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9日 星期六

巧手绘就美好生活!汉中“最美巧娘”等你来评!

巧手绘就美好生活!汉中“最美巧娘”等你来评!


传承民族文化,展示巧娘技艺

留住岁月印记,绘就美好生活


为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集中展示全市各行各业优秀妇女风采,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激励广大妇女走在前列、干到实处,在平凡岗位创一流业绩,为汉中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近日,市妇联在全市范围开展寻找"天汉最美巾帼奋斗者"活动,首批评选“最美女科技工作者” “最美巾帼志愿者” “最美巾帼新农人” “最美巧娘” “最美巾帼家政员”五个行业类别优秀女性。经过各县区组织推荐和社会申报,现分期分批进行网络公示和大众初评。巧手绘就美好生活!汉中“最美巧娘”等你来评!

本期展播“最美巧娘” 候选人事迹

(排名不分先后)

↓↓↓

吕群丽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吕群丽,汉台区人,群丽麦秸画工作室负责人,2007年至今一直学习、钻研、创新和传授麦秸画制作工艺,(自幼喜爱美术,95年由祖上传承,学习麦秸画技艺)。陕西省妇女手工艺品协会会员,汉中市、汉台区民协会会员,现任汉中市手工艺品协会副会长。

吕群丽自2012年,在汉中市汉台区创办麦秸画工作室以来,先后制作并售出麦秸画作品大小2000余幅,其中作品《醉春》《醉花阴》被国家美院老师收藏,《秦岭四宝》书签麦秸画作为珍贵礼品赠送韩国友人,10余作品先后进入美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等海外市场。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还为汉中旅游市场增加了特色项目,并赢得了各界游客的高度赞叹和好评。

多年来,吕群丽在制作麦秸画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从构图到制作方式,再到完整作品制成,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心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早已深入她的内心,对待每一个作品,每一个步骤,她都一丝不苟,甚至有时因为修改一个细节,常常坐上十几个小时。因为这些年,吕群丽辛勤劳作付出,如今她的作品种类与内涵也愈加丰富。她的麦秸画作品荣获省市多项奖项。

近年来,吕群丽积极参与市、区各种手工艺展销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培育麦秸画爱好者,先后带动省内外近百人参与学习麦秸画工艺,对下岗职工、创业大学生及低收入妇女等给予免收学费。

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非遗麦秸画,吕群丽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投身于互联网平台,努力钻研学习短视频的制作技巧,将作品从线下搬到线上,截至目前,已经制作发布100多幅作品短视频,粉丝数达数万人,深受网民的喜爱。





王静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王静,国家非物质遗产景泰蓝掐丝画传承人,现从事景泰蓝工艺美术创作经营工作。她自幼喜欢文学创作、书画艺术。1988年,她在西安有幸遇到孙伯和老师,拜师业余学习文学创作。曾在《西安晚报》等报刊上发表多首自由现代诗。后因工作原因到武汉发展,开始钻研国画。

2007年,她的工笔画《金鸡报晓》获湖北经济学院教职工书画比赛优秀奖。因工作、生活等原因辍笔,业余学习非遗手工艺术2008年拜师武汉非遗大师学习景泰蓝工艺画(掐丝画)至今。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景泰蓝工艺画,被精湛的掐丝、点蓝工艺震撼。自此,她一有时间就练习做画。后来,又学习了布艺堆绣画。景泰蓝工艺画、布艺堆绣画适用于佛教、宾馆、饭店等装饰,具有高贵典雅、雍容华贵、清丽脱俗的特点,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中,如掐丝杯垫、书签、茶盘、仿古家具等。2020年,王静从武汉回汉中从事景泰蓝掐丝画传承、经营工作。

现今在陕西奥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文化产业创意中心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培训,也是汉台区18位签约陕西奥翔公司文化孵化的手工艺人之一。




杨玉梅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杨玉梅,1986年2月出生,家住南郑区汉山街道办事处草堰村,是小杨瑞丽布艺店法人代表、汉中睿丽美家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现任汉中市南郑区女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2013年被授予“陕西省妇女民间手工艺能手”,是名副其实的“汉中巧娘”。

立足岗位、奉献爱心,解难题。杨玉梅作为“汉中巧娘”“南郑巧娘”,在自己创业致富的同时积极传授技艺,带领他人致富。只要有前来咨询学习的学员,她都细心指导。近年来,先后多次参与市区镇各级妇联组织的“妇女创业技能培训班”,免费现场教学。2020年,汉台区的刘女士想自己创业,苦于缺技术缺项目,杨玉梅就免费管吃住,免费提供加工材料,认真给予指导,并协助考察市场,帮助其开店,增收致富。

尽其所能,回报社会,暖人心。2019 年经南郑区妇联推荐加入了汉中市南郑区女企业家协会。杨玉梅作为协会的一员,积极担当作为,真情回报社会。近年来,她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先后捐款捐物10余次,同时,还帮助妇女就业创业、关爱留守儿童、慰问孤寡老人等。如,2021年初,在西安、汉中疫情严重时期,主动捐款捐物价值1000余元,并积极报名争当志愿者,下沉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2021年“六一”前夕到协税中英幼儿园开展庆“六一”慰问儿童活动,为孩子们带去文体用品、蛋糕等节日礼物。

牢记使命,认真履职,做贡献。2021年5月杨玉梅当选为汉中市南郑区女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她时刻牢记协会“服务会员、服务企业”的宗旨,努力搭建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纽带,主动为女企业家服务,为会员企业排忧解难。同时,在协会里主动履职,先后协助会长组织开展了女企协招商引资培训暨座谈会、建党100周年暨庆七一主题活动、“入企问需”对接座谈会、“春风送岗位”等会议活动。



巧手绘就美好生活!汉中“最美巧娘”等你来评!苏焕美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苏焕美现年51岁,家住城固县莲花街道办事处湑水村。她从小聪明伶俐,谦虚好学,尤其对刺绣由衷的热爱,并得到县文化馆翟培德老师的精心辅导培养,在县民间刺绣班学习,后在陕师大民间工艺专业进修班学习通过刻苦学习钻研,她在刺绣艺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刺绣作品曾被省市县文化馆收藏并展览,展品受到不少专家和学者的好评。2019年度获得城固县“巧女子”荣誉称号。

她是文化的“翻新者”,一双巧手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以创新赋予传统刺绣新的活力。她是时代的“低语者”,用指尖风采创造精美的艺术品,在家门口走出致富路。苏焕美在刺绣等领域,立足传承,融入时代新风,以手工艺之美催生美学经济。她用一幅幅惟妙惟肖、生动活泼的刺绣作品证明了个人爱好可以发展成对艺术的追求,从而生产出艺术作品,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多年来潜心学习和不断成长,不但丰富了苏焕美的生活,同时也为家庭带来了不匪的经济收益,仅作品一项年收益上万元。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逐渐让她萌生了新想法:“教会一门技艺,带动一批就业,兴起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苏焕美笃定地说。她带动身边妇女,把手工制品发展成为一项产业,成为妇女自主创业增收平台,成为乡村妇女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桥梁纽带。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苏焕美与姐妹们开展了“巾帼接力绣党旗”活动,细细手中线,浓浓爱党情,她说道:“能够亲手绣一面党旗,我感觉到非常荣幸,也非常骄傲,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把这面党旗献给我们的党作为礼物,祝我们的党100周年生日快乐。”几十年来,苏焕美硬是凭着一股韧劲,坚定刺绣的路子,技术不断精进。她紧跟时代的脉搏,通过网络学习借鉴,不断提高技艺出精品,创作出更多、更美、更受市场欢迎的作品。




张丽萍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张丽萍,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城固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第十四届政协委员。现任城固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近年来,她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热心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传承、创新、发展和提升,利用平时节假日和双休日及工作之余的点滴时间,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刻苦研习剪纸技艺,累计获得表彰奖励30多次。她还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带领众多妇女姐妹拿起剪刀,让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固呈现出燎原之势。先后在中省市县各级媒体发表文学类、剪纸类作品300余篇同(幅)。

张丽萍,从小酷爱剪纸艺术,研习剪纸30多年,作品多次入选中省市展览并获奖。剪纸作品《春到汉江》《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荣获2015汉中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并被汉中市文化馆收藏;《永远跟党走 共筑中国梦》《国泰民安 人寿年丰》《瑞虎送吉祥》等多幅剪纸作品被《文化艺术报》《汉中日报》刊登;《全民全运 同心同行》被文化艺术报选作十四运会宣传画;《当好文明使者,礼仪世界宾朋》被文化艺术报选作2022年北京冬奥会宣传画;剪纸作品《八方合力歼疫魔》入选“守望相助 共盼春来”中剪会2020抗战疫情优秀作品;剪纸作品《国泰民安 人寿年丰》入围“相约莫言故乡 ‘剪’证百年辉煌”“红高粱杯”全国剪纸作品大赛,并获优秀奖;剪纸作品《高举反盗版利器,让“李鬼”无处遁形!》入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知识产权周”主题剪纸作品展,系汉中市唯一入选作品;剪纸作品《喜迎党的二十大 奋力谱写新篇章》入选《花剪盛世——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剪纸展优秀作品。《永远跟党走 共筑中国梦》《瑞虎送吉祥》等10幅剪纸作品被中国民协会员数字博物馆收藏。

张丽萍还经常组织并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自身文艺特长服务社会广大民众,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发挥了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良好作用。




巧手绘就美好生活!汉中“最美巧娘”等你来评!周小丽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周小丽于1975年出生于西乡县峡口镇一个农民家庭。2017年回乡照顾病重的父亲。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县妇联举办的手工培训班,在学习交流群里,一条在家就能做,可以补贴家用”的手工活信息吸引了她,于是她立刻与县妇联取得联系,在县妇联的帮助下,她开始自主创业,并通过不懈努力,得到了厂家认可和合作机会。

在县妇联的指导和支持下,周小丽创办的巧艺手工专业合作社于2018年挂牌成立。周小丽的合作社每年都会开展多次手工制作培训,近年来,参加培训的人数近200余人,受益妇女儿童达130余人。为了让更多妇女姐妹加入进来,周小丽到周边多个乡镇街道开展宣传,让在家的姐妹们既能照顾好家庭,又能在家门口挣到钱。周小丽的合作社于2018年7月被市妇联授予“巾帼脱贫”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她个人先后被西乡县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最美致富女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巧手绘就美好生活!汉中“最美巧娘”等你来评!

陈雨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陈雨是勉县雨轩彩泥捏塑工作室经营者。她出生在一个民间艺人家庭,外婆及母亲对民间泥塑技艺及面点造型创作上有着独特的方式,从小耳濡目染,使得她在泥塑技艺中得到了传承。

发扬传统手工,传承民间文化。2020年,为将传统手工艺发扬,陈雨将自己的手工创作室搬进校园,让更多人了解并且学习这项传统技艺。她先后与勉县幼儿园、勉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九冶幼儿园、勉阳街道办翠园路幼儿园、九冶小学校外活动中心、小孔明幼儿园、仁德幼儿园、前景幼儿园等学校合作开展彩泥捏塑课程,在校园中传承民间技艺。

致力特殊教育,奉献一片爱心。2021年,陈雨受邀在勉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创意泥塑手工课程。面对这些折翼的小天使,她的教学难度增加了不少,很多平时简单的教学技艺,因为孩子肢体残疾等原因,都变得困难重重,她结合孩子们的特点,在作品手法及作品创意上不断改进,在课堂上一步一步的耐心教授技巧,一个一个的悉心辅导完成。每周还同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一起,在休息时间上门为因身体原因不能进入校园学习的特殊学生进行教学,让更多的残疾儿童能够享受到传统手工的乐趣。

投身手工培训,倾囊相授技艺。陈雨还先后在县妇联等部门的推荐下到勉阳街道办部分社区,定军山镇部分社区,勉县社工协会留守妇女儿童、智慧妈妈课堂等地参与多次手工培训活动,培训人次达300余人,将手工技术传授给当地培训妇女,助力留守妇女再就业培训。

2021年,陈雨评选为勉县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勉县三国泥塑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




巧手绘就美好生活!汉中“最美巧娘”等你来评!周琳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周琳是宁强县羌编手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编项目传承人。周琳当过兵,受过部队的熏陶和磨练,生活和工作中她始终保持着军人作风。复员后,她不忘学习和积累知识,积极投身教育事业,支持当地经济建设,发展羌编手工艺品产业,这其中有曲折,有汗水、有泪水,有经验,更多的是有收获。

2018年7月,为弘扬羌族文化,传承羌编技艺,打造特色亮点,助力脱贫攻坚,在县委、县政府、县妇联的关心支持下,周琳注册了宁强县羌氏故里羌编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以“传承羌编文化,展示地域特色,打造羌编精品,创富一方百姓”为己任,建立生产车间,招募民间艺人,专门从事竹编手工艺品生产与销售,并引进新理念、新技术,开展手编技艺传教,创新工艺,推出新品,拓展市场,赢得了消费者广泛认可和广大客户青睐。

目前与国内外多家公司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公司积极融入国家扶贫事业,有效发挥产业扶贫带动作用,聚集贫困户抱团发展羌编产业。在工作运作中,一是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推进羌编产业发展,让贫困户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二是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竹编产业化联合体;三是以“订单编织”,上联市场,下挂农户,实现农户居家灵活就业,让“竹编工厂”延伸到千家万户,从而带动500余户贫困户在家就业,1000余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目前,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公司也将再加力度、再添措施,挖掘资源,力争把羌编产业做大做强,用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新时代孕育新希望,新目标开启新行程。周琳将一如既往,带领团队把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份事业干到底,一份责任尽到底,让产业更强,企业更旺,收入更丰,农民更富,生活更美好。



巧手绘就美好生活!汉中“最美巧娘”等你来评!张慧芳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张慧芳是陕西(略阳)羌英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略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略阳罐罐茶的传承者。每天早上凌晨3点,她便开始忙碌。烧茶、调拌小菜、做核桃饼......直到把一碗热气腾腾的罐罐茶为顾客端上餐桌。她会在客人点餐前耐心地询问其喜好,并且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位客人的需求。对前来的老人更是关心备至,用颗善良的心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自2008年创业以来,张慧芳不断创新制作工艺,在继承传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工艺,产品所用食材均属略阳当地土特产。她相继推出了红快歺礼盒罐罐茶、羌英杜仲雄花罐罐茶、玫瑰花罐罐茶、羌英瓢儿馍等特色产品;她申请专利一项,注册商标三个,并通过抖音等媒体平台宣传自家产品,让更多的人知道了略阳罐罐茶。

张慧芳每天都要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她根据每一个顾客的需求,认真核对订单信息并按时发货。同时,她也很注重产品的售后服务,为略阳在外的游子寄去家乡的特产,让他们在千里之外也能感受到家的味道,赢得了一致好评。

张慧芳注重信诺,有一次,网上一位顾客定做5200个核桃饼,她连夜加班,在第二天没开门前赶制出来,成功按时提交了订单。而有时订单太大,她也考虑食材问题担心不能按时完成,耽误顾客时间,因此她都推掉了其它订单。

张慧芳高尚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面对别人的夸赞,她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她把顾客当亲人,用心用情服务着身边的每一位顾客,将微笑和爱传递给每一个人。张慧芳说:“她有信心继续将罐罐茶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





巧手绘就美好生活!汉中“最美巧娘”等你来评!

饶春燕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饶春燕家住留坝县青桥驿镇狮子坝村,今年40岁,自幼家境贫穷,姊妹2个,作为大姐的她为了给家里贴补家用,毅然在读完初中后就开始了打工生活,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饶春燕对待父母特别孝顺,对待村里孤寡老人和蔼可亲,结婚后也一直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要是在外也能吃到家乡的味道就好了,工作再累也不怕”,这是常年在外务工的丈夫常常说的话。由于丈夫经常在外工作,想念家乡味道,贤惠的饶春燕便时常做些“萝卜干” “红豆腐”等易储存的食品让丈夫带在身侧。

心灵手巧、待人热情、做得一手好饭菜......是大家对饶春燕的印象,并亲切称她“饶姐”。此时的饶春燕看到了商机,想着自己家种的萝卜这么多,趁着机会也可以赚点钱补贴家用,说干就干,饶姐开始制作各种“美味”,受到了很多的人喜欢,“美味”经常供不应求。

自饶姐“工坊”制作纯手工农家小食品以来,带领村农户种植白萝卜5余亩,辣椒4余亩,带动当地群众人均增收5000余元。饶姐从选材开始每一步都很用心,选用象牙萝卜,肉质细嫩,汁多味美,非常适用于腌制。将一个个白白胖胖的萝卜切好后铺成一层,让冬日里的霜冻和暖阳把它们变得晶莹剔透,再用适量调味料经过充分搅拌,萝卜干麻、辣、鲜、香的诱人味道随风飘出了狮子坝的山沟沟,吸引了闻“香”而来的食客,“宁吃一口萝卜干,不吃红烧肉二两”这是食客吃了饶姐“萝卜干”的评价。

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下,饶姐决定将“萝卜干”和“红豆腐”进行产品升级。在稳定配方的基础下,进一步提升产品包装,做好营销宣传,将农产品变成商品,从而形成“饶姐”品牌。她常说“现在党和政府这么支持我们,只要勤劳,肯干,在狮子坝村照样别有一番天地。”




巧手绘就美好生活!汉中“最美巧娘”等你来评!梁红珍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梁红珍,佛坪县袁家庄塘湾村人,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技艺传承人,被誉为“佛坪巧娘”。她10来岁时接触剪纸,至今已有40余年的时间,起初她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剪纸的基本技法,后来又从婆婆那又学到了剪纸的花式技巧,因为婆家祖上湖北移民,剪纸风格颇具南方色彩,后来她融合了南北不同的风格,最后自成一派,形成了简洁、实用、美观、大方的剪纸风格。

在剪纸这门指尖上的艺术正在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和诸多传统民族艺术一样,面临失传的境界,岌岌可危。面对这样的困境,作为非遗传承人,梁红珍带着自己的剪纸走进课堂为孩子们讲述剪纸的历史,用一双巧手,娴熟地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剪纸的魅力。课堂上孩子们围绕着她细心观察、临摹,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参与进来,充分发挥想象力,全神贯注折剪。在她手把手、一对一,耐心指导下,孩子们剪出了心中美丽的世界,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乐趣,为孩子们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同时梁红珍还是佛坪县青少年活动中的特聘教师,每年寒暑假她都会和孩子们一起畅游在剪纸的世界,带领孩子们在这一折一剪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县文化馆组织庆祝 “中国文化遗产日”,弘扬地域文化时,梁红珍带着剪纸走进群众中,宣扬传统技艺;在全县中小学打造第二课堂时,她带剪纸走进校园,传承传统文化;在佛坪县“茱萸花海踏春游”活动中,她带着剪纸走进游客,宣传佛坪特色。



巧手绘就美好生活!汉中“最美巧娘”等你来评!

熊良琴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熊良琴家住佛坪县大河坝镇三河口村。在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编织这个行业后就深深的爱上了,从此下定决心要编织最美的手工产品,而且要卖上好的价钱,于是借助好的政策,她于2017年创立良琴手工艺品编织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让熊良琴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她编织的东西结实耐用,很快便打开了市场,通过网上售卖,产品远销外地。自从事手工编织以来,她家年经济收入多增加了2万余元,一路走来熊良琴始终没有忘记当时创办合作社初心,那就是,脱贫不忘回报社会。

在一次与人交谈中熊良琴说到:“这些年国家给予了多方面的扶持帮助,从而使我富裕起来,我也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合作社成立的价值意义,至少我要带动身边的姐妹一起编织,不能在家闲着,要一起进步”。不负众望熊良琴果然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在自己编织创业的同时还带领村里留守妇女共同从事编织,邀请村里的留守妇女到家里手把手教会她们编织,主动联系客商引进编织材料。熊良琴从2017年创办合作社至今,累计带动550余人次参与手工编织,并代销其手工编织品,使村里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人均经济收入多增加了3000余元。同时,熊良琴还积极参加各种手工编织培训班来提升巩固编织技能,将自己学到的编织技艺毫无保留传给村里爱好编织的群众。

目前,该合作社编织品种有盆景鲜花、婴儿鞋子、毛线帽子、饰品挂件、熊猫娃娃等20多种,并通过融媒体平台展示、宣传编织产品,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也得到社会各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赞助。在今后的发展中,熊良琴自信满怀,她说要把这个编织技艺延续下去,带领更多的人创业致富。



精美的麦秸画、掐丝画、刺绣传统技艺剪纸、泥塑、羌编美味的罐罐茶、萝卜干......
全都出自一双双灵巧的手哪一位是您心中的“最美巧娘”快来给她点赞吧

温馨提示:


每个微信号限点选一次,一次可多选,点赞时间截至2022年9月10日24:00,可别错过了哦!



巧娘竞芬芳,丹桂飘天汉
秋高气爽日,扬帆奋进时

审核:高斐 梁珊初审:蔡红梅责编:邵兰编辑:何姣校对:王紫侗 赵瑾慧 来源:各县区妇联









不忘初心跟党走

牢记使命建新功

跟着妹子三步走,一秒点亮公众号小星星

以后妹子的推文,您一定会第一个收到!

悦享生活、做优雅女性

我们伴您一路前行!


巧手绘就美好生活!汉中“最美巧娘”等你来评!


点分享

上一篇新闻

杨澜:留学改变了我的命运

下一篇新闻

省非遗项目东坡笠制作技艺传承人冯增超:一顶东坡笠,延续古技艺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