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 星期五

郭台铭宣布参选,谁来接掌转型中的富士康?

来源:中国企业家

尽管郭台铭此前对外保证未来五年不会退休,但现在宣布参选,他就必须“移交”富士康-鸿海这艘“航空母舰”,谁来接替他在集团的位置,或许将很快揭晓。但能否一切顺利,恐怕就连郭台铭本人也不会信心满满。

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参选。

4月16日,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2019印太安全对话研讨会上称,近两天会考虑是否参选2020年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这)要去问关公、问妈祖”。

第二天,郭台铭就真的去问了。17号上午,郭台铭来到中国台湾板桥慈惠宫参拜,致词时表示,妈祖这几天前有跟他托梦,要他用妈祖精神,为受苦受难老百姓要做好事,也要给少年人希望。“我一定会照妈祖指示”。

话音未落,当天下午,郭台铭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接受党主席吴敦义颁发的荣誉状,宣布参加2020年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国民党党内初选。

郭台铭从政的消息早有流传,前两天,路透社报道称郭台铭计划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辞去鸿海集团董事长一职。但当这消息被爆出不到一小时,郭台铭特助胡国辉就向彭博社澄清,郭台铭未来几个月内不会辞任鸿海集团董事长一职。此前,在2018年股东大会上,郭台铭曾向小股东承诺:“未来五年不考虑退休事宜,会持续培育优秀的接班梯队与人才。”

现在看来,这更像是障眼法。因为国民党“立委”许毓仁曾爆料,其实郭台铭已经准备好几个月。

整个中国台湾地区早就猜想郭台铭参选是铁板钉钉,就看他怎么“演”而已。

白手起家成中国台湾首富

欲进须先退。

4月15日,郭台铭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未来基本朝着退休的方向走,我已经忙了45年,是时候交班给年轻一代。”

中国台湾各界猜测郭台铭从政是真的了。对于郭台铭的参选可能,中国台湾地区政界迅速反应。

可能人们只记住了富士康“血汗工厂”的标签,对郭台铭的印象不深,但在中国台湾地区,郭台铭成功企业家的身份深入人心,发家神话广为流传。

郭台铭祖籍山西晋城。1949年,其父携家带口来到中国台湾。作为第一代外省人,郭家生活过得颇为艰难。郭台铭兄妹四个,一家六口全靠当警察的父亲的薪水维持。

1974年,24岁的郭台铭从部队服役归来。他一个熟悉外贸公司的同学打听到有一笔塑料零件订单,正在找公司承接。于是,郭台铭就和几个朋友一起注册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接了这笔订单。

然而公司早期经营非常困难,第二年合伙的朋友纷纷撤资。郭台铭顶着压力向岳父借了17.5万元,硬是把公司撑了起来。

1977年,郭台铭通过塑料成品加工赚了50万元。因苦于鸿海生产零件用的模具大都是“委外”,他打算用这笔钱投资模具机器,盖一间属于自己的模具厂。

此时的郭台铭还面临另外两个赚钱机会的诱惑。一是中国台湾经济开始起飞,土地价格猛涨;另外制造业也开始起飞,原料也很缺货。但最终,他没有选择买地或囤原料,而是坚持买最先进的日本模具机器,开始发展精良的技术实力。好在设备和研发并没有浪费,进入80年代,PC工业起飞,黑白电视衰退。拥有模具技术的鸿具驾轻就熟,很快切进个人电脑连接器领域,从此建立起连接器霸主地位。

但真正让郭台铭从众多中国台湾电子厂商中脱颖而出的,是他很早就来内地投资。1988年,鸿海开始在深圳地区投资建厂,这是鸿海(富士康母公司)跨入成长快车道的开始。鸿海自此后在大陆华南、华东、华北、中部多有布局。

受益于PC工业的发展,从1980年代直至1995年,世界级PC大厂康柏、英特尔、戴尔等均成为富士康重要客户。

2005年2月3日,FIH(富士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主要是手机代工业务。同年,富士康集团总营业额突破新台币兆元,超越新加坡的伟创力(Flextronic)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厂。成为苹果手机的代工商后,富士康集团的业务持续倍增,2010年鸿海营收破千亿美元,成为中国台湾第一家规模突破千亿美元的企业。

虽然在用工问题上,富士康工厂曾被广为诟病,但它一直是世界电子行业不容小觑的企业。

2018年6月8日,富士康旗下的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富联)在A股上市,即使按照发行价13.77元计算,工业富联上市后的市值也将达到2712亿元,上市当天工业富联上涨了44.01%。

纵横实业和资本,郭台铭本人更是蝉联中国台湾地区首富多年。

郭董暮年,壮心不已

据环球网报道,台媒16日公布一项岛内最新民调显示,郭台铭的支持率甚至比蔡英文和赖清德分别高出去9个和3个百分点。

这是郭台铭从政的底气之一。

但从商业角度来看,现在却未必是郭台铭可以放心交班富士康的时候。

从1974年创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为起点算起,郭台铭用45年时间,把鸿海从最早注册资本仅为7.5万元的小公司,做成了拥有超100万员工的全球“代工之王”。据中国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2018第四季度净利润626亿台币(约合人民币136亿元)。2018年全年净利润1291亿台币(约合人民币281亿元)。

如果说鸿海过去三十年的辉煌是由代工成就,那随着国内劳动力红利的逐渐消失以及代工行业微薄的利润率,郭台铭是要为鸿海下一个三十年规划出路。他选择的方向是收购产业链上下游切入最终电子消费品以及做工业互联网。

2016年,富士康收购了夏普66%的股权。当年5月18日,富士康子公司富智康联合芬兰HMD以3.5亿美元价格从微软手里收购诺基亚功能手机业务。2018年6月,富士康在夏普的帮助下,终于成功收购了东芝笔记本电脑业务。富士康集团不再仅是代工,而是手里握着夏普、诺基亚两个手机品牌以及东芝笔记本业务。

此外,富士康还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2017年郭台铭将公司进行拆分,单独打造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富联在A股上市。在招股说明书中,工业富联将自己描述成“全球领先的通信网络设备、云服务设备、精密工具及工业机器人专业设计制造服务商”。郭台铭希望将工业富联打造成为中国的Predix。Predix是GE(美国通用电气)推出的针对整个工业领域的基础性系统平台,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它可以应用在工业制造、能源等领域。

但转型之路并不顺利。

据工业富联2018年报显示,工业富联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153.78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69.02亿元,但其中毛利率只有8.64%,净利润率仅为4.07%。无论招股书如何粉饰,财务数据都给出了真相:这仍是一家附加值较低的代加工厂。

所以,如此惨淡的业绩逼得郭台铭在2018年股东大会上表下决心,他在未来5年内不会退休,因为集团转型未来5年是关键。

而除了转型迫在眉睫,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也是郭台铭在过去数年迟迟无法“退位”的原因。

谁是千亿王国的接班人?

这个问题困扰了郭台铭十几年。

早在2002年,郭台铭就开始考虑六年接班计划。当时最被外界看好的接班热门人选是三弟郭台成。郭台成年纪相差郭台铭11岁,外型、长相与郭台铭颇为相似,他长年跟在郭台铭身边历练,为人亲和,处事谦虚低调,深得同侪喜爱。经过郭台铭有计划地栽培,早就是鸿海集团内呼声最高的接班人选。

但后来郭台成因白血病于2007年逝世,郭台铭痛失三弟,第一次交班计划也随之流产。

过了一年,郭台铭便将日常营运重任分化交给九大事业群总经理,试图通过建立联邦制组织架构从中选择接班人。也是在这一年,郭台铭对外首次提出接班人三大要求:50岁以下;有能力运营年收入3000亿元大公司,每年30%增长率;要有国际运作经验。

同时,鸿海内部近年开始推动“三用人才群英会”(用对位置、用对性格、用对产业),由各事业群挑选具有创意的年轻员工,向郭董等高阶主管进行报告,让郭董从中挑选具有潜力的人才,安排到自己或副总裁身边历练。上述人才经过三年一线锻炼之后,将有机会进入集团接班人梯队。郭台铭曾表示:“我的位置绝对属于年轻人,希望他们都能成为实体经济的接班人和领军人才。”

然而育才计划实施多年,未有亮眼人才横空出世。外界把更多目光投向了鸿海老臣,譬如目前最被看好的接班热门人选——鸿腾精密的主席卢松青。卢松青主掌的鸿腾精密,前身是鸿海集团旗下的网络连接产品事业群(NWInG)。值得注意的是,郭台铭于1974年成立的鸿海,当初就是以连接器起家。

除了卢松青,郭台铭的爱将还有鸿海赖以起家的模具技术的负责人徐牧基,跟随郭台铭开疆辟土的老臣、消费电子产品事业群负责人戴正吴,以及跟随郭台铭几十年、把控经济大权的黄秋莲。这三位虽然位高权重,深得郭台铭信任,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年过六十岁。

郭台铭去年在接受凤凰卫视表示:”被我骂的越凶,越有可能是接班人,接班人肯定不是跟我创业的这群人,年龄太近,我一定要年龄跟我差20岁的。”

而上述老臣全都年岁已高,显然与郭台铭的要求相距甚远。

中国台湾《商业周刊》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郭台铭接班人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已不是如何开疆辟土,而是如何维持鸿海事业群负责人之间的恐怖平衡。

而这样一个人绝不会在郭台铭子女中出现。与许多创一代企业家不同,郭台铭早早放弃“子承父业”的传统交班模式,2014年对外宣布长子郭守正和侄子、侄女“绝对不会接事业”,“这些年轻人都有共通的毛病”。

目前郭台铭对鸿海集团如何传承的设想,是将原来的事业群升级为12个次集团后,在每一个次集团中,都将诞生一位总裁。同时,财务、专利等部分仍将由集团母公司控制。“每个集团有个老大,是母集团副总裁,有能力的推举上去做母集团总裁。”

尽管郭台铭对外保证未来五年不会退休,但现在宣布参选,他就必须“移交”富士康-鸿海这艘“航空母舰”,谁来接替他在集团的位置,或许将很快揭晓。

但能否一切顺利,恐怕就连郭台铭本人也不会信心满满。

上一篇新闻

属于英国国籍的她,穷极一生为中国代言,背后的经历让人感动

下一篇新闻

康弘药业最新公告: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