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月30日 星期二

陈嘉庚创建厦门大学,募捐50亿支援抗战,新加坡新币有他的头像

2019年新加坡金融局发行了面值20元面额的新钞,新钞的背面印着新加坡的8位具有对新加坡突出贡献的人物,其中就有著名华文教育先驱、南洋侨领陈嘉庚,这是为了纪念新加坡开埠200周年而发行的法定货币。

陈嘉庚被毛主席称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陈嘉庚创建厦门大学,募捐50亿支援抗战,新加坡新币有他的头像

剧照:陈嘉庚

1874年10月陈嘉庚出生在福建同安的集美镇,陈嘉庚的父亲早年"下南洋"。

1890年16岁的陈嘉庚离别了经济凋敝,饱受屈辱的故乡,乘船驶向充满凶险与未知的大海,去投奔南洋的父亲。

经过10多天漂泊,陈嘉庚来到南洋,陈嘉庚跟着父亲在新加坡打理生意,然而陈嘉庚的父亲却欠下数十万的高额债务。

为了生存陈嘉庚用自己手中仅有的7000元钱,开办了一家凤梨罐头厂,开启了他自己的创业之旅,罐头厂开办后,产品畅销。

陈嘉庚有了一些积蓄,生意上刚刚有了起色,陈嘉庚做了一件让人称赞的事情,他把父亲欠下的债务全部还清,按说这些债务完全可以不还,因为营业执照的法人代表是他的父亲,按照南洋当地习惯,父亲死亡或是破产,儿子不必承担债务。而陈嘉庚却把他父亲欠下的债务一件一件全部还清。

因此陈嘉庚获得很多人的称赞,陈嘉庚不仅会做事,而且讲信用,陈嘉庚逐渐形成一种诚实信用的威信。

不久陈嘉庚把握住橡胶行业的飞速发展的机遇,投资橡胶产业,在今天的马来西亚购买土地,种植引入东南亚不久的橡胶树,成为南洋最大的橡胶生产和制造商,为誉为"橡胶大王"。

在厦门陈嘉庚纪念馆里,收藏着那个时期陈嘉庚行销全球的"钟标"牌汽车轮胎,汽车轮胎外面有类似于一个勋章一样的图案,这个图案是个钟表的式样,他时刻提醒告诫华人要警钟长鸣

陈嘉庚创建厦门大学,募捐50亿支援抗战,新加坡新币有他的头像

嘉庚公司生产的“钟标”牌轮胎图案,时刻提醒华人警钟长鸣

身处海外,陈嘉庚怀念祖国,他时刻关心民族兴衰,陈嘉庚认定教育方能兴国,培养人才、兴学是国民的天职。

陈嘉庚比较了当时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文盲的人数,发达国家的文盲人数只有5%,日本的文盲是20%,而中国的文盲超过90%,他说这样的一个民族,这样的一个国家,怎么能够跟得上历史的发展。

陈嘉庚积极倡办南洋华文教育,他参与创办了"道南"、"爱同"等多所小学,让华侨的孩子接受教育,1919年陈嘉庚又创办了南洋第一所华侨中学。

1894年,他在家乡创办了"集美惕斋学塾",拉开了在国内办教育的序幕,1913年又和弟弟陈敬贤创办了"集美小学"。

陈嘉庚创建厦门大学,募捐50亿支援抗战,新加坡新币有他的头像

从那时起,陈嘉庚先后创办了师范、中学、幼儿园、商业、农林、国学...,形成了中国仅见的有个人独资创办的学村。

1921年5月9日陈嘉庚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华侨独资大学"厦门大学",6年前的1915年的5月9日是与日本威逼利诱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最后通牒日,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国耻日

陈嘉庚创办这个学校的目的很清楚,我们不要忘记国耻,整个厦门大学的创建,跟一个民族的复兴一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厦门大学的创立之初,陈嘉庚就在厦门岛圈出了2000多亩的校园,学校创建之初,陈嘉庚就有四个五年规划,第一个五年规划,学生3000人,第二个五年4500人,第三个五年8500人,到第四个五年(1941年),厦门大学要发展成为20000人的高校,鲁迅、林语堂、等著名学者都在厦门大学任教。

根据新加坡《海峡 时报》报道:陈嘉庚兴办学校耗资1000万元以上,这是在当时条件下的统计数字,要是放到今天这个数字可能要抵上几十个亿。

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爆发金融危机,陈嘉庚的事业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危机,全球橡胶行业急剧下滑,陈嘉庚的生意迅速下滑。

当时汇丰银行和一个财团来找他,对他说:我们帮你把公司重新发展起来,但是有一个条件,不能再办集美学校,不能再办厦门大学,陈嘉庚说了一句话,公司可以关门,学校不能不办;后来他在回忆录里说:如果学校不办,我误了青年,而且更重要的是误了我们社会,误了我们国家。

运营大学使他背负巨大的财政压力,陈嘉庚把公司的三座大厦和橡胶园全部卖掉作为厦门大学的日常运转经费。

1937年春,为了厦大有更好的发展,他把学校无偿地捐给国民政府,更名为国立厦门大学。

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英雄儿女奋起抵抗。

1938年10月10日,在南洋华侨中学的大礼堂内,南洋华侨济济一堂,宣告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被推选为南侨总会的主席,总会成立后南洋各地80多个筹赈会,1000多个分会在南侨总会的领导下,为中国抗战筹赈捐款,派遣侨胞回国参战,南洋华侨赈灾祖国难民总会共为国内抗战募捐国币50亿元

1938年8月,从昆明直达缅甸的腊戌的滇缅公路全面竣工通车,公路全长1100多公里,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中国所有的沿海口岸都被日军封锁,这条公路是中国联系世界最主要通道,是补给中国抗战物资维系中国生存命运的交通大动脉。

当时世界各国和中国华侨支援中国抗战的物资大都依靠滇缅公路运输,滇缅公路极为险峻,沿途崇山峻岭,深谷激流,一位外国记者采访后感叹,这里比世界任何一条公路都更具危险的地方,如此险恶行驶路线,必须驾驶技术熟练的司机才能胜任,那时国内的驾驶员寥寥无几。

陈嘉庚创建厦门大学,募捐50亿支援抗战,新加坡新币有他的头像

在这个关键时刻,陈嘉庚挺身而出,1939年2月7日,他以南洋华侨赈灾祖国难民总会的名义发布通告招募华侨机工,鼓励华侨回国参加抗战,拯救国难。

南洋华侨青年纷纷踊跃报名,10天时间,第一批严格筛选的80名优秀机工就集合完毕。

这些热血青年冒着枪林弹雨,遭受战火和疾病的考验,将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送入国内,为中国抗日战争赢得了重要转机 。

他时刻关心着祖国抗日战况和南侨机工的命运,1940年他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赴滇缅公路慰劳南侨机工,并亲临前线慰问抗战将士,考察华侨捐款、捐物的开支情况。

蒋介石非常重视,当时预算了8万块钱准备好好款待这些财神爷,并准备了市内有名旅馆一、二等房准备慰劳团住宿。

陈嘉庚知道后,深感不安,感觉这是大肆铺张浪费、讲排场,他马上发了一个启示说,我们这次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所有的开支自己都准备好了,当时包括帆布床等衣食住行的所有费用都准备好了,慰问团不接受国民政府招待

在重庆等候慰劳团期间,陈嘉庚对蒋介石以下的国民党要人都进行了拜访,蒋介石和国民党军政要人也一再设宴招待。

第一次与蒋介石见面的场景,使陈嘉庚得到这样的印象:蒋介石好像皇帝

陈嘉庚创建厦门大学,募捐50亿支援抗战,新加坡新币有他的头像

南侨慰问团

当陈嘉庚听说赴宴去过几次的嘉陵宾馆是孔祥煕所开,筒直不敢把国民党行政院长与此富丽豪华的宾馆联系在一起。后来孔祥熙亲口承认不讳,陈嘉庚不禁目瞪口呆

4月28日,他应邀在全国经济学社年会上演讲华侨投资问题,主席马寅初随后发言,越讲越激动,几乎声泪俱下,痛骂某些保管国家外汇的人,“逃走外汇,不顾大局,贪利无厌”,陈嘉庚大为震动,他万万想不到广大华侨捐献祖国抗战的血汗钱,竟这样落入贪官污吏的私囊。

怀着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深切忧虑,陈嘉庚去了延安,就在杨家岭的窑洞前的方桌上毛泽东招待了陈嘉庚。

第一次见面,畅谈甚久,共进晚餐的情景,他后来在《南侨国忆录》里是这样记叙的:筵仅一席,设于门外露天,取一旧圆桌面置砖头上,已陈旧不光洁,乃用四张白纸遮盖,以作桌巾,适风来被吹起,即弃不用。

筵席内容是白菜、咸饭,配一味鸡汤,毛泽东说:我没有钱买鸡,这只鸡是邻居老大娘知道我有远客,送给我的。

陈嘉庚平生第一次赴这种由重要人物邀请的俭朴的宴会,吃得特别轻松而且难忘。

毛泽东坐在石桌旁,向陈嘉庚描绘了未来的中国,这让陈嘉庚感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在延安考察之后,他返回南洋对华侨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继续蔓延,1941年12月28日,日本在星马投下了炸弹,日军侵犯南洋群岛,随即通缉华侨抗日领袖陈嘉庚成。

1942年1月30日,在爱国华侨的掩护下,陈嘉庚离开新加坡,前往印尼避难,在爪哇岛东南部的一座小城,有一条僻静的街道—巴篮街,这这条街道的一座小楼里,陈嘉庚隐姓埋名,深居简出,写下了著名的《南侨回忆录》

当时陈嘉庚住的这个小楼里,有当地两个华侨夫妇和陈嘉庚扮做一家人,小楼的对面有一个台湾婆,是日本宪兵的情妇,所以陈嘉庚害怕被日本人发现,这栋楼后面有一个后门,后门有一条河,如果有什么紧急情况,这两个华侨可以随时把陈嘉庚送出小楼,陈嘉庚为防备日军的抓捕,随身携带毒药氰化钾,随时准备牺牲

直到1945年日寇投降,年过7旬的陈嘉庚才于当年10月离开印尼回到了新加坡。

陈嘉庚回来后,海内外各界人士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毛泽东特地向大会发去贺词,贺词中称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周恩来和王若飞的贺词是:为民族解放尽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费无限苦心,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庆安全健在,为民再请命

1949年1月,毛泽东正式邀请陈嘉庚参加将于北京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当年5月陈嘉庚以华侨首席代表的身份,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并出席开国大典。

陈嘉庚创建厦门大学,募捐50亿支援抗战,新加坡新币有他的头像

回国后,陈嘉庚先生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政府职位,回到祖国怀抱的陈嘉庚以无限的热情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之中。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先生在京病逝,享年88岁,巨星陨落,举国同悲,他的丧仪极为隆重,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亲自执绋,首都各界举行公祭,同年陈嘉庚长眠于故乡厦门集美。

无论经商还是办学,陈嘉庚诚信待人,处事诚毅他身体力行的"诚毅"二字,成为集美学村的校训,他爱国兴学的精神感染了无数人,作为曾经的南洋华侨领袖,他至今是海外华侨心目中的楷模。

上一篇新闻

卖疯了!能让每个新加坡人带一份蛋糕回家,这个新加坡绿蛋糕的秘诀在哪?

下一篇新闻

双旗币和“袁大头”为什么在新加坡如此火热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