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无人光顾的东盟国家,如何在疫情中自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雷小华】

全球化发展让各国命运与共,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也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区。

2020年新年伊始在中国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东盟国家扩散,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给中国经济发展施加了巨大压力,也给东盟国家经济带来较大冲击。

疫情对东盟经济影响

短期来看,东盟国家的旅游、航空运输、酒店、餐饮等消费服务业以及对华农产品出口将遭遇“寒冬”。不过目前中国国内已有效控制疫情,疫情在东盟国家的扩散也相对有限,且中国各地也已有序恢复生产,中国经济向好趋势不变,因此相信中国-东盟短期中断的供应链将会很快恢复。

换而言之,疫情对东南亚的经济影响暂无法确切估算,不过好在影响是短期、有限的。

短期内,疫情对东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疫情拉低了各国经济增长预期。

受中美贸易战、美伊紧张局势、中东战争以及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影响,国际研究机构原先已调低东盟国家2020年经济发展预期。考虑到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各大机构进一步调低各国发展预期。如彭博资讯对东南亚2020年经济的评估更新为“停滞”,将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东盟五国整体经济增长率从4.1%调低至3.8%。

东盟各国政府在谨慎评估疫情后,也普遍下调了2020年经济增长预期。比如泰国央行表示,受疫情拖累,泰国2020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低于1%,全年增速可能低于2%。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则表示,疫情可能导致新加坡经济进入衰退。新加坡贸工部表示,预计2020年新加坡经济增速平均下调1个百分点。越南总理阮春福虽然表示暂不下调越南增长预期指标,但越南计划投资部表示,越南经济增长预估可能要减少0.55—0.84个百分点。

其二,服务业在“盛夏”中迎来暂时“寒冬”。

为阻断疫情扩散,中国暂取消旅游团出国行程;同时,东盟国家加强了对中国游客的入境检查,甚至全面禁止中国游客入境,部分或全部暂停往返中国的航班。这些举措造成赴东盟国家的游客数量锐减,航空运输、旅游、住宿、餐饮、零售等消费服务业营业额暴跌。

据保守估计,2月,东盟旅游热门国家的餐馆、商场、酒店营业额大约锐减50%-80%。越南航空业2月份损失约为10万亿越南盾(约30亿人民币)。据泰国观光与体育部统计,全年预计减少500万中国游客,损失约2500亿泰铢(约553亿人民币)。柬埔寨吴哥窟管理机构则表示,吴哥窟门票收入同比减少了30%—40%。

无人光顾的东盟国家,如何在疫情中自救

中国游客被疫情困于家中,东南亚心急如焚(报道/《今日海湾》)

其三,疫情防控导致对华进出口锐减。

受疫情严格防控措施影响,东盟对华进出口交易活动遇阻,部分与中国接壤的陆地边境口岸暂时关闭,一度导致到岸货物无法完成交易。而且,中国民众“宅家”预防疫情,也使得消费需求暂时下降。

据越南水产品加工出口协会(VASEP)统计,1月,越南全国水产品出口同比下降25%,其中,对中国出口同比下降45%,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对华出口下降40%以上。

其四,供应链短暂中断,导致加工产能下降。

大量回中国过春节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因新冠疫情滞留国内,且中国企业全面延迟复工复产,导致供应链中断,影响东盟国家的加工制造产能。据越南政府统计,越南全国有26388人回中国过完春节后无法按期返回,导致所在企业复工复产遇到困难。

东盟国家的手机生产、纺织服装、消费品等与中国形成合理分工的行业,受原材料、零配件、中间产品等供应链中断的影响,也不得不停厂减产。以纺织服装为例,柬埔寨有80%、越南有40%的原材料需从中国进口。柬埔寨首相洪森2月11日表示,受中国原材料供应中断的影响,柬埔寨部分工厂将在3月短暂关闭或停工。

现在中国各地已陆续复工复产,相信这些中断的供应链很快会补上。

其五,投资领域收窄,中国投资暂缓。

疫情之下,东盟国家的旅游、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由于国际游客数量锐减,投资吸引力下降,外国投资者持币观望,东盟国家吸引外资的规模因此缩小。部分加工制造业受中国原材料供应延缓的影响,外资吸引力也有所降低。

由于资金链或多或少受疫情影响,短期内中国投资者对投资东盟市场可能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不过疫情结束后,中国投资若更多流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这也将为东盟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东盟国家“抗疫”方案

对于一些原本经济就脆弱的国家,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胁可能不啻于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为应对疫情冲击,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率先推出经济刺激方案,泰国、菲律宾等国也陆续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其中,精准靶向施策、长短内外兼施、重塑消费信心、突出民生保障和再就业培训等抗“疫”做法,或可供我们有序复工复产、疫后重建经济秩序时参考借鉴。

一大做法,是加大对受影响行业的“精准滴灌”。

此次疫情对东盟各国“中伤”程度不一,其中,泰国、新加坡“受伤”最大,马来西亚的旅游业以及柬埔寨、越南的旅游和纺织服装业影响较大。为此,各国精准施策,给予受影响行业财税优惠、信贷支持等政策。

2月18日,新加坡紧急修改出台了《2020预算案》,针对旅游、航空、零售、餐饮和陆路交通等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五大行业,实施1个月房租免除、10%~30%的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帮扶措施。

2月27日,马来西亚公布了主题为“巩固信心、刺激增长、保住工作”,总额为200亿林吉特(折合人民币332亿元)的经济振兴配套计划,给予酒店、旅行社、商场等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免税、发放优惠券、放宽政府对酒店的限制等政策。

泰国政府拟于3月推出政策以拯救遭受重创的旅游业,拟采取包括减税、银行信贷优惠等措施。

越南计划下调国家管控的各项航空服务费,鼓励纺织服装业加强自主配套等举措。

2月24日,柬埔寨推出经济刺激方案,针对旅游业、制衣业和房地产等推出了免收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停业期间免交保险以及加强失业救济和再就业培训等举措。

各国也注重推动企业转型和科技发展。

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计划在未来3年拨付83亿新元(约人民币415亿元)用于强化科技创新和企业转型,资金占预算总额的10%。具体而言,新加坡计划通过建立商业网站、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兴市场开拓资助等措施推动企业转型。遭“外泄”的新加坡部长讲话也强调,新加坡企业除了加强对疫情的应对以外,还需加强对企业定位的认识,加强对疫情机遇的研究,及时推动企业和产业发展转型,时刻为疫后经济发展做好准备。新加坡还在“起步新加坡”计划下增加3亿新元用于引进外资。

马来西亚为推动企业转型,鼓励私人扩大投资,设立5亿林吉特(折合人民币8.3亿元)共同投资基金,免除企业上市费用;同时,拿出3亿林吉特(折合人民币5亿元)鼓励数字化转型,补助2年机器加速折旧费,以及免除为期3年的港口设备的进口税和销售税,等等。

柬埔寨则借成立中小企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划拨专项资金支持农业企业发展。

无人光顾的东盟国家,如何在疫情中自救

越南服装加工厂(资料图/Nikkei)

同时,各国也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加大公共支出。

为应对危机,东盟国家普遍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货币供应量,保持货币充裕流动性,同时,增加公共财政支出以刺激经济增长。

泰国、菲律宾已经率先降低银行基准利率。2月5日,泰国央行下调银行基准利率25个基点,从1.25%降至1%,创下了泰国历史最低利率水平。菲律宾央行则将基准利率从4%降至3.75%,并计划年内再降25个基点。

新加坡、越南也均表示基准利率还有足够的下调空间。越南总理阮春福强调,可考虑加速支付和降低利率等方式刺激经济。新加坡在《2020预算案》中大幅增加医疗、学校教育等公共财政支出;同时,针对公众关注的消费税上调话题,决定在疫情期间继续保持消费税率不变,并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项目免征消费税。

马来西亚则是采取加大公共支出的方式,如投资30亿林吉特(约50亿元人民币)改造国家光纤网络,投资130亿林吉特(折合人民币约215亿元)改造LED路灯、电网及屋顶太阳能发电等。为此,马来西亚2020年的财政赤字预计扩大0.2个百分点。

抗击疫情之余,各国也重视民生保障和能力再提升。

为减少疫情对基本民生的影响,与我国重视保民生物资供应、稳就业、迟交缓交社保等加强基本民生保障不同,东盟国家多采取直接提升居民收入或者派发消费券等方式保障民生。

比如,新加坡在《预算案》中提出大派红包和消费券、给予低收入家庭补助;给予不同年龄段的职工和个人不同项目的补助;给予受影响行业员工6个月的培训和技能提升资助。

马来西亚则将原计划5月发放给困难群众的生活补助金提前至3月发放,给予旅游从业司机600林吉特(约人民币1000元)补助,增加提供给农业企业的低息贷款以扩大生产民众所需食品和出口,额外拨付1亿林吉特(约人民币1.6亿)用于人才发展培训,拨付11亿林吉特(折人民币18亿元)用于再就业培训等。

此外,各国也注重刺激内需和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为应对疫情影响,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计划采取重塑消费信心等措施扩大内需。

马来西亚采取降低公积金缴纳率、发放消费券、减免个人所得税等方式刺激国内旅游和消费。

泰国政府拟推出促进国内消费的第4期“吃购玩”计划。

越南计划扩大内需和提升对其他国际市场的进出口,以降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除此之外,越南也制定旅游安全指标标准,建立刺激旅游联盟,鼓励越南人游越南,借加大宣传、挖掘国内旅游市场及开发其他国家市场等举措促进旅游业发展。政府还鼓励越南人用越南货,以扩大内需。同时,越南政府利用即将生效的《欧盟与越南自由贸易协定》(EVFTA),鼓励向欧盟28个成员国出口。

结语

纵观我国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以及各地为促进有序复工复产所采取的措施,总体而言,我国财税优惠力度较大,但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稍迟于东盟国家,而在推动企业转型、强化科技创新、重塑消费信心等方面,我们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东盟多国长短结合、内外兼顾的抗“疫”方案或能为我们国内恢复经济发展提供一点思路。当然,没有什么经验可完全照搬,各国各地还需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上一篇新闻

《曼谷邮报》:10月8日广州团包机飞普吉岛

下一篇新闻

马拉丁MARTIN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