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6日 星期三

董桥:字是养出来的,命也一样丨私享艺术

养 字

文/董桥

「何绍基临了多少年?」

「高小到初三。」

「喜欢他的字吗?」

「喜欢。」

「见过真迹?」

「见过不少,假的也多。」

「我家这几件你瞧一瞧。」


董桥:字是养出来的,命也一样丨私享艺术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董桥先生

钱岚先生收藏许多字,不收画,书房书架上挂轴册页扇面一大堆,碑帖更多,砚石好几枚。带我去静园看望钱先生的学长说钱先生一生教国文,一生爱字,是不写字的书艺专家。说不写字该是钱先生的谦辞。我看过钱先生写给学长的许多信,毛笔小行楷清超绝俗,七分像沈尹默。五十多年了,钱先生那时候住在新竹一条巷子里,很静。宅子不大,门前草木幽眇,客厅书房整洁雅緻。

是初秋,窗外桂树白花点点,微风吹来房子里淡淡几阵清香。钱夫人说钱先生爱乾淨,家里髒乱要发脾气。钱夫人四十出头,钱先生的学生,后来娶的,髮髻上插了一朵玉兰,清清素素的民国女子,国语带闽南口音,学长说当年她是厦门大学的校花,照顾钱先生照顾得细心,说钱先生八十几了,多病,心脏不宜劳累,我们聊了一个多钟头匆匆告辞。书房里那几件何绍基真迹真好,早岁作品圆润流美,温文沉实,晚年作品纵横恣肆,老而激荡,钱先生说子贞书艺最是性情际遇的流露,笔下缺陷之美也许正是通篇如歌如诉的关键。他说这位书法大家咸丰皇帝起初十分赏识,委他为四川学政之任,看他清廉勤政,敢任事,远权贵,奏本上说了许多真话,转眼惹来朝中大臣不满,纷纷谤讥,骂他奸诡,咸丰终以肆意妄言之罪罢了他的官职。那时候何绍基五十六岁:「官品出自人品,人品决定书品!」钱先生说。


董桥:字是养出来的,命也一样丨私享艺术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董桥书法 似水流年

18x68cm 灑金蠟箋 2018

何绍基握笔悬肘我学不会。他晚年号蝯叟,一作猨叟,说是取李广猨臂弯弓之义,真难为他。先父说何绍基字上溯周秦两汉篆隶,下至六朝南北名碑,追究起来底子还是颜真卿,到老摆脱不掉。我小时候真的先练颜体再练何体,苦苦揣摩圆笔中锋,篆籀入行,以圆代方,写了好几年写不出头绪,十七岁到台湾求学我有缘观摩倪元璐和台静农先生法书,爱上了,偷偷学,更难。父执张作梅先生要我专心经营何绍基,说经营熟了才变得出自己的风姿。张先生家里挂了我父亲一幅小中堂行楷,依了张先生雅命写范石湖一首《园林》:

园林随分有清凉,走遍人间梦几场。

铁砚磨成双鬓雪,桑弧射得一绳麻。

光阴画纸为碁局,事业看题检药囊。

受用切身如此尔,莫于身外更乾忙。

张先生说我父亲一手何绍基比何绍基清贵,说何绍基宦海沉浮,笔下一股湖海风云气;我父亲一生澹泊,字里散发规整的庭园氛围:「临帖临碑是基本功,到头来字里的性情才是结局。」转眼父亲辞世。转眼钱先生辞世。转眼张先生辞世。再转眼,我七十二了。


董桥:字是养出来的,命也一样丨私享艺术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董桥书法

别来风月为谁留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啼到春归无处觅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01x14cm 洒金蜡笺 2019

何绍基写不好,倪元璐、台静农终归是黑夜荒村里人家一盏灯火,忽明,忽灭,轻轻敲了敲柴扉也没有人应门:我的书法注定只配流露我浮泛的性情。今年孟夏归休无事,我天天练字,规定每天小楷写一纸诗笺,一幅写不满意再写,写到过了自己这一关才搁笔。

溥心畲先生专用小对联尺寸的楹联我也写。起初没经验,下笔字太肥,太大,怎麽看都不顺眼,后来蘸饱了墨掭笔多掭四五下,笔瘦了,墨涩了,字小了,清超了,寄了一副到美国给沉茵过目,她说她要,寄回来让我裱好还给她挂。我写的诗笺她也订了货,要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准我只录正文不录序言,裱成瘦瘦的长条让她装镜框。字画装潢她最懂,浸淫几十年,溥儒的小品小画她都这样裱,说这样装裱远观清秀,近看典雅。


董桥:字是养出来的,命也一样丨私享艺术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董桥书法 当时明月在

22.5x84cm 洒金蜡笺 2019

早年砚香楼顾小姐说看古画看过秦淮秀阁里的小字画都裱成瘦瘦一条,像临风的玉树。文人雅士都这样多事。我写小诗笺小行楷经历过一段苦恼摸索,练了好长时间都不称心。翻出箱子里我父亲几叠信札夜夜观摹,似乎看出了一点窍门,再写,许多永远写不漂亮的字竟然漂亮了,写完了整篇密密麻麻的小字有了纹理,浮现气韵,高兴极了。

新加坡南洋画店替我大哥四哥开书展,命我助阵,我的诗笺小品卖掉一批,再补一批,也卖光了。南洋一位作家说我的诗笺逐字看不怎麽样,通篇很好看。一语说破我写字的弊病和虚招。没办法,不是书法家的作品只能是这样了。


董桥:字是养出来的,命也一样丨私享艺术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董桥书法

只有青山無古今

18x69cm 灑金蠟箋 2018

写了几十年文稿,原稿纸上的字都那样赶出来,心急顾不了逐字的点染。文人字迷人处从来是名气不是书法。战前中国文人片纸只字近年拍卖场上红火不奇怪,看到喜欢的我也买过一些,弘一法师、周作人、俞平伯、胡适之、沈尹默、茅盾、老舍、沉从文、钱穆、台静农我偏爱。朱自清当然要,太贵买不起。

《万象》杂志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一月新年号有一篇〈贤话作家书法〉,是一位书报校对贾兆明写给主编柯灵的长信。信上说周作人、老舍、赵景深、茅盾的稿子排字人欢迎。说老舍的字端正朴厚,猜想临的是颜体。林语堂小字用钢笔,毛笔大字像张裕钊体,像郑孝胥体。赵景深喜用青莲墨色书写,摇曳多姿,像闺秀写的,跟真人面团团胖墩墩不相称。李青崖、谢六逸、耿济之也都胖。李青崖的字瘦劲有力。谢六逸耿济之的字臃肿。茅盾原稿清楚,字写得并不好,笔划不完整,排字人容易认错。贾兆明说茅盾的字瘦削琐小,像他的体型。胡愈之的字形简微细,笔划省略极多。郑振铎笔子很粗,字形很大,字字铺出格子外,添注涂改又多,校读费力,不像茅盾、丰子恺涂掉的字都画上「网眼块」盖上去。郑振铎毛笔字倒是很漂亮,颜鲁公体是底子,参上写经体,铁划银钩,《西谛所藏善本戏曲目录》里是他的笔迹。


董桥:字是养出来的,命也一样丨私享艺术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董桥书法 松上藤萝篱上葛 云里寒溪竹里桥

79x15cm 绢本 2019

晋人写经体要数钱玄同写得最好,娥媚妍丽,无一败笔,确是精品,连他的学生魏建功的写经体都像他。贾兆明说刘半农的行书也好,似乎也是写经体打底。沈尹默更了不得,行楷临圣教序,又参东坡体,太秀美了。楹帖大字还有魏碑意趣,更见功力。学问家还有章太炎的古雅小篆,苍老行书。还有王国维端庄的行楷。还有罗振玉小篆参商卜文字之意象。马敍伦、容庚他也称讚。他不喜欢胡适的字,说庸俗,说学东坡体又乏东坡之雄肆,虽见挺拔可惜一泻无馀,像胡先生的文章那样明白畅晓而没有文学意味。挺拔其实也不容易。

贾先生喜欢周作人的字,秀澹閒雅,没有烟火,跟鲁迅雄浑的笔力不一样。他说女作家的字都一个类型,陈衡哲、冰心、凌叔华、冯沅君、谢冰莹、沉樱、苏雪林、袁昌英,都纤秀。他还说白薇的字最怪,像蝌蚪。说庐隐毛笔字非常草率,别字也多,标点乱用:「她的不能永年,我们在她的书法里可以看到一些端倪」。丁玲的字细看也是闺阁体。胡也频的字偏粗,结构紧凑。贾兆明说沉从文临摹草书极有成就,毛笔字得益二王匪浅,钢笔字也好。他说沉寐叟写章草成了名,章草于是时髦,学写的人多,弟子王蓬常、陈柱都有名。


董桥:字是养出来的,命也一样丨私享艺术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董桥书法

因存橘树斜径 怕碍荷花小桥

洒金蜡笺 2019

作家原稿多带点行草味道,楷书写的文稿难得一见。楷书真是俞平伯、叶绍钧、王统照写得最佳。俞平伯的楷书有平原之刚,锺繇之丽,他的好朋友朱自清的字却拘谨朴素,一如其人。王统照得力于兰亭,复参以虞欧,写扇面册页不输俞平伯。叶绍钧楷书温润平正,开明书店有一部小学课本是他书写景印的,有声于时。叶绍钧的儿女亲家夏丏尊书法古雅,体近北魏诸碑,受弘一法师李叔同影响很深。弘一的张猛龙体最到家。弟子丰子恺也学,笔下很有北魏风度,可惜欠了遒劲。我认识的女作家字写得漂亮的不少,林海音,杨绦,林文月,聂华苓,于梨华,方瑜;他们都练过字,文稿信札可以观赏。

张充和不必说,大书法家,写信用钢笔用圆珠笔都好看。还有张纫诗,岭南大诗家,一手兰亭体硬朗得要命,六十年代她的宜楼书斋好纸好笔随便我涂鸦,她瞄了一眼说:「何子贞难学,还要下几年工夫!」张先生似乎格外推崇周鍊霞,说字好画好诗词更好。还说广东这边冯文凤的字最好,我买到她一副小楹联,写给红树室主人陆丹林,挂了几十年看不厌。张先生要我閒中钞录历代好诗好词好文章习字,说一边抄写一边练国文最管用。劳碌半辈子腾不出时间做她要我做的功课,现在归休,还了心愿,可惜张先生墓木已拱,满心悲叹。


董桥:字是养出来的,命也一样丨私享艺术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董桥书法 佳且吉兮

18x58cm 灑金蠟箋 2018

当年我在宜楼经常遇见不少岭南骚人墨客,老先生们都写得一手好字,境界跟北方和江浙文士大不相同,书法的风格尤其不太一样。这样说其实没有根据。先是钱岚先生閒谈中谈过这样的感觉。后来台北一位书画商说同是字画,北方和江浙的作品价格往往高过广东福建这边的作品,抢手程度大有区别。我没有做过实际统计。当今拍卖行销售数字应该比较准确。钱岚先生收了一大盒现代文学作家手稿信札,我匆匆翻阅了一下,几乎都是战前著名刊物的著名作家手迹,连朱自清都有两三件。还有叶公超、梁实秋、陈西滢、徐志摩、林徽因、陈梦家、郭沫若、曹禺、巴金。这些名家贾兆明〈閒话作家书法〉都不提。

钱先生说是抗战时期靠北平上海出版界朋友帮忙搜集的。他说人家是写字他是养字:把字都养在笈箧里。「养字」倒过来是「字养」,是抚养、养育的意思,郑板桥〈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里说:

写字作画是雅事,亦是俗事。大丈夫不能立功天地,字养生民,而以区区笔墨供人玩好,非俗事而何?

画家卖画,书家卖字,俗事中之大雅事也,何罪之有?郑板桥这几句议论倒是矫情了。我盘算著不是书家的作家卖字也许要挨骂。多位友人要我自订润笔我从来不敢。说穿了我只是积习难除,爱写字,爱练字,爱习字。字是要养的,要天天往笔下的字灌输养份,爱心呵护,字才会写得好。我是这样养字的。老了还要靠字养我。


董桥:字是养出来的,命也一样丨私享艺术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董桥书法 明月也知千里共 夕陽親送六朝来

是一九六六年,钱岚先生去世两年,我回台北办些杂事,我的学长请我吃饭替我洗尘,我们在青田路那一区一家小饭馆吃台菜,喝米酒。学长那时候在航空公司做事,太太教小学,一位千金三岁半了,小家庭小日子过得很安逸。学长说年初他去过新竹给钱老师上香,钱夫人还住静园,她母亲从台中搬过去互相照应,钱先生生前一些学生也常去看望师母。听说静园那批书法藏品卖掉了十多件,价钱不低,钱夫人说不再卖了,搁一搁来日市价也许还要高。学长说他这个师母向来精明,钱老师泉下可以安心。那趟我在台北住了半个月,走的前一天我回请学长伉俪,学长说钱师母正巧也在台北,我们索性请她也来聚一聚。学长说师母爱吃西餐,饭局于是订在我住那家旅馆的西餐厅。我辈份没有学长高,没有上过钱先生的课,不能叫他老师。听惯学长叫师母,我慢慢也改口叫师母。叫师母比叫钱夫人顺口;况且她说这样叫亲和多了:「钱夫人听起来倒像老民国的官太太了,生份!」她的装扮其实真有点像官太太:白天穿便装的官太太。旗袍清素里透著端庄,家常髮髻微鬆,右鬓一绺秀髮轻拂面颊,一双凤眼配上高高的鼻樑深深的酒窝,气色倒比钱先生在世的时候焕发了些。


董桥:字是养出来的,命也一样丨私享艺术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董桥书法 南雲望氣千重紫 華露羅香萬畝蘭

那天晚上她谈兴很浓,说了许多钱先生的趣事,说钱先生晚年看上文徵明一部工楷册页,把王梦楼一部行书小手卷卖了做补贴。手卷转手了,册页到手了,细细一算,文徵明卖家打了折扣,王梦楼他竟一分钱都不肯减,过意不去,赶紧退了几百块美金给买家。买家是将门之后,眼看老先生那麽顶真反倒不好意思,捧著两瓶陈年洋酒到静园叩谢,连连说老先生真是今之古人,钱先生听了说:「古人坏人多著呢,远远没有我厚道!」那天吃完饭我陪钱师母在旅馆门口等车,师母开玩笑学著钱先生的声调重说钱先生那天问我的话:「何绍基临了多少年?」我说高小到初三。师母下一句是:「喜欢他的字吗?」说完她双手捂口嘴巴大笑。天冷,有雨,上了计程车师母摇开玻璃窗说:「来静园看我!」我至今没去。也快五十年了。


董桥:字是养出来的,命也一样丨私享艺术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董桥书法 庭桂香中無一事

20x68cm 灑金蠟箋 2018

董桥原名董存爵,祖籍福建晋江,一九四二年生于印尼,十七岁回台湾升学,一九六四年台南成功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毕业。一九六五年定居香港从事翻译工作,在报章副刊连载翻译小说。一九六九年入香港工业总会任翻译,七零年在香港美国新闻处今日世界丛书部任编辑,编审并出版美国政经名著及文学经典中文译本。一九七三年考入伦敦英国广播电台中文科任编译,以普通话播报新闻、评论及文艺节目,同时报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研究,筹拟中国当代文学论文。一九七九年出任《明报月刊》总编辑兼查良镛先生书牍助理,七年后转任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组主任,再应查先生之聘出任《明报》总编辑,历时七年。一九九六年任香港公开大学中国语文顾问。一九九八年进《苹果日报》,先后担任总编辑、社长及一传媒执行董事等职务,二零一四年七十二岁退休。

董桥家学渊源,潜心文史,酷爱集藏文玩书画及英文典籍,撰写文化思想评论及文学散文数十年,在港台及大陆出版文集近百种,至今笔耕不辍,博读不懈,归休后不忘习字,先后在台北、广州举行《董桥墨趣》与《读书写字》书法展。

早岁著述议作既已绝版,嗣后文集选集均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共计三十三种:《没有童谣的年代》、《保住那一髮青山》、《回家的感觉真好》、《伦敦的夏天等你来》、《从前》、《小风景》、《白描》、《甲申年纪事》、《记忆的脚注》、《故事》、《今朝风日好》、《绝色》、《青玉案》、《记得》、《景泰蓝之夜》清白家风》《橄榄香:小说人生集》《董桥七十》《英华沉浮录》共六卷、《立春前后》、《小品卷一》、《小品卷二》、《一纸平安》、《跟中国的梦赛跑》、《克雷莫纳的月光》、《夜望》、《读书人家》、《字里相逢》、及《苹果树下》。二零一七年适值董桥翰墨生涯历时半世纪,苏富比香港画廊四月举办《读书人家:董桥书房剪影》展览,牛津大学出版社同月出版董桥新著《读书便佳》。董桥与梁康蓝育有一女一子,子孙三名。

上一篇新闻

当代名家贾宝珉携三十弟子滨海美术馆奉献“贾氏花鸟画”艺术盛宴

下一篇新闻

别问我南澳有什么好玩的有什么好吃的,8处景点9种特色产品告诉你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