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7日 星期四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上海速度”

“上海高度”

本文约8000字

预计阅读需要21分钟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2007年7月8日下午,天空飘起细细的雨丝。我开着车驶进洛桑奥林匹克体育场,跟拍刘翔赛前训练。

洛桑是他的福地。开练前,组委会举行一个挂牌仪式。刘翔把两块黑色大理石挂上看台,大理石上镌刻着他在此创造的历史:一块是2002年7月2日,13秒12打破沉寂二十四年的男子110米栏世界青年纪录。另一块是2006年7月12日,12秒88打破尘封十三年的世界纪录。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刘翔在洛桑赛场上

翔飞人被誉为“上海速度”,成为上海这座中国最大城市的形象代言人。

上海的另一形象代言人是被称作“上海高度”的姚明。身高2米26的他,不是中国第一个去NBA打球的,却是中国进入奈史密斯篮球名人纪念堂的第一人。

2002年,他以状元秀被NBA休斯敦火箭队选中,披上11号战袍。在这个世界第一篮球大国里,征战NBA 8个赛季;8次入选NBA全明星首发,5次入选年度最佳阵容。

2016年北京时间9月10日,美国普林菲尔德,姚明等10人举行入堂仪式。仪式前,姚明穿上名人堂全新官方服饰橙色西装;他感慨道:

“我知道在名人堂仪式上,人们更关注奥尼尔说了什么,艾弗森说了什么;但更应倾听其他篮球从业人员的声音,教练、裁判甚至是媒体,名人堂不光是场上的贡献。”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姚明入选NBA名人堂

其实,“上海速度”“上海高度”早被瞩目。2004年,走过108年的奥运会回故乡雅典;姚明和刘翔分别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幕式和闭幕式旗手;两旗手出一地,实属罕见。

“上海速度”“上海高度”,只不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年来,上海千万体育健儿在竞技体育广阔天地里勇争第一的一个靓丽侧面。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高勤飞 勤高飞 高高飞

谁是上海打破世界纪录的第一人?

二十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如约走进曲阳新村高勤飞的家;那年,他刚满花甲。他就是上海打破世界纪录第一人:在1960年9月20日,以2小时05分打破发动机模型直升机飞行留空时间的世界纪录。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高勤飞

近代航空模型运动是个舶来品,1913年传入上海(上海人叫“航模”)。传入者是商务印书馆的《东方杂志》,其所刊的《飞艇雏形制造法》介绍了欧美航模和模型飞机知识。到1930年代,上海有了航模商店,爱好者能按图索骥制作了。1946 年8月,上海举办第一届航空模型赛;虹桥机场上空飞翔7种类型234架模型。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7年1月20日诞生了“双黄蛋”:上海市航空模型协会和上海市航空模型俱乐部。翌年11月,为备战全运会,市航空模型集训队成立;中学时迷上航模的高勤飞入选。在他的印象里,“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全部扑在制作上,从每一个小零件做起,整个东西都要靠自己做出来。”

训练在宝山丁家桥机场,一早坐吉普车过去。风大时,航模机可滑三公里;要奔过去拾回来。如掉下摔坏了,当天就要修好,第二天再飞。高勤飞说:“通过这样的实践,我将机翼的翼型改进了。”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高勤飞试飞航模

航模水平既取决于运动员的体力和操纵技巧,又与模型器材和制作工艺相关。那时的器材和工艺简单,靠手工,用刀锯,材料多为竹、桐、松木和铝皮、铜丝和快干胶等;工艺为构架结构辅以部分蒙板。

在建国10周年前夕的9月13日,第一届全运会在首都开幕。共设36个比赛项目和6个表演项目。上海航模选手获得1枚金牌,为高勤飞的F1C活塞式发动机自由飞模型飞机全国冠军。

国际航空联合会规定: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代号第一位英文字母F表示国际级;第二位数字1表示竞时项目;第三位英文字母代表各大项中的小项。

在竞时项目中,C表示发动机自由飞模型飞机;

在线操纵项目中,C表示小组竞速;

在遥控项目中,C表示直升机。

全运会夺冠,悄然拉开高勤飞冲击世界冠军的序幕。1960年,国家航模队成立;高勤飞成为一员。3月,国家体委航空司下令挑战世界纪录。通过一个多月的资料收集和细致论证,选定主攻项目为活塞式发动机模型直升机留空时间。

“当时的世界纪录属于苏联运动员,他是45分钟。”高勤飞记得清楚。他分析关键在发动机供油系统,果然是纲举目张。

《上海体育志》记载:“1960年9月20日,高勤飞在北京以2小时05分的成绩打破13号项目活塞式模型直升机留空时间的世界纪录,成为上海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

新纪录得到国际航空联合会批准。陆钟毅还记得,市体委主任在大会上夸高勤飞有个好名字:高勤飞。勤高飞。高高飞。

高勤飞回沪后,毫无保留地指导上海队做与他一样的飞机。当年12月24日,张家鼎打破高勤飞创造的世界纪录。25日,戚德星、陶德荣、俞宜震打破橡筋动力升模型飞机世界纪录。俞宜震说:“从这以后,航模运动员获世界冠军越来越多。”

削抽 削抽 有苗头

儿时弄堂里流传的民谣,勾勒出上海乒乓球运动深入民间的生动画面。

削抽削抽有苗头。

老头子抽老太婆削,

老头子老太婆打乒乓。

今朝天气暖洋洋,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上海一直被视为中国乒乓球运动发源地。

“光绪三十年(1904),上海河南路昭通路合记文具店,从日本进口了乒乓球器材在店内销售,店主王某组织示范表演以吸引顾客。” (《上海体育志》)

1918年,上海中华乒乓球联合会成立。上海有记载的最早乒乓球赛在1923年,参赛各方为交大、圣约翰、日本青年会和上海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翌年,举办上海市第一届乒乓球团体锦标赛。1925年,举办首次国际赛。到1930年,参加第九届远东运动会的中华乒乓球队,都是上海选手。五年后,上海发起成立中华全国乒乓球协进会和举行首届全国乒乓球团体锦标赛。1936年,上海出版《乒乓世界》,成为中国第一份单项运动杂志。

1952年,新中国举行第一次全国乒乓球比赛,华东区仍是上海选手唱主角。翌年,杨开运、王传耀、孙梅英成为我国最早参加世界乒乓大赛的运动员,在第20届世乒赛上一展风采。1958年,市乒乓球队成立;第二年,徐寅生、李富荣、杨瑞华、张燮林和薛伟初夺得一运会男团冠军。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乒乓国手孙梅英

那年,喜讯传来:中国将第一次举办国际体育大赛——第26届世乒赛。国际乒联是新中国参加的第一个国际体育组织 (1953年)。那年在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富荣家采访,他感慨道:

“因为我们只有这个项目行,其他项目还都不行,这个也是很巧。所以,从这一点来讲,全国人民对乒乓球这个项目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为备战第26届世乒赛,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要从全国选调精兵强将。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徐寅生回忆:

“先从全国青少年比赛和第一届全运会中,选出170多名运动员。经过三次比赛,又选出108名运动员,组成国家集训队。”

在京集训的108人被称“一百零八将”:男选手62 名,上海最多,有徐寅生、李富荣和张燮林等11名;女队员46名,上海有邱钟惠、林慧卿和郑敏之等7名。在领队5人中,上海的矫孟山是我朋友;相识时已转做杂志编辑。另有教练员9人,其中2个上海人,一位是我采访过的梁友能。从领队、教练到运动员,上海人居第一。前中国乒协副主席姚振绪告诉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乒乓球国家队全是讲上海闲话呃。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1961年,荣获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男子队。

左起:庄则栋、王传耀、容国团、李富荣、徐寅生

第26届世乒赛开打于1961年,中国队男团夺冠的5名队员里,就有徐寅生、李富荣、王传耀3个上海人。当时,国际乒联公布的前8名世界优秀选手中,上海男人占半壁江山:李富荣、徐寅生、张燮林、杨瑞华,孙梅英排女子第六。

至1965年第28届世乒赛,徐寅生、李富荣已三次夺得男团世界冠军,张燮林两次夺得团体冠军。获该届女团冠军中国队4名队员中,上海有三:林慧卿、郑敏之、李赫男。同年,国际乒联公布世界优秀选手名单是男子19人,中国9人中上海占4人:李富荣、张燮林、徐寅生、余长春。女子18人,中国6人里上海占一半:孙梅英、林慧卿、李赫男。

乒乓in上海

1918年

上海中华乒乓球联合会成立

1923年

上海出现最早的有记载的乒乓球赛










1924年

上海市第一届乒乓球团体锦标赛举办

1925年

上海举办首次乒乓国际比赛

1930年

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举办,乒乓球队员均为上海选手。

1935年

上海发起成立中华全国乒乓球协进会和举行首届全国乒乓球团体锦标赛。

1936年

上海出版《乒乓世界》,成为中国第一份单项运动杂志。

1952年

新中国举行第一次全国乒乓球比赛,华东区仍是上海选手唱主角。

1958年

上海市体委组成市乒乓球专业队


同年,喜讯传来:中国将第一次举办国际体育大赛——第26届世乒赛。

1961~1965年

上海部分乒乓选手屡获大奖

改革开放以来

上海乒乓球竞赛、乒乓球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弘扬者还在不断涌现……

上海选手名列世界前茅,徐寅生是其中的代表。他1977年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后为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1979年任中国乒协主席,1995年至1999年任国际乒联主席;推动乒乓球进入奥运会及40mm大球取代38mm小球等。放弃连任后,成为国际乒联首位终身名誉主席。

“由于上海乒乓球成绩突出,向国家输送的人才众多,因此,上海被誉为‘乒乓球运动的摇篮’。”(《上海体育志》)

仅一所巨鹿路第一小学,柯元炘老师就培养出了第33届世乒赛男团和男双冠军获得者陆元盛,第38、39届世乒赛女团冠军及第39届世乒赛女单冠军何智丽;还有世界冠军黄锡萍、仇晨燕、井浚泓、唐薇依和冯哲。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1964年,巨鹿路第一小学的女生在街边打乒乓球

自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第35届世乒赛以来,上海女选手出挑要数属虎的曹燕华,共获世界冠军7次:其中,第35至第37届3次连获世乒赛女团冠军,第37、38届连夺女单冠军,获女双 (36届)和混双冠军 (38届)各1次。男选手中的佼佼者为现任中国乒协副主席王励勤,共获世界冠军11次:其中,4次连获男团冠军(46至49届),3赢男单冠军(46、48、49届),连夺男双(46、47届)和混双冠军(48、49届)。他说:

“我们这代运动员是上海乒乓球竞赛、乒乓球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弘扬者。”

狂飙为我从天落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上海在乒乓球等传统强项外,又实现了田径、水上项目等方面的突破。

夺标的狂飙,始于田径。

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开埠后,近代田径传入上海。1890年(光绪十六年),圣约翰书院举办中国最早田径赛。1910年(清宣统二年),圣约翰获民国第一届全运会田径赛学校组冠军,写下上海选手最早的田径全国第一。至1949年10月前,24项全国田径纪录中有10项出自上海。1936年出征第11届奥运会的24名上海籍选手中,就有田径选手李森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田径运动员李森

上海田径再夺眼球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朱建华的凌空一跃被称为中国跳高的第三次腾飞;首次为1957年的郑凤荣,第二次是1970年的倪志钦

其实朱建华1982年就崭露头角,在第9届亚运会跳过的2.33米居当年世界第一。在1983年6月至1984年6月这一年间,他三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将横杆从2.35米升至2.37米。1983年6月11日,以2.37米一破世界纪录。9月22日,以2.38米二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

“《人民日报》为此特发短评《一花开而知春》,《体育报》发表了题为《朱建华在向我们挑战》的社论。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国际田联主席相继发来贺电,国际各大通讯社纷纷发表评论,誉之为‘亚洲飞人’。”(《上海体育志》)

狂飙不停。

1984年6月10日的德国埃伯斯坦跳高国际赛,朱建华以2.39米三破世界纪录;这也是中国田径运动员在异国创造的第一个世界纪录。9月,在第23届奥运会以2.31米获铜牌,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奥运田径奖牌获得者。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朱建华破2.39米跳高世界纪录

跳高的辉煌,只不过是老鼠拉木楔——大头在后头;掀起高潮的是游泳、跳水这两项水上项目。

先说游泳。1949年前的上海游泳成绩,一直落后于港粤等地。翻身在1959年的一运会,上海获5个单项、2项接力金牌及团体冠军。夺金选手为周咏琪、林嘉凤、戴丽华、郑玮、陈海青、柳玉森和陈运鹏。到1960年代,刷新纪录有了上海人:乔元以5分26秒9创400米个人混合泳全国纪录(1962年),陆美中分别以1分16秒7和2分59秒破100米和200米蝶泳全国纪录(1964年)。到1984年,沈坚强成为当时全运会史上夺牌最多的选手,破4项全国纪录(获7金)。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泳坛名将沈坚强

零的突破在1988年,杨文意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国际游泳大赛中破世界纪录的选手;第3届游泳亚锦赛又以24秒98破5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

两年后的 1990年第11届亚运会,上海选手称霸:庄泳破3次亚洲纪录和6次亚运纪录,杨文意破6次亚运纪录,沈坚强破4×100米自由泳接力亚洲纪录和4次亚运纪录,谢军破4×100米自由泳接力亚洲纪录和2次亚运纪录。

游泳池里,皇冠接连打破:1991年,庄泳为中国首夺50米自由泳世界冠军。1992年,又以54秒64破100米自由泳奥运纪录。杨文意也以24秒79的成绩打破自己保持的女子5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此外,庄泳、杨文意、乐靖宜破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世界纪录。1994年,乐靖宜破女子50米、1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她说:

“那个时候的中国游泳,我认为是崛起的一个起点。”

1996年,蒋丞稷成为中国男子游泳第一人,创造了中国和亚洲奥运男子自由泳和蝶泳最佳成绩。我到太仓路186号石库门蒋家采访,不大的亭子间,北墙有道斜长裂缝。屋内仅一桌一床一沙发就让人转不过来,沙发是1.91米的蒋丞稷回家的睡床。新房刚分,在田林东路。蒋丞稷说:

“这一辈子,能够代表上海是老天眷顾了我,给予了我很大的荣誉。”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蒋丞稷

再观跳水。上海选手只在1952年全国第一次跳水比赛中获男子跳板第一,1960年代只有王人智在二运会获跳台冠军。到1970年代有了起色,尤建莉1976至1978年连夺跳板和跳台冠军,史美琴在四运会夺女子跳板冠军并在1980年马蒂尼国际邀请赛及1981年第2届世界杯跳水赛夺魁。1980年代是我国跳水跻身世界四强之际,但上海尖子不多。至1991年,王毅杰在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上获1米跳板冠军。

横空出世的是吴敏霞。2016年北京时间8月8日,里约玛利亚·林克水上公园。吴敏霞/施廷懋以总分345.60分夺女双三米板金牌,这是吴敏霞个人第五枚奥运金牌,不仅与邹凯并列中国奥运夺金最多运动员,并使自己的奥运奖牌达7枚(5金1银1铜),创造了中国奥运史纪录:第一位奥运三米跳板四连冠、获奥运金牌最多的中国女运动员、中国夺奥运奖牌第一人。她感到欣慰:

“属于完美谢幕,也是实现了自己说要跳里约的梦想。我也成功地站上最高领奖台。”

当晚,家乡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为她亮灯祝福。1991年,6岁的吴敏霞从龙华路走进少体校跳水。二十五年来,多少次跳板上升腾,入碧波绽放。从2001年福冈世锦赛赢得三米板双人冠军到里约奥运,在长达16个赛季里始终保持超一流世界水平。身上条条胶布,书写着坚强和信念的力量;一池碧波,永存一个不朽的传奇。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吴敏霞

勇争第一的上海选手为祖国赢得光荣,尤其是实现零的突破;就说徐莉佳钟天使

早在19世纪下半叶,运动帆船已现黄浦江,上海人叫“白相船”。夺上海帆船全国第一金是胡定海,在芬兰人型项目;于上海帆船队成立的1982年。为上海夺得帆船世界冠军,则是10岁开始练OP级帆船的徐莉佳。

她在2001、2002年连获帆船世锦赛OP级帆船女子冠军。2005年,伤愈复出改女子雷迪尔级;在世界帆船帆板激光级锦标赛上,以总成绩42分提前一轮夺女子组冠军。2008年,夺北京奥运会帆船激光镭迪尔级铜牌,实现奥运帆船项目中国奖牌零突破 。2012年北京时间8月6日,在伦敦奥运会一路领先的她,以30分19秒率先抵达,夺得中国雷迪尔级首金。她成为伦敦奥运闭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为上海第一个获此荣誉的女性。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站在领奖台上的徐莉佳

在钟天使出生的八十九年前,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的法租界张家花园诞生了上海首座自行车赛车场。上海自行车第一冠出自1959年,翁维松、黄明兴、张桂馥、王成林获一运会100公里男团冠军。至上世纪80年代,上海在保持公路自行车优势同时,在赛车场项目获得突破:不仅吕玉娥屡夺全国赛车场比赛和全运会冠军,邬伟培六运会获1000米计时赛冠军、破4公里团体赛全国纪录,并以2小时4分55秒58破100公里团体计时赛亚洲纪录。

狂飙从天落,皆为钟天使。2014年9月20日,钟天使/宫金杰以43.774秒绝对优势,在仁川亚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夺金。再次夺金是在2015年世界场地自行车锦标赛女子团体竞速赛,并创造32秒034新世界纪录。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钟天使(右)与宫金杰

大放异彩在2016年。钟天使摘金场地自行车世锦赛女子个人争先赛,填补了中国的空白。教练本努瓦·梵杜说:

“世锦赛冠军是多少自行车运动员的梦想,虽然不能说拿到了世锦赛冠军就一定能拿到奥运会金牌,但二者是有联系的。”

果不出其然。北京时间2016年8月13日,头戴花木兰脸谱头盔的钟天使,走上里约奥运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场;搭档宫金杰的头盔是中国另一著名巾帼英雄穆桂英。在半决赛中,她们已经以31秒928刷新世界纪录。枪响后,第一圈就领先,最终以32秒107夺冠。为中国赢得第一枚自行车金牌。被大家叫作“拼命三娘”的钟天使说:

“其实我现在心情挺平静的,因为可能等待越久越渴望的东西,你得到的时候反而更平静了。”

阿拉呃三大球

人称足、篮、排球为“三大球”,其成绩向来被看作竞技体育水平高低的指标。

足球进沪在19世纪60年代的清同治年间。1924年,哥伦比亚大学硕士、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总干事沈嗣良成立第一个国人的足球组织——上海中华足球联合会,并主办第一个中国人主办的足球联赛——上海中华足球联赛,提高了华人球队水平,促进了上海的足球发展。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沈嗣良

首尝幸福的滋味是在1961、1962年,上海连夺两届全国甲级联赛冠军。在1962年《体育报》评出的22名优秀足球运动员里,一半是上海人。之后,虽在1983年五运会夺冠,但与全国甲级联赛和全国足协杯冠军无缘。

上海“三大球”先翻身的是足球。1995年11月5日,徐根宝率上海申花2:1击败济南泰山队,提前两轮夺得全国足球甲A联赛冠军,告别三十三年与冠军无缘的情形。2018年11月12日,74岁的徐根宝现身上海上港庆功会,全场掌声雷动。球队提前一轮夺得2018赛季中超联赛冠军,这是上海第一个中超冠军,也是时隔二十三年后再次登顶中国足球顶级联赛。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1995年上海申花夺冠

在上海的“三大球”里,排球“一只鼎”。男排自职业联赛开展的1996年至2019年,共夺全国冠军15次,并多次争得全国锦标赛和大奖赛冠军。女排巾帼不让须眉,从1996到2001年,五夺全国女排联赛冠军。

同样“乓乓响”的是上海女足。在1996年争得奥运女足亚军的队伍里,就有孙雯、谢慧琳、水庆霞三个上海人,孙雯还在决赛中射入一球。上海女足在2000年创造历史,夺得全国联赛、锦标赛、超级联赛和超霸赛四项冠军,为我国目前唯一“大满贯”球队。二十多年来,获得全国冠军44个。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赛场上的孙雯

篮球在上海落下第一只脚是在上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参加民国4至6届全运会的上海篮球队员全是大学生,中国参加第11届奥运会篮球队的4名上海球员是暨南大学王南珍、蔡演雄、尹贵仁和沪江大学的冯念华。入选第14届奥运会中国篮球队中的上海人是华联队的李震中、包松圆、吴成章及大公队的蔡文华和蔡忠强。

上海女篮真是不让须眉。1925年,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诞生中国首支女篮。以两江队为主的中华队,连夺四届上海万国篮球赛冠军。1931年,两江女篮赴日,这也是中国女篮首次出访;队员向大威是著名歌唱艺术家李谷一的母亲。在日本,两江女篮十战九胜。四年后赴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亚和越南等地,40场中的12场与男队交锋,胜6场;与女队28战无一败绩。据统计,上海男篮参加民国七届全运会只夺冠一次,女队则四届夺三金。

2002年,率上海男篮连续三年杀入CBA总决赛的李秋平,终于撼动了六连冠的八一队,斩获2001-2002赛季CBA总冠军。我第一次采访李指导在1996年的东莞,他在那个赛季带领上海队打入甲A。他让球队先回去休息,一人在更衣室等我们拍完其他镜头。采访完,一起坐大巴,与其他球队回驻地。下车时,我发现裤子湿了,原来沾光坐在旁边王治郅的一身汗。

夺标:争创第一的上海体育

2002年上海男篮夺冠

从1949年到今天,七十年过去,夺标的足迹化为前行的财富。到202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上海的竞技体育将贡献新的高度、新的速度。

一颗夺标的心,永远在路上。

杂志编辑:徐 烜

新媒体编辑:秘 薇

排版:王冰倩

本刊稿件均为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档案春秋”微信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部分未署名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

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使用不当情况

请相关权利人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

聚焦城市记忆、留存城市发展、传承城市历史。我们架起档案为民服务的桥梁,讲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滋养下生生不息的上海故事。这里是上海市档案局(馆)政务微信平台。

上一篇新闻

李戍:业无界,心无涯 | 全球50强高管的6次创业传奇

下一篇新闻

潮阳和平葱饼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