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上架 | 日暮乡关何处是(上下册)
编辑推荐
本书约30万字,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分三个板块。第一,在路上。基本为作者旅行见闻录,但超越“游记”范围。作者身为资深科研工作者,以特殊笔墨向读者展示目的地的历史、文化、人文内涵,记述准确,视角独特,文字精炼但不乏优美,可以为读者提供崭新的“伴游”阅读体会。第二,在影院。主要内容是作者的读后感(书籍)、观后感(电影、戏剧和展览)。作者阅历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评论性文章既有深度也有可读性。第三,在家里。主要内容包括女儿的成长记录、家庭琐事以及工作之余的一些思考,风趣幽默中也富有思想性。
内容介绍
该书为作者多年来的随笔散文集,分上下两册,共三辑,分别是《在路上》《在影院》和《在家中》。《在路上》呈现的是作者“行万里路”之后的发现和思考,兼具感性和理性,严谨中不乏情感表达。由于视角的多样化和不时闪现的学术韵味,作者坚决拒绝称它们为“游记”。作者喜好观影,《在影院》的文章多为电影“观后感”,也有少量书评以及与职业相关的随笔,在作者“读万卷书”的阅历下,这些文章自有厚度。《在家中》描画生活瞬间,呢喃细语中不乏动人之处。
作者介绍
小黑,科研工作者兼文学爱好者。多年来一边发表职业著述,甚丰,累积百余万字,一边以日记体和博客形式积累个人文字,亦甚丰,多篇文字在《北京晚报》等报刊副刊发表。2020年恍然醒悟,遂从个人文字中摘取部分,形成第一部散文集《日暮乡关何处是》(上下册),开始实现自己的作家梦。
目录
另一个梦想(自序) 1
第一辑 在路上
伊朗行之一:自然景观 4
伊朗行之二:历史篇1 10
伊朗行之三:历史篇2 19
伊朗行之四:历史篇3 25
伊朗行之五:宗教篇1 35
伊朗行之六:宗教篇2 43
伊朗行之七:伊朗人及其他 49
马拉喀什回忆之一:别具特色的家庭旅馆 56
马拉喀什回忆之二:幽深的老城 58
马拉喀什回忆之三:马拉喀什人 62
马拉喀什回忆之四:民居和饮食 67
记德国帕加马博物馆之行 70
依然大雪纷飞的芬兰之一 80
依然大雪纷飞的芬兰之二 85
依然大雪纷飞的芬兰之三 88
在巴黎遇到海明威和凡·高 94
重返巴黎 100
又遇塞纳河边的莎士比亚书店 116
另一个视角:新冠病毒阴影下的忐忑巴黎行 118
在佛罗伦萨遇到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以及他们的朋友们 122
重返澳大利亚 133
匆匆印度行 138
重返莫斯科 148
重返罗马 154
再赴罗马 159
耶路撒冷7天记 166
耶路撒冷外一篇:阿姨还是大姐 194
京都四百八十寺 196
波恩小城的小旅馆 204
德国之行新感受 207
远处的雨 210
下雨的时候到底该不该跑 213
蒙古行与童年记忆 215
斯里兰卡印象 219
新加坡印象 222
我的那些国际专家朋友 225
女性的力量 230
希腊的尼古拉斯 234
在绍兴遇到鲁迅先生和他的士人同乡们 237
庐山的山语云韵老别墅 245
徽州行——寻访遥远的祖籍 254
旅途细节 262
沱江之畔凤凰古城随笔 266
西安行的收获 270
漠河:失望和希望 274
旅途随笔——记我的好友正文 280
那一个姓“黑”的姑娘 283
大同行之一:大同老店和老伙计 288
大同行之二:为你而来 293
大同行之三:相忘于江湖 297
第二辑 在影院
伊朗电影观后感 305
过去的时代更美好?——《无问西东》观后感 309
小镇大社会——《三块广告牌》观后感 313
其实都是套路 318
穿越的爱情 320
又是一个夏天——《西小河的夏天》观后感及其他 322
没人经得住查——《完美陌生人》观后感 326
其实是江湖女儿——《江湖儿女》观后感 330
珍贵的社会责任心——《厕所英雄》观后感 333
2018年观影盘点:在电影中发展自己、他人和世界 338
再叛逆,你还是个好学生——《狗十三》观后感 345
主角、配角或双男主兼意大利色彩——《绿皮书》观后感 348
从牙叔的牙谈起——《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352
现在还要不要读《红楼梦》 356
一羊两寺,探访信仰的一天——兼《撞死一只羊》观后感 362
矫情的落伍的爱情 366
种族、性别、阶层和权力鸿沟——《罗马》观后感 368
都是少年,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少年的你》观后感 372
作为文学家的吴冠中 374
2019年观影盘点及其他 380
17岁的孩子是魔鬼——《误杀》观后感 385
也谈贾府初一打醮 388
小谈形式主义 393
以母亲为“主角”的自传——《生而有罪》读后感 397
一个三观“超正”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401
那些战争中的异想:漫谈《1917》和《乔乔》 406
乱世中的科学家和少年 409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414
2017年观影盘点 420
英国怎么了 422
再见《苔丝》 425
小凤凰看《天河》 427
绿色鸡蛋是这样养成的 429
第三辑 在家中
活在珍贵的人间——疫中生活纪事 433
居家念故乡清明 446
享受自由:不刮胡子的男人和不戴胸罩的女人 452
疫中随笔 457
好友验证 460
我的家庭塑料袋“零增量”生活小记 464
外卖小心机 468
大学入学30周年聚会兼记老同学宣东 473
给16岁 ~ 17岁女儿的一封信 478
世园会里的埃塞俄比亚雏菊 482
地球母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484
夏日里的中秋节 490
岁月小插曲 493
那些在微信中失去的朋友 502
我在南堂卖咖啡 506
辜负了一只猫的深情 511
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身边的能源革命 514
新生活一月盘点 517
周末散记 521
给即将参加“学农”活动的小凤凰的一封信 524
通灵的衣服 527
别人家的卫生间 530
日暮乡关何处是 533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536
世界末日 539
再见,我的诺基亚手机 542
记好友源源以及大学舍友们 545
夏日纪事 550
那时的端午节 555
最美好的时光 558
童年的冬天 560
孩子们的“欢乐” 563
一个有信仰的人 565
遇到年少时的自己 568
被时光遗忘的故乡 570
记母亲的最后时光 576
结 语 589
试读
伊朗行之一:自然景观
在伊朗旅行途中,听到新闻,说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七个中东国家实施3个月的“禁令”,不允许这几个国家的公民入境美国,即使拥有合法签证。伊朗首当其冲。一时沸沸扬扬,国际社会和美国国内的抗议声音不断。随后,伊朗第一个宣布反制措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久又听到新闻,说前挪威首相因为曾入境伊朗而在美国海关滞留了一小时。我不由得想到我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中国公民,如果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因私入境美国,是否也会遇到同样的麻烦?可能就会被遣返了……不管怎样,此次伊朗之行的收获抵得过被遣返的风险。
这次伊朗之行,时间之长、行程之深、入游览地点之多都是我此前从未体验过的。前后整整12天,从伊朗北部(德黑兰)开始深入中南部,之后折返到东北部(接近阿富汗),然后回到起点,游历了库姆(Qom)、卡尚(Kashan)、伊斯法罕(Isfahan)、设拉子(Shirazi)、亚兹德(Yazd)、马什哈德(Mashahad)和德黑兰(Teheran)这七个城市及周边的山村、沿途的历史遗迹。除了从亚兹德到马什哈德、从马什哈德到德黑兰是乘坐飞机之外,其余路段我们都是乘坐长途大巴在伊朗土地上奔驰,算是名副其实的深度游了。这趟行程以游历古代波斯帝国(波斯第一和第二帝国)为重点,辅以观察被迫伊斯兰化后社会(阿拔斯王朝、塞尔柱王朝、蒙古人和帖木儿王朝、萨法维王朝、赞德王朝、恺加王朝以及巴列维王朝)的发展。这一趟走下来,从自然景观到人文历史,从气候到宗教,从物产到人,都让我们对伊朗有了更加立体的了解,尽管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功课。且容我慢慢道来。
首先是自然景观。虽然此次旅行以人文历史为主,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自然景观,乘坐大巴在城市之间转徙,更有大把时间饱览沿途景致。不出所料,伊朗是个干旱的国家。从伊斯法罕到设拉子、从设拉子到亚兹德,两趟长途奔走,我们长时间地穿行于大片的荒漠中,看到的尽是干涸的土地,稀稀落落的矮小植物颜色灰黄,几块绿洲模样的小村庄和庄稼一闪而过。有时候会突然看到一小群羊,准备拿起相机拍照的时候已经不见踪影,想等待下一群羊就很难了。一路走下来,没有看到一条大江大河,即使是看上去河水充盈的伊斯法罕扎因达鲁德河(Zayandeh),也是3天前才刚刚开闸放水的。
很可能是因为在冬天吧,所以景致会显得更加萧条一些。而且我们也并没有深入自然景观也许更美的里海附近、气候更加湿润温暖的波斯湾,所以无法对伊朗的自然景观做出更全面的评价。1999年秋冬之际,余秋雨先生曾随凤凰卫视工作人员深入游历欧洲和亚洲人类文明发源地,伊朗自然是不能错过的一站。在余先生笔下,秋天的伊朗是这样的:
它最大的优点是不单调。既不是永远的荒凉大漠,也不是永远的绿草如茵而是变化多端,丰富之极。雪山在远处银亮得圣洁,近处则一片驼黄。一排排林木不作其他颜色,全部以差不多的调子熏着呵着,衬着托着,哄着护着。有时好像是造物主怕单调,来一排十来公里的白杨林,像油画家用细韧的笔锋画出的白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