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粽子大不同,粽叶包裹不止是美味,还有大学问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煮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食物,传播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传说,粽子是为了祭奠投江的屈原而诞生的,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时期,是用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被称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开始,将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米中掺杂珍禽瘦肉、板栗等,品种增多。
唐代,粽子用米形态看起来“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多样化,出现了锥形和菱形。
宋朝,已有“蜜饯粽”,即加入果品作为馅料。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叶子从菰叶变为箬叶,附加料出现豆沙、松子仁、枣子、胡桃等。
明代,开始用芦苇叶包粽子,附加料出现豆沙、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多样化。
到了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延续至今,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家家户户都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的风味、形态、吃法各有不同:
1、广西地区
广西桂中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喜欢包形态酷似枕头的大枕头粽,大枕头粽一个用上半斤至一斤米。桂林地区喜欢包一斤米可做六七个粽子的小枕头粽,而桂林以北则喜欢包形态像狗头的狗头粽。
粽子的配料方面也各有特色,桂林地区包粽子喜欢加点碱粉,能让煮熟的粽子产生碱香味。而全州人包粽子喜欢用稻草灰水浸泡糯米,用这种方法包制出来的粽子既有适中的碱香味,亦有诱人食欲的色彩。往南地区不往糯米加任何调味剂,只是简单地放些五香粉。
论个头,就属广西地区粽子大,大到一个人吃不完一根粽子,最有特点的是过年时家家户户包粽子庆祝春节。
2、广东地区
广东粽子称得上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个头大,外形别致,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
潮汕一种叫“双烹”的粽子,是潮汕地区久负盛名的传统名小食。裹蒸粽是肇庆特产,人称“茶点王”,但与人们熟悉的端午粽有明显区别。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呈扭身四角形或长条形,而肇庆裹蒸则用本地特有的冬叶包裹、水草包扎,呈枕头状或埃及金字塔形。
3、海南地区
与北方粽子不同的是,用柊叶包成方锥形,重约半公斤左右,糯米中可放入咸蛋黄、猪肉、猪蹄、咸鱼、叉烧肉、鸡翅等作馅料。风味独具,热粽剥开,先有柊叶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
海南粽子以定安黑猪肉粽、儋州洛基粽子、澄迈瑞溪粽子最为驰名。此外,海南粽子还有将草木灰泡水后取上层清液浸泡糯米后,制作的碱水粽。海南黎族也有三色粽和用椰子叶包制的粽子。
4、福州地区
福州的粽子可分为咸粽、原味碱粽和花生碱粽等,是端午节祭拜先人的供桌上必备主食。在绑扎方面讲究协调统一、大小一致,仅用一根绳成串绑扎,一般十个一串,头尾五个相互对称。
5、台湾地区
台湾粽子有很浓厚的闽南风味,粽子品种很多,有白米粽、绿豆粽、叉烧粽、八宝粽、烧肉粽。
6、福建闽南地区
厦门和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均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
闽南的粽子又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黏、软、滑的特色,冰透后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干等,以泉州钟楼肉粽店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于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后,豆香扑鼻。
7、无锡地区
无锡的粽子无论是包裹方式还是用料等,都不是那么讲究,更没有那么精致。
从包粽子的方法上看,无锡人包粽子更喜欢包小脚粽、三角粽等。从用料方面上看,多是赤豆馅、白米馅以及肉粽,这些馅料相对取材简单,保存时间也长。
8、湖南地区
湖南粽子历来以品种多、制作精巧而着称于世。
汨罗的烧肉粽,糯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三层块头,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作料,油润不腻。
9、杭州地区
杭州粽区别于嘉兴粽与湖州粽,在外形、扎法上自成风格,其代表就“塘栖粽”,主要用是五花肉、绍兴酒、杜糯米、青竹叶、土灶头、铁锅子、老汤煮。杭州粽蒸煮上也有独特手法,要求时间特别长,强调“千滚不如一闷”。
10、宁波地区
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其代表品种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黄箬叶裹扎。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11、湖州地区
浙江湖州粽子呈枕头型,又称枕头粽。也有人因为它颇具线条美,又小巧优雅,故称其为美人粽。
12、嘉兴地区
嘉兴粽子为四角形,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鲜肉粽就是在瘦肉内夹进一块肥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肥而不腻。
取真武山优质甜茶叶经煎熬取汁用来制作粽子,其粽子色泽金黄油亮,入口润滑细嫩,柔软粘稠,齿颊留香,回味甘甜,去腻消食,营养丰富又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浙江多数地方尤其是浙西山区居民祖祖辈辈、从古至今都有用甜茶煮粽子、煮茶饭、煮茶粥的传统习惯。《红楼梦》第六十二回等剧情中就曾多次讲到贾宝玉爱吃甜茶饭的情节。
13、北京地区
北京的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其个头较小,为斜四角形。而北郊农村习惯吃大黄米粽,粘韧而清香,多以红枣、豆沙为馅。
14、上海地区
以杏花楼和新雅为代表的广式粽子,口松软而味道浓烈,外形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形,也就是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庙,绿波廊、湖心亭两处皆有。长约寸许,形如枕头,火腿为馅,小巧清鲜,湖心亭以为茶食,甚妙。
15、苏州地区
苏州粽子多为呈长而细的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具有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等特色。
16、四川地区
四川人喜欢吃辣,粽子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其口味独特。
17、陕西地区
蜂蜜凉粽子是西安、关中和陕南一带特有的流行夏令食品,它形似菱角,白莹如玉,清凉解暑。吃的时候用丝线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里,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浆。吃起来筋软凉甜,芳香可口,沁人肺腑,别有风味。
在长安长大的唐代段成式所著的《酉阳杂俎》中记载:"庚家粽子,白莹如玉"。早在唐中宗年间,它就是当时盛行一时的"烧尾宴"上的一道佳肴。那时叫"赐绯含香粽子"(蜜淋)。后来,长安城里也逐渐出现了专门经营这种粽子的店铺,而且制作这种粽子的技艺已相当高超了。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曾作诗赞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立团"。又据《岁时杂记》称:"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又名九子粽)"。
18、豫西山区
槲坠是河南省鲁山县西部、西南部山区的特色风味小吃之一,也是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历史悠久。是用槲树的树叶,包小米或黍子、小豆、红豆、西豌豆,家境好一点的还要加上板栗和大枣。通过八道工序,在洗、搓、包、煮、蒸、捂加工下,两天后端午节早晨才能吃到这清香的、甜丝丝的、粘粘的、美味的槲包。
槲叶是食品的最佳包装,根据《本草纲目》记载:槲叶,气味甘、苦、平,无毒,具有止血、止渴利小便的功效。一般采用内服:煎汤、捣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槲叶经过洗、搓、煮、蒸、捂后,在叶子的颜色上,变成了褐红色,气味上,变成了清香的味道。
粽子经过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演变和传承,已经成为传统特色美食,受百姓追捧,老少皆宜的食物。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智慧的结晶,在粽子的形态和包裹讲究体现得淋漓尽致。出门在外的游子思乡,吃一根粽子以解思乡之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