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秋拍再现徐悲鸿佳作,其市场价值究竟如何?
Lot 285
徐悲鸿 1895—1953
一尘不染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96.5×41 cm
题识:淑清夫人雅赏。卅三年春日,悲鸿磐溪遣兴。
钤印:
东海王孙、徐、一尘不染
画家自题签条 一尘不染。淑清夫人惠存。悲鸿赠。
上款:“淑清夫人”即刘淑清(1904-1968),四川简阳人。抗战胜利前后,已经是一位广为人知的女实业家,她创办了私立坤维慈幼院和堪称东南亚第一流的南屏电影院,是当时昆明安宁温泉宾馆的总经理。上世纪20年代,她的丈夫深受“云南王”龙云(1928年任云南省主席)倚重,但不幸英年早逝,她因此与龙云一家及云南的社会名流交往很密切。1946-1949年,在国民党云南省参议会任职,是反对国民党独裁,支持爱国民主运动的左派参议员。在争取民主反对内战的斗争中,自觉地与中共云南省工委直接领导下的统战小组合作,为推动云南和平起义作出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从海外归国,先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抗战时期,她经营的大华交易社、西南大旅社一度是从沦陷区流亡到大后方昆明的文化艺术界人士的聚会、暂住场所,她因此与田汉、茅盾、金焰、王人美、马思聪都有交往,并结识了许多西南联大的教授。她与画家徐悲鸿的交往也在这段时期,当时在重庆中央大学任教的画家,通过淑清夫人在云南的上层社会出售自己的作品。这幅《白梅图》为致谢而作,所用“一尘不染”印章,是画家不太常用的印;此印以及画家亲自签署的签条,表明了画家对这位自强自立、极富正义感的女性的钦佩之意
展览:“大师点滴—梅洁楼藏画展览”,梅洁楼(香港)、香港会展中心,2021年4月16日至20日。
出版:《大师点滴—梅洁楼藏画展览》,第66-67页,梅洁楼(香港),2021年版。
来源:梅洁楼藏珍。
说明:中国嘉德2005春季拍卖会,第588号拍品。
“一尘不染”白文印
不让须眉 一尘不染
昆明南屏大戏院在市中心晓东街上,和两位名人有关系。
刘淑清像
一位是西南联大教授、民主斗士李公朴。另一位则是它的创办者,开中国女性独立办企业之先河者,刘淑清。民国时期,刘淑清在云南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其坎坷的经历与其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就,为人津津乐道。
昆明南屏大戏院现貌
1904年,刘淑清出生于四川简阳一户贫寒人家。靠给人刺绣钩织,读完了成都女中,毕业后在成都一所小学教书。1924年,刘淑清嫁给了滇军旅长、龙云的部下刘伯钧,并随夫来到昆明。1929年,解甲归田的刘伯钧出任盐津县县长没多久,便惨遭杀害。刘淑清带着3个年幼的孩子逃到昆明,隐姓理名,从小茶室办起,开经商。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后,她创办了西南旅社、大华交谊会,后又结识了龙云夫人顾映秋、卢汉夫人龙泽清,并同她们结为密友。
昆明南屏大戏院介绍
刘淑清创办南屏电影院后,经常放映国内外优秀电影,周末对学生实行半价,有时还免费为学生们放映宣传抗战的影片。为保证外国电影的原汁原味,刘淑清创造性地为外国电影设计了中文字幕这种方式。她不但让南屏电影院成为招牌,还出任了安宁温泉宾馆的总经理,使“天下第一汤”的美名得以享誉国内外。此外,刘淑清还开办过一家坤维慈幼院,总共收养幼儿126名、婴儿26名。
刘淑清像
抗战时期,刘淑清经营的大华交谊会、西南旅社一度是从沦陷区流亡到大后方昆明的文化艺术界人士聚会、暂住的场所,她因此与田汉、茅盾、金焰、王人美、马思聪等都有交往,并结识了许多西南联大的教授。她与面家徐悲鸿的交往也在这段时期。刘淑清赞佩徐悲鸿的为人与艺术,因其与西南一地官员、富商熟识,便常向他们推介徐悲鸿的作品,徐氏画名藉此机缘亦渐传于川滇。为感谢刘淑清,同时也赞佩于这位自强自立、极富正义感的女性,徐悲鸿画下一幅白梅,钤上了自己并不常用的“一尘不染”白文印,并亲题签条送与刘淑清。钦佩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徐悲鸿《一尘不染》(局部)
是幅《一尘不染》中,树干以湿笔写出,以淡墨先皴树身,再乘湿施钩勒,水墨淋漓,湿润饱满,颇得苍劲奇古之意。数根梅枝从老干上探出,粗枝用淡墨写,细枝用重墨写,不疏不繁,花朵亦不密集,但有一种倔然向上的生气,一种傲霜挺拔的精神。花朵以白粉点染,笔致疏落幽秀,气清而神腴,墨淡而趣足,有超然出尘之致,空里疏香之趣。白梅点点,枝条舒展,花枝搭配巧妙,通过疏密穿插、粗细相间、高低不等地安排营造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意境,在简约中有一种丰富性,观之令人神畅。
徐悲鸿《一尘不染》(局部)
徐悲鸿自己在另幅白梅图上曾自题:“香雪俨然,掩盖疮痍重,悠悠春回岁改,怅触增余痛。明月南天,故国依稀魂梦。和风醒人魂,漫行二三里,举眼见古梅,一白清如水。”腊梅耐寒,香满罗浮。举眼见古梅,一白清如水。以此白梅赠高义须眉,寓情寓景,喻物喻人,实恰如其分。
徐悲鸿《雄狮》
Lot 362
徐悲鸿 1895—1953
雄狮
镜心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96×88 cm
题识:卅年(1941年)晚秋,悲鸿将辞别梹城。珍意仁兄存。
钤印:东海王孙、见笑大方、欲罢不能之工
鉴藏印:空寂为娱道原鉴藏
展览:“侨岷华园藏画展”,(台北)鸿禧美术馆,1994年2月至8月,台湾。
出版:
1.《侨岷华园藏画》,(台湾)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1994年,第244-245页。
2.《悲鸿在星洲》,第216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年版。
在中国画史上,善画狮者极少,徐悲鸿是其中杰出而独特的一位,他早年间即好摹写,上世纪二十年代留学欧洲、长居柏林时,得以近距离观察和写生,他在《徐悲鸿自述》和《述学》中,反复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柏林之动物园,最利于美术家。猛兽之槛恒作半圆形,可三面而观。余性爱画狮,因值天气晴明,或上午无范人时,辄往写之。”“故手一册,日速写之,积稿殆千百纸。”除直接师法造化外,徐悲鸿的狮子造型也多有借鉴法国的浪漫主义雕塑家Antoine Louis Barye(1796-1875)作品,其雕塑《待猎之狮》、《狮子与蛇》等,对徐悲鸿创作产生很大影响。故徐悲鸿狮子结构之准确、造型之生动前所未有,是中西合璧的成功典范。
此幅作于1941年,徐悲鸿自题将辞别槟城之际。1939年初,徐悲鸿为尽“个人对国家之义务”,远赴星马、印度,举办画展筹款助赈,宣传抗日。所到之处,无不大受欢迎,筹款亦颇顺利,故流连至1942年初方取道缅甸回国。其中在1941年,徐悲鸿多次往来马来半岛,在吉隆坡、怡保和槟城等地举办画展。是年阴历的三月至五月、七月至八月间,他曾两度长居槟城,住在骆清泉的南国旅社。十月又短暂前往,本幅题识称“卅年晚秋”、“将辞别槟城”,当即是此次所作。槟城借居的这段时间,是徐悲鸿生命中非常独特的一段时期,也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徐悲鸿难得的一段安逸时光。在槟城,徐悲鸿得以收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个人情感的彷徨,潜心于自我的艺术世界之中。“倘得优游销岁月”,槟城时期徐悲鸿诞生了许多饱满的佳作。值得一提的是,徐悲鸿油画名作《狮》亦于此年问世。
徐悲鸿《雄狮》(局部)
此幅绘雄狮立于巨石之上,回首凝望,姿势里面蕴含着一种蓄势待发的张力,眼睛的刻画尤其有神,似乎正在观察、等待、守望猎物,整幅的精彩全在这“阿睹”中。狮子以赭石设色,简洁爽快,结构精准。鬃毛随风飞扬,雄狮目光坚定,传递出一种果敢坚定的力量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如果说抗战之前,徐悲鸿关于雄狮的创作更多地关注个体的精神自由、人格自由、生命尊严方面。那么此时抗战期间的创作,更强调着象征的寓意,表达对命运的抗争、对激越精神的倡扬、对中国未来无限的希望。
徐悲鸿 范曾《六朝诗意图》
Lot 363
徐悲鸿 范曾 1895—1953 b.1938
六朝诗意图
镜心 水墨纸本
画:92×176 cm
联:135.5×35 cm(每幅)
题识:
(一)锦绣少年不知愁,策蹇山林羡骥裘。独驮堪怜人寄世,伤心莫忘此回头。岁丙戌仲夏。静文先生持悲鸿六朝诗意稿嘱题。
(二)江东范曾。贡句锦绣少年原为少年锦绣。谨志十翼又题。
钤印:徐悲鸿、高山仰止忆悲鸿、追师先贤、范曾雅趣、十翼、范曾、抱冲斋主、丙戌、天籁、恐修名之不立惟昭质其未亏
廖静文联: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戊寅廖静文于怀鸿室。钤印:静文
展览:
1.“中国书画精品赏析大展”,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主办,李可染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中国画研究院等17家协办,2008年12月3日至6日,北京中华世纪坛。
2.“春之歌—世纪悲鸿作品收藏大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09年3月。
1929年,艺术大师徐悲鸿根据民间广为流传并已俗语化了的六朝人诗意:“别人骑马咱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一见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馀”,创作了《六朝诗意图——知足常乐》底稿,并据此底稿,先后创作完成了三幅作品,一件存于莫斯科博物院;另一件被新加坡藏家杨启霖收藏;第三件由蒋碧薇转让给台湾省国华堂的邱聪龙。三件成稿各有归宿,只有白描底稿多年来一直由徐悲鸿夫人廖静文珍藏。此件由廖先生珍藏多年的《六朝诗意图》底稿,亦即本幅。
请横屏观看
本幅白描底稿,除中间的驴之外,全部以白描手法写出,前面骑马的翩翩公子,面部表情刻画的惟妙惟肖,眉毛高眺,右手拉着缰绳,左手扶执腰下佩剑,脚蹬马镫,端坐马上;坐下之骑,颈系响铃,信步前行。通过对白描骏马鼻、眼、耳、嘴、颈、身、尾、蹄的勾画,比常见的徐悲鸿写意马更显端庄、淡泊和灵动。再看中间的骑驴者,从头饰可知当为一穷酸书生,其后视推车汉的表情,有惊讶、有同情、有自娱、有欣慰,头后视而脚前蹬,极具平衡感,加之左手勒紧缰绳,驴头微别、驴踢亮起之神态,极为传神;再看后面推车的汉子,满脸布满苍桑,眼神中流露出不甘与无奈,脖勒车襻儿之状甚感沉重,手握车把更显力量,粗状的腿蹬地之状,稳与动并显,劲与力共存,车轮前转的动感油然而生。整幅构图,中心人物当为中间的骑驴者,他对前面官运亨通者的锦衣白马,羡慕不已,自愧不如,但回头一看,又见大汗淋漓、光膀赤足、辛苦劳作的推车汉子,觉得自已又高人一等,从而又有一种优越、得意和满足。骑马者的春风得意,推车者的心有不甘,很复杂的心理活动被画家以极简的笔墨写出。与其说是一幅尚未完成的底稿,不如说是一幅已经告罄的杰作。
2006年夏,范曾受廖静文之邀,有幸亲睹悲鸿先生的这幅佳作,在反复揣摩悲鸿意图和审视原作的前提下,纵情挥毫,补绘出后面的连山,茂壮的松树,以及马蹄所过、驴蹄所触、车轮正行及壮汉踩踏的山路,并补画数笔荆棘野草,更显道路之崎岖。所补画内容与原底稿完美地结合于一起,可谓珠连璧合。从而使现、当两代艺术大家得以神交于《六朝诗意图》当中,成就一段千古佳话和一件弥足珍贵的千古绝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范曾为完成这幅杰作,专门刻制了三枚印章,一枚是钤于右上侧的“高山仰止忆悲鸿”长方形白文印,另一枚是钤于左侧下方的“追陪先贤”朱文印,还有一枚是钤于左上角题识前的“恐修名之不立,唯昭质其未亏”椭园型朱文印。借屈原《离骚》中“……恐修名之不立,……唯昭质其(犹)未亏”之句,寓意为“只怕是(补画)美名未能树立,唯有(徐悲鸿原作)高洁的品质未受影响”。
廖静文联
此外,廖静文先生1986年作于“怀鸿室”的墨宝“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七言行书联亦为本标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与徐、范的《六朝诗意图》连璧,构成一幅完整的中堂,又增加了新的内涵。时间这根线牵出的故事,其意、其情、其境令人畅想不已。
徐悲鸿上世纪 40 年代国画作品市场分析
徐悲鸿国画作品拍卖市场中,其创作于上世纪 40 年代的拍品屡创高价,这一时期也是艺术家创作的黄金期。
徐悲鸿国画拍卖市场投资前景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不完全统计,2013 年至 2019 年全球范围内,徐悲鸿创作于上世纪 40 年代的国画作品共上拍 612 件,成交量 428件,成交率高达 69.93%。其中,2019 年共上拍 60 件,同比增加 11.11%,成交了 42 件,同比增加了 16.67%,成为近七年来出现的一次较明显的上涨行情。
然而,流通作品的放量并没有撬动价格市场,我们看到,2019 年,徐悲鸿40 年代的国画作品成交总额是近七年来最低值,仅为 1.34 亿元人民币,作品均价也随之下降,造成量增价跌的原因是复杂的,与征集上拍拍品的品质,交易时期的经济环境,投资者信心等直接相关,市场交易冷淡期,优质拍品的交易价格也会受整体盘子影响,其成交价相对较低,这更利于购藏者。
2019 年,徐悲鸿 40 年代国画作品成交率为 70%,在作品价格下调的时期,成交状况仍处于良好状态,足见其收藏市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这也从另一方面揭示,徐悲鸿国画作品市场目前处于收藏性价比较佳的阶段,较高的成交率证明了其流通资源的品质受到藏家市场的认可,而交易价格走低,对藏家来说是次“捡漏”。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不完全统计, 2013 年至 2019 年,徐悲鸿 40 年代国画拍品均价出现两次负增长,第一次出现在 2016 年,均价为350.53 万元,同比下降 18.97%,接下来连续两年,徐悲鸿 40 年代国画作品均价都出现小幅上涨行情,直到 2019 年,再次出现作品均价下行,该年均价为320.17 万元,同比下降幅度较大,跌幅达 51.51%,排除 2020 年新冠疫情影响,在市场步入正轨,恢复常态后,预测徐悲鸿 40 年代国画市场均价将出现一波明显上涨行情。
通过上图可知,100 万至 500 万元区间是徐悲鸿 40 年代国画拍品成交状况最好的市场 。近七年,该区间共成交 213 件拍品,与同时期重要艺术家相比,徐悲鸿国画拍品高价市场的记录相对较少,而他在中国书画发展史中的地位却不容撼动,影响力不仅限于书画创作本身,更涉及创作理论、艺术教育等等,可以说是一位综合实力极强的近现代书画大师,这也更有力地支撑了他的作品价格市场。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不完全统计,徐悲鸿 40 年代国画拍品市场各价位区间交易额前三位分别是 100 万-500 万元、500 万-1000 万元、1000-5000 万元,再结合各价位区间的交易数量来看,由此推算,目前徐悲鸿40 年代国画作品 100 万-500 万元区间均价为 261.04 万元,这对于新晋藏家来说,是个相对安全的投资区。
交易活跃的拍卖机构
上拍量、成交量反映了一家拍卖机构对艺术家作品的征集能力和交易热度,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不完全统计,总结出 2013 年至 2019 年12 家拍企在徐悲鸿创作于上世纪 40 年代的国画作品上拍和成交上表现尤为突出。其中,北京保利、中国嘉德、香港佳士得依次进入前三甲。值得一提的是,TOP12 的榜单中一半拍企来自北京。
2013 年至 2019 年间,在 TOP12 的拍企中徐悲鸿 40 年代的国画拍品平均成交率高达 74.45%,其中华艺国际的成交状况最佳,达到 91.67%,共 12 件作品上拍,11件完成交易。成交率位于第二的香港苏富比,为 90.48%,北京荣宝位居第三,为 88.24%,北京翰海、西泠印社并列,成交率均为 79.17%。此外,北京保利为 78.85%,北京匡时为 78.57%。较高的成交率反映出这些公司在徐悲鸿 40 年代国画作品销售市场中的综合实力,如拍品品质较高,宣传推广工作较为充分,藏家给予较多的信任等等。
从 TOP12 拍企拍卖成绩来看,徐悲鸿创作于上世纪 40 年代国画作品的均价为 471.04 万元。其中北京保利成交的徐悲鸿 40 年代国画作品均价最高,为679.34 万元,其次是上海嘉禾,均价达到 669 万元,北京匡时排名第三,均价达到 668.47 万元。不同的均价再结合成交率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交易率与均价均处于较高水平的拍企,分别为华艺国际,这家拍企在徐悲鸿 40 年代国画作品市场成交率排名位于 TOP12 榜单之首,但其均价并不低,为 518.4 万元。北京保利的成绩单中,成交率为 78.85%,拍品均价为 679.34 万元,还有北京匡时,成交率为 78.57%,拍品均价为 668.47 万元。可以说,以上几家公司在徐悲鸿 40 年代国画拍品的市场表现突出。
徐悲鸿 40 年代国画拍品平均年复投资收益率达 10.47%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不完全统计,从 1993 年至 2019 年上拍的徐悲鸿创作于上世纪 40 年代国画作品中,抽样 15 件重复上拍的拍品,以去膨胀的计算方法得出每件作品的年复投资收益率,并最终计算出徐悲鸿 40 年代国画拍品平均年复投资收益率为 10.4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