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9月沪京好戏推荐」佳作满满,剧场里面过中秋

记者 | 林子人 黄月

编辑 | 黄月

【上海】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原版音乐剧《贝隆夫人》

演出时间:9月6日-15日

演出地点:上汽·上海文化广场

「9月沪京好戏推荐」佳作满满,剧场里面过中秋

1973年,英国作家、歌词作者蒂姆·赖斯(Tim Rice)在收听汽车广播时偶然听到了一部关于伊娃·贝隆的广播纪录片,这引起了他对贝隆夫人的兴趣——他很确定,这位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将是一个完美的音乐剧主题。随后,他花了一整年的时间收集资料,与此前已合作过两次的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再度携手,创作了音乐剧《贝隆夫人》。在该剧问世的1970年代,拉丁美洲之外的世界几乎没有人听说过这位前阿根廷第一夫人,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这部音乐剧向全世界介绍了伊娃·贝隆是谁——剧中的名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甚至可以说是阿根廷的“非官方国歌”了——并触发了许许多多研究贝隆夫人的书籍与文章。

这也是继《歌剧魅影》《猫》《摇滚学校》等名剧之后又一部韦伯作品首次来到中国。在接受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采访时,该剧导演丹尼尔·库特纳(Daniel Kutner)表示,此次巡演版本严格遵照原版“少即是多”的原则,从歌词、编舞到灯光、舞美,都以一种简洁清晰的方式向观众娓娓道来贝隆夫人传奇的一生。

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卡拉马佐夫兄弟》

演出时间:9月14日-15日

演出地点:东方艺术中心

「9月沪京好戏推荐」佳作满满,剧场里面过中秋

俄国文学对于很多读者来说门槛颇高、望而生畏,即便是对那些博闻强识的专业作家来说也是如此:在接受《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枕边书”栏目采访时,美国作家詹姆斯·麦克布莱德(James McBride)坦率地承认自己从来没读过伟大的俄罗斯作家的作品;美国专栏作家戴夫·巴里(Dave Barry)说《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他在哈弗福德学院读大一时的英语课必读书,但他从来没读完,他诙谐地调侃道,“我怀疑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也没读完。”

如果你恰好也对《卡拉马佐夫兄弟》有些阅读障碍,要不要试试通过芭蕾舞剧来了解这部名作?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编舞鲍里斯·艾夫曼反复揣摩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部遗作中的历史与现实的相关性,创造了一部拷问劣根的遗传性和情感破坏性的舞台艺术作品,通过巧妙编排纷繁多变的古典音乐与风格丰富的芭蕾语言,对人的思想观念展开了一场独具魅力的艺术性表达。

中国大戏院2019国际戏剧邀请展开幕大戏《秃头歌女》

演出时间:9月14日-16日

演出地点:中国大戏院

「9月沪京好戏推荐」佳作满满,剧场里面过中秋

史密斯夫妇是来自伦敦的一对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夫妇,他们邀请马丁夫妇来家中做客。其后,史密斯夫妇的女仆玛丽和当地的消防队长也加入到了他们的谈话中,消防队长同时也是女仆玛丽的恋人。两家人互相开着无意义的玩笑,讲着自己的故事,不时扯上几句无意义的诗句。从某一刻起,马丁夫人和她丈夫对话的语气仿佛他们俩刚认识一样。当消防队长要离开时,他顺便提到了一个“秃头歌女”,而这个词语却对在场的每个人产生了非常不安的影响。剧目在两对夫妇一齐高喊“不是那边!在这儿!”中落幕,紧接着灯光熄灭。当灯光再度亮起时,马丁夫妇代替史密斯夫妇重复第一场的表演和对话,全剧正式告终。

《秃头歌女》是罗马尼亚裔法国剧作家尤金·尤涅斯库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荒诞派戏剧的开山之作。它诞生于1950年代初,表明了存在主义哲学带给戏剧创作者的灵感,吸取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拓宽了戏剧表达的社会意义,反映了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上的变化,是继阿尔托的“残酷戏剧”之后对戏剧的又一次成功颠覆。

话剧《德龄与慈禧》

演出时间:9月18日-22日

演出地点:上海大剧院

「9月沪京好戏推荐」佳作满满,剧场里面过中秋

1998年,话剧《德龄与慈禧》在香港首演,至今四度在港演出50余场。时隔21年,天津人民艺术剧院联合香港话剧团携手打造的“内地版”《德龄与慈禧》将于9月在沪、京两地上演。

《德龄与慈禧》讲述了19世纪末,一个生长在西方、受西方教育的清朝宗室格格德龄郡主,来到重门深锁的紫禁城,用自己的智慧和真诚打动了垂垂老矣的慈禧老佛爷,诠释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互通。她们相悖相惜,引发了一段可笑又可悲的故事……

在登陆上海大剧院之前,北京观众可以于本月13-15日在保利剧院抢先观看《德龄与慈禧》。

话剧《枕头人》

演出时间:9月18日-22日

演出地点:美琪大戏院

「9月沪京好戏推荐」佳作满满,剧场里面过中秋

《枕头人》是爱尔兰戏剧家马丁·麦克多纳的作品,曾荣获2004年英国奥利弗最佳戏剧奖和2005年美国托尼奖六项提名。该剧讲述的是一位被指控虐杀儿童的作家,在审讯室中向警察倾诉自己笔下那些黑暗故事,随着剧情发展,案情愈发扑朔迷离……作为鼓楼西剧场五年前的开幕大戏,《枕头人》一直是这个小剧场的门面担当,五年来持续演出,并保持了北京小剧场票房冠军记录,目前在豆瓣上评分高达8.5。

8月1日至4日,大剧场版《枕头人》登陆北京保利剧院,颇受好评。9月18日,这部话剧将来到上海美琪大戏院。9月6日,《枕头人》上海站发布会以童话朗读会的形式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马伊琍、吴玉芳、曹可凡、王建国等各界明星现身讲述童话。编剧史航首次跨界担任《枕头人》的制作人,他在发布会上表示,《枕头人》就是“屠宰场里的童话,或是童话里的屠宰场”。

【北京】

第二届中间剧场科技艺术节

演出时间:9月5日-15日

演出地点:中间剧场

「9月沪京好戏推荐」佳作满满,剧场里面过中秋

与去年着重探讨科技与艺术的界线和交融等更偏宏观的议题有所区别,今年中间剧场的科技艺术节将媒介作为讨论的切入点,试图与观众讨论社交媒体如何重塑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其背后数据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本次科技艺术节为观众带来了5部剧目,其中《狗还在叫》《静态人像》由本土青年戏剧编剧创作、艺术节出品制作;《光》《失衡》《黑色鲶鱼火枪手》则来自英国、爱尔兰的舞台。

《狗还在叫》探讨的是“观看”的自由与“被观看”的自由,《光》在形式上是黑光剧与肢体剧的结合,故事情节上是《银翼杀手》与《黑客帝国》的结合。《静态人像》(9月14日-15日)展现了当下和未来人们对于“沟通”的反思:科技的发展,不断涌现的新媒介,是否应承担人类对于沟通困境的归因?青年演员岳以恩将一人分饰“多角”,以独角戏的形式挑战出演。乔利·维安剧团的肢体剧《失衡》(9月13日-15日)试图探讨人们对现代科技的迷恋,描画手机重度依赖着的群像——在过度交流的情况下,生活会失衡吗?网络社交铺天盖地,我们与真实世界的沟通还有多少空间?如何才能将自己与周围的虚拟混沌区分开来?《黑色鲶鱼火枪手》(9月13日-15日)是来自爱尔兰的年轻剧团麦勒普罗带来的,它引导我们思考虚拟社交时代的对话和孤独——虚拟的陪伴是否带来了更深刻的隔绝?互联网上“熟悉的陌生人”是否有机会走向亲密无间的信任?

除演出之外,科技艺术节也为观众配备了丰富的体验性活动。原创音乐人徒有琴也接受艺术节的委托,将创作一部在户外进行的体验性戏剧作品——《迷途指南》。情节将在行走过程中由观众触发,剧情表现将由表演和音乐两部分完成。在增加艺术节趣味性的同时,也在尝试探讨戏剧在剧场之外更多的可能性。在艺术节期间,中间剧场还将举办包括肢体剧大师课、舞蹈工作坊、科技领域工作者与艺术家们共同展开对话的多场沙龙对谈等活动。

第三届老舍戏剧节

演出时间:9月19日-11月13日

演出地点:天桥艺术中心、首都剧场

「9月沪京好戏推荐」佳作满满,剧场里面过中秋

在中间剧场的科技艺术节结束后,第三届老舍戏剧节将接踵而至拉开帷幕。紧扣“呼唤戏剧文学精神”的宗旨,本届戏剧节将为北京观众献上12部中外佳作,共计26场演出。

9月19日至21日,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带来了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第十二夜》和早期喜剧作品《错误的喜剧》,演出地点是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如何以夸张的肢体动作、身份的混淆以及双关语和文字游戏的运用演绎原汁原味的莎翁经典,剧场见分晓。

老舍戏剧节将持续近2个月,界面文化在“9月好戏推荐”中抢先推荐其中几部佳作,以方便大家下手抢票。

默剧鼻祖德国弗洛兹默剧剧团将第三次来到北京,这个名字对北京观众来说或许并不陌生。默剧《天堂大酒店》出自弗洛兹默剧剧团之手,《安德鲁与多莉尼》的“灵感来源”也是弗洛兹默剧剧团。2016年,该剧团携《天堂大酒店》首次访华,引发观众热议,这部作品在2013年的阿维尼翁戏剧节获得了“无差评奖”(OFF CRITIC PRIZE)的殊荣。2017年末,弗洛兹默剧剧团携默剧《梦幻剧团》访华,3位演员演绎多达29个角色,令人印象深刻。今年该剧团将带给中国观众默剧作品《生命无限好》,于10月23日-24日登陆第三届老舍戏剧节舞台,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连演两场。

曹禺之女万方2017年创作了话剧《新原野》,讲述了一对中国农村婆媳之间的纠葛,这部作品改编自万方于199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杀人》,与曹禺的《原野》没有关系。万方在2017年接受界面文化采访时曾表示,“很多读者从《杀人》中看到了《原野》的色彩,无论是作品风格还是人物的影子,都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我当然也有类似的联想,所以命名为‘新原野’,也算是对我父亲的一种纪念和致敬吧。”老舍戏剧节期间,《新原野》将在10月26日-27日在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与观众见面。

汉诺赫·列文的名字近年来频繁出现在中国戏剧观众的视野内,从2018年王子川导演的《雅各比和雷弹头》到北京喜剧院演出的《冬季的葬礼》,以及2019年《安魂曲》原版和中文版的演出,都让以色列国宝级剧作家、有着“以色列的良心”之称的列文为大家熟知。在今年的老舍戏剧节上,列文剧作、马斯顿比托拉国家剧院的《孩子梦》将首次登陆北京舞台,于11月16日-17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与观众们见面。《孩子梦》讲述了一位母亲和一个孩子因为父亲被部队杀害遭到驱逐,不得不离开故土寻求避难的故事。《孩子梦》写于1986年,并于1993年在以色列国家剧院哈比马首演,它被许多人认为是以色列舞台上最具有诗意的作品之一。

探讨老年议题《裁·缝》

演出时间:9月18日-21日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小剧场

「9月沪京好戏推荐」佳作满满,剧场里面过中秋

话剧《裁·缝》探讨的是关于老去的话题。老两口一北一南、一动一静,日子过得针尖对麦芒。老顾是个勤奋的南方女人,做得一手好衣服,这辈子的心愿就是能有个自己的裁缝店。可是老吴对这个“心愿”似乎漠不关心,他有自己的麻烦,慢性疾病导致他无法再像年轻人一般,哪怕日常的生活也愈发不堪……终于,不愿忍受厕所永远拭不净的尿骚味,老吴和老顾结婚的第四十五个年头,也就成为了离婚的第一个年头。

《裁·缝》主创团队历时一年半采访了近百位老人,还原他们的日常生活,呼吁人们关心正在老去的他们。这部戏最早亮相是在2017年乌镇戏剧节上,不仅创造了“小剧场票房黑马”的佳绩,而且吸引了黄磊、王学兵、韩童生、周黎明等演员或影评人前来观看。去年来到北京,在鼓楼西剧场连演十场,93岁高龄的演员沙漠(本名张坤权,生于1926年)全程参与,有时一天要演出两场。艺术家陈丹青在观剧之后表示,“这部戏让我父亲几度落泪,非常的感动,作为同样是90岁的老人,也十分佩服张坤权老师仍坚持上台演出。”

IWF国际女性戏剧节经典剧目《娘惹艾美丽》

演出时间:9月13日-29日

演出地点:北京剧空间剧场

「9月沪京好戏推荐」佳作满满,剧场里面过中秋

新加坡华人博物馆的展区一角专门介绍了一部讲述华人的戏剧作品——《翡翠岭上的艾美丽》,后更名为《娘惹艾美丽》,这是新加坡华人女作家Stella Kon创作于1982年的独角戏剧本,讲述了20世纪中期新加坡翡翠山庄女主人艾美丽的坎坷一生,曾获新加坡国家剧本一等奖。2015年,IWF国际女性戏剧节艺术总监李景田把这部颇有挑战性的剧本搬上了舞台,请来了马来西亚有着娘惹家族背景的导演Deric和中国舞台剧演员任铭松共同完成了中文版的舞台剧《娘惹艾美丽》。

其单人剧的形式十分特别,舞台上的所有故事都是以艾美丽个人视角呈现出来的,其他任务由任铭松的间接表演加以塑造和展现,其舞美与台词设计既保留了异域风情和新加坡独有的“娘惹文化”,观众也能从中看出不少华人文化的元素与审美。

上一篇新闻

LV、香奈儿、GUCCI等8大奢侈品牌跨界做餐饮?买不起大牌,吃了它

下一篇新闻

一个女子平凡又传奇的一生,牵出一段“娘惹”的历史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