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6日 星期三

农业产业园建设秘诀!澄海区蔬菜产业园现身教学

农业产业园建设秘诀!澄海区蔬菜产业园现身教学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好的品种种出好的果实来。一颗小小的苦瓜能研究出500多个品种。澄海区相信只要掌握了蔬菜种子的基因技术,就能培育出大家喜欢的品种来,也能够符合多元化的销售市场。

澄海区历来以高品质蔬菜品种出名,其中澄海品牌芥蓝、萝卜、大芥菜、苦瓜等大量优质高产高效种子销量国内领先。今天跟着地道农旅小编一起从澄海区蔬菜产业园看澄海市如何做到全国领先的!、

农业产业园建设秘诀!澄海区蔬菜产业园现身教学

01 项目概况

澄海区蔬菜产业园位于广东省汕头市,规划范围包括莲上、莲下、溪南和凤翔4个镇(街道),区域面积近170平方公里,连片种植蔬菜3.5万亩,播种面积约19万亩。

规划内容包括建设“一核、两区、一带、五基地”,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和蔬菜品牌质量培育工程,共分16个子项目。

“一核”即蔬菜种业创新核心区;

“两区”即蔬菜设施化生产示范区和蔬菜规模化生产示范区;

“一带”即蔬菜产业城乡融合带;

“五基地”即蔬菜冷链服务基地、蔬菜电子商务基地、蔬菜物流批发基地、净菜加工配送基地等。

农业产业园建设秘诀!澄海区蔬菜产业园现身教学

02 项目特点

1 注重科技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

产业园坚持科技创新,从三方面着手促进产业园提质建设和发展。

(1)推进产学研合作

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广东和利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建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广东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蔬菜种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为首席科学家入驻指导,促成一批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和新项目向园区聚集。

(2)提升基础设施

产业园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蔬菜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农业生产基地3万亩;建设粤东首家蔬菜育苗工厂。随着产业园核心区的智能温室、四季常绿水培温室新品种示范推广、蔬菜种质资源库等项目逐步建成,加快形成现代化、智能化蔬菜种植模式,不断提升新技术转化水平。

(3)促进成果转化

目前,澄海区产业园蔬菜良种覆盖率已达99%,每年为社会贡献主导品种20多个、主推技术10多项,利宝芥蓝、合宝芥蓝、利农蜜本南瓜等多个省认定的优良品种推向全国各地。2016年,产业园成立“广东省蔬菜种子(和利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品种和技术两大领域予以扩展和延伸,在成果转化上做到良种良法并重,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抓住蔬菜产业的核心技术。

产业园已获取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登记品种9个,广东省审定品种26个,制订了1项省标准,6项汕头市地方标准。苦瓜研发品种520个,在售品种接近100个。春播大顶苦瓜亩产量能达到8000至12000斤每亩,按市场价每斤3元,农户每亩收入能达到两万元以上。

产业园每年研发更新数十种新品种。还为当地合作的农户提供优质试种种子、肥料及种植技术。开展订单农业,从种子种苗,种植技术支持到成品收购、销售、深加工,以此为农户大大降低成本和风险。

2 注重质量管理,扩大品牌影响力

为了扩大品牌影响力,澄海蔬菜产业园有一套自己的品牌建设策略。

坚持基地建品牌

全区设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5580亩,已获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300亩,并形成柴井韭菜、建阳芥蓝、海后苦瓜、兰苑空心菜等“一村一品”特色种植布局。

坚持扶持创品牌

区政府投入40万元对新获得省级以上“三品一标”、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认证的经营主体,每个产品给予3~5万元奖励。在已注册的近百个蔬菜商标和13个蔬菜名牌产品中,“正源”“富都”“金牌佬农”等蔬菜品牌颇具市场名气,年创值达34亿元。

坚持质量保品牌

投入400多万元,建设区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打造质检能力居粤东前列的县级农产品检验机构。完善全程质量监管机制,对品牌蔬菜开展定期抽检并及时发布抽检结果。

坚持示范推品牌

推广二维码溯源等现代科学技术,搭建品牌质量追溯管理平台,和利农、海特、庆农发、心瓷科技、宏盛等蔬菜产品、加工品基本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促进了澄海蔬菜品牌培育发展。

3 注重“三产”融合,培育发展新动力

产业园建设最大的功能就在于整合加工、服务等产业,从而形成三产融合的良性高效新业态。

加工促三产融合

产业园已培育农产品大中型加工企业10家、蔬菜腌制加工厂40多家,净菜加工居粤东前列,净菜上市及腌制加工产品年创汇超500万美元,增创蔬菜产品附加值效果明显。

服务促三产融合

目前产业园培育了大中型冷链仓储公司20多家、储藏库60个、冷储能力超100万吨,居全省领先地位。大力发展物流批发服务业,扶持规模较大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推动农产品销向国内外大中城市,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全区现有蔬菜专业市场10个,蔬菜专业经营人员3000多人,65%以上鲜菜及蔬菜加工产品销往国内外。

依托“互联网+”促三产融合

发挥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优势,发展壮大“京东-汕头农特产馆”“庆农发”等众多本地农产品电商平台,初步形成了蔬菜种植、加工、冷链、物流、电商产业链条。2018年,全区蔬菜产业总产值达35.54亿元(含二三产业)。

目前,产业园正在打造服务于整个汕头的综合型电商基地“汕头农业电商产业园”,以后汕头市的优质农产品都可以在这里立体展示,集中通过电商平台向全国销售,发挥最大的区位品牌优势。

4 注重品牌营销,增强产品吸引力

在品牌建设和营销方面,澄海区蔬菜产业园想出了很多“接地气”的方法。比如精心组织举办每年一届的蔬菜产业优新品质田间展示活动,2019年田间展示会共展出本地优质蔬菜品种313个,其中新增品种129个,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150名客商的现场观摩,进一步扩大“澄海蔬菜”知名度。

其次,强化品牌营销,每年组织上百家农业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地帮助企业做好品牌的宣传策划,积极输出澄海品牌蔬菜,特别是推动“贡菜”“咸菜”“小菜”等加工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香港、台湾、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同时,吸引了国内外知名企业与澄海蔬菜优势产业的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例如,泰国正大集团与澄海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蔬菜种植、农产品深加工以及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新时代特色农业新样板。还有“碧桂园”与澄海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寻求合作,谋划建立“农+超”对接机制,让澄海优质蔬菜直供超市,进一步拓宽优质蔬菜销售渠道。

农业产业园建设秘诀!澄海区蔬菜产业园现身教学

5 注重联农带农,提高辐射带动力

技术服务带农

建立农技推广制度,建设生产试验示范基地,成立农技推广专家组,在田头开展技术服务和农民技术培训,构建“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道,形成“科研试验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蔬菜农技推广体系,每年培训菜农300多人次、新型职业农民100多名。

土地流转联农

积极引导农民实施土地流转,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500多份,推动耕地逐步向蔬菜种植能手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以产业园核心区的蔬菜育苗工厂为示范,大力推广“订单农业”,切实为农户提供订单式蔬菜种苗服务,育苗工厂每批为当地农户供应蔬菜种苗50多万株。

利益共享惠农

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引导产业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紧密联结机制,农民以入股分红、签订稳定保底订单等形式享受蔬菜产业发展“红利”。产业园各实施主体联结带动农户27300户,2018年园区农民人平纯收入2万多元,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2%。

农业产业园建设秘诀!澄海区蔬菜产业园现身教学

03 可鉴之处

1 明确目标,全方位布局

如同写论文,先确立论点,然后围绕论点展开论据的搜索工作。这与策划农业项目异曲同工,第一步要明确建设目标,然后以目标为导向,全方位布局策略,才能保证目标达成。

那全方位的产业园策划是怎样的?从澄海区蔬菜产业园我们可以学到一些方法,其分别从“科技、质量、产业融合、营销、联农带农”五大方面入手,增强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发展新动力、产品吸引力、辐射带动力。地道农旅小编认为这“五力”在任何农业项目上都适用,具体如何去实现,要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去思考。

2 分解目标,条理化施策

策划农业项目会经历一个“繁—简—繁”的过程,第一步“化繁为简”就是要将总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然后按条理逐一运用相应的策略去解决。

澄海区蔬菜产业园在这上面的做法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首先她确定了打造成为“岭南蔬菜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与样板区,打响澄海蔬菜品牌”的总目标。然后将其分解为提升“五力”的大目标,进而又将其具体细化。我们常说要促进“三产融合”,具体怎么样去融合,澄海产业园分别从“加工、服务、互联网+”3方面着手,关于“联农带农”也做了详细的落实,分解为“技术服务、土地流转、利益共享”。

这启示我们策划农业项目做好全方位布局是前提,精细化分解施策是关键!

地道国际·农旅』地道国际农旅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而设立,以深耕农旅、振兴乡村为使 命,以创新农业与农村发展模式为抓手,是中国农旅产业创新发展的领导品牌。致力构建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特色小镇、共享农庄、康养综合体及乡村振兴产业。为企业家和参与者共建、共享、共赢行业生态平台。欢迎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参与共同推动行业生态的发展和完善,一起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THE END

上一篇新闻

常州富都盛贸饭店将于7月1日退出香格里拉集团管理

下一篇新闻

中铁建中标香港、马来西亚、尼日利亚等项目,新加坡项目开工建设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