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对外资有哪些利好
图虫创意 图
8月20日上午,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在滴水湖畔正式揭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办法》自2019年8月20日起施行。
新片区建立开放型制度体系,在电信、保险、证券、科研和技术服务、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放宽注册资本、投资方式等限制,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等产业集聚。新片区根据先行先试推进情况和发展需要,不断扩大开放的领域、试点内容以及相应的制度创新措施。
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1月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的重大开放举措之一。
8月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明确临港将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作为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临港新片区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与此前有哪些不同?新片区的开放将重点利好哪些行业?外商进驻临港新片区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对此,《国际金融报》记者分别采访了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研究员、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殷骏,美富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合伙人麦保罗(PaulD.McKenzie)以及英国诺顿罗氏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合伙人杨瑞。
对外资有四大利好
殷骏:临港新片区将会更有利于外资企业的投资及其未来在中国的发展。同时也更有利于外资企业借船出海,通过新片区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国家战略提供的全球性贸易平台带来的红利。此前印发的《总体方案》中,关于外商投资的利好可总括为四点:
一、临港新片区将借鉴国际上自由贸易园区的通行做法,实施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在电信、保险、证券、科研和技术服务、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放宽注册资本、投资方式等既有限制,切实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之间形成公平竞争。
二、临港新片区将深入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这一点被记录在方案“(四)实施公平竞争的投资经营便利”中,此前在国内(区外境内)推广实行的“证照分离”模式将深入扩展至(区内)外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也可以更便利地享受这一政策利好。
三、国家、上海市和自贸区管委会将支持临港新片区进一步加强国际商事纠纷审判组织建设,这从近期各界正在关注《新加坡调解公约》上可窥知一二。在我国大力建设海事司法中心的背景下,上海完全可以在临港新片区这一政策红利下力争尽早成为国际商事纠纷审判的标杆,进而显著优化外商投资、经营等的营商与司法环境。
四、临港新片区将实施更为自由便利的人员管理。放宽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从业限制,并且在人员出入境、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等方面渐次推出更加开放便利的政策措施。为到新片区内从事商务、交流、访问等经贸活动的外籍人士提供更为便利的签证和停居留政策支持,如探索实施外籍人员配额管理制度,为新片区内注册企业急需的外籍人才提供更为精准、周到的服务。
从“便利”升级成“自由”
杨瑞:虽然临港新片区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地理上的扩张延伸,但在管理理念上有着质的飞跃。作为全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在2013年设立之初的试验理念是“便利”,即贸易便利、投资便利、融资便利,着力于政府的减政放权,促进自贸试验区内商业活动的便利化。但在《总体方案》中,试验理念已经从“便利”升级成了“自由”,即推动临港新片区内各要素流动的自由化,实现资金流动自由、货物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同时,临港新片区也担负着在制定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和政策,以及推动互联网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等与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密切相关的领域先行先试的任务,这些都是临港新片区相较上海自贸试验区各现有片区所担负的特殊使命。
殷骏:此前吸引外商的主要措施包括增加开放领域,即负面清单制度和最惠国待遇,这次新试行的制度与措施则主要包括:
一、探索试行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尊重市场主体民事权利,对申请人提交的相关材料(申请、申报文件)原则上仅实行形式审查。
二、允许境外知名仲裁及争议解决机构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登记并报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备案,在新片区内设立业务机构,就国际商事、海事、投资等领域发生的民商事争议开展仲裁业务,依法支持和切实保障中外当事人在仲裁前和仲裁中的财产保全、证据保全、行为保全等临时措施的申请和执行。
三、推出外国人在新片区内工作许可制度和人才签证制度。允许具有境外职业资格的金融、建筑、规划、设计等领域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经备案后,在新片区内提供相关专业领域的服务,其在境外的从业经历可视同国内从业经历。除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外,允许境外人士在新片区内申请参加我国相关职业资格考试。
放宽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外资准入
麦保罗:建立临港新片区是外商投资管理和城市规划的创新之举。虽然目前临港地区投资政策的具体细节有限,但是大家都预测政府会推出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其他的激励措施,以吸引各个行业的投资,包括电信、保险、证券、科研及技术服务、教育和医疗等行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临港被打造成了第二个香港。
外商非常密切地关注临港地区政策的落实情况,包括临港地区市场的开放程度、如何处理相关行业经营许可证的申请、税收优惠政策和税务管理的效率,以及有关吸引国内外顶尖人才的政策等。
在具体实施政策落实之前,对于外商来说,制定临港投资计划还为时过早。但是,我们的许多客户都在密切关注发展情况,尤其是对于科技、媒体和通信领域的客户,对于他们来说,他们非常期望看到电信行业和文化领域的市场开放。
杨瑞:7月30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正式实施。2019年新版自贸区负面清单的条目从上一版的45条减少至37条,缩减比例达到17.8%,进一步放宽农业、采矿业、制造业等行业的外资准入,并持续推进交通运输、电信服务、文化娱乐等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初衷就是做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因此相较2019年全国版负面清单,2019年新版自贸区负面清单额外取消了水产品捕捞、出版物印刷等领域对外资的限制,就这些领域在自贸试验区内进行对外开放的先行先试。这些开放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施行之前,对于在这些领域的外商投资而言,各自贸试验区相较全国其他地区具有无法比拟的先行先试优势。
中国当前着力构建的外商投资管理新体制的基石就是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上准入后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对市场主体进行统一管理的国民待遇原则。在新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下,各地区、各部门都不得在负面清单之外单独针对外商投资设置准入限制。目前相关部门都在积极清理现有法律法规中对于外商投资的特别限制,并将通过修订法律法规的方式尽快消除这些额外限制。
严格常态化风控及内控制度
杨瑞:如同在其他地区投资一样,外商在选择投资临港新片区前,首先要了解新片区的产业政策导向和已施行或将要施行的各项投资和贸易自由化措施,综合评估相关政策和措施对投资项目的影响。在投资前和投资过程中需要积极与临港新片区招商部门和相关政府机构保持密切沟通,确保对于投资临港新片区的各项优惠政策能够及时完整地落实到所投资的企业。在所投资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
殷骏:《总体方案》提出要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其中针对外商投资将进一步完善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行业管理、用户认证、行为审计等管理措施,在风险研判和防控中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实施严格监管、精准监管、有效监管。建立检验检疫、原产地、知识产权、国际公约、跨境资金等特殊领域的风险精准监测机制,实现全流程的风险实时监测和动态预警管理。
因此,外商进驻临港新片区之前须谨慎检验自身开展的业务是否会侵害我国国家安全、影响行业安全、市场管理等;在进驻后则须建立严格的常态化风控和内控制度,更需要在两大制度中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与安全,在降低外商投资领域特殊风险的同时也便于接受新片区监管部门的监测与管理。
具体政策落实尚需时间
麦保罗:新的负面清单减少了在中国自由贸易区内限制或者禁止外资准入的措施。外商对此持积极肯定态度,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也简化了部分外商投资业务有关的监管手续。外商期待未来无论是自贸区还是更广泛的区域会有进一步市场开放的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商务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放宽了外商投资政策,各个行业的监管机构仍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外商在获得特定行业经营许可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举例来说,上海自贸区的优惠政策允许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的、外商控股达到50%及以上的申请人,才可以申请经营应用商店业务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但是目前来看,还没有一家企业获得此许可证。政策的具体落实还需要一段时间。
杨瑞:目前在政策层面,《总体方案》确立了建立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等各项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的发展方向。但就各个发展方向的具体路径而言,还需要上海市政府会同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以及其他中央及地方各相关部门研究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细则,落实国务院总体方案中所确立的整体开发开放目标。
殷骏:首先,鉴于香港、新加坡等地的自贸区(港)早就开放此类业务并大量获益,我们可以借鉴以下的成熟经验:一是参考并借鉴新加坡的管理模式,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对于信用高的注册在自贸区的企业,保障其在临港新片区内逐步实现资金跨境自由流动;二是针对“对冲刚需公司”(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大宗货物期货交易的跨国企业)在期货市场上交易,建议根据订单量及实物量设定交易量上限,实现对其交易资金的总量监管;三是要求企业所有盈亏结算明细必须逐笔留存,年度财务审计时进行审核。审计结果直接影响企业的来期信用评级。
其次,可以试点新片区内人民币自由兑换,最终目标是逐步建立人民币区域性自由兑换的在岸市场,真正补齐上海最终成为世界级金融中心城市所尚欠缺的关键要素短板。
最后,建议经研究,在条件成熟时设立上证自贸板或上证自贸区指数,允许外资企业在上证直接上市,并配套以完善的合规体系,保障新设板的有序运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