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以下文章来源于Duni顶点设计留学 ,作者Arnichitect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作者设计项目最终效果

动图来源:Sanxing Zhao


注:文中图片文字均来自作者本人,未经许可禁止任何转载。

转载请联系后台

顶点设计留学将联合上百位海外名校硕士,结合他们的课程设计为同学们详细解读海外名校各类Studio设计项目,致力于展现最完整的工作流与设计方法,让同学们能够了解最前卫的设计理论以及如何将其在方案设计中进行实践,扩展设计思路。本期分享者为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Sanxing Zhao与Hanning Liu。


“当我们在谈论建筑设计的时候,基本上我们讨论的都是为人类设计的建筑。诚然,建筑这一概念被创造出来时就是可以说就是这样被定义的。那么,如果我们尝试着跳出这一思维,将建筑的主体去人类化,也就是说创建一个Non-human Agency,那么建筑又会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Part 1项目介绍


ARCH-701 202:

Seoul: Compound Beings, Devious Topographies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图片来源:https://www.design.upenn.edu/architecture/graduate/events/simon-kim-compound-beings-other-natures


Studio简介:城市的建筑——作为一个命题或一种智力研究的形式,是与一个已建成的、共享的环境相联系的。这可以扩展为地形,甚至是地形的形成,在这里,内外不容易划分。其隐含的和显性的意义和影响要在物质上和行为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将在历史悠久的海邦村和最近退役的龙山美军基地的交汇处--首尔,赋予建筑和城市主义以持续时间,并赋予其自身的代理和自我管理。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Simon Kim


导师简介:Simon Kim,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IK Studio 创始人之一,同时在多伦多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曾于耶鲁大学担任Visiting Assistant Professor,并在MIT时期担任Bill Mitchell的实验室助理. SImon对将建筑和城市主义与积极和情感行为相结合感兴趣,特别致力 于将有意义的Agency带入物件(Object),房屋和城市之中。


优秀作品展示: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图片来源:https://www.design.upenn.edu/ yes2020/seoul-compound-beings-devious-topographies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图片来源:https://www.design.upenn.edu/ yes2020/seoul-compound-beings-devious-topographies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图片来源:https://www.design.upenn.edu/ yes2020/seoul-compound-beings-devious-topographies


Part 2项目解读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Sanxing Zhao(本文作者)

Upenn Msd-AAD

标语:一个脱离了高级趣味的人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Hanning Liu(Teammate)

Upenn Msd-AAD

标语:chaos from nothingness


学长解题:以我的个人观点,Simon Kim 在宾大三年级的Studio讨论的问题可以这样进行简 单的概括:当我们在谈论建筑设计的时候,基本上我们讨论的都是为人类设计的建筑。诚然,建筑这一概念被创造出来时就是可以说就是这样被定义的。那么,如果我们尝试着跳出这一思维,将建筑的主体去人类化,也就是说创建一个Non-human Agency,那么建筑又会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在这个Studio中,人类和一切有 机物和无机物是处于平等的地位,一块石头,一棵树,弥漫的空气等等,他们都可 以在“建筑”中有自己的归所,那么这样的归所又会是什么样子?


具体而言,Simon希望我们在尊重项目场地的条件下(包括 文化,地理等)创造一个“自 我”的“建筑”。它可能会于人有关,可能甚至没有给人的空 间。建筑在此时只为自己而存 在。所以,在Simon Kim Studio 中,往往会出现大量的仿生元素,正是因为这种形象能够成功的脱离开建筑作为人的建 筑,同时又有着很鲜明的自我 形象。


Studio工作流介绍:Simon的studio教学方式在宾大非常独特。整个Studio一共被分为四个完整的section,包括第一阶段的Section Drawing, 第二阶段的Axon drawing,第三阶段的homuculis , 第四个阶段的Augmented Reality使用。


这四个部分基本处于独立的状态,也就是说在完成了一个阶段后并不会回头去修改之前已经完成的部分(很好的避免了整个studio方案重 做这种悲惨的事),所以整个studio的节奏非常完美。虽然四个阶段相对独立,但是他们之间是被要求有着联系的,等于说,这四个阶段的意义是让你用四种不同的建筑学视角去阐述你的方案。所以在每个阶段,你都可以用这个视角最独特的手段去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构建和描述。还有一个比较独特的点是,你甚至可以不用建模,就算完全用ps和ai都可以渡过前三个阶段(如果你对自己的绘画水平很有信心的话)在studio开始,我们就确立了我们对于这个项目的期待——他将作为一个高度自治的“生命体”,由我们赋予他最初的基本构架。同时,我们也将赋予他自我生长的能力。这个能力不仅仅包括他作为建筑的部分的成长,而且将与自然环境相辅相成。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图片来源:往届Simon kim studio 作品


—— I. Section Drawing ——


初步构想


在studio开始,我们就确立了我们对于这个项目的期待——他将作为一个高度自治的“生命体”,由我们赋予他最初的基本构架。同时,我们也将赋予他自我生长的能力。这个能力不仅仅包括他作为建筑的部分的成长,而且将与自然环境相辅相成。


在最初的构想中,因为为了完成建筑的自主生长这一特性,必然需要大量的能源。所以我们以小型的核动力作为能源的切入点。由于Yongsan地区并没有充足的水源作为核设施的冷却水来源,所以我们决定将他埋入地下,通过地下水系来进行冷却。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图片来源:Sanxing Zhao


确定发展方向


在第二次与Simon的课上,Simon建议我们避免使用核动力作为我们的设计的动力源。一 是这个设施过于偏向人类的成分,二是他不想在首尔市中心放一个核弹?在大量查阅了首尔市能源相关的资料后,我们决定将能源变为在首尔较为丰富的地热能。这次的改动可以说是一次出乎意料的成果。因为在之前的构想中,我们的设计在自我生长 的同时需要达到与外界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我们有两步基本策略。一是通过多余的热能进行植物的培养,并且向外播种。二是利用冷却用水和高温反应堆所产生的蒸汽向外排出,改变建筑附件的微气候,包括湿度、温度等,让周边更加适合植物生长。


所以,在引入了地热能之后,我们的这两点构想反而更加合理了:地热能所提取的热量一部分用作电量,一部分在加热水的过程中自然转化成了蒸汽。这些蒸汽一部分用作向外排出,一部分在排出的过程中被用于控制内部空气湿度和温度,从而保证了内部植物培养仓的可行性。由此,我们第一次确立了我们建筑的外形。他就像一个扎根于土地不断摄取地热的“树”,利用源源不断的能量进行自己种子的培育。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图片来源:Sanxing Zhao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前期所做的关于内部动力系统的构想细节,同时包含 了建筑如何通过这一动力系统对外进行扩张。

图片来源:Sanxing Zhao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播种口、培养仓、表皮与腔道

图片来源:Sanxing Zhao


表皮细化


而关于表皮的细化,Simon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棒的建议,让我们去研究相机镜头的section。在他看来,我们的项目应该是一种由无数块“blade”组成的,复杂且精密,同时可以移动的东西。从而能够从形的方面支撑我们建筑可以自我生长的论点。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图片来源:https://www.archdaily.com/924961/outer-space-2019-winners-announced?ad_medium=gallery


—— II. Axon Drawing ——


细节完善


在结束了section drawing之后,Simon再次向我们阐述了每个阶段的意义:用不同的角度去诠释自己的design,同时通过新的角度的视野去对设计进行正向的反馈,让其更加合理。因为Axon Drawing有着更加广阔的维度,我就将重点放在了细节设计上去完善我们的设计。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图片来源:Sanxing Zhao


由于我们的建筑是个自我生长的个体,所以,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决定将他在各个阶段的成长过程都进行图纸上的表现。我们参考了水晶洞窟内部的景象,因为水晶在自然形成的过程中在不同阶段有着很明显但又很连续的体态特征,同时又与我们预期中建筑地下部分的生长状态非常类似。所以,我们将建筑新选取了一个地下洞窟的上方,通过与水晶洞窟的呼应去暗示我们的设计的相似性。与此同时,洞窟内的地下水更能反映出建筑在吸取地 下热能和水资源。


其次,我们决定加强建筑的自主性这一特征,添加了大量触手状的探测装置。他们就像是建筑本体的先行者,向外,无论地上或是地下,为建筑的下一步生长找寻合适的地点。同时,我们的blade like facad也在同步的生长中,具体表现为向外延伸的连续凸起。在图纸细节上,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去描绘地貌的变化,以符合建筑生长的主体。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触手状的探测装置

图片来源:Sanxing Zhao


—— III. Homuculis ——


模型制作


就成功成果而言,这一阶段是完成一个physical model。但是Simon的命题homuculis其实就是在暗示我们延续之前关于不同视角的问题。在这一阶段,我们想表现出我们的设计的种种特质,包括其扩张的形态,处于生长的阶段,以及烟雾(水汽)的通透性。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图片来源:Sanxing Zhao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图片来源:Sanxing Zhao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图片来源:Sanxing Zhao


在进行了种种试验之后,我们决定采用Super Glue在饱和Borax Solution中会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的蓬松化合物作为我们的homuculis主体,或者说媒介,用它来与Borax结晶、水晶、线以及3d打印件进行连接。最终,为了达到烟雾的效果,我们为模型做了一个base,讲一个party smog machine和灯放在了里面,并用管子连进模型,达到了灯与烟雾的效果。


—— IV. Augmented Reality ——


增强现实


如果说前三个阶段是让我们对Simon Kim的教学能力有所感受的话,第四个阶段则是让我完全体会到这个studio的与众不同。AR阶段一方面是对前三个阶段进行总结,另一方面则是对新领域的探索。在最终的成果展示的时候,除了图纸,一定要包括用AR技术做成的项目展示。而且Simon在这一阶段基本对我们处于放养的模式,让我们自由的去做想做的东西。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图片来源:Sanxing Zhao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图片来源:Sanxing Zhao


阶段初始,我们小组在尝试了不少市面上的AR软件后,决定用Adobe当时刚刚上市的Aero当做展示平台之一。一方面它对于AR模型在现实光环境下的模拟非常出色,另一方面它能够支持关键帧动作,同时可以通过操作者在Aero上手动触发,这样的体验算是非常不错的了。但在之后的试验中,我们发现包括Aero在内的99%AR软件无法支持涉及到 Mesh面增加或者大量形变的动画,所以我们把重点转向了与图纸的交互上。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Roar是我们最终决定使用的软件,通过我们在包括Maya, C4d进行动画,建模,渲染出的视频,在Roar上进行上传和调试后就能达到扫描图纸生成动画的效果。这里暂时提供部分我们的视频成果。在这些动画中,我们着重进行氛围营造,并且吸取了大量VaporWave的风格,利用声、光、烟将氛围增强到极致,同时保证了我们的设计的部分特性。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图片来源:Sanxing Zhao


再次感谢作者Sanxing Zhao与Hanning Liu的设计分享。

更多精彩设计分享请查看公众号。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在哥大的Steven Holl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在宾大读建筑是怎样的体验?


在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读城市规划硕士是怎样的体验?


在阿德莱德大学读建筑设计硕士是怎样的体验?


在UCL建筑学院读“建筑设计”硕士是什么体验?


在卡迪夫大学读城市设计是怎样的体验?


在鲁汶大学读城市规划是怎样的体验?


转专业在利物浦大学读建筑学是怎样的体验?


在纽卡斯尔读建筑学预科是怎样的体验?


在乌克兰读建筑学博士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读博士是怎样的体验?


在谢菲尔德读建筑设计硕士是怎样的体验?


在UCL的读建筑学Part2 Pre-MArch是怎样的体验?


我是如何申请到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全额奖学金的?


我是如何申请到UCL建筑学全额奖学金的?


我是如何申请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城市规划博士的?


在TUD学BUILDING TECHNOLOGY是怎样的体验?


在墨尔本大学建筑学院 'The Robotics Lab' Studio是怎样的体验?


在宾大读建筑是怎样的体验?


在UCL的读建筑学Part2 Pre-MArch是怎样的体验?


在早稻田和爱丁堡做景观研究是怎样的体验?


在卡耐基梅隆大学CMU学城市设计是怎样的体验?


在都柏林大学UCD读建筑硕士是怎样的体验?


在宾大Simon Kim Studio学习是怎样的体验?

上一篇新闻

去内蒙古沙漠“干农活”,我居然偶遇了潘玮柏...

下一篇新闻

“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重点项目工作任务责任书签约仪式举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