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日本偷袭珍珠港,有人欢喜有人愁,最该高兴的丘吉尔为何喜忧参半

二战博弈三:日本偷袭珍珠港,有人欢喜有人愁,最该高兴的丘吉尔为何喜忧参半

文接前文:希特勒诉求和平,丘吉尔却说往死里打,看透因由,败家子改写二战

引言:丘吉尔的恐惧。

老狐狸丘吉尔,用软磨硬泡,再加上斯大林的助攻,终于让希特勒转而进攻苏联!

进攻苏联,意味着德国的闪击战,变成了阵地战,也意味着英国有了缓冲的时间和空间。

没了直接威胁的英国,终于可以协调全球战线,开始重启布局了。

布局之后,英国稳住了,在美国源源不断的支援下,在苏联的奋战下,稳住了!

然后,时间来到了1941年底,改变命运的时刻到了!

英国自以为稳固的远东,塌陷了!

一:美国参战。

1941年12月,深陷抗日战争泥潭的日本,因为美国的紧逼和贸易封锁,失去了石油进口渠道,仅仅数个月的石油储备,还有庞大的消耗量,让日本明白,在不开战就是坐以待毙。

不愿坐以待毙的日本人,在12月7号选择了偷袭珍珠港。

震惊世界的偷袭之后,有人欢喜有人忧。

高兴的人中,有在重庆苦守变局的运输大队长,有在陕北洞悉一切的毛爷爷,有在莫斯科防空洞中坚守的斯大林。

至于忧虑的人。

日本人中有不少,德国人中也有不少,就连英国人中,也多有喜忧参半的人。

可战争的进程,从不以个人的喜忧为导向,因为战争就是战争!

日本偷袭珍珠港,有人欢喜有人愁,最该高兴的丘吉尔为何喜忧参半

(决战莫斯科德国铩羽)

就在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时候,莫斯科保卫战也迎来了逆转时刻,坚守的苏联人,在背后就是莫斯科的口号鼓舞下,开始翻转局势。

可肉眼可见的颓势,并没有让希特勒认怂,反而更加疯狂。

早已看不惯美国人各种拉偏架的希特勒,在日本偷袭后不久,就主动宣战了美国。

自此,二战全面对抗的格局诞生:中、美、英、苏、四大国对战德、意、日。

一看如此,喜忧参半的丘吉尔松了一口气,英国不再是孤军奋战了,也有了强大的盟友并肩作战。

但是这样的并肩作战,会让英国人轻松吗?

日本偷袭珍珠港,有人欢喜有人愁,最该高兴的丘吉尔为何喜忧参半

(张伯伦留的资产)

二:所谓高明的远东布局。

作为长久的世界海权霸主,英国在全世界都有海上利益,这其中最为至关重要的就是远东太平洋的海权利益。

哪里为何重要?

因为那里有人口最多的中国市场,有印度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有无数诸如马六甲海峡这样的战略要地,有联通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的贸易要道。

这些都是英帝国,能成为英帝国的关键。

基于此,才有英国的筹谋深远。

早在一战结束后,有鉴于英国势力衰弱,英国人就在远东太平洋区域开始了战略退守姿态。

《五国海军条约》签署,还有日本、美国的强势崛起让英国人明白,自己独占太平洋很不切实际,与其被赶走,不如用分割部分利益的方式,让美国和日本去争夺自己退出的地盘。

至于英国,自己只要借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稳守最关键的印度和马六甲大后方就好了。

日本偷袭珍珠港,有人欢喜有人愁,最该高兴的丘吉尔为何喜忧参半

(防御枢纽新加坡)

英国是这样算计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一战结束后,英国就开始将新加坡这个马六甲海峡关键节点要塞化。用坚固的防线和驻守的舰队,宣告着英国的底线。

马六甲,就此成了划分太平洋上三大强国,英、美、日势力范围的边界线,马六甲之外,你们随意争夺,只要别越过马六甲就行了。

这一做派,让英国在二战中,拥有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高地。

退守的时候,英国可以让中国和美国,承担抵御日本进攻的重任,同时休养生息。

进攻的时候,英国可以等待时机,用强势海军,在中、美、日互斗时,权衡立场收获利益。

可,谁曾想这战略布局却完全脱节了,而脱节的根源,居然在英国引以为傲的皇家海军身上。

日本偷袭珍珠港,有人欢喜有人愁,最该高兴的丘吉尔为何喜忧参半

(海军,英国的骄傲)

三:时局。

当时的远东太平洋区域,有三股活跃的海上力量,分别是日本、美国和英国,他们的时局,注定了英国远东战略的脱节。

先看日本!

日本属于咄咄逼人的进攻方,在陆地和海上两个方面都有威胁英国的可能。

虽然陷入中国战场不可自拔,但孱弱的民国政府,发起反击依旧力有不逮,就让日本陆军有了进攻的可能。在偷袭珍珠港之后,日本加快了侵吞东南亚英、美、法等国地盘的步伐。

日本偷袭珍珠港,有人欢喜有人愁,最该高兴的丘吉尔为何喜忧参半

(红色部分至关重要)

这也和日本的战略需要有关!

极端缺乏战略资源,需要大量进口的日本,在被美国掐断了资源进口渠道之后,必定会窥伺东南亚,特别是荷属东印度丰富的石油资源。

荷属东印度年产量800万吨的石油,是日本本土产量40万吨的20倍,能满足当时日本每年500万吨石油的战争需要。

除了石油之外,占领东南亚,就能彻底切断英、美两国援助中国的陆上和海上交通线,只要完成了占领,就能让中国陷入危机,这双重收益,当然让日本动力十足。

而且占领东南亚后的日本,西进可以威胁印度,诉求跟德国在中东的会师,南下可以攻占澳大利亚直接打入英国的大后方。

可以这么说,占领东南亚,是日本继续战争的保证,也是它微乎其微获胜可能的根基。

再看美国!

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一直践行着三项互有联系的军事、经济行动。

第一项是,通过援助中国抗战,让中国尽可能消耗潜在敌人日本的实力。

第二项是,通过对日本的各种禁运和经济制裁,削弱日本的战争潜力。

第三项是,通过诉求跟日本的谈判,指望能用谈判的方式,遏制日本的胃口,让日本服软。

这三手准备,软硬兼具,共同构成了参战前美国远东战略的大格局。

日本偷袭珍珠港,有人欢喜有人愁,最该高兴的丘吉尔为何喜忧参半

(罗斯福的谋划)

如果一切按照美国的算计,日本在谈判和妥协之间摇摆不定,

最后迁延日久,失去了石油资源来源的日本,将在渐渐透支之后失去战斗力。因为国内孤立主义的盛行,让美国参战,属于违背民意,罗斯福也无法撼动这民意。

而且美国惯用的手腕就是,坐看敌人互斗,自己最后下场收割,战略定力十足。

正因为看透了美国的做派,才有日本的奋力一搏和美国的参战。

但美国的战备状况非常拉跨,虽然已经成了所谓的民主国家兵工厂,但海量的军舰、坦克、飞机跟美国大兵,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时间准备到。

这就让偷袭过后的日本,成为了在整个远东地区占据优势的力量。

美国海军的蛰伏,让日本人的心思多了起来,至于心思所指,英国。

日本偷袭珍珠港,有人欢喜有人愁,最该高兴的丘吉尔为何喜忧参半

(日本偷袭珍珠港)

最后看英国。

前文说过,英国在远东其实早有布置,香港是肯定要放弃的地方,因为那里无险可守。

因此坚守印度支那,还有马六甲海峡,强化新加坡防御,不让日本海军大举南下,侵袭后方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就是英国的战略诉求和底线。

而这战略底线又和日本的战略意图矛盾了。

为了荷属东印度石油资源的安全运输,日本就有了必定要肃清英国势力的需要。

那么,进攻新加坡就成了必然,只要搞定了英国在远东最大的要塞,日本就能在东南亚彻底获得战略优势。

不得不为的日本,让英国遭遇了日本的进攻。

随后,一场英日交锋开始了!

只是这一次,曾经学生日本,让师傅英国人吃了大亏。

日本偷袭珍珠港,有人欢喜有人愁,最该高兴的丘吉尔为何喜忧参半

(二战新加坡)

四:落后的皇家海军。

一战的海战,是巨舰大炮的时代,今日看来特别浪漫!

那么二战的海战,是什么样的?答案是航空兵和航母的时代,这就让英国人吃瘪了!

丘吉尔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就预感到新加坡会受到日本人的威胁。

为此他专门派遣了一只精锐的舰队前往远东,辅助新加坡要塞的防守,指望能完成阻敌与海峡以东的构想。

可这自以为万全的谋划,却在战略思想的滞后,还有各方因素制约下,失败了!

英国在远东的败源有三!

其一是,新加坡要塞在营造的时候,基于一战思维,设置了不少对海防御的要塞炮,却少有防御空中打击的防空武器。

其二是,日本在海陆军配合下,快速完成了穿越马来半岛的作战计划,让新加坡要塞遭遇了内陆日军的威胁,受到了夹击。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是,日本海军的军事理念比英国海军先进。

当时的日本海军,早已深谙大规模空中力量打击海上目标的技能,配置了不少航母,偷袭珍珠港,就是这技能的诠释。

日本偷袭珍珠港,有人欢喜有人愁,最该高兴的丘吉尔为何喜忧参半

(海空一体战的日本)

反观丘吉尔派来的舰队,完全是“大炮巨舰”时代的产物,忽视了空中力量对海战的影响。

这只舰队的最精锐战舰是反击号和威尔士亲王号(1941年入列的新舰)这两艘战列舰,而不是二战利器航空母舰。

除了这舰队配置问题之外,舰队的对空对海作战,还有战术条令等,也落后于日本海军。

更让英国人难堪的是,随行的一艘航母“不屈号”,还因为出现事故,退出了舰队序列,让本就不多的空中力量变得更少了。

然后,一场致命的战斗爆发了!

日本偷袭珍珠港,有人欢喜有人愁,最该高兴的丘吉尔为何喜忧参半

(覆灭的英国战列舰)

五:喋血太平洋。

1941年12月10日上午10点15分,在南中国海巡逻的日本陆军航空兵侦察机,发现了这只英国舰队的踪影。

随后,在陆航侦察机指引下,日本人发起了进攻。

12时20分,75架日本陆航攻击机飞临英国舰队上空,准备进攻。

经过十多分钟空中打击,12时33分,英国人引以为傲的战列舰“反击”被击沉,全舰官兵513人阵亡。下午1点18分,紧追不舍的日本飞机,持续攻击“威尔士亲王”。

这艘新锐战列舰,也憋屈的一炮没发,被飞机击沉,全舰327名官兵阵亡。

日本偷袭珍珠港,有人欢喜有人愁,最该高兴的丘吉尔为何喜忧参半

(威尔士亲王号)

第一天的战斗结束后,盘点战损比,日本人欣喜无比。

全部75架战斗机,仅有三架被击落,其中两架返航时失踪,一架迫降成功。

日本人用阵亡18人的代价,击沉了英国人两艘战列舰!

次日,日本空军回到战场上空继续侦察。

看着战列舰的残骸,深感欺师灭祖的日本人,还扔下一个花环,祭奠英国舰队。

花环过后,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就如丘吉尔自己说的那样:在整个大战过程中,我从未受过比这更直接的冲击。

两艘战列舰沉没,为何让丘吉尔如此神伤?

原因无他!

这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失败,是落后的失败,是战术理念的失败,也是整个战场格局的溃败。

随后的事态证明了这一切,因为陆地战场上,英国人也是节节败退。

日本偷袭珍珠港,有人欢喜有人愁,最该高兴的丘吉尔为何喜忧参半

(曾经的学生变对手)

日本,这个曾经的英国学生,在兵力大部分被中国、苏联甚至美国牵制的国家国,依旧用少量的兵力,完成了对于英国最重视的东南亚核心区的攻略。

仅仅五个月时间,日本南洋远征军就以风卷残云的姿态,接连攻占了马六甲海峡以东大片的欧洲殖民地,将军舰的炮火指向了海峡以西。

战斗过后,失去了香港、缅甸和新加坡的大英帝国,在远东的统治土崩瓦解。

曾经依靠强势海军,称雄一时的英国,遭遇重创,这重创是用之前从未想过的方式获得的。这即给了英国士气上的沉重打击,也让英国为数不少的殖民地和自治领明白了一个真相。

大英帝国回天无力啊?

日本偷袭珍珠港,有人欢喜有人愁,最该高兴的丘吉尔为何喜忧参半

(曾经的大英帝国)

尾声:

战术上的落后,让再如何高明的战略,也玩不转博弈格局。

战略上的失败,又让英国失去了在远东的根基和民心。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加速了大英帝国的离心趋势,又让英国战后塑造远东格局时,备受质疑。

你都这样拉跨了,还说啥咧?

风雨飘摇的英国,配合丘吉尔的哀叹:在整个大战过程中,我从未受过比这更直接的冲击。

我们或许就能明白,这是如何艰难的时局。

实力,唯有实力才是胜利之本,没有实力的战略,就是空谈。

但英国人不愿意放弃,丘吉尔也不愿意自己的帝国瓦解,他依旧在坚持,这件事就是第二战场的博弈。

关于这恰看下篇:跳过二战看战后,丘吉尔的第二战场谋划背后,都是套路

日本偷袭珍珠港,有人欢喜有人愁,最该高兴的丘吉尔为何喜忧参半

上一篇新闻

摄影师用相机拍下了宋徽宗的松树,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下一篇新闻

李景亮对战“散打沙皇”穆斯里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