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8日 星期五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自从19世纪中叶

人们开始从地下开采石油以来,

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已成为当今世界上

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


别看石油其貌不扬,

但被人称之为

“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

大到国家的工业、农业、交通、国防,

小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

全都离不开石油。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国家石油工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石油工业人才,

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建设注入“新能量”,

全国各地的石油高校

如雨后春笋般,

开始迅速崭露头角。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时光飞逝,几十年过去了,

当年的高校现在如何了呢?

快跟紧小桔的步伐,

一起重走一遍五大石油院校

的崛起之路吧!



北京石油学院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发展历史


1953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石油资源,石油工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在这种形势下,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等著名高校的相关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组建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隶属燃料工业部,是当时北京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

1960年

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1969年

学校迁至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更名“华东石油学院”。

1981年

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

1988年

更名“石油大学”,校本部设在北京,由石油大学(北京)和石油大学(华东)两部分组成。

1989年

在北京恢复招收本科生。

1997年

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00年

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研究生院。

2004年

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华东)立项建设青岛校区。

2005年

学校更名“中国石油大学”,同时,两个学校分开办学,成了两个独立的实体,留在东营的学校(后迁至青岛)成为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目前已搬迁至昌平区。

2014年

教育部与五大公司共建中国石油大学。

2015年

教育部批准同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建立克拉玛依校区。


学科建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997年,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全面开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经过65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形成了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石油石化等重点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影响。根据ESI 2019年3月更新的数据,学校有4个学科进入ESI排行前1%,分别是Chemistry(化学)、Engineering(工程学)、Materials Science(材料科学)和Geosciences(地球科学);其中,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围绕石油石化产业结构,构建起由石油石化主体学科、支撑学科、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组成的石油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布局,实施了“攀登计划”、“提升计划”和“培育计划”,分别建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石油石化优势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基础支撑学科,非常规油气、新能源、海洋油气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图书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校现有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化学工艺、油气储运工程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有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业催化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等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地质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地球物理学等6个一级学科进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全国前十名

有11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自主设置二级学科,2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8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石油主干学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图书馆


近期重要成就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石大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贾承造院士荣获AAPG杰出勘探家奖

今年5月19至22日,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AAPG)年会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举行。石大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贾承造院士获得了著名的诺曼 H.福斯特杰出勘探家奖(Norman H.Foster Outstanding Explorer Award),这是亚太地区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勘探家。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AAPG将该荣誉颁给贾承造院士,是为了表彰他对油气勘探中的重大发现作出的重要贡献,主要包括他在引领中国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中表现的远见卓识及持续取得重大发现,以及他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2大气田发现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贾承造长期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理论研究和油气勘探工作,近十年来担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与煤层气开发”技术总师,设计和组织我国石油工业上游理论技术研发攻关,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以及多项国家级表彰。

2.王尚旭教授负责项目“高分辨率地震实时成像理论与技术”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立项资助

近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公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立项评审结果,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院王尚旭教授负责的“高分辨率地震实时成像理论与技术”项目获立项资助,这也是石大第5项获立项资助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高分辨率地震实时成像理论与技术”项目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等6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开展研究。该项目拟利用人工智能将测井数据和地质规律等地震数据之外的信息融入地震成像过程,将现有技术中的数学正则化条件更改为具有地质意义的正则化条件,既增强成像过程的稳定性又降低多解性,突破现有成像技术分辨率极限,获得清晰可靠的地质图像,从而建立地质、测井和地震信息融合理论,实现由单一地震数据驱动的成像技术到地质、测井和地震数据联合驱动的实时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技术的变革。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刊发鲁效庆团队高效双功能电解水催化材料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郭鹏的科研成果《钴铁氧化物价态结构调控及其高效电解水应用》(Initiating an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 for water splitting via valence configuration of Cobalt-Iron oxide)发表在国际材料领域权威期刊《应用催化B:环境》(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上。郭鹏为第一作者,王兆杰副教授与鲁效庆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唯一署名单位。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鲁效庆团队长期从事新能源与环境相关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开展了电催化剂设计合成、气体吸附/分离材料设计、电化学储能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J. Mater.Chem.A,ACS Catal.,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CO2Util.,Nanoscale等国内外著名期刊上。

2.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为渤海湾盆地首次发现大型凝析气田作出重要贡献

近日,中国海油宣布,渤海油田发现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这是中国东部发现的第一个大型凝析气田,也是我国首次在陆相湖盆发现大型凝析气田。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郝芳院士、印兴耀教授、吴智平教授、王冠民教授、李振春教授等长期致力于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研究,先后承担了重要攻关课题,为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的发现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渤海湾盆地是目前我国探明原油储量最多的盆地,也是我国石油产能最大的盆地,是典型的“油型盆地”。为破解在该区寻找大气田这一世界级难题,中国海油勘探团队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通过“产-学-研”科学研究与合作模式,在生气机理、储层认识、成藏模式等方面开展攻关研究,首次提出“湖盆成气”理论,并成功指导发现了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该凝析气田的发现是“油盆找气”的重大突破,并将明显增强京津冀地区天然气稳定供应能力,为京津冀地区提供绿色、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东北石油学院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东北石油大学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发展历史


1960年

第一代东北石油大学人,在物质极其匮乏、条件极其简陋、生活异常艰苦的情况下,靠着为国争光、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工作激情,靠着捡粮、种地、干打垒、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松辽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创建了一所新的石油高等院校 — 东北石油学院。

1975 年

东北石油学院更名为大庆石油学院。

1978年

大庆石油学院被国务院确定为88所全国重点院校之一。

1988年

大庆石油学院在沿海开放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建立分院。

1998年

大庆石油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秦皇岛分院成立。

2000年

2月,大庆石油学院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同年6月,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学校由安达迁往大庆市。

2002年

10月,学校一次性完成搬迁。

2005 年

7月大庆市人民政府和大庆石油学院正式签定协议,大庆艺术学校并入大庆石油学院,9月大庆石油学院艺术学院正式揭牌。

2010年

4月1日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


学科建设


学校从196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有65个本科专业,23个高职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19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具有工程、工商管理(MBA)、社会工作、会计4个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类别拥有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工程学2016年进入世界ESI前1%。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

近期重要成就


1.刘扬教授出席2019亚太国际管道会议并作专题报告

今年5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石油学会、东北石油大学、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地面工程试验基地联合主办,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提供技术支持的2019亚太国际管道会议(Asia Pacific Pipeline Conference 2019)在青岛召开。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院长孙玉学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3名师生参加会议。大会以“发展与创新”为主题,中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院士、高级专家学者在会上分别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东北石油大学刘扬教授应邀出席,并以“石油管道用能优化及节能降耗技术”为题作了专题报告。刘扬教授介绍了他主持开展的“基于㶲分析的含蜡原油管道输送系统用能优化研究”、“大型地上地下亚闭环油气网络系统整体优化研究”、“胶凝原油低温散粒悬浮输送理论与技术应用”和“含蜡原油多相体系安全经济输送流动保障技术”等研究取得的成果,以及对未来开展研究工作的设想。本次会议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共有6篇论文荣获会议论文一等奖,有2篇论文作为主题海报公开展示。通过联合主办本次亚太国际管道会议,扩大了东北石油大学油气储运学科和专业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影响力,拓宽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师生的科研视野。

2.东北石油大学参加欧盟Erasmus+国际交流周活动

今年4月7至12日,第2届欧盟Erasmus+国际交流周活动在罗马尼亚石油天然气大学(PETROLEUM-GAS UNIVERSITY,UPG)举行,东北石油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协调各相关院系选派石油工程学院黄斌、化学化工学院王欢、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勇和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刘斌共四位教师赴罗马尼亚参加活动。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2019年该国际交流周活动的主题是“高等教育战略合作”(Strategic Partnerships for Higher Education),旨在促进欧盟Erasmus+项目框架内各高校在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推动高校间的合作与发展,增进高校学者间的交流与协作。


江汉石油学院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长江大学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长江大学主教学楼



发展历史


江汉石油学院的前身为1950年创办的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

1950年

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创办,系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石油学校。

1954年

学校更名为北京石油地质学校。

1965年

学校迁往大庆,易名大庆石油地质学校。

1972年

学校迁校荆州,改名为江汉石油地质学校。

1978年

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改名为江汉石油学院。

2000年

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划转湖北省管理。

2003年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长江大学


学科建设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各类人才培养层次齐全。现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作物学”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15个二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166个二级学科。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工程、农业、体育、工商管理、法律、护理、艺术、临床医学、风景园林、会计、兽医、社会工作等12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设有101个本科专业,其中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工程”、“农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6个国家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等11个湖北省品牌专业。“农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植物保护”、“应用化学”、“自动化”、“地理信息科学”9个专业入选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国家级、省部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长江大学未来广场


近期重要成就


1.长江大学获批四项2020年度“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

近日,省教育厅发布《关于2020年度“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立项的通知》。经学校申报和教育厅专家评审,长江大学获批讲学计划项目三项、武汉论坛一项,获批数量超过上一年度,与湖北大学、三峡大学并列位于省属第一序列。其中,“第五届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武汉论坛项目是长江大学继2012年“湿地农业”国际研讨会后再次获批此类项目。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本次项目申报过程中,长江大学瞄准国际学术发展前沿,以国外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和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专家为聘请重点,在各学院的大力配合下,顺利完成了项目的组织与申报工作。

2.向景教授课题组在Nature系列刊物《Communications Chemistry》发表重要研究论文

3月29日,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向景教授以第一和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系列刊物《Communications Chemistry》发表了题为“Photochemical nitrogenation of alkanes and arenes by a strongly luminescent osmium(VI) nitride complex“的研究论文。论文详细阐述了在可见光的驱动下,金属锇的氮化物(Os≡N)直接将N原子转移到稳定的烷烃(如环己烷)和芳香烃(如苯环)的化学反应,这是目前所报道活性最高的金属氮化物。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该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化工学院青年科研团队建设经费的资助。项目研究工作以长江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同时香港城市大学刘大铸(讲座教授)课题组和香港大学支志明(院士)课题组也协助完成了部分工作。长江大学研究生金欣欣、苏乾乾积极参与了本项研究工作,同时,两位同学近期也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别在美国化学会《Inorganic Chemistry》(IF = 4.700, JCR一区)、英国皇家化学会《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IF = 5.106, JCR一区)杂志各自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

四川石油学院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发展历史


1958年

3月,国家决定在川中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南充市成立第二所石油高校。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四川石油学院。

1970年

学校更名为西南石油学院。

1972年

学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大学生”。

1977年

国家恢复高考,学校停招工农兵大学生。

1978年

学校招收中国首批硕士研究生。

1986年

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

学校划转四川省,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

2003年

学校批准升格为大学

2005年

正式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

2008年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西南石油大学。


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19个教学学院(部)、1个工程训练中心。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本科具有招生资格专业72个(其中2018年本科招生专业67个),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四川省特色专业,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11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8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2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包括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工商管理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管理、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应用统计硕士)和8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成为全国具有A+学科的80所高校之一,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2005年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西南石油大学火箭楼

近期重要成就


1.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学科进入ESI排名世界前1%行列

根据科睿唯安(原属汤森路透)ESI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2019年3月14日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学科已进入ESI世界1%行列。这是继2017年11月西南石油大学工程学学科进入ESI排名世界前1%行列之后,又一学科进入国际高水平行列。

在本次ESI数据统计区间内(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化学学科阈值7935,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学科论文被引次数为8265,1%达成度为104.16%;工程学阈值2449,西南石油大学工程学科论文被引次数为5506,1%达成度为224.83%。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学科在ESI的排名检索结果


目前,西南石油大学是四川省属高校中工程学、化学学科第一个进入ESI世界1%的高校,也是目前省属高校中这两个学科唯一进入ESI世界1%的高校。目前,西南石油大学高被引论文58篇,其中工程学21篇,化学8篇。

据统计,本次全球共有6009家科研机构上榜。化学学科全世界共1252个研究机构进入1%,西南石油大学居1216位。工程学科共1461个研究机构进入1%,西南石油大学居831位。

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其数据库以学科分门别类(共分22个学科),采集面覆盖全球几万乃至十几万家不同研究单位的学科。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是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它是基于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Web of Science(SCIE/SSCI)所收录的全球12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

2.西南石油大学进入全国科技创新高校30强

今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报告2019》发布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会议发布了全国科技创新企业百强、中关村科技创新企业百强、全国科技创新高校30强、全国科技创新科研院所30强名单。西南石油大学位列全国科技创新高校第26。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这份《指数报告》是由八月瓜和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共同研究撰写的。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成、科技日报社总编辑刘亚东、科技部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副总评估师韩军、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研究发展处副处长王钦丽等领导以及入选科技创新百强的获奖代表、央级媒体代表共150余人出席了发布会。

西安石油学院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西安石油大学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历史发展


1951年

西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正式成立。

1958年

为适应石油工业大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经国务院批准,西安石油学院宣告成立。

1969年

学院因“文革”而改厂。

1980年

西安石油学院恢复重建。

2000年

学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为主管的普通高等学校。

2003年

学校更名为西安石油大学。

2009年

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建西安石油大学协议。


学科建设


学校学科特色鲜明,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具有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2011年获“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荣誉称号,是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院校”资格,57个本科专业中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7个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项目,5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陕西省特色专业、5个陕西省名牌专业。有7个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学科、1个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建设项目。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西安石油大学王进喜雕像


近期重要成就


1.西安石油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资源勘查工程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分别发布了《关于公布2018年度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名单的通知》和《关于公布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等460个专业认证结论的通知》,公布了2018年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认证结论。西安石油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资源勘查工程2个专业通过认证,将纳入《华盛顿协议》互认专业名单,有效期6年,有效起止日期为2019年1月至2024年12月。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此次两个专业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西安石油大学工程教育工作取得的重要突破,也是学校积极推动“一流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成果。通过认证的两个专业,意味着专业教育质量达到《华盛顿协议》专业标准,获得国际认可。在认证有效期毕业的学生,具备国际认可的获取国外相关工程领域从业资格的基本条件,这对促进西安石油大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和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2.西安石油大学承办2019国际石油石化技术会(IPPTC)

3月27日至29日,由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石油学会及北京振威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2019国际石油石化技术会议(IPPTC)在北京临空假日酒店召开,并在北京市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分会。会议以“石油石化工业技术创新面临的挑战”为主题,共有来自国内外200余位专家学者和企事业代表参加。


中国五大石油院校的崛起之路



会议为期三天,包括开幕式、主题论坛、大会主题报告、专题报告、专题讲座、优秀论文评奖以及参观大型石油石化展会六部分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义脑,西安石油大学校长李天太、副校长李华,陕西省石油学会秘书长路利军,IUT集团总裁Z. Peter Wang,FEDDO PTY 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re Jeremiah,ADNOC 公司检测部主任Ajay K Samantray等专家和领导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及相关活动。

建国初期成立的五大石油院校

至今依旧在为祖国的

石油工业建设贡献着力量,

培养了一批又一批

优秀的石油学子,

见证了石油行业的不断腾飞!


- END -

来源:桔灯勘探

上一篇新闻

【龙腾网】为什么东南亚比东亚穷?有什么原因吗?(上)

下一篇新闻

全球4500万年轻人为之狂欢,realme圈粉秘诀是什么?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