒更愿意把他们的孩子送到比较严格的宗教学校,而不是失败的传统公立教育。
教育券至少在15个州有25个项目,在有些州,教育券被判违法,因为法庭认为是违宪的,即违反政府和宗教分离的法则。你怎么能拿政府的钱去补贴宗教学校?
但当下美国联邦高院就正在挑战一些州法院对于废除教育券项目的判决。
School choice还包括税收抵扣的奖学金计划,即允许个人和组织提供奖学金给孩子,然后获得税收抵扣。
还有一个猛的,叫教育储蓄账户。即有至少5个州给家长直接把教育相关的开支打到家长的账户上。家长可以随意拿这个钱去支付私人学校学费,或者请家教。
在内华达州更夸张,任何一个家长可以随时把孩子从公立学校给退学,然后用相应的纳税人支付的费用去任何一类学校上学,包括私立学校和宗教学校,甚至在家上课。这个法律是2015年在共和党控制的州立法会通过的。布什家族基金会也支持该动议,这基本是School Choice运动在过去十几年发展的巅峰了。
在家自学目前的数量在全美在5岁到17岁学生中大概是3.4%,差不多180万学生。最后一个是在线教育。在线教育和在家自学显而易见又是不同的。
所以总结一下,美国的School Choice就是给家长各种选校的自由,从传统公立学校逃离的自由。
也就是家长可以自由选择:
1. 传统公立学校
2. 特许学校
3. 用教育券,州独立的教育补贴账户等形式补贴上私立学校,宗教学校或者在家上学的费用
4. 用纳税人免税的代价鼓励个人或者组织设立奖学金给学生
5. 在家上学或者上网校
灵哥终于把School Choice给大家说清楚了,那么拥护方和反对方各自是什么意见呢?华盛顿邮报有篇文章做了一个总结:
拥护方
1.所有家长有自由择校/教育方式的权力
2.有很多城市公立学校在误人子弟,而且无可救药
3.穷人和中产阶级有逃脱失败的公立教育的自由,就像富人可以选择私立学校一样
4.公立学校应该像商业一样运营,包括其他教育机构的竞争,包括如果失败的话就应该关闭。
反对方
1.公立学校教育系统不能用商业方式运营,因为学生不是产品
2.传统公立学校必须收任何学生(按居住地),但是其他的学校是可以自行决定收或者不收。这就让竞争变得不公平。传统公立学校系统会变的更差,因为政府资金会从传统公立学校流出,流到所谓的School Choice的各类其他教育选择去。
3.所谓的School Choice下的各类学校,和传统公立学校对于社会承担的责任不同,他们是不需要向整个社会问责的。而且各州政府对于这些学校的监管缺失,造成这些学校经常发生财务或者其他方面的丑闻。实际上的学生成绩,如特许学校跟传统公立学校相比也不见得强。
4.之前灵哥上文提过,有一些School Choice下面的政策违反了政教分离的原则。相当于拿纳税人的钱补贴教会。
这个拥护和反对并不是完全和党派相关的,拥护方是共和党人居多,但也包括很多民主党的支持者。但是美国这个国家的问题就是各州都有各州的情况,各州的政策,也就是灵哥之前说过的,实际上美国是50个国家的联合体,所以造成School Choice的支持者也是各自有各自的想法。有的是全盘支持,有的是支持School Choice下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


但的确按照人口比例大多数家长支持School Choice,根据相关的调查,摇摆州的选民差不多70%都是支持School Choice,各州比例略微不同。特朗普昨天也在推特转发了该报道,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翻。灵哥这里简单点,就告诉大家摇摆州数据平均差不多就是70%支持。
特朗普方,特别是特朗普选的教育部长大土豪安利家族的儿媳妇Betsy Devos在过去执政的几年大力推行School Choice,在2018年的预算中提出10亿美金补贴扩展School Choice。Devos甚至直言不讳的说传统公立学校体系是死胡同,是垄断。
拜登当然是反对的,虽然他有很多民主党选民是支持School Choice的。
让灵哥中立的分析下双方各自的利益考虑是什么?
首先说民主党,拜登阵营反对School Choice是因为他们得罪不起教师工会。美国的工会制度早期当然是有进步意义,保护了劳动者,对抗了资本家。但是今天美国的工会制度阻碍了各行各业的变革和创新。大家看过讲曹德旺的纪录片“美国工厂”就知道,曹德旺当时说如果工厂搞工会他就会撤资。最后厂方对工厂内部的工人各种分化威胁,工会没搞成,福耀玻璃也就留在了美国。
美国医生中平均57个就有一个被监管吊销执照,律师中97个有一个被监管当局吊销执照,而教师,你猜怎么的,2500个才有一个。
教师这个行业本来应该是高度接受家长评价和质疑的行业,教学质量不同对孩子影响太大了。但是教师工会的垄断和美国多年来形成的复杂的评价体系,让学校和教师事实上形成了终身雇佣制。教师工会一致对外,就是吃大锅饭。所有的教师都要统一对待,不能区别对待。
这也让美国的公立教育在过去几十年每况愈下。
共和党当然是希望变革的,他们信奉的libertarian自由市场理论就认为美国要长期提升教育竞争力和中国竞争,必须改革教育体系。
从老百姓角度来讲,公立学校太差了,以至于民主党的很多支持者也是支持school Choice的。但是民主党阵营的对school Choice的部分批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比如说特许学校和公立学校的责任义务不对等的问题,相当于你制造出一个不受传统规则束缚的怪兽,当然比公立学校有竞争力。
比如用免税方式鼓励有钱人/组织设立奖学金,但实际的经验是,奖学金最终也会倾向于发放给有钱人而不是穷人。这中间避免不了有钱人裙带关系的相互私向授予。所以相当于全社会的纳税人的钱补贴有钱人。
还有一个民主党没有公开讨论的,但灵哥认为实际上是他们担忧的,就是最终传统公立系统崩溃后,市场空缺被有钱人支持的私立学校或者盈利式的特许学校控制,那美国教育就会智利化,也就是上学相当于成为了有钱人的生意。
我觉得这肯定是共和党部分有钱金主琢磨的事,教育是大生意。
但是民主党因为得罪不起教师工会,提出不了能触动灵魂的改革方案。所以美国传统公立教育无法自救,只能在美国老百姓心目中每况愈下。
所以美国老百姓在2016年选特朗普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传统政客真的就是混,老百姓看的很清楚。
2016年民主党搞AA细分教育法案,动了华人学生上大学的名额比例,一下子一大堆特别是中国新移民的华人彻底倒向共和党,并甘心在一线为共和党摇旗呐喊。
对于大多数美国人,特别是少数裔,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能和华人相比,所以2020年,虽然摇摆州支持school choice的家长比例高达70%,但最终每个人的选票都是各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并不会都投向特朗普。
特朗普昨天发推特转发School Choice的两党争议,也是向支持school choice,但是不一定支持他的人催票。


美国的教师工会在过去几十年尸位素餐,鼓吹快乐教育,让曾经傲视全球的公立学校教学水准极速下滑,也让美国失去了一代孩子的竞争力。而中国在过去三十年培养了大量的理工科人才,这才能成为全球资本的热土,而这也是美国产业逐渐空心化,经济逐渐被中国赶超的缘由。

上一篇新闻

世界各国国家标志!如,美国自由女神像、法国埃菲尔铁塔……

下一篇新闻

【龙腾网】华为认为美国市场对其销售影响不大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