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头条:新冠病毒由主人传染宠物案例首现,一个人吃饭对心脏有害,本世纪末全球城市或平均升温4℃
新冠病毒由主人传染宠物案例首现
据One Health杂志近日发表的论文,希望之城转化基因组学研究所(TGen)首次报告了美国首个新冠病毒从主人传染给宠物的案例。研究人员认为,病毒从宠物主人传染给了狗或猫,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这些动物被限制在公寓里,因此几乎没有接触病毒的机会,所以宠物感染主人的可能性很小。同时,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记录在案的新冠病毒从宠物传染给主人的案例。
新冠疫苗不能治疗癌症 但未来可能促进肿瘤疫苗研究
在11月3日上午举行的“生命健康论坛:免疫与癌症的博弈”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回答提问时坚定辟谣,个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肿瘤细胞被清除是偶然事件,但并不能说明新冠疫苗可以治疗肿瘤。
新冠新抗体紧急获批,14位北京患者已接受治疗
11月3日,在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2015年阿尔伯尼医学奖获得者、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宣布:新冠病毒新抗体已紧急获批,北京14位病人已经接受治疗。
培育“好”蚊子 可以抗击登革热
印度尼西亚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方法来对付传播疾病的蚊子,他们培育出携带某种细菌的蚊子,这种细菌能阻止登革病毒等在蚊子体内生长。沃尔巴克氏体是一种常见细菌,天然存在于60%的昆虫物种中,包括某些种类的蚊子、果蝇、蛾子、蜻蜓和蝴蝶。然而,据发起这项研究的非营利机构世界蚊虫计划(WMP)说,在传播登革热的埃及伊蚊体内没有发现这种细菌。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启用新量子计算中心
从亚马逊云科技(AWS)获悉,其日前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建立的新的量子计算中心正式宣布启用,剑指构建更大规模、更精准的量子计算机。尽管量子计算机可以解决一些传统计算机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它对环境的微小变化非常敏感,更容易出错。AWS在在加州理工学院建设的量子计算中心,就致力于构建“容错”量子计算机。
联合国:本世纪末全球城市或平均升温4℃
在正在进行的第26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3日发布了与美国洛基山研究所(RMI)合作编写的《战胜高温:城市可持续降温手册》,旨在提供一份帮助全球城市降温的参考指南。报告指出,全球城市变暖的速度是全球整体平均速度的2倍。如果温室气体继续保持高水平排放,到本世纪末,许多城市的气温可能会升高4℃。即使在全球变暖1.5℃的情况下,23亿人也可能容易受到严重热浪的影响。
迄今最大且分辨率最高胃癌图谱发布
近日,新加坡科学家借助单细胞测序等尖端技术,绘制出迄今最大、分辨率最高的胃癌图谱。该图谱在单细胞水平上,提供了胃癌恶化及不同患者之间肿瘤差异的新信息,还确定了促使胃癌恶化并扩散到其他器官的分子途径,为更好地治疗该疾病提供了重要信息。
河北邯郸发现奥陶纪“角石古生物化石群体”
日前,有游客在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龙湖公园游玩时发现,在一块体积仅约2立方米的石头上,其表层分布着大大小小三十多处古生物化石。4日上午,经专家鉴定,这些古生物化石是距今4.5—4.8亿年前奥陶纪的阿门角石化石,又被称为“化石中的海洋世界标本”,对研究古地理有重要的意义。
“海绵宝宝”机器人帮助我们探测深海
MBARI 海洋研究中心开发的名为“海底漫游者 II”(Benthic Rover II)的自主机器人潜入海面下 4000 米,它的任务是揭示深海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帮助人们理解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这个拥有大大眼睛很像海面宝宝的机器人将承受深海的极端压力,研究海底泥浆中的动物和沉积物的碳沉积。
一个人吃饭对心脏有害
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超过男性,这主要是因为调节血管功能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因此,很多研究都集中在各种风险因素上。一项新研究表明,独自吃饭可能会增加老年妇女患心脏病的风险。近日,相关论文发表在北美更年期学会的《更年期》上。
人工设计水稻免疫受体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刘俊峰、彭友良团队通过人工设计水稻免疫受体获抗稻瘟菌水稻,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抗病品种利用是控制基因对基因病害的有效且经济、环保的手段,利用多系品种或广谱抗病基因有期望获得抗病持久性。
哺乳动物视网膜中新神经细胞“现身”
美国犹他大学约翰·莫兰眼科中心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撰文指出,他们在哺乳动物的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神经细胞,有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是该领域的一项重大进步,因为科学家们正努力通过识别所有种类的神经细胞及其联系来更好地理解中枢神经系统。
我国发现伤齿龙科恐龙新属种“内蒙古蝶猎龙”
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与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的兽脚类恐龙化石,发现地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距今约8300万到7000万年前的地层中,该化石被认定为伤齿龙科恐龙中的新属种——内蒙古蝶猎龙。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白垩纪研究》杂志。
基因疗法促进帕金森病药物疗效
西北大学新研究发现,多巴胺能神经元线粒体受损会导致小鼠产生运动学习受损等帕金森样症状,而基因疗法可以恢复黑质神经元将帕金森病临床常用药左旋多巴转化为多巴胺的能力,重建健康的大脑环境。这项成果有助于发现那些在未来 5~10 年可能确诊帕金森病的患者,并为减缓疾病进展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论文 11 月 3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
“好奇”号在火星发现了新的有机分子
近日,在《自然·天文学》的一篇论文中,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者使用“好奇”号上的火星样品分析设备(SAM)进行分析,并优化了衍生化实验(利用化学变换把化合物转化成类似化学结构的物质,以便于检测)的方法,发现了过去从未在火星发现的几种有机分子。
黑洞会随着宇宙的膨胀而生长
物理学家从过去的6年里观测到的黑洞合并事件中发现,许多黑洞的质量比预想的更大。据预计,多数黑洞的质量应小于40倍太阳质量,然而已发现的许多黑洞质量超过50倍太阳质量,有些甚至达到100倍太阳质量。为了解释这些黑洞的成因,物理学家提出了许多模型。近日,一项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模型:黑洞随着宇宙的膨胀而增长质量。
科学家用阳光和空气制备燃料
一项发表于《自然》的研究报道了一种用阳光和空气生产燃料的实验系统。研究者在屋顶上安装了由三个关键单元组成的系统,它们分别用于从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的混合物(合成气)以及将合成气转化为液态烃或甲醇。
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黄天荫加盟清华
11月1日,清华大学通过线上方式举行聘任仪式,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黄天荫正式受聘加盟清华大学。仪式上,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代表学校向黄天荫颁发“清华大学讲席教授”聘书,并代表全校师生向其成为清华大家庭的一员表示热烈欢迎。邱勇表示,清华大力发展医学,是完善学科布局、提升整体学术发展水平的战略举措,更是服务国家需求、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举措。
齐鲁工大两成果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在11月3日上午举行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参与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这是该校(院)首次一年获批两项国家科技奖,获奖数量位列山东省属高校首位。
东北大学5项成果喜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东北大学牵头和参与完成的5项成果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1项牵头项目和1项参与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牵头项目和1项参与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继2019年我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取得突破后再创佳绩。
国家能源集团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由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联合20余家单位协同攻关完成的“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一线技术工人李鸿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来自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的李鸿完成的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在全国总工会等四部委联合开展的第五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的基础上推荐获奖的项目。
美的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1月3日,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美的空调参与的《建筑热环境理论及其绿色营造关键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IDG资本再次捐资支持北大脑科学研究
11月1日,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成立十周年之际,IDG资本捐资继续支持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发展,更好地促进其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在临湖轩会见IDG资本创始董事长熊晓鸽一行。
原上海铁道学院院长夏建新同志逝世
中国共产党党员、原上海铁道学院院长夏建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0月29日9时5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根据夏建新同志遗愿,丧事从简,仅举行家属告别仪式。夏建新同志1928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1950年7月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教授、研究生导师,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农业大学肖杰同志逝世,终年48岁
据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官网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农大上庄实验站站长肖杰同志,在参加学院的体育活动中突发意外,经多方抢救医治无效,于2021年10月31日17时15分不幸在北京逝世,终年48岁。肖杰1973年7月21日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199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至1998年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1998年留校在体育教学部工作,2002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后勤基建处工作,2014年12月担任中国农业大学涿州教学实验场场长,2018年7月起担任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