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7日 星期一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酥脆的外皮加上鲜香的肉馅

就变成“爆汁流油”的鲜肉月饼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煎得焦香的牛肉饼加芝士和沙拉酱

搭配解腻的西红柿、生菜和洋葱

就变成美味的芝士牛肉堡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煎炸过的鲜虾肉

搭配生菜、玉米、小西红柿和牛油果

再洒上些沙拉酱

就变成香脆可口的虾肉沙拉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上述这些自带“香喷喷气味”的食物

和我们平时吃普通食物相比

有什么区别吗?

(除了它是张图片)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事实上,以上图片中的肉类材

都是人造肉或人造海鲜

没错他们都是通过实验室

生产出来的人造肉和人造海鲜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近期,关于“人造肉”的

新闻热度不减反增

相关的话题阅读量也不少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许多“人造肉”企业市值暴涨

比尔·盖茨、李嘉诚等大老板们

也纷纷参与投资

巨大的潜在市场

也令“人造”的“魔爪”

开始伸向海鲜领域

不少公司已经开始研究生产“人造海鲜”

上图的虾肉沙拉就是其中一个成品

那么到底什么是“人造”?

怎么造?

能不能吃?

安不安全呢?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一、人造海鲜是什么?


本是同根生的“人造海鲜”和“人造肉”,提了前者就不能少了后者。

目前市场上的人造海鲜和人造肉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用大豆等植物蛋白制成的“植物肉”,也是目前市场上接受度比较高的做法。

以Good Catch公司开发的一种不以鱼类为原料的植物基海鲜替代品为例,该系列产品以六种非转基因豆类植物蛋白为原料,包括鹰嘴豆、蚕豆、大豆、扁豆、豌豆、海军豆(菜豆),其中,豌豆是最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再使用成熟的高水分挤压技术,将豆类通过设备挤压成一种很厚的类金枪鱼基质材料,然后切块定型,再进行腌制与调味。

海洋鱼类独有的风味与气味主要使用海藻油来模拟,除此之外海藻油还可以提供长链ω-3 脂肪酸DHA等营养物质。

这种做法生产出来的素肉,想必大家都不算陌生。许多素食主义者就曾用豆制品来替代肉类。但大部分都是靠烹饪技巧制作出有“肉味”的豆制品。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肉”。

第二种是利用动物的干细胞来培养制造的培植肉。

这种培植出来的海鲜既没有鱼骨,也没有鱼刺,更没有重金属、化学毒素和塑料微粒的污染。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根据Finless Foods公司官网介绍,利用干细胞制作的海鲜主要分为5个步骤:

第一步 获取来源优质的鱼细胞

第二步 给予细胞富含营养的饲料,以使其充分生长

第三步 在当地经过食品认证的设施中培养和繁殖细胞

第四步 将细胞组织成真实的鱼片和牛排

第五步 直接将鱼运到最终消费者,饭店或食品零售商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出处:Finless Foods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2016年全球海产品产量约为1.71亿吨,其中水产养殖约占总产量的一半。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满市场满商铺都有鲜活的海鲜出售,当季的海鲜还会有折扣活动。

看似丰富的产量,为什么还需要“人造”呢?

二、为什么要生产人造海鲜?


事实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发出过警告,全球90%的鱼类资源被过度捕捞,其中就包括很多消费者偏爱的金枪鱼,而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数量已减少了 97%。

科学家还预测,除非我们开始采取有效的行动,否则到2048年,全球渔业可能会彻底崩溃。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Photo by Danilo Cedrone/FAO (Public Domain).

表面上看,阔大的海洋似乎有取不尽,用不完的资源。但潜入海底看却是另一回事。

过度捕捞。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在过去30余年间(1979-2012),地球的海洋物种数量平均减少了36%。

渔业经济物种资源量的下降最为严重,以太平洋蓝鳍金枪鱼为例,其种群数量与未开发前比较,下降了96%。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图片显示为澳大利亚与日本两国在1952年至2013年间对蓝鳍金枪鱼南方亚种的捕捞数量趋势。蓝色是澳大利亚,红色是日本。在1959年至1988年间,大量的蓝鳍金枪鱼遭受到无节制地捕捞。图片来源于网络)

非法捕捞。

即使有相关的法律出台,禁止在某时间段,某区域捕捞。也仍有不法分子窥伺着海鲜市场带来的巨大效益,而不惜触犯法律,非法捕捞。

有报告统计估算,全世界超过三分之一的鱼是非法捕捞或未报告的。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在过去的十年中,大西洋大比目鱼和黄尾比目鱼的种群数量创历史新低。鳕鱼渔业曾经是北大西洋经济的支柱,但在1990年代初彻底崩溃,并且在二十年后几乎没有任何恢复的迹象。

塑料垃圾。

大量的废弃塑料垃圾严重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

据统计,目前约有5.25万亿个塑料微粒在全球海洋中流动,甚至在深海和南北极等远离大陆的海洋生物体内都发现了塑料微粒,而最终这些塑料微粒会通过捕捞、进食海鲜等方式进入我们的体内。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图片源自东方IC

海水酸化、温度升高。

此外,含有重金属等化学物品的污水被排入海中导致海水酸化;全球气候变化恶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

这一问题使得大量鱼类等海洋生物体内含有重金属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大量鱼类等海洋生物死亡。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海洋酸化和污染相互作用示意图

海水酸化,海水温度升高,同时也影响到了人工水产养殖。

海产品消费用户量庞大。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数量的增长,使得人们对海鲜等海产品的质量要求以及数量需求变大。

  • 国际贸易组织统计数据指出,2017年我国对进口海鲜的需求量达760万吨,预计在2020年将突破1000万吨。
  •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2018海鲜消费指南》报告显示,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全球水产需求增加了5倍。2014年全球人均海鲜消费量超过20公斤,其中一半来自野生捕捞,一半来自水产养殖。
  • 一份来自The Good Food Institute的报告指出,事实上,水产养殖的增长预计只会跟上17个国家需求的增长,而约170个国家的需求未得到满足。

大量的证据证明,不仅仅是海洋生物物种灭绝问题,还有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海鲜资源可持续使用问题等等需要被重视。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显然,地球上已经有一部分人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并且“先天下之忧而忧”,开始了他们的“人造”计划。

三、人造海鲜行业现状

自2014年以来,已经有超过二十家新兴公司将基于细胞的培植肉商业化,其中只有四家公司表示专门或主要专注于海鲜产品。

一、基于动物细胞的替代海鲜

1.蓝鳍金枪鱼培养——Finless Foods公司

Finless Foods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州伯克利的初创公司,公司使命是为世界提供无需养殖和捕捞的可持续海鲜产品。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据悉,到今年年底,公司生产的人造金枪鱼价格有望与普通蓝鳍金枪鱼持平。目前公司已融资350万美元。

2.细胞水产养殖——BlueNalu公司

BlueNalu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圣地亚哥,公司的使命是成为细胞水产养殖的全球领导者,为消费者提供美味、健康、安全和值得信赖的海产品,以保护海洋的可持续性和多样性。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2018年8月,公司获得New Crop Capital的4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计划在五年内建立15万平方英尺的生产工厂,预计每年可以生产1800万镑的成品海鲜产品及鱼片。

3.三文鱼培养——Wild Type公司

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的Wild Type成立于2016年,公司使命是创造最清洁、最可持续的鱼类和肉类产品。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公司通过鲑鱼细胞培养鱼肉产品,以保护野生鲑鱼。目前,公司已经推出了基于细胞养殖的三文鱼寿司实验产品。公司已完成3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4.虾肉培养——Shiok Meats公司

新加坡初创公司Shiok Meats成立于2018年,是新加坡和东南亚地区的第一家以基于细胞培养的清洁肉类公司。公司使命是通过细胞培养提供美味、清洁和健康的海鲜和肉类,而非传统的动物养殖。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Shiok Meats正在开发一种基于细胞培养的虾肉和其他甲壳类动物的替代产品,目前仍处于研究和开发的早期阶段,计划在未来的3-5年进入亚太市场。公司已完成46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

将基于细胞的肉类生物加工应用于海鲜是一项非常年轻的工作,为此分配适度水平的附加资源可能会大大促进该领域的技术成熟和商业准备。

当这一领域的技术逐渐成熟,商业市场逐渐优化,其基于细胞的海鲜产品开发程序也许就能跨物种进行相对转移。因此对于早期进入者来说,具有较大的先发优势。

二、基于植物的替代海鲜

1.植物基鱼肉汤——Impossible Foods公司

除了研发植物基牛肉产品,人造肉明星企业,也是Beyond Meat的竞争对手Impossible Foods已经进入海鲜领域。此前,公司推出了植物基的凤尾鱼味的鱼肉汤。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目前人造鱼肉项目已经成为公司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声称,在2035年之前,将为市场上包括鱼类在内的常见动物蛋白制造出植物替代品,从而完成人类向完全植物性饮食的过渡。作为最财大气粗的替代食品创业公司,Impossible Foods新近于5月份获得3亿美元融资,累计融资近7亿美元。

2. 植物基海鲜食品开发商——Good Catch Foods公司

美国初创公司Good Catch Foods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植物基海鲜食品开发商,公司通过豌豆、鹰嘴豆、扁豆、大豆、蚕豆和海军豆等六种豆类,加入海藻油制成纯素食的金枪鱼块、蟹饼和鱼肉馅饼。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2018年8月,公司获得由Stray Dog Capital和New Crop Capital领投的870万美元A轮融资。

3. 植物虾产品——New Wave Food公司

美国加州旧金山的New Wave Food成立于2015年,公司开发了以海藻和大豆蛋白为基础的植物虾,100%纯植物,脂肪含量低,不含胆固醇。公司还将推出犹太洁食和清真食品。目前公司已融资25万美元。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New Wave Food的研发方向也从侧面反映了海藻具有越来越大的应用价值和市场价值。据Markets and Markets测算,2017年商业海藻市场价值130.7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将快速增长到211.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4%。

4. 植物基生鱼片——Ocean Hugger Foods公司

Ocean Hugger Foods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由美国顶级厨师James Corwell创建,公司第一款产品是由西红柿和其它食材制作的金枪鱼寿司Ahimi。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公司还在研究基于茄子的鳗鱼替代品Unami和基于胡萝卜的三文鱼替代品Sakimi。

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品牌拥有以植物为基础的海鲜产品线,这些产品线仅覆盖全球定期食用的数百种海洋动物中的不到十二种。

四、发展与局限

相比传统海鲜,人造海鲜有以下几种特点:

生长周期短。以蓝鳍金枪鱼为例,蓝鳍金枪鱼在自然环境下的生长周期大约是3年,但在实验室内鱼肉细胞数量每24小时就能增加一倍。

污染物质少。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人造海鲜,不会含有塑料、重金属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价格昂贵。作为新兴产业,人造海鲜的开发和制造在实验期的成本高昂。以Finless Foods公司为例,其在实验室培养的第一块蓝鳍金枪鱼肉成本为每磅1.9万美元(1磅约合0.45千克),虽然现在已降到每磅5000美元,但仍比野生蓝鳍金枪鱼售价昂贵许多。

最后,人造海鲜能不能实现全面商业化?能不能进军海鲜市场?

消费者对其的理解、接受程度以及食物的安全性和价格的合理性等,将是人造海鲜等人造肉系列能否替代传统肉类的关键因素之一。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但要使人们完全接受这个新概念,人造海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下个星期是不会马上全面上市的。


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达,让人类发明创造出了以往只能想象或者不想象的事物。比如:

钻木取火的原始人怎么会想到,有一天这个世界会有打火机的诞生?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古时的人们怎么会想到,有一天能在十二时辰内横跨整个中原大陆?还能往返?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还在使用大哥大的6、70年代怎么会想到,有一天科幻电影里的智能触屏科技会照进现实?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再近一点讲,5、6年前的你有想过,曾被认为除了下载速度加快外没什么特别用处的4G网络,在今天带来了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网络的爆发吗?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人造”系列进军海鲜领域 这场舌尖上的“变革”能否“胜利”?

同样,对于人造海鲜未来的发展走向,我们不必急着给出答案。不需要过于悲观,也不用过于乐观。

结果是好是坏还需要交给时间检验。

“我们总是高估未来两年将发生的变化,低估未来十年将发生的变化。”

—— 比尔·盖茨

“We always overestimate the change that will occur in the next two years and underestimate the change that will occur in the next ten.”

—— Bill Gates

上一篇新闻

布局数字金融阿里再落子,蚂蚁金服加入新加坡虚拟银行牌照争夺战

下一篇新闻

L Catterton将时装品牌Dondup出售给私募基金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