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苑·经典|失而复得,徐悲鸿舍命收藏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
徐悲鸿收藏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的故事
▓ 张澜涛
自古以来,有绘画就有收藏,绘画与收藏兼而有之,是不少画家一生所钟情与追求的快事。我国现代杰出的美术教育家、著名画家、中西合璧绘画技法早期倡导者与践行者之一徐悲鸿先生,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徐悲鸿
徐悲鸿,江南宜兴人,原名徐寿康,叫悲鸿这个名字并非在他功成名就之后,而是跟他少年时遭遇的一次奚落有关。13岁那年他随父母到一亲戚家出份子吃酒,来的亲戚中有不少家庭比较富裕,几个跟他差不多大的孩子,身着绫罗绸缎,衣冠楚楚,只有徐悲鸿身着粗布衣裳,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小伙伴们笑话他寒碜,都瞧不起他。这对他刺激特别大,他感到世态炎凉,悲从心起,便觉自己犹如鸿雁哀鸣,于是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悲鸿”,从此以哀鸣自勉,发奋图强,经过数年的艰辛努力,终成中外驰名的一代美术大师。
讲到徐悲鸿的收藏,有资料证实,是1921年他从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转学德国柏林开始的。那时的徐悲鸿手里根本没有钱,能保证衣食住行就已经不错了,哪里还有闲钱买画收藏?好在悲鸿跟他走得比较近的几个朋友,借钱收藏了欧洲名家的两幅油画作品,现在每幅画都价值连城,成为徐悲鸿纪念馆重要展览作品。
1931年,在国外漂泊了12年的徐悲鸿,学成回国,受聘于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有了固定的收入。徐悲鸿在教学、绘画的同时,开始涉猎古画收藏。他一生艺术成就和收藏成果颇丰,令他得意的是奔马图成了他绘画的代表作品;有幸收藏到的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更是他视为生命的珍藏。尤其是千载难逢的吴道子的真迹,他又是如何收藏得到的呢?其间有个不寻常的传奇故事:
一、香港得宝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国主义在南京制造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南京沦陷,中央大学被迫南迁昆明。在这之前徐悲鸿提前到香港举办个人画展,他每天睡三更起五更,忙得不可开交。
大约就在画展举办的前一天,时任香港大学教授的散文家许地山(中小学语文《落花生》的作者)夫妇,告诉徐悲鸿一个重要信息:有位他们认识的德国籍马丁夫人,由于生活拮据,正在变卖几箱中国古代书画作品,建议徐悲鸿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说不定能淘到有价值的古代名家作品。
当晚,许地山夫妇陪同徐悲鸿找到马丁夫人的住址,果不其然,看到了4箱中国古画。徐悲鸿跟马丁夫人寒暄之后,经过一番交流,得知这些画是她父亲曾在中国任公职多年收藏到的作品,实际就是她父亲的遗物。徐悲鸿心里想,不管马丁夫人说的是否属实,4箱画现在就在他的眼前这是真的。
徐悲鸿一箱箱,一张张地看,看得认真而仔细,不多久,一幅白描长卷画出现在他的面前,他的眼睛瞬间为之一亮,并以他敏锐的目光判定,这可能就是唐代画圣吴道子的传世名作《八十七神仙卷》:深褐色的丝绢上,八十七位飘飘欲仙的人物,全用白描手法绘制,整幅画卷,大气磅礴,恢宏飘逸,意境深邃辽旷,令人惊艳无比。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徐悲鸿毕竟通读并研究过中国古代绘画史,他深知这幅画反映的是道教神话故事,描写的是风采各异的八十七位神仙,列队迤逦而行,营造天界仙境的玄门与奇丽,虚无与自然混为一气的氛围。徐悲鸿认为,《八十七神仙卷》代表了唐代白描作品的最高水平。
马丁夫人察言观色,她根据徐悲鸿对这幅画情有独钟的神色,估摸这幅古画可能不同寻常,于是,她跟徐悲鸿坐地起价,开出了3万美元的高价位,试探徐悲鸿有何反应?
那年徐悲鸿42岁,过了不惑之年,心智早已成熟,面对马丁夫人的开价,他直言以对:马丁夫人开出这么高的价格,这跟不想卖画有何区别?许地山夫人接着补充了一句:悲鸿,马丁夫人日子过得很清苦,否则她怎么会卖画呢?
马丁夫人的漫天开价被挡了回去,她只得反问徐悲鸿想出多少钱买这幅画。徐悲鸿竖起一个手指告诉她,至多出1万美元。马丁夫人坚持3万美元不变,致使买卖双方形成僵局,一时难以成交。
许地山夫妇都是徐悲鸿的好友,尤其是许夫人对徐当时的经济状况有所知情,由于夫人蒋碧薇的原因,日子过得并不怎么顺心和宽裕,知道他拿不出3万美元买画,可能1万美元也有点紧张呢。许地山夫妇从徐悲鸿专注的眼神里,看出了他对这幅画的挚爱的程度,所以他们设法从中斡旋,帮助徐悲鸿说服马丁夫人,力争买下这幅古画。
许夫人告诉马丁夫人,徐悲鸿先生手里没那么多钱买你这幅画,但徐悲鸿自己现在也是国内外有影响的画家,他画也很值钱,尤其是他的奔马图,更是一画难求。是否可以用他的几幅奔马图加1万美元,买下你的这幅画呢?
马丁夫人沉思良久,终于同意了许地山先生夫人的意见,经过买卖双方再次协商,最后徐悲鸿用7幅奔马图加1万美元的出价,买下了《八十七神仙卷》这幅画。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从此千年画圣吴道子的传世名作《八十七神仙卷》,成大画家徐悲鸿一生视为生命的珍贵收藏。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古代名家绘画作品等级最高的文物之一!
徐悲鸿如获至宝,顾不得第二天画展在香港开幕的事情,连夜在住处对刚刚购买的《八十七神仙卷》的钤印与整体绘画风格,做了深入地研究,再次认定这是就吴道子的真迹画,他心里感觉踏实了很多,带着获宝的喜悦心情,对他个人画展翌日在香港成功举办,格外地充满了信心。
二、昆明被盗
徐悲鸿先生在香港成功购买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之后,他想到这极其偶然和得之不易的收藏,便在画中钤上了“悲鸿生命”一枚特殊的印章,以表示他此生会用珍爱生命一般珍爱它。
吴道子在这幅画上并没有题款的画名,是徐悲鸿获藏后根据画中所描绘人物的数量,又画的是不同类别的各路神仙,所以他将其命名为《八十七神仙卷》。后来徐悲鸿又请张大千、谢稚柳等人共同鉴赏,确认为吴道子的传世作品真迹,并请他们分别在画的背面题跋,为此画增色不少。
徐悲鸿近乎用生命呵护《八十七神仙卷》,最怕遗失和被盗,所以他对此画卷小心翼翼,不敢有任何的怠慢和闪失。
1939年徐悲鸿去新加坡举行个人画展,筹备资金支援抗日前线。为了谨慎起见,他把《八十七神仙卷》放置在香港银行保险柜中。就是这样做了,他仍然会担心此画卷会丢失,于是又从香港银行办理取出手续,把画卷跟随自己的足迹带到印度,开始了此画在异国他乡的漫游历程。
他感觉印度的社会治安不是个很好的国家,在他决定去美国之前,又把画卷放置于另一个他觉得相对比较安全的地方。当他到了美国没几天,又担心起画卷的安全问题,于是,托人把画寄到美国,回到自己身边,天天看见画卷就在眼前,他这才完全放下放心来。否则,他神情恍惚,不知所措。徐悲鸿爱《八十七神仙卷》爱得深沉,他习惯了这种折磨,也不觉得是种折磨。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徐悲鸿携带《八十七神仙卷》从缅甸仰光回到云南昆明,结束了画卷跟随徐悲鸿的异国他乡之旅,总算安定下来。徐悲鸿本人重回西南联大中央大学美术系的讲台,继续他的美术教育生涯。
徐悲鸿在昆明的日子过得并不太平,最令他惊恐不安的是日本飞机频繁的狂轰滥炸,常常要随着防控警报的鸣响,疲于奔命地进入防空洞内躲身,来不及的时候,画卷与自己就会有短暂的分离。他之前就曾做过画卷被盗的恶梦,醒来知道是假的,但心口还是止不住地砰砰乱跳,一时难以平静。可见她对此画珍视的程度非同一般。
担心不纯粹不是多余的代名词,尤其在恶梦成真的时候,先前感觉的灵验,就是遭遇残酷厄运戏弄的体现。
1942年5月的一天,徐悲鸿和多数人一样,慌忙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在警报响起的时候,只身躲进防空洞内庇护。在警报解除后,竟然发现住处的箱子被人撬开,《八十七神仙卷》不翼而飞。
徐悲鸿如雷轰顶,一个踉跄险些跌倒在地,他痛不欲生,从此一代美术大师落下了高血压的病根,长期承受着痛苦的折磨,直到他1953年9月26日在北京逝世。
然而,幸运的是“悲鸿生命”的钤章印刻在《八十七神仙卷》上,还真的起到上帝保佑的奇妙作用。
在徐悲鸿还未走出失宝痛楚的煎熬时,1944年一天,中央大学女生卢荫寰告诉徐悲鸿一个意外的消息,说她在成都一个大户人家见过《八十七神仙卷》,是主人为庆贺七十大寿时陈列在中堂里的,以炫耀其获得这一千年古画的能耐。
徐悲鸿准备按卢荫寰给的明确地址去成都索画,让他朝思暮想的《八十七神仙卷》重回自己身边。可是他转而一想,担心贸然前去索画会发生什么意外事件,为防不测,于是就派了一个自己熟悉的中间人前去协调索画事宜。这人叫刘德铭,在确认此画为徐悲鸿收藏原物时,不惜花重金赎回,比当初在香港跟马丁夫人买时的价格翻了几倍。
后来,《八十七神仙卷》被盗真相大白,就是那个叫刘德铭的人一手策划安排的骗局。偷画人碍于徐悲鸿的名声和名气,怕事情弄大惹出麻烦,悄悄设法卖出去,再想办法返回卖给徐悲鸿本人,从中谋取不义之财。
知道真相的徐悲鸿,并未追究刘德铭的法律责任。可能在他看来《八十七神仙卷》失而复得,回到自己手中继续得以珍藏,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其他都是次要的!如若永远失去这份珍贵的收藏,那带给徐悲鸿的将是多么沉重的精神打击和忏悔,他的那方印在《八十七神仙卷》上“悲鸿生命”的钤章,将会失去应有承诺的意义!
徐悲鸿先生这次《八十七神仙卷》的被盗,虽然花了重金失而复得,但损失还是很大的:画的背后“悲鸿生命”的钤章和题跋都已经遗失,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画面整体的品相没有遭到破坏,文物收藏的意义依然存在,鉴于此,他对遗失部分做了弥补。
徐悲鸿首先根据早年委托中华书局所印的版本,又重作补跋与钤印,好友张大千、谢稚柳等人又第二次在画背面题字补跋,保证了这幅画的完整性,同时也保证了这一珍贵文物的完整性。徐悲鸿认为这是中华民族共同所有的文物,有朝一日他要把《八十七神仙卷》献给国家,他翘首以待地盼望这一天的到来。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三、北京收藏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像一轮朝阳冉冉升起在世界的东方,徐悲鸿的美术事业亦迎来了崭新的春天。
由于徐悲鸿先生多次用举办画展的方式,募集资金支援抗战前线,积极拥护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尤其是他用画笔塑造的充满民族抗争精神的奔马图,鼓舞了国人的士气和斗志,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俗的贡献。满带着党和人民的信任,徐悲鸿先生担任了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承担起为新中国培养美术人才的重任,这是全新的时代赋予他的使命,他努力因材施教,开创了新中国美术教育的新局面。
新中国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使徐悲鸿先生不用再为《八十七神仙卷》的安全保管问题而感到提心吊胆,他完全地放下心来。他常在教学和创作之余,在夫人廖静文的陪同下,打开《八十七神仙卷》欣赏观摩,每次都会以最虔诚的心情,致敬唐代画圣吴道子先生,为中国古代艺术大师创造的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而深感自豪和骄傲!
有一次,徐悲鸿先生独自欣赏《八十七神仙卷》时,有两件事忽然触碰到他情感的底线,往事悠悠,心绪难平,先生流下了他一生最为吝啬的泪水:他父亲是自学成才的宜兴乡土画家,在他童年的时候,因家里穷,八九岁时就陪着父亲到处卖画,随便人家给多少钱,他都帮父亲递给人家一幅画,即便是这样努力地挣钱,依旧难改家贫的面貌。还有一些亲戚家的孩子笑他穷,穿不起好衣服,等等不快的往事,徐悲鸿一一铭记在心,从来没有忘记过的。童年和少年时的悲悯之情,在他心头挥之不去。为了暗暗勉励自己奋发努力,不惜用“悲鸿”为自己的一生易名,终于成就了他的美术事业,成就了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使之成为中国20世纪杰出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还有就是《八十七神仙卷》在昆明被盗那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他当时整个人都蒙了,心急如焚,义愤填膺,从此落下一生未能治愈的高血压病,严重地影响到他的身心健康。他的英年早逝跟画卷当年被盗焦急忧郁过度是有联系的。这些都是徐悲鸿先生在世时不可触碰的情感底线。也是他坚决不允许任何家庭成员提及的事情,包括夫人廖静文。
1953年9月26日,中国20世纪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中西画合璧倡导者之一的徐悲鸿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58岁,是那年代中国美术界的重大损失。
徐悲鸿先生去世后,他的夫人廖静文女士,在子女们的帮助下,系统整理他在世时的遗物,主要是绘画作品,历代名家书画作品,包括唐代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以及徐悲鸿先生自己在各个时期创作的绘画作品若干件,并分别列出了详细的作品清单。
他的夫人廖静文根据徐悲鸿先生生前遗愿,决定将所有绘画作品无偿捐献给国家,亦现实了他把《八十七神仙卷》献给新中国的良久愿望!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徐悲鸿先生的无私奉献,在距离徐悲鸿旧居不远处,建造了徐悲鸿纪念馆,供后人参观学习,现已成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充满传奇收藏故事的《八十七神仙卷》,如今成徐悲鸿纪念馆镇馆之宝,永久地供前来参观的中外游人欣赏和分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