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作为一名新加坡家长,又该如何学会“放手”?

一份关于新加坡家长的图鉴:

  • 新派(New-school,34%)
  • 老派(Old-school,29%)
  • 慈爱狮子(Loving Lions,30%)

* 调查样本:1500名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这些家长的子女几乎分布在新加坡的所有小学。

据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加坡家长大致上可分三大类,即 “新派”、“老派”,以及“慈爱狮子”型家长。

1 “新派”“旧派”……

你是哪一派?

“新派”家长较多属于高收入阶层。

他们比较不偏重学术成绩,也愿意采取较“放任”的态度,不过度主导孩子的学习,但他们不免也感到一定程度的压力,因此也会让孩子上补习或上增益课程。

作为一名新加坡家长,又该如何学会“放手”?

“老派”家长一般来自较低收入群体。

他们要求孩子争取好成绩,压力介于“新派”和“慈爱狮子”型家长之间,对全人教育则不太重视。

马修认为,有必要让他们意识到未来经济的新需求,好让他们的孩子能更好地从教育体制中获益,为未来职场做好准备。

“慈爱狮子”型家长则不经意地将压力转加在孩子身上,同时也导致其他家长倍感压力,效仿这样的育儿方式

为何被称为“慈爱狮子”?相对于众所周知的“虎爸虎妈”,研究员认为新名称较能反映这群家长“尽可让孩子拥有最好的一切”的心态,比率也是所有家长类型当中最高的。


作为一名新加坡家长,又该如何学会“放手”?


他们大多来自中高阶层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软技能要求,毫不松懈:

希望孩子在学校锻炼良好沟通和领导能力,以及培养自发学习精神。

2 作为家长

又该如何学会“放手”?

作为家长,保护我们孩子的同时,又该如何学会“放手”

新加坡高水平的教育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连带着新加坡的父母在许多人眼中也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很在行的形象


作为一名新加坡家长,又该如何学会“放手”?


虽然因为不同的教育观念,新加坡的父母们在教育孩子上,和中国的父母有一些不同。

但是,在过度保护孩子方面,新加坡父母和中国父母并没有什么区别。比如很多家长就算牺牲了上班时间,也要把课本、零花钱等送到学校去。

“Let your child grow up.”


新加坡很多小学都对家长给予孩子过度关心的行为表达了明确的反对。


作为一名新加坡家长,又该如何学会“放手”?


▲ 比如新加坡国专长老会小学张贴告示,敦促给学生送来遗忘在家的物品的家长,立即“转头离开”。

武吉知马小学也在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中说,在一个学期之内,学校接到超过60次学生家长的要求,请他们把作业或零花钱等遗忘在家的物品转交给学生。

校方在信中通知家长,学校老师将不再中断上课把物品交给孩子。校方称:

“我们相信这种方式可以教育孩子对自己应该带的东西和行为负责。”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圣婴女子小学。

该校校长玛格丽特·谭女士写信告诉学生家长,近期学校接到家长转交东西给孩子的请求激增,她敦促各位家长教育孩子独立解决忘带东西的问题。谭女士在信中说:

“如果(学生)来学校后发现忘带了东西,我们希望(他们)能鼓起勇气告诉老师。让学生勇于承认自己的疏忽大意,也是在培养他们正直的品格。”

相信你的孩子!


当然,这些也只是过度保护在一方面的例子,但也可以看出,这样的过度保护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利于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有社会担当的人。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学会放手呢?

一位新加坡的家长分享了她的做法。

退一步,让孩子独立学习


家长们总是希望孩子们能做到最好,这是一种天生的本能。但有时,很多家长都无法很好地把握那个度。比如身在在操场上,却不让孩子尽情地跑步。

所以家长们第一步要做,就是学会相信孩子,尝试让他们独自进行一些活动,虽然一开始的失控感会让人很难受,但是,几次下来,会明显地发现孩子身上可喜的变化!

给孩子探索的空间

处于父母们的国度保护之下的孩子,如果你问他们,“你想做什么?你喜欢什么?”他们往往只会回答这么几个字,“我不知道。”

身为父母,担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无可厚非非的,但是如果因为自己的担心就阻止孩子离开自己的保护范围,那就太不应该了。

只有当父母让孩子离开去自己探索时,孩子才会离开他们的舒适区,他们才会学习到全新的东西,体验全新的事物。

作为一名新加坡家长,又该如何学会“放手”?

接受孩子的兴趣

作为父母,需要非常开放,需要帮助孩子找到一些选项,帮助他摆脱那种别人眼中的失败的感觉,并尝试别的东西。

在新加坡,经常会有父母强迫孩子进入根本不适合他们的初级学院,结果是孩子的表现相当糟糕,不到一年就被学校劝退,但是当这些孩子进入理工学院时,他们真正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地方。

作为父母,应该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

对孩子有信心

对孩子有信心,这是最最重要,也最最基础的一点。很多父母的过度保护心理都是源自于对孩子的不信任。

这些父母不相信孩子可以独自完成任务,不相信孩子可以保护好自己,不相信孩子可以在没有父母的帮助下好好生活……

孩子的学习能力、成长能力都是迅速的,在学校,他们还有老师、同学,他们有很多途径去让自己获得帮助。

家长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相信他们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

如需了解更多,请点击下方

上一篇新闻

共享居住公司Hmlet获3.1亿港元B轮融资 | 美通社

下一篇新闻

第160期|上海艺术展览预告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