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鉴赏-新加坡拍卖书画鉴赏
《齐白石蟋蟀画》,近代,齐白石,纵48.4厘米,横25.3厘米,现藏于深圳古玩城。
齐白石画蟋蟀,工笔、写意俱功力深厚。他五十八岁前后,曾写过一则画蟋蟀的感言:“余尝见儿辈养虫,小者为蟋蟀,各有赋性。有善斗者,而无人使,终不见其能;有未斗之先,张牙鼓翅,交口不敢再来者;有一味只能鸣者;有或缘其雌一怒而斗者;有斗后触髭须即舍命而跳逃者。大者乃蟋蟀之类,非蟋蟀种族,既不善鸣,又不能斗,头面可憎。有生于庖厨之下者,终身饱食,不出庖厨之门,此大略也。若尽述,非丈二之纸不能毕。”
由此足见其观察之细致,对蟋蟀形态习性了然于胸,故信笔写来即栩栩如生。
齐白石
秋叶蟋蟀
齐白石画的不仅仅是蟋蟀,真没那么简单
其实,齐白石在家一直养着纺织娘、蜜蜂、蝴蝶等草虫,还有其他小动物,时常注意它们的特点,仔细观察,直接进行写生。在画法上有粗笔,也有细笔。
细笔草虫,一看就会了解,的确是由仔细观察得来的,写意的粗笔草虫也是对描写对象周密观察的结果。当然,只从寥寥数笔的表面上看是很简单的。其实,如果作者没有经过周密仔细的观察,那么在寥寥几笔之中就不会感到有充沛的生命力。但是有些人不了解这一点,以为齐白石粗笔草虫太简单,不知道这两笔是他毕生所提炼出来的,所以比工笔还难得。
齐白石画草虫都从实际生活中来,笔笔都有道理,所以才能绘出声音来。他在画草虫册上尝题“可惜无声”四字,是毫不夸大的。
作品里,齐白石将那些墙角草丛中的小虫子表现得生趣盎然,惹人怜爱;把平常蔬果花卉当成画面中心,画得雅俗共赏。却无人知晓,那是他将生逢乱世所经受的苦痛凝结成诗,诉尽艰难与不易。
齐白石生于清末、游历于民国,生活的近百年岁月,正是中国社会最动荡的时期。1918年,为了躲避兵乱,齐白石不得“偷活”在地势偏僻的紫荆山下的亲戚家,在《白石诗草二集·自序》中记其当时生活为:“骨与枯柴同瘦,所有胜于枯柴者,尚多两目,惊怖四顾,目睛莹然而能动也”。1920年,他返回北京,在一方“阿芝”朱文印的边款上刻下这样几个字:“庚申四月,白石自制。时故乡再四兵灾,未知父母何处草间偷活,妻子仍旧紫荆下否?”面对乱世,齐白石认为自己无法与命运抗争,那些卑微且偷活于草间的虫子,或许是他的自喻吧。
《徐操山水人物画》,近现代,齐白石,纵50.8厘米,横42厘米,现藏于深圳古玩城。
艺术家徐操 (1899-1961)字燕孙,我国著名的人物画家。河北深县徐家湾人,生于北京。画艺娴熟,弟子众多,主要擅长画人物故事、古装仕女,工笔、写意、白描、重彩,样样精能。
徐操非常注重对传统艺术的研摹,又不为古人所囿。其人物画主要取材历史故事、文艺作品,如三国故事、红楼梦人物等,还有诸如道教、佛教方面及民间传说中的人物等。他画的人物,线描运用自然,笔笔有力,又能在统一中求变化。若画人物众多的场面,能将吴道子的"兰叶描"、李公麟的"铁线描"、马远的"钉头鼠尾描"以及唐寅、仇英、陈洪绶等前贤的笔法参杂使用,取得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
徐燕孙擅画人物故事、古装仕女,工笔、写意、白描、重彩,样样精能。尝见其两类画,一类表情夸张,填色浓重,趣味近俗;一类多白描或施淡色,趣味近雅。
他的作品从画法上可分为工细和比较写意两种风格。工细者有如春蚕吐丝,写意者寥寥数笔,有如风卷层浪。既有表情夸张,填色浓重,趣味近俗之作,又有白描或施淡色,趣味近雅的作品。徐操作画从不打稿子,画面构图布置、人物配置及各种配景,均成竹在胸,然而画面却非常严谨,说明其传统画功很是深厚。
徐操先生是20世纪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里程碑似的人物, 为推动了中国人物画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重点介绍其《仕女图》工笔绘画艺术,供广大书画爱好者欣赏。
自明代以来,执扇仕女是历代名家工笔画艺术创作的重要内容,徐操先生也创造了大量的《执扇仕女图》,其的《执扇仕女图》色彩明丽,线条流畅,人物表情生动,动作优雅,韵味十足。
《陈少梅 仿唐寅 嫦娥图》,近现代,陈少梅,绢本设色,纵98厘米,横45厘米,现藏于深圳市古玩城。
此画是丙戊年初夏时期陈少梅仿唐寅的一幅杰作,历经数几十年的沧桑巨变发展到今天,艺术魅力依然光彩照人,使人觉得常画常新,常见常新
名画鉴赏
《陈少梅 仿唐寅 嫦娥图》 ,取材于五代后蜀君主的宫廷生活,画中工笔重彩地精心描绘了四个盛装宫妓的神情状貌,她们头戴花冠,云吉高耸,青丝如墨,身穿道袍,亭亭玉立,互相对语,无视景。唐寅着力刻画了这四名宫女身材修长,面部丰满和身姿婀娜,人物衣饰线条流畅,设色浓艳明净而富于节奏,服饰上的花纹都刻划得十分精细。
此画线条细劲、设色妍丽、笔墨流动,挥洒自如另一种是从南宋的院体脱胎而出,笔墨流动爽利.转笔方劲,线条抑扬起伏.画风由工丽变为简逸高雅。 本画当属于第一种。此画线条如春蚕吐丝,精秀细劲,流转自然,设色妍丽明洁,富于变幻和节奏感。画面中间有两正两背四个宫妓,在近处的背向者身穿一件淡黄色的长褂,与其相对者则身穿一件颜色较深的花青大褂,这在颜色上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产生了生动醒目的艺术效果。其余的部分或浓或淡,或冷或暖,或呼应或对称,变化巧妙自然。
陈少梅 名云彰,又名彰,字少梅。一九○九年出生于湖南衡山的一个书香门第,故其印语曰:“家在洞庭衡岳间”。他的父亲陈嘉言,字梅生,为光绪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福建漳州知府,也曾在湖南主持过有名的船山学社,思想比较开朗。嘉言先生工诗文,擅书法,少梅自幼即在父亲的督导下赋诗、习字,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但是他更酷爱丹青,十六岁时参加了北平的湖社画会,故又号昇湖。据说,当时他是湖社画会最年轻的一位成员,也是学习最刻苦者之一。当年旧京聚集了一大批中国画家,许多亦富收藏,陈少梅是借私人收藏临摹起家的。他每借得一件名作来,便如获至宝,躬身烛光之下,彻夜临摹,临习数遍之后,再准时归还画主。经几年磨砺,聪颖加勤奋,使他具备了比较坚实的传统山水、人物画功底;在二十岁左右已于画坛崭露头角。1930年,当他二十一岁时,作品就参加了比利时国际博览会,并获美术银版奖。此时,陈家家境日衰,他不得不以卖画为主。一九三一年始,他由北京转赴天津,主持湖社画会天津分会,从事绘画创作,兼事授徒,并于京、津、沪举办画展,成为当时很有影响的一位早熟的画家。启功先生说:“我比少梅先生虽仅小两岁,但学画时望先生的作品,已如前辈名家,可见他成就之早。”据吴云心先生回忆,“日军侵占天津时,陈少梅居达文里,志画为主,不求闻达。”当时的老画家赵松声在天津画坛很有声誉,为同道所尊重。赵画黄鹤山樵一派,造诣很深,与陈少梅所宗不同,而对陈却推崇备至,欣然自居陈下。陈则谦虚坦率,从不自炫其能,一无傲气,更无俗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积极努力于新美术事业,焕发了新的创作激情。一九五三年底,他由天津回到北京,不幸于次年九月因患脑溢血病逝,惜享年仅四十五岁。
陈少梅(Chen Shaomei),一九○九年出生于湖南衡山的一个书香门第,故其印语曰:“家在洞庭衡岳间”。他的父亲陈嘉言,字梅生,为光绪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福建漳州知府,也曾在湖南主持过有名的船山学社,思想比较开朗。嘉言先生工诗文,擅书法,少梅自幼即在父亲的督导下赋诗、习字,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1930年他的作品获“比利时建国百年国际博览会”美术银奖,以后开始在画坛崭露头角,成为津门画坛领袖。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美术学校校长。陈少梅山水、人物、花卉、书法无一不精,中国画坛在唐伯虎逝世近400年后终于出现此位诗书画俱佳的北派山水画大师,故有"当代唐伯虎","唐寅以后第一人","马夏再世"之声誉,陈少梅与张大千、傅儒、金北楼被画史合称为“民国四大家。
他的山水画和人物画成就都非常高,成为晚明以来弘扬北宋绘画最杰出的画家,有“民国唐伯虎”的美誉,被认为“在近现代画坛上竖立起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综合南北二派,弘扬了文人画的传统。我国的传统绘画.到了北宋初期,由于地理条件和风格的不同,始分为南北两大画派。北方画派以李成、关仝、范宽为代表,画风深厚旷远,石体坚凝,风骨奇峭,气势雄伟;而南方画派以董源、巨然为宗师,画风柔和温秀,笔墨潇洒含蓄,水墨湿润华滋,远近感强烈。但又有各自的弱点,比如北方画派笔锋太露,缺少含蓄,缺少韵致和远近感等;南方画派缺少骨力、庄严和气魄等。唐寅的功绩就在于打破了门户之见,从笔法、气势、笔意和设色上把南北两派不同的源流,扬长避短地融合在一起,又吸收元画的长处,最后形成结构严谨,风骨奇峭,笔法秀逸,水墨淋漓,意境空灵的独特风格。他的画既有宋画深厚功力,又有文人画的书卷气。
陈少梅先生山水多见宗法宋人之本,尤于南宋马夏之风,纯熟于颖,爽利尖秀,不落一划赘笔,此幅独以南宗为法,上承董巨,下接王蒙,转益天真茂密之体,亦当行出色,可见能者无所不能。陈少梅是一位很有才气的画家,本应在绘画艺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可惜在他45时候因病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