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05日 星期日

番禺人出行方式的变迁

广州番禺人欧阳享的太太1973年成为一名民办教师。欧阳享通过熟人,凭购单车票到广州石牌广州百货购销站买了一辆“凤凰”牌价单车,一家子都兴奋得一夜睡不着,太太骑着它上班常常招来羡慕的眼光。20多年后,当了3年教师的大女儿开女装五羊本田摩托车上下班,民营企业经理的二儿子出入桑塔纳轿车,三儿子下班之余开辆“刀仔”到处兜风。

从走路、划木艇,到骑单车,到骑摩托车,到开私家汽车,再到乘公交、地铁、高铁,番禺人“行的变迁”,几乎浓缩了人类的整个交通史。

走路、划木艇

交通靠走。1938年10月20日,日本侵略军攻占广州前一天,番禺沙湾人阮琪(何雪飘)带着广州艺术工作者协会戏剧团一支队伍步行约500华里,撤离到粤北韶关翁源。不到20岁的人10天走500华里,即使在和平的环境里也是不容易的。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至上世纪80年代初,番禺普通百姓在陆路上的交通基本上靠双脚徒步,“交通靠走,通讯靠吼,治安靠狗”的时代很漫长。

水乡多木艇。番禺属水网地带,素以水路交通为主。到1978年底,番禺仍有10个乡(镇)、152条村不通公路,是全广东公路交通最落后的县之一。直到1987年3月,番禺共有横水渡口152个、横水渡船(艇)370艘。一般家庭靠划简易木艇沿河涌出行。上世纪70年代,番禺有6万多艘小木艇。

番禺人出行方式的变迁

木艇是番禺水乡常见的交通工具 黄国宏摄

番禺东涌镇细沥村(现属南沙区)的樊木胜,20岁时跟着伯父在南沙金洲学过两三天的木工基础,后来靠着自己不断摸索,当了50多年木匠,能造小到木盆大到整条木艇,连在榄核镇九比村的人都找他造木艇。

骑单车

解放前后单车稀罕。1944年,塱边青年梁河担任地下中共塱边党支部委员。他以单车仔的身份作掩护来往穿梭于市桥及各个地方,传递情报,联络交通,接送到番禺联系和指导工作的上级领导。

1956年3月25日,《番禺农民报》(《番禺日报》前身)创刊。起初,报社只有5个采编人员,其中2个记者:吴礼彭负责采访禺南3个区,足迹遍及744平方公里;黄震寰负责采访禺北3个区,足迹遍及980平方公里。两人的交通工具就是单车。1956年,市桥单车营业社有176人车。

包产到户单车多。改革开放后,番禺单车增多了,首先从农村开始增多。榄核公社甘岗大队1980年粮食增产,村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了70元,达445元,另家庭副业收入一般农户都有千元左右,多的有三四千元。于是,1980—1981年,社员买单车的多了,全大队共有250辆,4公里半的路修好后,常可听到单车铃声。沙头公社的单车在1980年突增到9000多辆,1979年到1980年7月全社新买了3000辆,相当于1970—1978年这9年购买单车的总和。

1981年初,番禺县华侨商品供应公司先后两次拨进凤凰牌单车和永久牌单车各12辆。上半年,华侨公司共组织了1650辆单车投放市场。1983年3月,番禺县五金公司交电批发部市桥海傍西路零售商店将1辆男装26英寸永久牌和1辆女装20英寸武陵牌单车组合成“夫妻组合单车”,捆绑供应给新婚夫妻,售价318.63元/套。

番禺人出行方式的变迁

单车(自行车)是中国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集体记忆 黄国宏摄

单车改变番禺。单车旺销引来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番禺县专用设备厂转产橡胶专用设备及自行车零配件,1982年的工业总产值与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77.8%和173%。1989年10月,市桥单车零件厂等15间企业获得了“广东省先进企业”称号。

新造镇南约村残疾人黎洪敬,2岁时得了脑膜炎,导致小儿麻痹,行动不便。但他自强不息,1986年起在新造镇政府斜对面开了个单车维修铺,靠每天修单车挣来的收入撑起整个家。

单车旺销引来了壮举。1987年5月13日上午6时30分,南村镇樟边村36岁的农民冯志升骑鹦鹉牌自行车北上,途经80多个县、17个大小城市,行程4000多公里。经过26天,他到达了目的地北京。6月11日坐火车返回。

番禺曾有多少辆单车?资料显示,1986年有316045辆,1991年有80多万辆;在单车取代摩托车、小汽车的分水岭的1998年,发牌入册的单车有11.3万辆,未入册的无法统计。

互联网单车。2016年10月,一种新型单车或者叫作互联网单车——摩拜单车在番禺悄然出现,人们不用办卡,扫二维码就能开锁骑行,半小时扣费1元。12月17日,摩拜单车与亚运城合作共建了广州首个摩拜单车社区。这也是全国最大的摩拜单车社区。但随后,番禺多处出现共享单车被挂在树上、扔进塘里、扭断车头等情况,据称损坏率在10%以上。

骑摩托车

因学摩托再相逢。1971年,谢权治在番禺乡下赶马车,熟人戏称他为“马车夫司机”。一天黄昏,有个人在新造错过了尾班客车,多亏谢权治用马车把他载回了南村坑头。1976年,谢权治调到番禺县交通局工作。1984年9月,一个中年农民到番禺县交通学校报名学驾驶摩托车。见到谢权治,讲起往事。他说:“那时,我连单车也买不起啊!可现在我成了专业户,买了辆3000多元的摩托车。”

番禺的首个驾驶员培训班是1980年2月挂牌的“番禺供销车队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班”。第1年,该培训班有100来人报名学车。那时一般的人还学不起车,除非有海外关系,有亲戚寄钱来。1988年,番禺供销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增设摩托车培训,当年就有600多人学车。1990年,学车的人增至1000多人;1994年,更增至8900多人,最多的一周有2000多人。由于人多,学车要排两年半的队。

摩托畅销。受市场经济形势好与人民币汇率调低及储蓄存款利息偏低的影响,1993年,摩托车在番禺销势强劲,价格上扬。国产男装70C嘉陵(细油箱)摩托车从2月初的7850元升至4月15日的8580元,升幅9.3%;进口女装有脚刹100C名流(超级)摩托车从15900元升至18500元,升幅为16.4%;进口女装本田125C大黑鲨摩托车从29800元升至33500元,升幅为12.4%。1—4月,番禺五金公司共销出各种摩托车800辆,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7倍。

1996年3月,营业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市桥富都摩托车市场开张,经营近20个品牌的高、中档摩托车。

1988年8月28日洛溪大桥建成通车时,番禺有大小汽车及摩托车六七千辆;到1994年底,番禺有近10万辆摩托车进入了城乡家庭;到1998年底,番禺的摩托车达22.6万辆(其中当年上牌的有4万多辆),且每年都以40%的速度递增。番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2年末城镇居民每100户家庭拥有摩托车125辆,农村居民121辆。

番禺人出行方式的变迁

摩托车不仅是交通工具,还是番禺农民的生产工具 黄国宏摄

治理摩托。1997年8月25日,番禺灵山镇政府开会决定将公有摩托车折旧转让给私人,单位工作人员不再配备公有摩托车。

1998年初,在番禺消费者委员会,有关摩托车的投诉成为热点:一是国产机头冒充进口机头,二是产品合格证另外收费。

从2001年10月1日起,番禺禁止外地牌摩托车进入市桥中心地区;从2002年12月10日起,番禺停发摩托车车牌。

家住大北路的李小姐,2004年9月第二次从警方手中领回自己的白色女装摩托车,她的摩托车两次被盗。2004年12月15日上午,4200多辆摩托车在番禺区物资公司机动车回收站内被碾成废铁。番禺区公安机关在工商、交通、综合执法等有关职能部门配合下,从8月27日起开展了近4个月的整治摩托车专项行动,查扣各类违规摩托车33000多辆,破获刑事案件990宗,查处治安案件410宗,抓获犯罪嫌疑人440多人。

2017年7月全面启动“五类车”整治工作仅1年,番禺查扣非法摩托车(含超标电动车、三轮车)162400多辆;2018年,番禺查扣非法摩托车16.61万辆,涉“五类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5.83%。

电动车不是摩托车的升级版交通工具,只是“禁摩”后的替代物,且像单车一样普及,这里撇开不谈。

开私家车

1978年,番禺全县的客、货、小车加起来才366辆,私家车是0。

私家车“井喷式”增长。早年在番禺创业的钱先生回忆说:“市桥的私家车出现应该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饮到了头啖汤,特别是在易发做生意的那批人,是较早的私家车车主。”

1982年,番禺县交通学校举办了两期汽车驾驶员培训班,200多人每人花2000元学习大货车驾驶技术,当时还没有小汽车驾驶考牌。198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块私家车牌“沪AZ0001”在上海诞生,挂在王嘉华的凯迪拉克车上,这标志着中国私家车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1987年,市桥地区的中小客车有230辆(其中跑番禺县内的164辆)。1997年,番禺有汽车20842辆;2002年,番禺的私家车达3万辆,大多数车主通过个人信贷的方式提早实现了“汽车梦”。到2007年底,全区机动车辆保有量达477946辆,从1998年到2007年10年间,私家车增长了近10倍。至2011年底,番禺私家车超过20万辆。截至2020年7月1日,番禺机动车(汽车)保有量达260755辆,加上外地牌约25.48万辆,且每年番禺在广州上牌的汽车超过2万辆,在外地上牌的不计其数。私家车的迅猛发展,导致5~6辆车争1个停车位,停车难问题日趋突出。

番禺人出行方式的变迁

如今,番禺绝大多数家庭拥有私家车。 黄国宏摄

春江水暖鸭先知。2001年4月初,在潭洲镇东隆村养鸡专业户张伟初的住宅大院内,经常停放着2辆汽车:一辆是0.6吨的载重货车,另一辆是日本产的小轿车。货车用来运送鸡苗到东莞、深圳、中山、顺德等地,小轿车用来治谈生意以及日常代步。石楼茭塘的李树棠,经常驾驶着一辆欧亚小汽车在鱼塘堤围巡视,有时还穿梭于省、市农校及科研部门之间提取养殖配方、饲料等,一年到头忙个不停。石碁东兴农副产品加工厂的曹英权,开着小汽车奔忙于加工厂与田野之间,年收购鲜菜5000多吨,加工成菜干,总产值达150万元。他的“风帆”牌白菜干不但畅销省内外,而且大部分经香港出口到新加坡、加拿大、美国、印度等国家。他说:“你不要看我风光,我只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才买车的。”

2002年,广州穗田公司在番禺建广州本田4S店,这是番禺第一家汽车4S店。

番禺第一个私人出租车主。番禺交通系统在1956年2月以马车第一次组建互助合作组织,30多年后,小汽车出租车互助合作组织又成立了,牵头人叫吴祥林。

吴祥林是广东省邮电系统第二个、番禺邮电系统第一个“下海”经商的职工,是番禺较早拥有摩托车的人,是番禺5个最早安装私人住宅电话的人之一……1986年,番禺陆运公司与香港客商合作成立禺山运输二公司,一方面经营货柜车运输,一方面经营小汽车出租车公司。该公司有30辆出租车,其中有2辆全新的丰田牌小汽车是由吴祥林个人交了2万元供车押金后开始分期付款(每辆18.7万元)买的,吴祥林也因此成了番禺第一位拥有私人出租车的人。

1986年6月28日,挂有“广东45-00398”“广东45—00382”车牌的“丰田”出租车与禺山运输二公司的28辆出租车正式上路了,吴祥林自己开“广东45-00398”出租车,另外一辆请了一个司机开。新车上路载客第一天,吴祥林的收入只有15元。1987年,来番禺投资办厂的客商逐渐增多,乘坐出租车的人也多了起来,当年吴祥林又供了2辆车用来出租。1988年开始,他的出租车经营状况逐渐好起来,每天收入都有200~300元。1989年,2辆出租车车款付清了。1998年10月,吴祥林成立了“祥威汽车租赁公司”。

2002年国庆节期间,广州大桥堵车,有媒体分析说是番禺私家车太多造成的。

番禺私家车不仅多,还豪华无上限。1999年1万辆左右的私家车中,主要由国产轿车如奥拓、安驰、富康、捷达、长安等组成。但不到10年,在2011年初,一辆标价1800万元的德国奥迪汽车公司阿波罗跑车现身番禺大道的一家车行。老板称,这还不是他们最顶级的豪车,他们在2010年11月卖了3辆“风之子”跑车,每辆售价3600万元。

2019年11月4日的“番禺日报”微信公众号上做过一个专题——《番禺这个小区豪车无数!亿万资产随地摆!奔驰只能算是街车...》,介绍的是番禺钟村的祈福新村,这里居住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20多万人,这里的道路边、车库里、别墅旁很容易就看得到各式名车:有1200万元的四门魅影与巴博斯产的G4X4,有12缸的兰博基尼LP700,有保时捷911GTS,有“地表最快”的杜卡迪……据祈福物业管理公司粗略统计,进出小区登记在册的私家车约有5万辆。按平均30万元/辆计,这些随街摆的私家车价值在150亿元以上。

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广州汽车出行要分单双号;2012年7月1日,广州实行汽车限牌政策,新车上牌基本得摇号。

2017年初,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杭州等全国10余个大中城市现了“共享汽车”,新华社电讯的标题是“百姓出行又添新动力”。

乘公交、地铁、高铁

车靠路桥。无论是单车、摩托车、私家车还是公交车,都依赖公路来行驶。

1927年12月,禺南第一条标准化公路——全长12.5公里的市新公路(市桥—新造)开建,1933年1月建成。1949年解放时,能维持通车的只有市桥至大龙路段8公里、市桥至新造路段13.9公里。1960年1月1日,番禺第一条通往沙田区的公路——市桥经沙湾至灵山镇的公路建成通车。1979年,全县22个公社(区、镇)只有12个通客车。到1980年,番禺通车公路100多公里;到1991年,番禺共有公路84条,总长490公里,是新中国成立时通车里程的22倍,全县各镇、村均通汽车。

从路说到桥。新中国成立前,番禺只有5座公路桥,总长52米。1973年,番禺首座横跨市桥河南北的桥梁——市桥大桥动工建设,1980年10月1日建成通车,从此掀开了番禺道路桥梁大建设的大幕。至2021年底,番禺有大小桥梁330多座,大型以上桥梁80座,其中包括洛溪大桥、番禺大桥、海鸥大桥、沙湾大桥、北斗大桥、东环路高架桥等桥长500米以上特大桥梁25座。

行出番禺。1996年12月18日,番禺以市桥镇为中心开通4条公交线路,32辆29座的空调中巴投入运营,开始构建番禺公交客运网。截至2020年3月,番禺共有156条公交线路,配置了1456辆公交车,其中111条为“村村通”线路,配置961辆公交车。全区16个镇(街)177个行政村通公交率达100%,基本形成了衔接城区、畅通镇街、覆盖乡村的一体化公交线网。

2006年12月30日下午2时,广州地铁3号线全线开通,第1列3节车厢的地铁从广州东站向番禺广场驶出,标志着番禺进入地铁时代。

番禺人出行方式的变迁

地铁3号线成为广州最繁忙的线路之一。 黄国宏摄

2010年1月30日上午8时31分,由位于番禺石壁街的广州南站开往武汉站的G1002次“和谐号”高速列车从广州南站驶出。这是广州南站正式开出的首趟高铁,番禺从此昂首迈进高铁时代。

番禺人出行方式的变迁

广州南站曾被称为亚洲最大火车站 黄国宏摄

如今,番禺人日日人来车往,公家车、私家车同行,公交、高铁、轻轨、地铁交错,高速路网呈网络化延伸,水路客货便利直达港澳,番禺已成为珠三角东西岸连接的纽带。


来源:番禺融媒记者 林晓

上一篇新闻

揭盅区块链的八大痛点;新华网点名区块链拿什么来颠覆

下一篇新闻

国资国企改革要加快由“管企业”转向“管资本”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