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德赛西威研发团队潜心研发二十载 抢占行业先机

德赛西威研发团队潜心研发二十载 抢占行业先机

德赛西威发力智能驾驶领域。这是员工在生产车间作业。 本组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陈春霖。

5G商用牌照发放,意味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凭借极高的速率、极快的连接、极低的时延,5G将成为重新定义汽车工业的关键要素,这也意味着汽车电子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百年未有的大变革。

“经过多年战略布局,我们在技术上已经储备得很成熟,随着5G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赋能,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车联网三大业务将成为我们未来盈利增长点。”近日,国内汽车电子龙头企业、A股上市公司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春霖接受惠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正迎来最好的时代,这是时代赋予企业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陈春霖透露,该公司智能驾驶辅助产品中的360度高清环视系统、全自动泊车系统、驾驶员行为监控和身份识别系统、T-box产品等已实现量产,与英伟达和小鹏汽车联合开发的L3级别智能驾驶系统计划2020年量产。

为了抢抓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新风口,我市早已布下一盘大棋。去年年底,我市发布的《惠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就提出,要立足惠州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基础,以打造千亿汽车产业集群为目标,将惠州市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及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基地。德赛西威发力智能驾驶领域,也将助力惠州加快打造以智能网联汽车为特色的千亿级汽车产业发展集群。

企业家名片

陈春霖,新加坡人,现任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荣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电子电器电机行业“杰出企业家”、“中国汽车产业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杰出人物”等荣誉称号。

战略布局

聚焦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车联网三大模块

无疑,5G的商用将成为智能驾驶时代的一股“东风”。“智能驾驶就是车与车之间的通讯,其中5G技术、天线技术扮演着关键角色。”陈春霖说,为了迎接5G时代的来临,德赛西威在早些年就加速制定了一个SMART战略,新业务模块囊括了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车联网。

“我们过去做信息娱乐系统、驾驶信息显示系统等,现在通过一个系统将各个模块整合起来,就是智能驾驶舱。其次在智能驾驶方面,我们在新加坡投资了研发L4级自动驾驶技术团队。另外,我们在去年成立了车联网事业单元。”陈春霖介绍,在今年6月的CES展上,德赛西威智能驾驶座舱推出第三代,并在今年的一些新车型上搭载,下半年将会推出来。

陈春霖透露,去年,德赛西威还完成了第一个园区自动驾驶项目,并通过客户的验收。此外,德赛西威领先全球、基于视觉和超声波传感器融合的全自动泊车系统,已在吉利的一款车上搭载。目前,车联网已与捷豹路虎、一汽大众展开合作。

“自动驾驶L3将会在2020年落地,而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L4估计要到2025年才能实现,这绝对是个万亿级的产业,是汽车产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机遇。”陈春霖认为。

增资扩产

工业4.0标杆工厂预计明年底建成

作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公司,德赛西威不断转型升级,从去年底开始,就在智能驾驶领域动作频频。去年11月,德赛西威智能网联惠南工业园项目正式动工,而在同一个月,德赛西威宣布收购德国先进天线制造公司ATBB的100%股权。

“惠南工业园项目将作为承载德赛西威战略发展的支撑点,为公司的梦想起航发挥重要作用。”陈春霖介绍,项目将分两期建设,按最新理念打造综合性产业园,主要包括智能网联研发中心、国家级实验中心、国家级自动驾驶试验场、工业4.0标杆工厂、全自动立体仓库,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

惠南工业园项目将主要聚焦智能驾驶舱、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制造领域,将汇聚近4000名技术研发人才。其中一期项目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已于今年5月16日开工,计划2020年底建成。预计落成后,产能将比目前提高一倍,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高科技的智能网联研发中心、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国际化数字工厂,将提供更多机会促使德赛西威走向一流,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创新、智能的汽车电子产品和服务。”陈春霖说,惠南工业园项目的建设,标志着德赛西威向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首选合作伙伴的愿景又迈出一大步。

而对于收购德国先进天线技术公司ATBB,陈春霖看中的正是这家公司深厚的底蕴和先进的天线技术,以及其对德赛西威智能驾驶布局的助推作用。

“5G和天线技术是智能网联的关键技术,对我们现有的技术来说,ATBB的技术填补了一块空白,加快了我们对智能驾驶技术的部署。”陈春霖认为,收购ATBB公司,除了是德赛西威的战略需要,ATBB公司现有的管理、人才队伍、研发技术中心及市场竞争力也将为德赛西威的全球化布局奠定基础。

研发投入

去年研发人员比增30.52%

德赛西威成立于1986年,在行业内拥有33年发展历史,从中德合资公司发展成为汽车电子领域数一数二的民族品牌企业,陈春霖说,他最骄傲的就是:“这里有一批研发水平过硬的人才!”

在1999年后,陈春霖开始布局组建研发团队,这对当时的合资厂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在陈春霖的坚持下,德赛西威研发团队从不到10人一路增加到150人,到2010年成为民族品牌企业时,已有300多名研发人员,目前已增加到1900人。

陈春霖给记者罗列了几组数据:2016年至2018年,德赛西威研发投入分别为3.41亿元、4.24亿元和5.43亿元,占公司当年营收的比例分别为6.0%、6.96%和10.04%。特别是2018年,其研发投入比增29.84%,研发人员比增30.52%,达到1900人左右。在外界看来,这种研发投入无疑是“巨无霸”。

“汽车电子行业是要有前瞻性的,要先布局和投资未来几年内的产品线,这些都要通过研发来实现。”陈春霖介绍,目前,公司在研发上进行了国际化布局,以惠州为大本营,还在中国南京、成都和新加坡、欧洲等地设立研发中心,发挥区域性人才优势。尤其是在新加坡,还成立了研究自动驾驶技术的博士团队和网络安全团队。

展望未来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智能网联占先机

公开资料显示,德赛西威的主要客户包括一汽大众、长城汽车、广汽集团、上汽大众、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马自达、大众集团、卡特彼勒、蒂森克虏伯等国内外知名大型厂商,在汽车电子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和国际巨头相比,德赛西威还有一些差距。但在陈春霖看来,中国企业也有着自身的优势:敢用新技术,比国际巨头更了解中国市场。

“尤其是在5G领域,在智能网联方面,其实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占有先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果都能够做到聚焦,愿意开放、联盟,愿意聆听客户的需求而做出改变,保持灵活、快速的自身优势,中国企业必定能够在汽车电子领域占一席之地。”陈春霖认为。

对话企业家

不因贸易摩擦终止战略投入

惠州日报:在目前国际贸易大环境下,德赛西威的生产销售以及发展战略是否受到影响?

陈春霖:我们的客户主要在国内和欧洲,美国业务不多,中美贸易摩擦对我们直接影响不是很大,但贸易摩擦持续下去,肯定会大大挫伤全球消费者的信心。

我们认为,贸易摩擦是暂时的。从电动车到整个造车产业链,最后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抱团形成一个生态圈。谁也不可能成为垄断市场的老大,这将会是一个上下游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的生态圈。

同时,我认为中国在智能网联方面发展迅速,中国将会引领世界电动车与智能网联的发展潮流。我们不会因为短暂的贸易摩擦终止战略投入,仍然会按照我们既定的战略规划去推行。

惠州日报:上世纪末,飞利浦新加坡公司的一纸调令,开启了你20余年的中国职业生涯,作为国企领域的首位外籍掌门人,能否谈谈你这些年的心得体会?

陈春霖: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是炎黄子孙,身体流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能够让一个合资加工厂蜕变成汽车电子领域数一数二的民族品牌企业,我感到很自豪,也有幸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惠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在汽车电子领域留下自己的足迹。有3个关键点让我印象很深刻:第一是1998年我接手时,我坚持用中方管理人员;第二是我排除万难在合资厂里设立研发中心;第三是在中方反收购外方股份时,我们把原有的团队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至今发展成为了“德赛西威的黄埔军校”,我最感到骄傲的就是“桃李满天下”。

记者观察

抢占行业先机方能快速前进

时光回到9年前,2010年1月19日,德赛集团成功将西门子VDO汽车电子公司的全部股权收入囊中。这场并购,是国内本土企业在汽车电子行业首次成功收购国际跨国公司在中国合资企业的外商全部股权,由此成就了今天的德赛西威。

当时,外界还在质疑,在没有外资投入和技术支持下,德赛西威能否保持发展优势,陈春霖能否继续引领这艘具有“德系基因”的大船?9年后,德赛西威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不仅成为深交所上市企业,更是中国汽车电子领域最耀眼的明星企业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掌舵人陈春霖多次提出“三次创业”,激发公司研发人员激情,不断抢占行业的发展先机,带领企业快速而又沉稳地前进。

在5G商用时代开启的风口,德赛等企业发力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等领域,正是顺应了行业发展大趋势和惠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惠州市委、市政府也抓住机遇做好了顶层设计,制订《惠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为汽车电子特别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创新发展提供政策引导和支持。在这种内外力共同作用下,相信惠州将出现更多汽车电子明星企业。

惠州日报记者黄岸媚 刘炜炜 通讯员丁月芬

上一篇新闻

美好医疗闯关创业板IPO:派遣、外包混同操作疑似规避劳务监管 实控人千万分红输送近亲另有隐情?

下一篇新闻

126年历史的飞利浦关闭了中国数据中心,将自己完全放在阿里云上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