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月28日 星期日

访老余思:社会阶层发展的蝴蝶效应

文丨秀山7号

访老余思:社会阶层发展的蝴蝶效应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前几天和几位同学去拜访初中老师,我的脑海一下蹦出这首南北朝古乐府,大概这首《木兰辞》是我初中语文课印象最深的篇目吧。木兰从军十年,完成了从家庭纺妇到朝见天子的华丽转身。而我们初中毕业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40年,无论是我们还是老师,各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体现在下一代。这40年的变迁,有的已经完成了阶层的跃升,有的还在底层苦苦挣扎,令人感慨万千,就像木兰的一声叹息。

今年正值初中毕业40周年,当年的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找到我共同筹办同学聚会。我们四个人一起拜访了当年的初中老师。

1978年,江南的某一个乡级初中,从五个班级当中选出成绩最优秀的学生组成一个快班,由最优秀的老师任教。当年百废待兴,教育改革这个方向是允许的。当时有些老教师刚摘掉“臭老九”的帽子,是教育的中坚力量,大多50多岁,经验丰富,不言自威,40年过去,多数已经驾鹤西去,化作烟尘,在天上看着我们。当年这些老师,或民办或公办,参差不一,倒也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现在也垂垂老矣,到了髦耋之年。这次我们就花了一整天时间拜访了四位健在的任课老师。

我们先来到数学老师孙老师家,当年的教务主任兼教我们数学。他的家坐落在新农村,周围是干净整洁而又拥挤不堪的环境,但是进入高墙院内,豁然开朗,只见两幢别墅矗立其中,房前屋后是郁郁葱葱的花园,有假山亭子、小桥流水。老师介绍说,这草坪都要自己推着除草机一星期清理一次,权当锻炼身体活络筋骨。孙老师育有两男一女,这两幢别墅分别是两个儿子所建,但是他们常住在城区,平时他和老伴住在这里,相当于一人一幢。老师介绍他大儿子在武汉做生意,是本市武汉商会会长,看来生意做得挺大,小儿子在本市人民医院任副院长,女儿也在深圳做生意,三个第三代都是留学生,大的已经从美国常春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学成回国,两个小的还在读,一个在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一个在新加坡理工。老师给我们泡了上好的茶水,拿出来杨梅招待我们。此时是五月份,还没到杨梅上市的季节,看来是大棚杨梅价格比较高。老师年已83岁,但思维敏捷,耳聪目明,看起来各方面都不错。老师很健谈,不知不觉已十点半,我们还要赶到下一位老师家,就挥手告别。

拜访的第二位老师,是物理老师章老师,和孙老师同岁,当年是民办老师后来转正。他家在一个村庄里面,我们多方打听,拐弯抹角,终于找到。虽然是楼房,但年代已久有点破败,进入屋内灰暗的光线里映照出一墙的奖状,老师已经认不出我们,我甚至搬出了我的父亲,他总算回忆起来了,但是过一会儿,又把另一个同学认作了我,我们只好又重复一遍,看来情况不太乐观,有点阿尔茨海默病症状。我们犹豫再三,还是不邀请他出席同学聚会了,出行有风险,打算同学聚会之后再买点食品水果来看望他。老师没有拿出茶水招待我们,我们坐一会儿就告别了。章老师养育一子两女,儿子据说跑到隔壁县打工,两女儿是家庭主妇,孙辈还在义务教育阶段。

访老余思:社会阶层发展的蝴蝶效应

下午我们去看望班主任蒋老师,我前几年和夫人一起去看过他。他家是在农村,开门是一条长满茅草的沟渠,那高低不一的茅草虽然比不得珍贵花木,微风一吹,倒也摇曳生姿,煞是好看。前面是一片田野,视野极好。蒋老师也是民办老师后来转正。个别同学应该不会忘记他的恩情。当时几位同学有的家庭变故,有的实在贫穷,不是拿不出几块钱来读书,而是大人要求去打工养家,贴补家用,蒋老师当时骑着除了铃不响其他都响的破旧自行车,费尽口舌,多次家访,据说有次还下灶添柴,打出亲情牌,终于感动家长,把那位同学拉来继续上学。那同学后来考入一个中专,从事远洋运输,现在大上海定居。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当时老师真是辛苦,起早贪黑,每天下班回到家里,还要种五亩地贴补家用。蒋老师退休之后帮助村里做了很多文字工作。他育有一子两女,儿子也很有潜力,可惜的是中年因病亡故,令人肝肠寸断。两个女儿现在农贸市场租了摊位卖菜,生活处于温饱之中,孙辈在农村初中读书,按照我们的理解,现在农村的小学初中质量普遍不高,升入普高的凤毛麟角,看起来前途堪忧。蒋老师拿出西瓜招待我们,师生相谈甚欢。

第四位老师是岑老师,教我们英语,当时的初中校长。他住在城区高档电梯公寓,门口通报他的名字,保安才让我们进去,并且叫我们把车停在访客车位。他家住八楼,老师在门口迎接我们,叫我们换上鞋套。进去屋内,虽然只有110平方,但房间分布合理,卧室客房书房各占一方,家里的摆设都是中式家具,古色古香,有一座高大的自鸣钟。站在阳台,视野极好。当年我们一个快班史无前例地考上了3个中专,成绩斐然。岑老师也从我们校长位置直接升到了市府办副主任,那是当年乘改革春风破格提拔了一批既有文化又年富力强的基层干部到领导岗位。岑老师历任文化局长,教委主任,报社总编,最后在市委宣传部退休。老师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在某新一线城市保险公司任老总,女儿也在某保险公司,儿子生了双胞胎,拍了艺术照制成挂历,孙辈还在上小学。师母拿出切好的白瓜招待我们,还冲了咖啡。这个师母不简单,现年69岁,长得白白胖胖,颇有官太太的味道。我们邀请他们参加同学聚会,说到时候会车接车送。师母说他们会来,她自己会开车,50岁考的驾照,令人惊艳。

一天的拜访结束,各位看官通过我以上的叙述,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我的结论通俗点说就是:“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当年的四位老师,一个校长,一个教导主任,两位代课老师虽然后来转正了,但时移世易,兜兜转转,经过40年的渐进式演变,两位当初的学校领导,他们的子女无论做生意还是从政,发展得都不错,巩固了他们父辈的成就,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层。当我们面谈时,两位老师都迫不及待地介绍自己的子辈孙辈,如数家珍。而当初的代课老师,虽然经过自己的努力也改善了现状,但他们的子辈孙辈还是逃不出那个原先的阶层。与其说是命运的安排,还不如说一开始别人的父辈就穿了一双跑鞋和你的光脚比赛,结局可想而知。想起这个真有点悲哀。

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只在南美洲热带雨林的蝴蝶,偶尔煽动的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有的人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有的要经过几代努力才能改变前辈的现状跃升到上一个阶层,有的人在沉沦,而更多的人更多的为了生活苟延残喘。要跨越社会所说的阶层不容易。那么是不是无法改变现状了?那倒未必,只是上升的路比较狭窄,需要几代人不断的努力。就像这次同去的几位同学,上辈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后来分别考上了中专和大学,才有所改观。同学当中还有几位虽然没考上大学,但后来在一线城市打拼,建立了自己的基业,实现了人生的逆袭。可以说阶层上升的途径,以上两种是最主要的。

访老余思:社会阶层发展的蝴蝶效应

☆ 作者简介:秀山7号,爱好写作、旅游、电影,现供职于某市文广旅体局。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易书生

上一篇新闻

疫情成全球数字化新基建催化剂

下一篇新闻

天风证券:俄欧能源脱钩 有哪些蝴蝶效应?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