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惠东“小土豆”成“致富薯” 去年总产值7.82亿元

惠东“小土豆”成“致富薯” 去年总产值7.82亿元

惠东“小土豆”成“致富薯” 去年总产值7.82亿元

泥土翻动,一颗颗金黄圆润的土豆跳出来,惠东县铁涌镇石桥村村民张佛珍笑了。今年土豆亩产约增加200斤,田头平均售价3.4元/公斤,创近几年新高。仅马铃薯一项,惠东全县约2万户种植户户均收入3.91万元。

400年前传入中国的洋芋,曾是“救命薯”“温饱薯”;上世纪60年代引进惠东种植的马铃薯,成了“致富薯”“小康薯”。如今,冬种马铃薯已发展成为惠东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民生产业。今年4月30日,根据农业农村部第290号公告,“惠东马铃薯”获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借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造惠州粤港澳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的契机,惠东不断推进马铃薯种植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以及新空间的“四新”产业布局,继续擦亮“中国冬种马铃薯之乡”这块金牌,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让“致富薯”走向大世界。

效益

去年总产量23万吨 总产值7.82亿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铁涌镇石桥村村民张佛珍种植的马铃薯田收成推迟了一些,但产量和收购价格并没有让他失望。

去年,张佛珍参加了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的试验田项目,并得到了专家的技术指导。更加优良的马铃薯新品种以及技术的革新,让张佛珍今年的马铃薯收成不错,亩产量都有5000斤以上。今年突发的疫情曾让他忧心忡忡,担心滞销更担心收购价格过低。然而,当春收工作恢复后,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畅通了销售渠道,也稳定了市场价格,他的担心就烟消云散了。

张佛珍是土生土长的石桥村民,从村口进去,他家的两层半洋房特别显眼。在当地,他是较早种植马铃薯的村民,17口人的幸福大家庭就是靠种马铃薯维系的。年逾六旬,张佛珍依然干劲十足。在石桥村,约有九成村民种植马铃薯。因村民建房买车的钱绝大多数来自种植马铃薯,当地人便把村里的洋房称为“马铃薯房”,把小轿车称为“马铃薯车”。

冬种马铃薯产业自上世纪60年代引进惠东县,得益于适宜的气候、上市时间与其他马铃薯错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等利好因素,马铃薯种植业迅速发展壮大,种植区域已从平海镇扩大至全县,涌现出了铁涌、平海和稔山3个冬种马铃薯专业镇,成为“中国冬种马铃薯之乡”。

2019年全县种植马铃薯(2020年春收马铃薯)9.2万亩,总产量23万吨,总产值7.82亿元;平均亩产5000斤,亩产值达到8500多元,亩产效益为水稻的8倍以上。马铃薯种植户约2万户,户均收入3.91万元。

同时,冬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包装印刷业、运输业、餐饮业、电商业等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让惠东农村沿着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道路阔步前进。

布局

新模式

从“稻—稻—薯”优化为“鲜食玉米—稻—薯”

4月初,忙完马铃薯春收工作后,张佛珍又开始忙着甜玉米的定植工作,不到3个月,将长出香甜的鲜食玉米。随即,播种中晚稻,国庆节后将收获金黄的稻谷。然后,这块土地将再次成为马铃薯的“舞台”。

如此轮种,一年三茬,茬茬都是满地“黄金”。这种轮种正是惠东县马铃薯产业种植新模式的一种有效探索。

此前,惠东已形成“稻—稻—薯”三熟制耕作模式,即早稻收获后种植晚稻,晚稻采收后冬种马铃薯。其一方面实现了改善土壤结构、抑制病害,达到绿色化生产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让当地农田利用率极大提高,种植户亩产收益最大化。

然而,在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人员也发现了该模式的一些缺陷,如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下,三级作物茬口衔接不畅,土壤水体污染等。为提高稻田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2015年,国家农业农村部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课题在惠东落地,科研工作者着手开展“薯稻三熟制耕地种植体系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去年6月,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室在惠东县铁涌镇油麻地村验收示范“鲜食玉米—中晚稻—冬种马铃薯”三熟高效轮作模式的阶段性成果。专家们为试验田里的“粤甜28号”玉米进行测产验收,该品种玉米有高产、优质、抗逆等特性,亩产可达到1494.60公斤。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在铁涌镇建立的这种三熟高效种植模式,以经济作物效益高、生育期短的“鲜食玉米”替代传统的种植模式中的早稻,缩短了种植时间,解决了广东省传统的“稻—稻—薯”种植模式存在的茬口衔接不畅、经济效益低等问题。接下来,惠东县计划将目前的马铃薯产业“稻—稻—薯”种植模式优化为“鲜食玉米—水稻—马铃薯”种植新模式。

目前,惠东县正在创建马铃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据介绍,该产业园建成后,力争到2021年,辐射带动惠东全县马铃薯产业种植规模达到15万亩以上,带动农户26000户以上,农户年均收入高于惠东全县平均水平20%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惠东县将通过统筹推进“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新空间”的产业布局,其中新模式就是“鲜食玉米—水稻—马铃薯”。通过这“四新”产业布局,推动冬种马铃薯产业优化升级,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形成长效稳定的增收途径。

新品种

尝试引种彩色、加工型马铃薯

2.5斤、2.9斤……一个个新的数字不断出现,刷新了惠东县冬种马铃薯单薯的最大重量纪录。

2017年3月,惠东成功承办了中国(惠州)首届马铃薯旅游文化节,国内外马铃薯专家亲临指导惠东冬种马铃薯发展,也充分展示了惠东县冬种马铃薯多年的发展成果。同时,通过冬种马铃薯文化节,使得惠东初步走出了一条以特色农业产品为依托、以举办文化节活动为平台,继而带动惠东冬种马铃薯和山海旅游文化共同发展的道路。

马铃薯走出了农产品的范畴,走进了文化领域。而这一切的发生,与惠东不断尝试引进和种植马铃薯新品种密切相关。

惠东县冬季气候温润,最适合优质和市场竞争力强的早熟鲜食型马铃薯品种。自上世纪60年代初期引进,已经经过了60年的历程,惠东马铃薯品种不断试验和优化。目前,惠东县主要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为费乌瑞它(Favorita)系列品种(包括费乌瑞它、粤引85-38、鲁引1号、津引8号、荷兰15号等)。

费乌瑞它(Favorita)系列品种,品种早熟,结薯集中,薯块膨大,长椭圆形适中,适于鲜食且食味品质极好,口感爽滑、味道清澈,是适合出口的优质菜用薯。实际上,惠东的马铃薯八成以上在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批发市场、大型超市销售。走向世界的马铃薯,成为村民致富的“金蛋蛋”。

近年来,惠东更是加快了推广更加优良新品种的脚步。通过推广良种化种植,提升经济效益。经过反复试验,惠东县拟推广种植产量较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陇薯七号”;同时尝试引进彩色和加工型马铃薯小规模种植,丰富鲜薯品种结构。在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技术支撑下,仅2019年在铁涌镇就开展了70多个新品种的试验。目前,试验已获收获,初步筛选了一批优良品种。筛选的马铃薯新品种将带领农户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新技术

与科研院校科技合作引导绿色种植

今年惠东马铃薯亩产量都有5000斤以上,与去年相比,亩产约增加200斤,再加上售价创近几年新高,农户增产增收乐开怀。这背后,除了天气条件和市场规律等外在因素外,也得益于近年来该县农业农村部门及省内外科研专家对马铃薯种植技术的不断完善、科技利用率显著提高、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速。

近年来,惠东县致力于抓质量,科技兴薯,推进马铃薯产业新技术。惠东县委、县政府参照国际国内行业标准制订了《惠东县马铃薯综合技术标准》,建立了1万亩冬种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区和5万亩冬种马铃薯“三品”生产基地。

同时,惠东县加强与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科技合作,重点推广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团队研究和集成的冬种马铃薯“121”节本增效配套栽培技术,即以健康种薯为核心,推广水肥一体化肥水管理策略和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策略,以小型机械为重点,推广农机农艺融合的机械化管理技术。并以“单薯最重、亩产量最高、种植面积最大”为擂台连续三年开展马铃薯高产竞赛活动,实现单薯最重为1.8公斤,亩产最高为4346.3公斤。

2018年,在惠东县设立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马铃薯专家工作站”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示范合作基地”,为该县冬种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惠东县近年来致力提升马铃薯种植全流程机械化程度,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加强农户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培训,引导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绿色种植。

同时,惠东将加快惠东县马铃薯产业园建设。近期将重点推进现代化马铃薯精深加工中心、马铃薯仓储物流中心、“双创”孵化及电商平台等项目建设,提升马铃薯深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

新空间

探索种植区域从沿海扩大到沿江

惠东冬种马铃薯始于平海镇,因当地气候温润适宜,上市时间和其他马铃薯上市时间错开、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等利好因素,就此拉开了惠东县冬种马铃薯的大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本只是平海镇的一个普通农产品,现在已经成惠东县的明星产品,并形成了燎原之势。过去冬种马铃薯一直以惠东沿海乡镇为主,如今在优良品种和技术革新的基础上,惠东县针对不同生长环境优化种植方式方法,探索从该县沿海地区扩大到沿江地区,扩大冬种马铃薯种植面积。

同时,惠东县提出了打造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食品生产和供应基地的发展思路,把发展马铃薯等特色效益农业作为“三农”工作的突破口、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组织实施“全县建立15万亩冬种马铃薯优势产业带”规划,努力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惠东马铃薯产业园。目前,惠东全县上下已经形成了“抓冬种马铃薯就是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抓现代农业产业和农民增收”的共识,有力促进了该产业发展,形成了以铁涌、平海、稔山为主的马铃薯生产基地。

2019年,全县马铃薯种植户约2万户,户均收入3.91万元(平均亩产5000斤,田头收购价1.30元/斤至2.20元/斤,亩产值平均<按1.70元/斤计>约8500元,扣除每亩成本约2600元<含种薯款、肥料款、农药款、请人起垄培土机耕款等>,每亩可赚约5900元)。惠东马铃薯荣膺“广东人民最喜爱的土特产”称号,“要把小土豆办成大产业”的殷切期望正在惠东这片沃土上逐步变成现实。今年4月,“惠东马铃薯”也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惠东这颗“金豆豆”拥有更广阔空间,并引领越来越多农户走上致富之路。

保障

从资金和税收等多方面扶持壮大马铃薯产业

在持续推进“四新”产业布局的同时,惠东把发展马铃薯产业纳入特色农业和产业化发展规划中,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马铃薯向“生产基地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国际化”方向发展。

惠东出台了《关于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从资金、税收、自营出口、贷款贴息、种薯经营、电商等方面,倾斜支持马铃薯产业发展。

为加大力度扶持马铃薯生产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做大做强,成立了惠东县马铃薯协会,培育发展马铃薯产业相关农业龙头企业14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县级龙头企业6家;拥有马铃薯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4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

有了影响就要有自己的品牌,惠东县近年来注重打造马铃薯品牌,注册了“九华”“平海”“奕达康绿宝”“奕强”等冬种马铃薯品牌。各产业化组织通过“公司+基地(网点)+农户”“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充分发挥资金、市场和科技优势,有效解决了马铃薯的生产和销售问题,带动冬种马铃薯生产快速发展。如今,冬种马铃薯已成为惠东县尤其是沿海镇农民增收和产业振兴的主导产业,成为惠东现代农业发展的火车头,未来惠东“金蛋蛋”的光芒将会越来越亮。

来源:惠州日报

图/文:记者香金群 蔡伟健 赖金朗 香金群 洪鹊儿 通讯员罗永茂

上一篇新闻

菜吧:隐藏在摩天大楼里的无人农场,可以种菜和养鱼

下一篇新闻

欧美“禁止”中国种水稻 从气候变暖看农业发展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