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博物馆文库”入住闵行区图书馆,合力发掘上海文脉
中国近代出版业发源于上海,1843年诞生在上海的墨海书馆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出版机构。此后上海创办了美华书馆、土山湾印书馆、《北华捷报》《字林西报》等报社和出版机构,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业渐成雏形。
4月24日,“出版博物馆文库”丛书捐赠仪式在闵行区图书馆举行。在世界读书日活动期间,新闻出版博物馆(筹)向闵行区图书馆捐赠历年出版的 “出版博物馆文库”丛书、全套馆刊《新闻出版博物馆》及其他相关书籍。
据悉,这批书刊将设专柜保存于闵行区图书馆5楼地方文献阅览室,该阅览室还藏有影印本民国文献近万册。捐赠的书刊将长期向市民开放阅览,不断更新,方便阅取。
闵行区图书馆馆长张劲芳认为,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藏书捐赠仪式,而是从此开启了专业机构和公共图书馆强强联手的合作模式。
她提及,新闻出版博物馆目前收集有近现代出版物和名人手稿、书信等藏品万余件,而闵行区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在于藏有影印本的民国文献近万册。“这一点,就上海的区级图书馆来说,是数一数二的。而且闵图这几年正在着手做‘闵行历代稀见文献丛刊’的整理发掘工作,陆续出版了《清芬集》《董传策集》,今年即将出版《闵行诗存》。从某些方面来说,你们是在整理发掘上海的文脉,而我们在整理挖掘闵行地区的文脉。”
“这一次藏书捐赠仪式,将我们馆十多年来编辑出版的115册书刊,完整地入藏图书馆中。”上海韬奋纪念馆副馆长赵书雷也表示,“20多年来,我们出版了20多种图书,这批书也在这次的捐赠之列。在编辑审稿进程中的图书还有多种。如民国出版家邵洵美等人在孤岛时期创办的中文期刊《自由谭》及其英文姊妹刊《直言评论》的影印本,两份刊物是在上海沦为孤岛近一年时所办,主旨均为宣传抗战,非常有价值。”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和出版业的发源地,1912至1949年间,全国80%以上共300余家出版机构集中在上海,近现代学术名著近95%为上海出版。“出版博物馆文库”丛书是新闻出版博物馆的一大出版品牌,选题涵盖了中外新闻史、出版史、印刷史,新闻出版人物、编辑方法、新闻理论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近现代新闻出版名家的文集,稀见近现代新闻出版史料的整理,能够体现国际学术发展水平的最经典和最前沿的境外学术著作。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文库下分为史料、研究、专集三个系列,自2005年起,至今共出版图书20种36本。
其中,有适合普通读者,介绍出版轶事、披露出版史料的史料系列,如《连坛回首录》《郭沫若与群益出版社》《书简情——欧阳文彬藏信集》《出版家黄洛峰》;亦有专业学术著作,披露最新研究成果的研究系列,如《历史上的中国出版与东亚文化交流》《出版文化的新世界》《孙毓修评传》《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还有耗时多年收集整理的专集系列,如《胡道静文集》《金性尧全集》《曹辛之集》。
《曹辛之集》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值得一提的还有研究系列中一套五本的出版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历史上的中国出版与东亚文化交流》《出版文化的新世界》《印刷出版与知识的环流》《西学东渐与东亚近代知识的形成和环流》《中华书局与中国近现代文化》。
这套书结集了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故宫博物院、日本关西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学者的最新论文,是近年出版史研究不可忽视的一套丛书。
而《新闻出版博物馆》(初名《出版博物馆》)是新闻出版博物馆的品牌期刊,至今出版33期,其根据时间节点推出的专题栏目如追忆赵家璧、追忆胡道静、辞海纪事、“三联”后人谈、土山湾人物志、《青年一代》三十年、“上海人民”六十载、《科学画报》八十载、“上海出版改革40年”等颇受业界关注。此外《新闻出版博物馆》开展口述历史采访项目,目前已采访二三百人,已刊载的有许觉民、郑重、邹逸麟、钱谷融、丁景唐、屠岸、徐庆凯等口述实录。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闻出版博物馆》初期为内部刊物,印数不多,进入流通的版本更少,全套刊物能完整集齐“落户”闵行区图书馆,实为珍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