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同庆,关帝圣诞
1
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关帝圣诞。
每逢这一天,儒释道三教共聚一堂,举手加额,共同纪念这一盛典。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被三教共尊,顶礼膜拜的,仅关帝一人而已。
儒家尊之为中华武圣、文衡帝君;佛家尊之为伽蓝菩萨、盖天古佛;道家尊之为伏魔大帝、翊汉天尊、关圣帝君。
每逢这一天,中华各地的关庙、全球华人信众载歌载舞,锣鼓喧天,普天同庆,以各种祭祀仪式、活动,表达对关帝的崇敬爱戴之情。
在民间,关帝是正气正义的化身,扬善惩恶、主持公道、维护道德伦理秩序、矫正社会不良风气。
虔诚敬拜关帝,不仅可以治病除灾,趋吉避凶,保健康平安,而且司职命禄,庇佑商贾,招财进宝。
时至如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关公信仰,凡是有华裔的族群就会有关帝崇拜。
关公穿越时空,跨越国界,超越阶层,成为儒释道三教共尊,朝廷民间共仰,古今中外同奉的至尊至圣之神。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关壮缪》中说:“今且南极岭表,北极塞垣,凡儿童妇女,无有不震其威灵者。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
2
万古长存忠义心
关帝为中华民族留下了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南怀瑾在《武圣关壮缪遗迹图志》序中称:“(关帝)已成为民俗文化之中坚信仰,普为四海同钦”,“至如世所标榜关公之忠义,则于忠道之诠释,不仅施于君臣之际,且可尽于人伦纲常之间。其于义道之影响,且可概于朋友之适而及于社会之则。是诚春秋大义之微旨,故关公之典范,终能由人道而臻于神明之尊。”
关公精神的普适性消除了族群、国别和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的界线,在关公大义精神的指引下,不同行业、不同信仰、不同族群、的人们都能走到一起,各取所需,各尽其宜,凝聚同心,规范秩序,协调发展。
1800多年来,关帝忠义神武、大气浩然的人格魅力,鼓舞了多少血性男儿以关帝为楷模,精忠报国,驰骋沙场,保境安民?感染了多少华夏子孙以关帝为榜样,诚实厚道,重信守诺,坦荡做人?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以关帝为标尺,立身中正,坚守正道,发愤图强?
《古今图书集成》中说,自孔孟以后“扶名教而植纲常者、赖有圣帝也。”
千百年来,关公作为传统君子人格的典范,大丈夫风范的标杆,其忠义精神、浩然正气,一直被重品德重修为的华夏子孙所崇尚、膜拜,展现人格之美的传说故事、形象作品流传千古,成为鼓舞中华儿女忠义气节、砥砺人格、奋发图强的力量源泉。
3
彪炳日月华夏魂
关帝信仰在全球华人社会中具有的无与伦比的至尊至圣地位,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已经形成“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的传统文化格局。
关帝以东汉名将关羽为原型,经过历代帝王的封谥,儒释道教的推崇,士农工商的膜拜,以及戏曲、文学及各类文艺作品的演义描述,逐步由一个“万人之敌,威震华夏”的武将,上升到“万世人极,乃圣乃神”的崇高地位,其神职不仅包括军神、战神,财神,文教神,护法神等,而且“掌道释儒教之权,管天地人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云汉,下辖七十二地土垒幽酆。秉注生功德,延寿丹书。持生死罪过,夺命黑籍。考察诸佛诸神,监制群仙群神”,成为全方位的“神中之神”。
清初评论家毛宗岗在评《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将关羽誉为集儒雅、英灵、神威、义重于一身,“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的“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
清代史学家赵翼遍观史书得出结论称:“汉以后称勇者必推关张”,并云“二公之名,不惟同时之人望而畏之,身后数百年,亦无人不震而惊之。威声所垂,至今不朽,天生神勇,固不虚也!”
关羽一生虽然短暂,但其正直忠义的人格操守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至今仍为中华儿女所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土山约三事,夜读春秋,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义释曹操,单刀赴会,长沙战黄忠,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等。
历史上的关羽不仅武功盖世,而且独得《春秋》真谛,深明春秋义理之道,成为儒家推崇的践行春秋大义精神的形象代表。
被康熙称为“天下廉吏无出其右”的清官张鹏翮在《关帝像赞》中赞誉关帝:“《春秋》之旨,独得其宗”。
年遐令《重修当阳汉寿亭侯关夫子庙碑记》称:“自孟子而下读《春秋》者不乏人,而能于《春秋》大义见诸行事之实者,唯(关)侯一人而已。”
关帝信仰中所体现的传统道德精神和人格力量,是关公文化的精髓所在,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正是这种关帝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全球华人。
4
九州无处不焚香
自明代以来,关庙已有“祀遍天下”之说,蒋一揆《长安客话》中说:“其祠于京畿也,鼓钟相闻,又岁有增焉,又月有增焉”。
明代文学家徐渭在《蜀汉关侯祠记》中说:“蜀汉前将军关侯之神,与吾孔子之道,并行于天下。然祠孔子者止郡县而已,而侯则居九州之广,上自都城,下至墟落,虽烟火数家,亦靡不醵金构祠,……以比于事孔子者,殆若过之。”
雍正皇帝也认为:“自通都大邑下至山陬海筮村墟穷僻之壤,其人自贞臣贤士仰德崇义之徒,下至愚夫愚妇儿童走卒之微贱,所在崇饰庙貌,奔走祈禳,敬思瞻依,凛然若有所见”。
“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反映了关帝庙的分布之广。
祭祀的庙宇遍布神州大地,几乎每一部府志、县志等地方志书都有“关帝庙”、“关公庙”的记载。清代中叶,仅京城之内,拜祀关公的庙宇,便多达116座。
“关公庙貌遍天下,九州无处不焚香”。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座关帝圣殿,就是一方风土人情民俗的展示;一尊关帝圣像,就是万千民众的道德偶像和人格鼓舞;一句关帝保佑,就是人民祈福平安追求和平安乐的心理暗示和精神寄托。
5
关帝信仰遍全球
关帝不仅在国内,在海外华人心中也具有着非凡的影响力。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至少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3万余座。
澳大利亚的悉尼,有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四邑关帝庙,大堂一侧,摆满了百年前拓荒华人先贤的牌位。这是华人先辈的遗愿:生时践行关帝精神,死后也要追随关帝左右。
法属留尼汪岛位于非洲东南面的印度洋上,面积2512平方公里,华人建有5座关帝庙,时间最长的已经有120多年,每年定期举办一次为期5天的关公节,以此来抒发浓郁的关帝信仰情结。
离非洲大陆不远的马达加斯加有两座关帝庙,与中华会馆建在一起。2013年10月,中国驻塞舌尔大使馆与塞舌尔华人联合会举办仪式,筹资重建关帝庙,时任大使的史忠俊在募捐仪式上称:“关帝庙是凝聚塞舌尔华人社会的纽带,关帝庙的一梁一柱、一砖一瓦都见证着华社的兴盛,镌刻着华人的时代。重建关帝庙是重筑华人社会的辉煌,是每一个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美国的纽约、旧金山、德州等地,也都建有关帝庙。美国加州的关帝庙在1979年还被列为加州的历史古迹。
韩国汉城关帝庙,被韩国政府定为“韩国宝物142号”。
日本的横滨关帝庙始建于明治六年(1876年),现在的建筑,落成于1990年8月。这片凝聚了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精粹的建筑群,吸引海内外的华人共同呕心沥血,参与付出。
在东南亚,主祀关帝的华人同乡会馆(关帝庙)比比皆是。至迟在1800年已经在港口边沿成立的增龙会馆和嘉应会馆,都是主祀关帝的同乡组织。
新加坡国土只有500多平方公里,却有大小30多家关帝庙。越南南圻边和镇的关帝庙是1684年郑会等8位华侨发起兴建,是目前东南亚有据可查的最早的关帝庙。菲律宾、泰国、缅甸、印尼、东帝汶等国,都建有富丽堂皇的关帝庙,成为当地华人祭先祖,睦族群,叙乡谊,通商情,议民事的重要场所。
35年来,遍访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湖北关帝文化学者朱正明曾在采访中深情地说:“走的路越远,对中华民族的情越浓,对关帝文化的缘越深。关公,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忠义诚信’的道德偶像;关帝文化,已经成为联结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
6
义参天地励后人
关帝儒雅、英灵、神威、义重的精神面貌,忠义节烈的大丈夫风范,大义凛然的浩然之气,包含着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传统文化的道德理想精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义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给炎黄子孙心灵深处以极大的撞击和感召,成了全球华人社会的心灵寄托和精神中心。
正如一座关帝庙对联所言:
“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
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谓荡乎难名。”
正是关帝崇拜超越宗教、超越阶层、超越时空、超越族群,成为普世共尊,中外共仰的真实写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