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6日 星期三

凝聚共同“战贫”的强大合力——来自社会各界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故事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南宁市社会各界众志成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发挥好企业及社会力量的作用,攻坚合力再增强。从龙头央企到后盾单位,从致富带头人到脱贫光荣户,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东风汽车集团、中粮集团、中国宝武集团3家央企分别帮扶马山县、隆安县、上林县。2019年投入帮扶资金和物资折款共1661万元,直接用于基础设施项目690.7万元、产业开发507.8万元、文化教育273.5万元、医疗卫生76万元及其他项目,助力贫困县消费扶贫447.87万元,以及持续推进扶贫培训和劳务输出。

2018年以来,全市62家企业结对帮扶56个深度贫困村,茂名·南宁扶贫协作持续深化。

2019年,全市共安排1202个单位定点帮扶421个贫困村。其中,市直235个单位定点帮扶366个贫困村,投入帮扶资金3718.5万元、引进资金10645.9万元,实施、引进帮扶项目677个……

连日来,记者走近部分龙头企业、后盾单位、致富带头人和脱贫光荣户,通过他们的战贫故事,展现我市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夺取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龙头企业

“东风”送来增收“金钥匙”

——央企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显成效

金灿灿的沃柑压弯枝头,工人们采摘装运马不停蹄……在马山县白山镇立星村的沃柑种植基地,看着丰收的果实,基地负责人潘瑞欢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多亏了‘东风’的助力,引进科技特派员进行关键性技术指导,让我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潘瑞欢口中的“东风”,就是闻名全国的央企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自2015年东风扶贫工作队入驻马山县白山镇立星村开展定点扶贫以来,该公司先后派出了东风汽车公司工会生产权益保障宣教部业务主任洪光、东风乘用车公司党群工作部工会工作室主任沈拥军、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锻造科科长毛厚军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企业资金、人才等方面优势,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大扶贫”格局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立星村是国家“十三五”规划整村推进开发的贫困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9户1086人。瞄准立星村产业不兴的“短板”,东风汽车集团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种桑养蚕、牛羊养殖及沃柑、葡萄种植等特色产业,并组织马山县的沃柑、金银花、旱藕粉、红糖等扶贫农特产品上线东风电商平台。

在特色种养产业尤其是沃柑种植业的发展与带动下,2016年,立星村实现了脱贫摘帽。据统计,自2019年12月以来,东风公司马山沃柑产业扶贫基地150多万公斤沃柑全部售罄,部分沃柑远销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及地区。

凝聚共同“战贫”的强大合力——来自社会各界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故事

马山县立星村的种植大棚内,农户在修剪果树。记者 叶子榕 摄

除了在产业方面给予帮扶,东风汽车集团还围绕贫困地区道路不通等“穷根”对症下药,一条条“东风路”“东风桥”建设完工,还援助资金实现了立星村屯屯有路灯,改善了该村的基础设施条件,为乡村振兴工作打牢基础。

扶贫先扶志,扶志又扶智。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东风汽车集团在马山县援建东风希望小学,设立“东风风神”奖学金,帮助山区儿童圆梦;成立立星村“富康”救助基金,对因大病、自然灾害等情况导致暂时陷入贫困的部分家庭开展救助。2019年上半年启动该基金后,目前已救助9个符合条件的家庭。

如何留下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这需要充分发挥央企优势,带领贫困地区群众通过孵化产业、打造队伍等方式,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此,东风汽车集团党委通过切实加强对派驻挂职干部的培养,推动贫困村的党建带扶贫工作,培育了一批致富“领头雁”,并成立一批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蚕、羊、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贫困户通过参与入股、务工和分红实现稳定增收。

在东风汽车集团的持续帮扶下,立星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15年的零增长到2019年的48万元,实现跨越式增长。2016年,立星村在马山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底,该村2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有248户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5.77%降至0.12%。

凝聚共同“战贫”的强大合力——来自社会各界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故事

美丽的马山县立星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顺利完成脱贫摘帽任务。记者 叶子榕 摄

目前,有了“东风”助力的立星村挺直了“腰板”,继续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建设,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行之有效的脱贫之路转变成建设新农村、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后盾单位

深耕细作种好“责任田”

——市工商联系列帮扶措施有力有效

“非常感谢市工商联的帮助,让我们村委的办公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使黄冠村委由过去办公条件最差的村委一跃成为镇上办公条件最好的村委之一。”宾阳县思陇镇黄冠村村委工作人员开心地说。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市工商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调相关部门为黄冠村硬化道路、安装路灯,改善基础设施;引导民营企业到贫困村吸纳就业、公益捐赠、发展产业……一系列有力的帮扶措施成效显著,村子和家里的巨大变化如今成为该村村民热议的话题。5年来,在后盾单位市工商联的大力支持帮扶下,黄冠村共脱贫摘帽101户385人,贫困发生率由8.7%降至0.57%;“十一有一低于”各项指标全部达标,2019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市工商联在倾力做好自身帮扶工作的同时,还在市委、市政府及自治区工商联的领导下,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积极协调社会力量投入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凝聚四方合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实施扶贫项目、提供技术服务、开辟就业渠道、捐资助学、消费扶贫等方式参与帮扶,取得显著成效。

市工商联会员企业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与隆安县27个贫困村签订企业帮扶计划,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通过土地租金、务工工资、入股分红、公益援助等方式,累计帮扶贫困户3561户12665人;上林县澄泰乡达谋生态种养合作社投资2000万元流转土地800多亩,发展集沃柑种植和山水牛、高值渔养殖等多项特色产业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带动75户贫困户脱贫……如今,“万企帮万村”产业扶贫行动在全市遍地开花,引领效果越来越明显。

实践证明,民营企业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据“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台账管理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0日,我市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数为1493家,帮扶811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421个),实现南宁市贫困村100%有企业帮扶;实施帮扶项目2979个,投入帮扶资金总额6.66亿元,帮扶贫困人数32.99万人。

凝聚共同“战贫”的强大合力——来自社会各界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故事

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中,民营企业为结对帮扶深度贫困村捐赠帮扶项目资金。(市工商联供图)

这只是我市组织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推动资源、力量、干部向脱贫攻坚一线汇聚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19年,全市共安排1202个单位定点帮扶421个贫困村。其中,市直235个单位定点帮扶366个贫困村,投入帮扶资金3718.5万元、引进资金10645.9万元,实施、引进帮扶项目677个,帮助解决贫困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致富带头人

让利于民栽下“致富果”

——记邕宁区新乐村那贡坡致富带头人黄炳珠

在邕宁区新乐村那贡坡,漫山的吴茱萸在春日的阳光下展现勃勃生机。如今,小小吴茱萸在那贡坡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村民钱包鼓起来、新房建起来。

把“致富果”带到那贡坡的,正是四十出头的致富带头人黄炳珠。

凝聚共同“战贫”的强大合力——来自社会各界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故事

黄炳珠(左)与村民为吴茱萸过磅。(覃捷 摄)

2014年,黄炳珠捕捉到种植吴茱萸有大好商机,便四处寻找种植的地方。初见新乐村,他的内心受到极大震动:这里20年前就是大化移民的聚集地,每家每户都挤在20多平方米的破旧平房里,村里山多地少,贫困落后。“我要留下来,发展吴茱萸种植,为农民兄弟做点实事。”黄炳珠暗下决心。

为了说服村民,黄炳珠每晚等大家干完农活、吃过晚饭后,就召集他们到队长家开会进行宣传,每次会议都持续到深夜。由于此前曾有客商到这里动员村民种植某些农作物,却均以失败告终,这对村民的打击很大。

黄炳珠不气馁,提出最大限度让利给村民。他说:“合作社与村民合作,提供种苗、肥料、种植技术,村民提供土地和劳力。收成之后,合作社产值与村民三七分成,让村民拿七成。”

相对村里其他合作,村民只分到四成或五成,此次合作竟能分到七成,许多村民终于心动了。仅仅4天时间,就有60多户村民决定利用共330亩土地尝试种植吴茱萸。

然而,吴茱萸的种植之路没有预想中那么一帆风顺。2015年初,吴茱萸陆续出现死苗现象,而且还在蔓延。部分种植户坐不住了,有的嚷着要把吴茱萸通通拔掉,种回甘蔗。此时黄炳珠心急如焚,彻夜难眠,一边安抚村民,一边寻找办法。正在这时,党委和政府“雪中送炭”,送来了好政策:给予合作社每亩800元的产业补偿。按照合同,黄炳珠能得到补偿金的30%,但他分文未取,全部留给了农户。

2016年8月,新乐村迎来了第一批吴茱萸的收获。黄炳珠背上1公斤样品,四处跑市场,打开了销售局面。随着吴茱萸进入丰产期,价格持续攀升,村民收入逐年提高:2017年,合作社举行了分红发放仪式,83万元分红金发到农户手中;2018年,分红金达170万元;2019年,分红金高达190万元,每户种植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如今,那贡坡有近百户村民种植吴茱萸,共550亩,覆盖全部贫困户,辐射带动邕宁区各镇共种植3500多亩,还带动了武鸣区、马山县、上林县等地的村民加入到种植吴茱萸的行列。

黄炳珠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他看到许多村民的新楼房内有大量闲置房间会,就提出想利用闲置房间培育食用菌。他将技术和菌包交到村民手中,村民只需要浇水、采收即可。由黄炳珠担任总经理的南宁盈高农牧有限公司负责统一菌包生产、种植管理、销售,确保每个菌包利润在1元以上。这样“三统一保”的运营模式,保障了农民种得出、有收入。黄炳珠还把食用菌生产基地作为扶贫车间,十多名村民在此获得长期务工的机会。

2018年,黄炳珠获评南宁市2018年度打好“三大攻坚战”先进个人。2019年,黄炳珠被授予邕宁区“最美奋斗者”称号。他在邕宁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说:“党中央对农村的关心支持和好政策,让我们这些怀揣建设家乡梦的人能够大干一场。接下来,我还要加把劲,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脱贫光荣户

勇敢迈步闯出“幸福路”

——记武鸣区太平镇庆乐村脱贫光荣户黄乃宁

屋前建有挡雨篷,栅栏围成小前院,电动大门特别亮眼,院里花草郁郁葱葱;走进屋子,内墙全面粉刷,冰箱、电视机等家电摆放在各个角落,装修一新的卫生间干净整洁……这里是60多岁的黄乃宁的家。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黄乃宁从一蹶不振的贫困户,不等不靠,主动作为,靠着勤劳双手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光荣户。

黄乃宁感慨地说:“贫穷的滋味真不好受,幸福生活只能靠一步步奋斗。”

1996年,黄乃宁经历了父亲、妻子去世的双重打击,还欠下6.5万元外债。此后,他起早贪黑、辛勤耕种,用了十几年时间才还清了债务,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3月10日,时任武鸣区教育局副局长胡司苑第一次到帮扶对象黄乃宁家中走访,看到了破败的老屋、精神颓废的黄乃宁,她决定帮助黄乃宁重振信心,走向新生活。

胡司苑连夜查阅相关扶贫政策,为黄乃宁制定了帮扶计划:第一步,年底建成新房;第二步,年内摘掉贫困帽;第三步,两年内奔小康。

“国家可补贴建房资金约3万元,还可申请政府贴息的小额贷款。在果园养肉鸡,每只鸡能获得补助15元,等于零成本养殖……”只要有空,胡司苑就到黄乃宁家向他宣传国家扶贫政策,为他细算每一笔账。

胡司苑反复为黄乃宁做思想工作,讲细讲透各项政策,黄乃宁想通了,决定鼓起勇气,向贫困“开战”。

在胡司苑的帮助下,黄乃宁申请到3万元小额信贷贴息贷款,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一套60平方米的住房主体就建成了,黄乃宁还顺利申领到3万多元危房改造补助金。

入住新房后,黄乃宁对新生活充满信心。他一鼓作气,在自己承包的龙眼果园里养起了土鸡。他找人帮忙联系鸡苗供应,刻苦学习养殖技术。几个月后,300多只土鸡出栏了,纯收入近万元。黄乃宁露出了多年未有过的幸福笑容,生活生产劲头越来越足。

2019年春节刚过,黄乃宁得知屯里的水库招标承租,便有意承包下来养鱼,但心里却有些没底。

“你在水库旁生活了几十年,熟悉水情水性,又有养鱼经验。抓住这个大好机会,我全力支持你。”胡司苑的支持和鼓励,让黄乃宁打消了顾虑。经过两轮公开竞标,他如愿中标。

当年4月中旬,万余尾鱼苗放入水库中。每天,当黄乃宁望着鱼儿欢快地游来抢食时,脸上都会绽放出自信与幸福的笑容。

自2016年底顺利摘下贫困帽后,黄乃宁的生活不断改善,也有了新老伴。如今的他每天都乐呵呵的,悉心打理着自家门前的鱼塘,一边养鱼,一边养鸭,还在鱼塘旁种下柑橘,长势喜人。

凝聚共同“战贫”的强大合力——来自社会各界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故事

黄乃宁细心照料柑橘树。(庞建英 摄)

来源:南宁日报(记者 韦静 吴青华 杨静 胡明峰 通讯员 覃捷)

上一篇新闻

广西陆川县客家人分布数量,这里有史上最全客家人口分布情况

下一篇新闻

10月24日20时起,西安高、中风险区有调整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