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5日 星期六

中国艺术公社 戊戌推荐归洪璋作品赏析

中国艺术公社 戊戌推荐归洪璋作品赏析

艺术家简介

中国艺术公社 戊戌推荐归洪璋作品赏析

归洪璋,号归衣、归真子、朴源主人,法号弘璋。1968年4月生于河北青县。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2005年考入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龙瑞工作室高研班,师承著名画家龙瑞、范扬、张立辰、郭怡棕等诸先生。擅长工、写意山水、花鸟、草虫等。曾任韩国国际中高等学校中国画教师,台湾书画机构签约书画家。现为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艺委会主任、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科院山水画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研究员,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特约画家,香港江红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水墨千年》杂志主编,《水墨艺术》杂志副主编。应邀为中南海设计、创作了中国第一卷(0、68MX120M)巨幅文献皇家园林全景长卷《中南海胜迹图》;创作了巨幅皇家园林全景长卷(0。5MX100M)〈承德避暑山庄胜迹图〉;皇家园林长卷(0。5MX20M)〈颐和园胜景图〉;并为巨幅长卷《中华和谐盛世图》(0。9MX120M)主创画家之一。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术作品展和重大学术活动,为国家机关、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办公厅、外交部等多个单位绘制国画作品。作品被瑞士、荷兰、法国、菲律宾、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及香港、台湾等地名人、名家、美术馆、博物馆及大型艺术机构收藏,1998年6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归洪璋平原画系列作品展研讨会。并先后多次在北京、天津、河北沧州、石家庄、内蒙鄂尔多斯、深圳、香港、广东汕头、甘肃天水、山东潍芳、泰安、成都、吉林等地举办个展及联展。出版有《归洪璋画集》、《21世纪有影响力中国画家研究—归洪璋》山水篇、《收藏界关注的中国画家---归洪璋》山水精品集、《水墨名家学术研究书系--归洪璋古韵山水专辑》《、当代名家--归洪璋山水画专辑》、《当代名家--归洪璋花鸟画专辑》。

作品鉴赏

中国艺术公社 戊戌推荐归洪璋作品赏析

纵笔丹青写心境

——归洪璋印象

文/子峰

歌德曾讲:“一个人不论把注意力转向哪个方向,也不论他从事什么,都常常会回到他天性预先指定给他的路上去。”著名青年画家归洪璋就是如此。他出生于河北沧州,一个自古尚武的地方,风习流延至今。洪璋亦在幼时练功习武,然内质慕文,犹雅好丹青,及至稍长终于弃武从艺,走到绘画的路上来,此乃天性使然也。

中国艺术公社 戊戌推荐归洪璋作品赏析

洪璋自幼跨入于中国画研习之路后,始终作为毕生奋斗的目标,自此是手不离笔,竟日苦练,较之习武,心劲益足。他初涉花鸟、人物,亦搞篆刻、雕塑、油画。擅长大写意花鸟、山水。从介子园入手上溯宋、元、近追青藤、石涛、任伯年、吴昌硕。近现代则对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黄宾虹诸家广泛研习,并不拘泥于某家某法,惟在气骨、韵致上着意经营。应该说,中国画中属大写意最能贯气畅神,感怀舒啸。有过武学经历的归洪璋,画起大写意犹为得心应手,神完气备,一总燕赵豪侠之风神,尽展腕底。他笔下之大写意花鸟续缶翁之雄强,承齐派之爽健,大气磅礴、淋漓痛快,旷放自如、气象天成。 中国画学境界高深,令每位研习者进入后顿感如人入海,愈入愈深。洪璋虽年轻气猛,亦有学然后知不足之感受,逐四处拜师访友虚心请教。曾就读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他,于2005年又复进中国画研究院龙瑞工作室高研班深造,逐使眼界大开,识见日增,笔下功力也益见沉稳。

中国艺术公社 戊戌推荐归洪璋作品赏析

早些年时,洪璋作画题材甚广,凡花鸟、虫鱼、野草百卉等尽入画中,随兴而发,兴尽而止。题材、体裁广泛,不以一家一法役其物而蔽其情,手法也变化多奇。所作翎毛、花卉、尤把握及好,情态自然笔墨旷放,自是不入俗流。为了在笔墨语言上及形式上有更大的突破,他大胆的将现代水墨的理念和构成融合进去,从而使这一时期的水墨花鸟、山水不但有着传统笔墨的韵致,还有了极具视觉效果的现代感。当然这种探索在归洪璋的创作历程中仅是一个片段而已。

中国艺术公社 戊戌推荐归洪璋作品赏析

中国山水画历来为中国画之主导,显见已成为洪璋近年着力追求的主课。他立志宏远,不安小成,在花鸟画的基础上更喜爱山水之幽情。看的出他对山有及强的向往与仰慕之情,显然这是对崇高、博大的美的一种向往与追求。他在一篇文章中引用宋郭熙的话表达了自己的情怀,“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长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长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山水画其境界之大,其画理之深,其技之丰厚,足使画人皓首穷年而难尽其祥。故攻山水者向来难入高标。他喜好宋人之博大,元人之精妙。从临习宋画入手,穷源竟柢,续日不息。加之每年到山中去写生,对大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画面也有着平远、高远、深远等诸多的变化。笔墨也由原先的淡雅向墨黑和雄浑大气上发展。为了更好的了解传统,他又选择了龚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一段时间他临摹了大量的龚贤的作品,对其清苍深厚的笔墨也有深入的认识。随后他结合在燕山、太行山等处的写生创作了“心境之所”系列作品,这批作品几全是2米X1米的大幅,以太行为题材,画面重峦叠嶂,厚重沉雄,林木、房舍、烟云、流泉和苍郁的大山,构筑了一幅幅具有体量感和极强视觉效果的画面。这批达二十余幅的全景式山水,似还留有早期他学习宋画的影子,不仅气象宏大,有较强的视觉效果和现代气息,在用笔用墨上也并不含乎,旷放中有着凝重,淹润中透出苍浑,显示了他近年在笔墨上的追求与修为。当然这与他多年画大写意花鸟是不无关系的。山水画历来在笔墨上是最丰富也是最有难度的,当代许多年轻画家能画的丰富的少了笔墨的写意精神;有笔墨写性的又失于简括而难以丰富。在笔墨与丘壑上达到工能统一的鲜有之。归洪璋是明了这一点的。他的全境式山水,即要求自己丘壑明了又要求笔墨写性,在张扬中国画写意精神中,写山川之神彩;在不拘于行,不役于貌的笔墨生发中咏河山之魂魄。显然这不下一番苦工是不行的。这也正是他所追求的“心境之所”。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是“我之画,写我之心,写我之性,亦写我之所,一泓清泉,一片闲云,一处茅棚,几枝青竹是我心之所宿,情之所系,是远离了物欲、闹市的静安之所在,是意中之象,艺术之象,象外之象。是嘈杂空间以外的我之世界,是情境相融、行神相融的我之世界。"

中国艺术公社 戊戌推荐归洪璋作品赏析

中国绘画一向是讲求韵致、气象与格调的,古人常有“人品高矣,画品不得不高”之说。洪璋在世风浮躁以名利为成功标志的今天,能以丹青写心境,以性情入画自是脱去俗格一层。愿洪璋能积学渐修,陶养文质,走进中国画学的更高境界。

2006年与北京

子峰系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

书画爱好者,如有艺术品投资或咨询需求,可留言与我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中国艺术公社 戊戌推荐归洪璋作品赏析

中国艺术公社 戊戌推荐归洪璋作品赏析

中国艺术公社 戊戌推荐归洪璋作品赏析

上一篇新闻

“五一”出行指南请查收!

下一篇新闻

这就是中国行动,中国主张!有咱河北每一个人的贡献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