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李毅力:爱“折腾”的版画家
本周五(26日)下午2点,“劲风一一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览”将在重庆綦江区古剑山美术馆开幕,版画家李毅力的作品也将亮相。
本次活动由民盟重庆市委、重庆国学学会、北碚区政协、綦江区政协主办。
(李毅力近照)
李毅力,一个爱“折腾”的版画家。今年60多岁的他,为版画界“折腾”出了几件大事。年轻时在重庆綦江推广农民版画,最终綦江被文化部命名为版画之乡;老了想回农村吸氧,却教起了农民画画,还弄出个古剑山艺术村来……“总想做一点新的事情,总想刻一点新的版画。”在创作之路上,李毅力从没停下来过。
较劲的“啄木鸟”
在李毅力的记忆里,儿时几乎是在颠簸迁徙,七乡八岭的栖居中度过。父母都是乡村教师,他们到哪儿任教,李毅力就在哪儿上学,那时李毅力甚至分不清张贴大门的门神,哪个是秦琼,哪个是尉迟恭,但是大红大绿的色彩却烙进了他童年的记忆里。
(艺术村全貌)
李毅力真正接触版画是1972年,当时他才18岁。经推荐,李毅力参加了綦江文化馆举办的美术创作班。
“当时做工每天挣2角1分钱,年底结算净得24元。钱刚拿到手,我就拿出18元钱托老师从北京购回一把‘啄木鸟’牌木刻刀。”从此开始,李毅力也像只啄木鸟般,与木刻版画结下不解之缘。
李毅力第一幅版画作品《夜草》就是在这段时间完成的,画面上一位手提马灯的知青,正在给牛喂草。这张版画参加了文化馆的美术展览,并获了“优秀作品奖”,给予初次步入画坛的李毅力莫大的鼓励。
然而,创作的过程非常艰苦。对他而言,创作的难点不在于物质,有时作品达不到自己追求的境界是最令人痛苦的事,爱较劲的他有时一幅作品需要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打磨。
(《黄土地》李毅力创作)
1989年,李毅力到西北采风,当地的民俗风情以及漫天的黄土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家后创作了一幅名为《黄土地》的版画,
“从画稿到刻印,这个过程就花了七八个月时间,但是印出来的效果非常不满意。”最终这幅画被李毅力搁置到了第二年,他又去了一次西北。
再度来到西北,李毅力对《黄土地》有了新的见解,回来后对画进行了一些修改,这幅经过反复打磨,跨度将近3年时间完成的作品最终才问世。
(《1942.穿透云层的阳光》李毅力创作)
“《黄土地》表现整个中国农村的生活以及文化,里面有唱戏的人、桥、树、房子等场景,可以把时空追溯到几百上千年前的农民生活。”最终这幅作品获得了中国版画金彩奖。
农民的“辅导员”
尽管在艺术之路上取得了颇多成就,但是爱“折腾”的他又开始当起了农民的“辅导员”。1983年,当时在綦江文化馆工作的李毅力,在当地农村推广版画,从床单花布的启蒙,到苗族服饰的寻美,这件事一做就是30年,如今綦江农民版画如山间竹笋,破土而出,名扬四方,获得的全国大奖不计其数。最终,国家文化部授予李毅力“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优秀辅导员”称号。
(李毅力教村民画版画)
30多年过去了,农民版画成了綦江的一张名片。李毅力却发现,画农民版画的竟没有一个草根农民。爱“折腾”的他又和桂焕勇、李成芝等版画家一起,在綦江古剑山上的上厂村开始教农民画版画。
李毅力现在都还记得第一次和村民讲版画时,村民问他,“农民把地种好就行了,画能当饭吃吗?”吃闭门羹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李毅力没有气馁。没想到后来,真有不少农民饶有兴趣主动拿起了画笔。
“在艺术村,来画版画的大多都是上厂村的留守老人,年纪大的有80多岁。” 李毅力告诉记者,上厂村位置偏僻,去赶集来回都要5个小时,贫困户有20多户,他们完全可以把空闲时间利用起来搞创作,把自己的劳动场景画下来。
(《溢世金馨》李毅力创作)
在李毅力的带动下,过去在山上卖土鸡蛋的村民周志厚,现在开始专卖他画的版画,仅半年就收入近7000元。周志厚说,最初学画,就是想找点事做,画着好玩,想不到一个农民的画也有人喜欢,不少游客带着小孩来画室,村庄重新热闹起来。
在村支书蔡春其看来,画画不仅能当饭吃,也改变了村民们的精神面貌。过去,村民农闲时间就是打牌。现在,村里的画室就像城里的老年大学,大家见面,聊的都是自己又画了几幅草图。
出了“画家”的上厂村,如今也变身艺术村,村里把画室打造成乡村旅游点,游客可以在画室体验版画创作过程,不少慕名前来的游客,临走时买的土特产,就是农民版画。李毅力也被当地人笑称为艺术村“村长”。
时代的“弄潮儿”
李毅力虽然年逾花甲,但他仍然充满活力,一刻也闲不下来,步履匆匆地奔波在巴山渝水之间。“总想做一点新的事情,总想刻一点新的版画。”这成了他的口头禅。
在李毅力看来,画画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80年代,李毅力在綦江教农民版画时,主要是民间美术写生,版画的民间性很强;90年代,李毅力到重庆工作后,版画更具专业性,内容更注重大场景;2000年之后,从李毅力的《李庄》系列作品可以看出,其作品内容更加大胆,多了一些随意性和幽默,还有一些调侃。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每天看的想的和接触的都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从李毅力的作品可以发现,其题材从人物转到了建筑,以前主要是画的一些农村劳作场景,而现在则有了一些现代化的元素在里面。他把这种变化归结于“时代的发展”。
最近他正在为綦江版画广场画一幅名为《家乡纪实》的版画。这版画既保持了绿水青山,又有高铁、新农村气象。
(《山城路径》李毅力创作)
今年刚创作完成的新作《山城路径》,表现了山城重庆从石板路走到现在人工智能的现代化进程,画里面有大礼堂、解放碑这些老建筑,又有一些新的高楼大厦,从石梯向上,串连起城市的道路、桥梁,可以看到城市和国家的发展之路。
“我的路子比较宽,油画、国画、水彩、水粉都画过。”李毅力说,画了四十多年的画,在创作之路上,他从没停下来过。
“年轻时,有时刻版画长期两三天不睡觉。一边刻一边打瞌睡,头‘咚咚’地撞在板子上。”李毅力笑言,版画同其他类型的画种不一样,必须要放在板子上刻、印,长期埋头工作,导致现在犯下了颈椎病。
有人说他爱“折腾”,确实如此,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他“折腾”出綦江农民版画,折腾出独具个性的粉印版画,“折腾”出各类艺术展事,今后不知又要“折腾”出什么来?
人物简介:
李毅力,1954年生于重庆綦江,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民盟画院院长,获中国1979-1999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全国性美展一等奖、银奖、铜奖,曾在加拿大、德国、日本、法国、新加坡多次举办个人版画展,策划运作綦江农民版画、重庆版画艺术节、中国百年版画回顾展、国际版画邀请展、古剑山艺术村等项目,全国版画展和国家艺术基金评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