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间小心翼翼的爱情,比肆意发糖的“兄弟情”好看多了
我至今没办法给“耽美”作品与同性作品做出一个严谨的划分,同样,我也没办法明确划分出言情作品与爱情作品的界限。但二者的构成成分明显天差地别,只需尝上一口,就能知道吃进嘴里的到底是代可可脂,还是真正的巧克力。就像任何人都能够看出《陈情令》之于《断背山》是多么的拙劣可笑,《喜宝》之于《甜蜜蜜》又是多么浅薄滑稽。
刚刚上线的泰国剧《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虽然主演也是两位长相俊俏阳光的男性,但剧集本身已经脱离了耽美的男色审美范畴,不仅仅是所谓的“甜”或是欲盖弥彰的“兄弟情”,而是一部正儿八经的同性剧,因为剧中花了大量篇幅来展现青春中性向的流动,以及由此带带来的烦恼和迷茫。
主角德喜欢着一个叫做丹的女孩,也对突然出现的童年好友欧儿抱有别样的感情。初中时,他因为一部武侠电视剧而向往成为勇健那样的大侠,但唯一愿意陪他一起披着毛巾拿扫把来扮演大侠的,就只有欧儿一个人。
可在新年演出中,却是欧儿被老师钦定去扮演大侠,德虽然有点失落,却还是用心帮助欧儿背中文的台词,两人因此在演出后发生争吵,之后渐行渐远,不再联系,直到高三才在中文补习班的门口重逢。
这情节正是用两个男主角的亲身经历改编的,故而德这个角色自我认同形成时的挣扎,以及在女孩与欧儿之间的犹豫不决,被欧儿告白时的胆怯退缩,乃至赌气般的同丹的接吻,都从各个角度全面地塑造起了这个人物。
而他与欧儿间,从因为负气而断交,重逢后莫名的情愫,彼此分享秘密的快乐和小心翼翼地靠拢,又分开。误会,又和解,踌躇,又坚定,一种脱离了单纯展示肉欲的高级质感就被营造出来了。再加上“真实事件改编”的加成,也让本片有了一定的深度和价值,不再是所谓的“耽美甜剧”,而是一部真实巧克力味的同性电视剧。
本剧最吸引中国观众的,还是其中丰富的中国元素。德的祖籍福建,全家都还多少会中文,家旁有一个祠堂,德与欧儿两人正是因为一部虚构的武侠电视剧《剑月传奇》而亲密起来,本片的主题曲,也正是剧中剧《剑月传奇》的中文主题曲《如何》,而后来两人相遇的地点,更是在一个中文的课后补习班。
刚开始或许会不适应他们东南亚口音的汉语,但只要能接受这一点,就会有一直奇特的观感,我们生活中从来都是为了学习英语而发愁,这下看着外国人在屏幕里也这么卖力地学中文,除了一丝暗爽,更多的,是对原来在泰国也有如此多的中国痕迹的惊叹。
而且反复出现的那首《如何》,无论是作曲编曲还是歌词都有着浓浓的中国风,像极了九十年代港剧的风格,配上泰国椰子味的发音,极其洗脑。
我看完第一集后脑海里就一直在单曲循环“万里迢迢江水未曾能把我阻拦,万里澎湃江山只需我转念一闪,万里光阴我归心似箭,万里星河命运误我不认输该如何,如何~”,像极了年初时同样一闭上眼就能听到的“所以暂时将你眼睛闭了起来~”
同样是广义上的儒家文化圈,甚至他们都没有经历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都还保存有更传统也更落后的一些文化,为何在对待性取向上却这么开明?在一群男生的聚会中,可以坦然的谈论自己要追求另一个男生,收获的仅仅是众人的惊讶而非歧视。
另一方面,被太多劣质爱情剧或擦边球耽美剧夺走了太多时间的观众们或许没有意识到,爱情其实是最难展现的一种情感。
它不像亲情那么理所当然,一般来说只需要告知人物的亲子关系,观众就会默认它是存在的;爱情也不像友谊,有那么多的范式可以参考。
爱情本就是被建构出来的新事物,在中国,它真正出现的时间没有早于1919,同性间的爱情更是如此,近乎是在21世纪才被国人广泛认知。甚至直到今天,华语圈也没有足够多的同性电影电视来对这样的爱情来进行描绘。因为伟大的爱情小说都是对人生、人性或是对那个时代的展示与反思,伟大的同性作品也是如此。
而且爱虽然都是同样的爱,但在不同文化中表现方式并不一样,《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完全不同,《最好的时光》和《西雅图夜未眠》完全不同,同性电影中《谁先爱上他的》跟《月光男孩》之间的差异也多过相似。
至于国内某些小鲜肉主演的“耽美剧”,我并不愿意将它们划分进同性作品的分类里。它们只是某种软色情媚俗擦边球的男版言情剧,只是简单地把男女的互动逻辑生搬硬套到两个男人之间,如果把角色换成两个女性,两个异性,甚至两个外星人也丝毫不违和。
他们往往毫无征兆地就互相有好感了,剩下的就是不断发糖,偶尔产生一点小小的矛盾,然后顺利解决,以便发更多的糖。
而《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与之不同的是,剧集把大量时间放在了在一起之前的阶段上。德一边有心仪的女孩,一边却对欧儿抱有独特的期许不愿意被他只当作普通的朋友来对待,甚至帮助欧儿去追求另一个男孩子,自己却因为欧儿不注意到他的社交动态而吃醋生气。
他对爱和性充满好奇、幻想,却又不清楚自己的本心,不明白自己对欧儿的情感。人物总是在挣扎中的转变,却更加痛苦,反而是真实地做回自己,才能更好地跟对方相处。
这部与我们地理相邻、文化相近的泰国拍出来的同性剧,加上无处不在的中华元素,使得本剧中的风景既亲切也陌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文化。
其实不单单是泰国,在2018年上海电影节获得多项提名的小成本电影《光》,就是马来西亚导演郭修篆的作品,去年平遥影展的费穆荣誉最佳影片、费穆荣誉最佳女演员,都被新加坡导演陈哲艺的《热带雨》拿下。
早先被大陆观众忽视的东南亚的影视作品,已经悄无声息地完成了自己的成长和蜕变,在各个题材里都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也在中华文化这一棵大树的余荫下,探寻着爱与文化的另一种可能性。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