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9日 星期六

这个95后,让98.2%的韩国年轻人感到绝望


这个95后,让98.2%的韩国年轻人感到绝望

这个95后,让98.2%的韩国年轻人感到绝望

朴成玟 图源:朴成玟的脸书

如果你关心韩国新闻,那最近一定注意到了这个长相甜美,甚至还带有一点婴儿肥的95后女孩——出生于1996年的朴成玟。

她之所以一炮而红,主要是因为韩国总统文在寅于六月将其提拔为了青瓦台青年秘书。

青年秘书是一个新兴岗位,当前执政的共同民主党想通过它与韩国年轻人建立更多联系,以赢得“未来栋梁之材”的选票。

“年轻女性”“政府要职”“走进年轻人”,这么多政治正确的标签集合在一起,怎么也能将吆喝赚得盆满钵满了吧。正当共同民主党高层心满意得准备接受社会舆论褒奖时,却发现情况完全与设想背道而驰。

倒也不全是骂声,但多数年轻人对这一安排感到愤怒和不公。

原来,虽然是新岗位,但从与其平级的青瓦台政务秘书和青瓦台教育秘书来看,青年秘书也处在公务系统中的金字塔尖,是一般人花费几十年也不一定能坐到的位置。

这样一看,我们就多少可以理解年轻人口中的“不公感”了。

这个95后,让98.2%的韩国年轻人感到绝望

朴成玟 图源:《Korea JoongAng Daily》

舆论正旺,在角落默默观察的社会学家却将焦点放在了另一个维度——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年轻人感到愤怒。

朴成玟事件之所以在韩国年轻群体中掀起舆论爆炸,说到底,还是因为选择报考公务员的青年越来越多,且录取率越来越低。根据报告,以2016年为例,他们的公考录取比例仅为1.8%,而同一年中国公务员考试录取比例是3%。即便被录取,往上爬也变得越来越难。

所以说,朴成玟风波背后不仅仅单纯是公平问题,更反映了新一代韩国年轻人在就业观上的变化以及整个国家的变革。


“努力不一定有回报”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此次风波的两个核心:朴成玟其人以及她所处的职位。

1996年出生的朴成玟算是不折不扣的学霸,目前在韩国数一数二的高丽大学攻读韩国语言及文学。为做好青年秘书一职,她打算向学校请个“长假”,专心为青瓦台办事。

这个95后,让98.2%的韩国年轻人感到绝望

朴成玟的脸书背景图,是全球最年轻领导人——芬兰总理马林(右二)的照片 图源:网络

学霸之所以被称为学霸,主要是因为能做到学业、事业两不误。早在2018年,朴成玟就加入了共同民主党大学生委员会,凭借着对政治的热爱,次年就成为龙仁市青年政治委员会的主席之一。

2019年,时任共同民主党党首,初次决定采取公开比赛的形式应聘党内青年发言人一职。看到机会,朴成玟毫不犹豫决定加入竞争。最终,她成功当选了该党唯二的青年发言人之一。

由于工作出色,2020年,朴成玟更是直接进入了该党的最高决策机构——最高委员会,成为有史以来共同民主党最年轻的委员会成员。

这种党内晋升速度,总统文在寅看了恐怕都只能感叹后生可畏了吧。

这个95后,让98.2%的韩国年轻人感到绝望

说完这个人,再说说青瓦台青年秘书这个职位。首先,我们需要简单了解一下韩国的公务员系统。

韩国的公务员大体可以分为“政务级公务员”和“一般级公务员”两类:

“政务级公务员”是相当于中国副部长及其以上的官员,比如总统、总理、副总理等。他们有些是一步步从“一般级公务员”爬上来的,有些则是由民选产生。总之,“政务级公务员”是金字塔尖上的那个点,与大多数人都无关。

与大多数人有关的是“一般级公务员”。这套系统总共分为9级,其中,9级最低,1级最高。一般级公务员的晋升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上一级别是否有职位空缺;二是看个人在本级公务员中的排名。

虽说没有明文规定,但资历和任职年限在公务员系统中十分重要。

通常,从9级升到8级需要两三年,从8级升到7级需要三五年,从7级升到6级则需要至少八年,总的来说,新人从9级到6级一般要花20年,早就从青年熬成了中年。

而这次为迎合年轻群体设立的青年秘书一职,虽说“作秀”成分更大,但在一般级公务系统中却明明白白属于最高的第1级。

这个95后,让98.2%的韩国年轻人感到绝望

韩国公务员考试培训班 图源:路透社

在公考录取比例经常比中国还小的韩国,焦急备考的年轻人、正在层级金字塔中艰难攀爬的“社畜”,看到一个96年的“小屁孩”居然弯道超车,坐上了自己大概率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位子,难免觉得自己的努力遭到了“蔑视”。

在之前的世界观里,他们一直相信只要刻苦就能考上公务员,只要肯熬就能一步步顺着梯子往高处爬,但朴成玟的出现似乎打破了“努力就有回报”的真理和让他们坚持到今天的那份信念。

终于,他们再也控制不住想要敲打键盘的双手——尤其是看到朴成玟还能享受到1级公务员的工资和政治特权后。


考公:从“万人嫌”到“香饽饽”

“尽管青瓦台说朴成玟在最高委员会里勇于发声,且能平衡多方意见,但也没见她正式提出任何有关年轻人的政策啊!”

“当局提拔朴成玟大概率是想效仿李俊锡吧,但李怎么也在政坛打拼了10多年,积攒了足够的教训和经验。”(李俊锡是主要反对党“国民力量党”党首,今年36岁,在年轻群体中很受欢迎。)

韩国年轻网友们纷纷在社交媒体表达不满,但事实上,与其说他们是对朴成玟感到愤怒,倒不如说是对公务员考试体系和社会整体大环境感到无力。

这个95后,让98.2%的韩国年轻人感到绝望

韩国公务员考试培训班 图源:《Korea JoongAng Daily》

根据现代经济研究院发布的《分析与启示:公务员考试产生的经济影响》一文,韩国选择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在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遭遇井喷:2011年约有18.5万人报名“公考”,到了2016年,这一数字来到了25.7万,增幅为38.9%。

火爆的场景背后并不代表高录取率。以2016年为例,当年韩国公务员考试的最终合格率只有1.8%,难度比往年更大。想象一下,如果当年落榜的“98.2%”看到朴成玟,心里会多绝望。

这个95后,让98.2%的韩国年轻人感到绝望

首尔鹭粱津洞,是各大备考机构的聚集地图源:网络

还有一组数据可以体现出公考的火热。2018年韩国统计厅发布的《五月就业动向》显示,当时青年中的失业率高达10.5%,而且每10名失业青年里,4个人都是在准备公务员考试。

看到考公变成“香饽饽”,不少韩国“90前”露出了老人地铁看手机般的神情,毕竟在以前,公务员可是“枯燥”、“不上进”和“养老”的代名词 。

公务员的地位是怎么在几十年时间里发生巨变的呢?


国家机器断了电

1960年后,韩国经济高速发展,这样的环境为人们提供了更易于融入社会的外部条件。当时,只要能进入现代、三星、大宇、LG这类大企业,便等于踏上了职场坦途。

这个95后,让98.2%的韩国年轻人感到绝望

三星总部外,韩国国旗和三星旗帜一齐飘扬 图源:网络

韩国CJ集团品牌经理、《90后来了》一书作者林洪泽,将那段时期的职场形容为“电动滚梯”——踏上这部滚梯,只要不出意外就可以逐步爬升到更高的位置。

那些在滚梯顶端的高层领导,到了55岁退休年龄后便可以退下来,把位置让给中层。滚梯下部则永远向新人和大学生敞开,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但是,1997年,一场巨大的金融风暴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被卷入其中的泰国、新加坡、日本和韩国货币大幅贬值,股市一片哀嚎。

作为受金融风暴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不少韩国雇员——主要是70后,都经历了裁员潮,被从那部稳定运行了几十年的滚梯上推下。当他们往回看,滚梯早已断了电,人们只能凭着自己的力气爬到终点。

这个95后,让98.2%的韩国年轻人感到绝望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企业员工反对裁员行为 图源:网络

目睹了70后的惨痛遭遇,韩国80后终于明白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往滚梯顶端爬,于是开始了“疯狂内卷”,为自己补充“体力”。

渐渐地,如果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托业”变成了每个人的必考项,五大就业技能(外语进修、竞赛得奖、实习经验、志愿者活动,以及各种资格证书)一个也不能少。

对80后来说,虽然“自我提升”的过程极度辛苦,但起码还能在步入职场后维持一段时间的平稳。可是,2008年爆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将仅剩的一丝稳定也打破了。

而且与1997年仅波及企业中高层的外汇危机不同,2008年金融危机后出现的结构调整,涉及所有企业人员,包括刚入职的新人。这种情况下,仅靠“自我提升”已经不能为个人带来最大限度的保障。

看到之前两代人的经历,韩国90后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才是好工作。暂时撇去成就感等精神需求,一份工作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大抵逃不过“稳定性”和“收入”。

这个95后,让98.2%的韩国年轻人感到绝望

《90后来了》一书,在韩国摘得多项奖项 图源:网络

如果想随时逃离失业或结构性调整的恐惧,就必须最大程度减少不确定性和机会成本。于是,论资排辈且能保障退休年龄的公务员,进入了90后的视线。

此外,不要以为公务员工资穷酸,一份韩国当地的调查显示,由于公务员的退休年龄有保障,所以终身收入高,一辈子的累计薪水并不比大企业的员工低。调查显示,在校期间就通过公务员考试者,退休时拿到的累计收入要比私企就业者多出3.3亿至7.8亿韩元(1人民币约等于177韩元)。

“稳定性”和“收入”都有保障,难怪公务员能成为新一代韩国人眼中的理想职业。


越来越多中国青年也想考公

看到韩国年轻人的遭遇后,有没有嗅到一丝熟悉的气息?尤其是在经历了新冠疫情初期的企业裁员和降薪后。

最近两年,国内选择考公务员的应届生人数又出现回升。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报告,2019年,仅有1.7%的应届生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但这一比例在2020和2021届毕业生中都升至约6.5%。

这个95后,让98.2%的韩国年轻人感到绝望

2020年北京公务员考试地点 图源:视觉中国

不少已经步入职场的年轻人,也产生了进入体制的想法。

敌子酱本科就读于一所985高校,研究生在国外一所世界百强大学学习,目前就职于一家国内头部电商企业。入职快两年,今年四月,她偷偷买了两本“国考参考书”。

虽然拿着高于不少同龄人的工资,但疲惫总是困扰着她。敌子酱告诉我们,虽然今年已经过半,但自己还没过过一个不被工作侵扰的周末,太阳落山前下班的次数也仅有两三次而已。

除了身体上的消耗,更让她感到压力的,是随时可能会被替代的恐惧感。“在大厂,上个月还备受重视的项目,下个月就可能被解散,解散就意味着裁员和失去工作。而且,效率至上的大厂很现实,等到哪一天你老到精力不如年轻人了,就会被替换掉,没有什么情分可言。”已经成为项目负责人的敌子酱说。

敌子酱并不孤单,如果在她公司附近打开小红书,时不时就会刷到“我终于辞职”了的帖子。但敌子酱还没下定决心辞职,想再看看自己的极限。那两本“国考参考书”更像是一个提醒,提醒她人生还有别的可能性。

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年代,公务员真就等同于“稳定”吗?中韩两国的年轻人都很难打出保票。社交媒体上,不少中国年轻“基层公务员”抱怨着体制内并不轻松,同样需要加班、赶业绩,“累成狗”。

这个95后,让98.2%的韩国年轻人感到绝望

这个95后,让98.2%的韩国年轻人感到绝望

“冷暖自知”

在韩国,由于公务员养老金比普通国民养老金更早出现赤字,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意味着公务系统的福利有所下降。(况且还时不时爆出朴成玟这样的“不稳定事件”,闹心!)

我们不禁想,这个时代恐怕再也不存在绝对的稳定了吧。当“自我提升”已经很难带来预期效果时,年轻人拥有的恐怕只剩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的权利了。不管是在“社会”拼搏还是选择进入公务系统,只要做出的选择适应时代变化和自己的内心,那就是合理的。

毕竟,变化的不是世代,而是时代。


撰文 | 刘六七

上一篇新闻

新颖!可重复利用的“花粉纸”,保护信息安全

下一篇新闻

又一位“90后”教授:26岁成博导,发SCI论文超25篇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